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選擇題四大題型)單元復習講義(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選擇題四大題型)單元復習講義(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1、加法的意義:
(1)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兩個數(shù)叫做加數(shù),加得的數(shù)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和=加數(shù)+加數(shù);
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3、減法的意義:
(1)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叫做減法。
(2)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shù),減得的數(shù)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4、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
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1、乘法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積=因數(shù)×因數(shù);
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3、除法的意義:
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4、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1、一個數(shù)加上0或減去0,還得原數(shù)。
2、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3、一個數(shù)與0相乘,仍得0。
4、0除以任何非0的數(shù)都得0。
5、0不能作除數(shù)
1、四則運算的順序: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擴括號外面的。
1、解決租船問題的策略:
(1)根據(jù)船的租金及限乘人數(shù),先計算哪種船的租金更便宜。
(2)假設所有人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
如果正好坐滿,無空座,那么這種租法最省錢;
如果沒坐滿,就再調整,調整時要做到盡量讓船坐滿。
易錯點01:四則運算的基本概念
學生可能會混淆加法和減法的概念,或者在乘法中忘記進位,在除法中忽視余數(shù)。
易錯點02:運算順序
學生可能會忽視運算的優(yōu)先級,導致計算結果錯誤。例如,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學生可能會先計算加減法再計算乘除法。
易錯點03:四則運算的法則
學生可能會忘記對齊數(shù)位,或者在進位和退位時出錯。
易錯點04:整數(shù)乘除法
在乘法中,學生可能會忘記從個位開始計算,或者在計算過程中出錯;在除法中,學生可能會忽視余數(shù),或者在試商時出錯。
易錯點05:四則運算的簡便計算
學生可能會混淆不同的運算定律,或者在應用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時出錯。
易錯點05:實際問題中的四則運算
學生可能會誤解題目意思,導致列出錯誤的算式;或者在計算過程中出錯;最后,學生可能會忽視對答案的檢驗。
【考點精講一】根據(jù)▲-●=■,下面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在減法算式中,▲是被減數(shù),●是減數(shù),■是差,根據(jù)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解答即可。
【詳解】根據(jù)▲-●=■,可以列出的算式有:●+■=▲,▲-■=●。
即根據(jù)▲-●=■,等式成立的是●+■=▲。
故答案為:D
【考點精講二】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除數(shù)是32,商是25,被除數(shù)最大是( )。
A.800 B.825 C.832 D.831
【答案】D
【分析】根據(jù)“在余數(shù)除法算式,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當除數(shù)是32時,余數(shù)最大是“32-1”,當余數(shù)最大時,被除數(shù)最大;用除數(shù)乘商,再加上余數(shù),解題即可。
【詳解】32-1=31
32×25+31
=800+31
=831
所以,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除數(shù)是32,商是25,被除數(shù)最大是831。
故答案為:D
【考點精講三】把38+52=90、56÷4=14、14×90=1260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是( )。
A.90×(56+4)=1260 B.(38+52)×56+4=1260
C.38+52×56÷4=1260 D.(56÷4)×(38+52)=1260
【答案】D
【分析】分析算式的關系,算式14×90=1260中的14是由算式56÷4=14得來的,算式14×90=1260中的90是由算式38+52=90得來的,據(jù)此先用38加上52求出和,再用56除以4求出商,最后用求出的商乘求出的和即可;列成綜合算式是(56÷4)×(38+52)=1260。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得:
(56÷4)×(38+52)
=14×90
=1260
把38+52=90、56÷4=14、14×90=1260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是:(56÷4)×(38+52)=1260。
故答案為:D
【考點精講四】不改變算式39×(25-8+16)中各數(shù)和運算符號,通過改變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所得最小的結果是( )。
A.1287 B.39 C.33 D.78
【答案】B
【分析】觀察算式,小括號里面的部分25-8+16等于33,最后結果是39與33的積。通過改變運算順序,應使乘法中的一個因數(shù)變小,最后結果才能變小。去掉括號,則是39×25-8+16,結果比39與33的積小一些;若先算25-8,則結果是39×17+16,比39×25-8+16小一些;若先算加法,再算減法,則結果是38與1的積,此結果最小。通過改變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所得最小的結果,那么就要使乘數(shù)最小即可。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若先算加法,再算減法,最后算乘法,則結果最小。
39×[25-(8+16)]
=39×[25-24]
=39×1
=39
故答案為:B
一、選擇題
1.把72×5=360,440+360=800,1000-800=200列成一個綜合算式是( )。
A.1000-(440+72×5)=200
B.1000-440+72×5=200
C.1000-72×5+440=200
【答案】A
【分析】先求72乘5的積,再求440加積的和,最后求1000減和的差,即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減法,據(jù)此列式即可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把72×5=360,440+360=800,1000-800=200列成一個綜合算式是:1000-(440+72×5)=200。
故答案為:A
2.739-□=180,求□里的數(shù)應該用下面關系式中的( )。
A.和=加數(shù)+加數(shù) B.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C.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D.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答案】B
【分析】根據(jù)減法算式各部分的關系可知,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據(jù)此解答。
【詳解】算式739-□=180中,被減數(shù)是739,減數(shù)是□,差是180,
所以□=739-180=559,
用到的關系式是: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故答案為:B
3.根據(jù)17×42=714,下列計算錯誤的是( )。
A.714÷17=42 B.42÷17=714 C.42×17=714
【答案】B
【分析】根據(jù)因數(shù)、因數(shù)、積三者之間關系,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因數(shù);兩個因數(shù)交換位置,積不變,據(jù)此解答即可。
【詳解】A.根據(jù)積÷一個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得714÷17=42,正確;
B.42÷17商在2和3之間,不可能是714,錯誤;
C.根據(jù)交換兩個因數(shù)位置,積不變,得17×42=714。
故答案為:B。
【點睛】明確因數(shù)、因數(shù)和積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兩個因數(shù)交換位置,積不變,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4.已知△、□、○表示三個不同的數(shù)(0除外),△÷□=○。下面算式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據(jù)除法算式中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即可解答。
【詳解】A.已知△÷□=〇,那么△÷〇=□,所以選項正確。
B.已知△÷□=〇,那么□×〇=△,所以□÷〇=△錯誤。
C.已知△÷□=〇,那么□×〇=△,所以□×△=〇錯誤。
D.已知△÷□=〇,不存在□÷△=〇,所以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A
5.已知,下面算式正確的是( )。
A. B. C.
【答案】B
【分析】根據(jù)乘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積除以一個因數(shù)等于另一個因數(shù),據(jù)此選擇即可。
【詳解】

已知,算式正確的是。
故答案為:B
6.□×(54÷6)=63,方框里應該填的數(shù)是( )。
A.6 B.7 C.8
【答案】B
【分析】先計算出小括號里的結果,再根據(jù)乘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用63除以括號里的計算結果,即可求出□,據(jù)此選擇即可。
【詳解】□×9=63
□=63÷9=7
方框里應該填的數(shù)是7。
故答案為:B
7.下面的算式中,運算順序為先算加法,再算減法,最后算除法的是( )。
A.24-[(207+17)÷15] B.[120-(26+34)]÷15
C.340÷[5+(170-5)]
【答案】B
【分析】整數(shù)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如果是同一級運算,一般按從左往右依次進行計算;如果既有加減、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如果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據(jù)此逐項進行求解即可。
【詳解】A.24-[(207+17)÷15],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號里面的除法,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減法,不符合題意;
B.[120-(26+34)]÷15,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減法,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除法,符合題意;
C.340÷[5+(170-5)],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減法,再算中括號里面的加法,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除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8.小明同學在計算200-□×2時先算了減法,結果得出240,那么這道題的正確結果應該是( )。
A.80 B.60 C.40
【答案】C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200-□)×2=240,一個因數(shù)等于積除以另一個因數(shù),所以200-□等于240÷2=120,再根據(jù)減數(shù)等于被減數(shù)減差可知,□等于200-120=80,再把□=80代入200-□×2中計算即可解答。
【詳解】(200-□)×2=240
200-□=240÷2
200-□=120
□=200-120
□=80
200-80×2
=200-160
=40
所以正確的結果應該是40。
故答案為:C
9.康樂停車場收費標準如下:
計費方式:計時收費 計費單位:元/輛
首小時內 首小時后
5元 2元/時
首小時后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算,連續(xù)停車24小時內最高收費不超過20元,超過24小時重新計算。
張叔叔的車在該停車場從上午9:00停車到下午3:50,需要付停車費( )元。
A.15 B.17 C.19
【答案】B
【分析】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去掉時間限制詞(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到了下午1時的( +12 );先將“上午9:00”和“下午3:50”轉換為24時計時法,再用結尾時間減去開始時間,計算出停車的時間為6小時50分鐘,不足7小時按7小時計算;計算發(fā)現(xiàn)并未超過24小時,那么用(7-1)小時乘2元計算出超過首小時的費用,再加上首小時的5元計算出總費用;據(jù)此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上午9:00為9:00,下午3:50為15:50,15:50-9:00=6小時50分鐘,按停車7小時計算;
(7-1)×2+5
=6×2+5
=12+5
=17(元)
所以張叔叔的車在該停車場從上午9:00停車到下午3:50,需要付停車費17元。
故答案為:B
10.小明在計算80÷(5+3)時,把算式抄成80÷5+3,這樣兩題計算結果相差( )。
A.9 B.8 C.7 D.6
【答案】A
【分析】當一個算式中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當算式中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時,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根據(jù)運算順序,分別計算出兩個算式的結果,然后再用減法即可求解兩題計算結果相差多少。
【詳解】由題意得:
80÷(5+3)
=80÷8
=10
80÷5+3
=16+3
=19
19-10=9
所以小明在計算80÷(5+3)時,把算式抄成80÷5+3,這樣兩題計算結果相差9。
故答案為:A
11.算式正確的運算順序是( )。
A.除法、加法、除法、減法 B.除法、除法、減法、加法
C.除法、加法、減法、除法 D.加法、除法、除法、減法
【答案】A
【分析】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時,先算括號里面的。據(jù)此解答。
【詳解】(230+770÷55)-180÷10先算括號里面的除法,再算括號里面的加法,接著算括號外面的除法,最后算減法,即正確的運算順序是除法、加法、除法、減法。
故答案為:A
12.某劇院的座位分布在樓上和樓下,樓上有10排,____________,每排有30個座位,該劇院一共可以容納多少人?解決這個問題列式為(10+25)×30,那么橫線上應補充的信息是( )。
A.樓下有25排 B.樓上和樓下一共25排
C.樓下比樓上多25排 D.樓上比樓下少25排
【答案】A
【分析】要求該劇院一共可以容納多少人,用樓上和樓下的總排數(shù)乘每排座位數(shù)即可;樓上和樓下的總排數(shù):10+25=35(排),該該劇院樓下有幾排是需要補充的條件,據(jù)此解答即可。
【詳解】由分析得:
某劇院的座位分布在樓上和樓下,樓上有10排,____________,每排有30個座位,該劇院一共可以容納多少人?解決這個問題列式為(10+25)×30,那么橫線上應補充的信息是樓下有25排。
故答案為:A
13.一輛卡車一次可運水泥8噸,3輛卡車運96噸水泥要運( )次。
A.18 B.4 C.12
【答案】B
【分析】根據(jù)題意,一輛卡車一次可運水泥8噸,3輛卡車一次可運水泥(3×8)噸,再用3輛卡車需要運的水泥總數(shù)量除以一次運的噸數(shù),即可解答。
【詳解】96÷(3×8)
=96÷24
=4(次)
即3輛卡車運96噸水泥要運4次。
故答案為:B
14.小亮在計算465×□3時,錯把個位上的3寫成了8,所得的結果比正確的結果( )。
A.多2325 B.少2325 C.多3720
【答案】A
【分析】把個位上的3寫成了8,那么就多算了(8-3)個465,用乘法計算出多算的結果;據(jù)此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
(8-3)×465
=5×465
=2325
所以所得的結果比正確的結果多2325。
故答案為:A
15.不改變計算結果,下面各題的小括號可以直接去掉的是( )。
A.840÷(360÷120) B.520-(124+56) C.(42×56)÷7
【答案】C
【分析】根據(jù)題意,分別求出去掉括號前后算式的結果,再比較解答即可。去掉括號的時候不需要考慮符號的變化。
【詳解】A.840÷(360÷120)
=840÷3
=280
840÷360÷120此處學生不會計算,但可以判斷,840÷360商肯定是一位數(shù),一位數(shù)再除以120結果肯定小于280,結果不一樣,不符合題意。
B.520-(124+56)
=520-180
=340
520-124+56
=396+56
=452
結果不一樣,不符合題意。
C.(42×56)÷7
=2352÷7
=336
42×56÷7
=2352÷7
=336
結果相同,符號題意。
故答案為:C
16.彤彤看一本故事書,第一周每天看10頁,剩下的每天看7頁,又看12天正好看完。這本故事書一共有多少頁?正確的列式為( )。
A.10×7+7×12 B.12×7-10×7 C.7×12×10
【答案】A
【分析】一周為7天,先用10乘7,求出第一周看的頁數(shù);再用7乘12,求出剩下的頁數(shù),然后加上第一周看的頁數(shù)即可;據(jù)此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
10×7+7×12
=70+84
=154(頁)
那么這本故事書一共有154頁,正確的列式為10×7+7×12。
故答案為:A
17.已知☆+〇=△,下面算式錯誤的是( )。
A.〇+△=☆ B.△﹣〇=☆ C.〇+☆=△ D.△-☆=〇
【答案】A
【分析】☆和〇分別表示加數(shù),△表示和,根據(jù)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以及加數(shù)+加數(shù)=和解答即可。
【詳解】根據(jù)☆+〇=△可以列出的算式有:〇+☆=△、△-〇=☆、△-☆=〇。
即已知☆+〇=△,列式錯誤的是〇+△=☆。
故答案為:A
18.已知☆÷□=12……15,☆最小是( )。
A.195 B.207 C.16
【答案】B
【分析】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余數(shù)始終比除數(shù)小,那么除數(shù)始終比余數(shù)大。在算式☆÷□=12……15中,余數(shù)是15,那么除數(shù)最小是16。要使☆最小,根據(jù)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可知,那么除數(shù)此時也最小。據(jù)此解答。
【詳解】□最小是:15+1=16
☆最小是:12×16+15
=192+15
=207
故答案為:B
19.在△+0、△-0、△×0、0÷△中,結果一定是0的有( )個。
A.1 B.2 C.3 D.4
【答案】A
【分析】(1)任何數(shù)加上(或減去)0,還等于原來的數(shù);
(2)0和任何數(shù)相乘等于0;
(3)0不能做除數(shù);
(4)0除以任何一個數(shù)(0除外),都得0。據(jù)此判斷選擇即可。
【詳解】由分析可知:△+0,結果不一定是0;
△-0,結果不一定是0;
△×0,結果一定是0;
當△=0時,0÷△無意義,所以0÷△結果不一定為0;
因此只有△×0的結果一定是0;
故答案為:A
20.學校運動會上,四年級同學表演團體操,共組成5個方隊,每個方隊排成8行,每行8人,最外圈的同學戴黃帽,其余同學戴藍帽。一共要準備( )頂黃帽。
A.180 B.140 C.160
【答案】B
【分析】根據(jù)題意,先用每行的人數(shù)乘4再減去四個角重復計算的人數(shù)求出每個方隊外圈的人數(shù),再乘5即可求出5個方隊外圈一共有多少人,即要準備黃帽多少頂,據(jù)此選擇即可。
【詳解】8×4-4
=32-4
=28(人)
28×5=140(人)
一共要準備140頂黃帽。
故答案為:B
21.1620與320的差除以80減去60的差,商是多少?列式為( )。
A.(1620-320)÷80-60 B.1620-320÷(80-60) C.(1620-320)÷(80-60)
【答案】C
【分析】本題先分別計算1620-320以及80-60,再計算除法。根據(jù)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法則可知,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需要給1620-320以及80-60添上小括號。
【詳解】(1620-320)÷(80-60)
=1300÷20
=65
商是65。
列式為:(1620-320)÷(80-60)
故答案為:C
22.李老師用480元買了16副乒乓球拍:又買來9盒乒乓球,每盒10個,每盒50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錢?解答這個問題需要用到的信息是( )。
A.480元,10個,50元 B.480元,9盒,50元
C.480元,16副,9盒,50元 D.480元,16副,10個,50元
【答案】B
【分析】480元是買乒乓球拍的價錢,9盒乒乓球乘每盒50元可以求出乒乓球的價錢,再相加能求出一共花了多少元。
【詳解】480+9×50
=480+450
=930(元)
用到的信息:李老師用480元買了乒乓球拍,又買來9盒乒乓球,每盒50元,求出他一共花了930元。
故答案為:B
23.王叔叔和李叔叔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王叔叔每分鐘行70米,李叔叔每分鐘行50米,3分鐘后兩人還差40米就相遇了,求甲乙兩地的總路程,正確的算式是( )。
A.(70+50)×3+40 B.70+50×3+40 C.(70+50)×3-40
【答案】A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以先用70+30求出每分鐘兩個人一共行駛的距離,再根據(jù)路程=速度×時間,用兩個人一共行駛的距離乘3再加上還差的40米,即可求出甲乙兩地的總路程,據(jù)此選擇即可。
【詳解】(70+50)×3+40
=120×3+40
=360+40
=400(米)
求甲乙兩地的總路程,正確的算式是(70+50)×3+40。
故答案為:A
24.綠色發(fā)展,低碳出行,某公司計劃在新城區(qū)投放1500輛共享單車,4天投放了600輛。下面問題( )可以用算式(1500-600)÷(600÷4)來解答。
A.還剩下多少輛共享單車。
B.剩下的共享單車每天投放幾輛。
C.照之前的速度,剩下的共享單車還要幾天能投放完。
D.一共需要幾天能投放完共享單車。
【答案】C
【分析】根據(jù)題意,1500減600表示剩下的共享單車數(shù)量,600除以4表示平均每天投放的共享單車數(shù)量;再用所得的差除以所得的商,表示照之前的速度,剩下的共享單車還要幾天能投放完;據(jù)此解答。
【詳解】A.求還剩下多少輛共享單車。列式為1500-600=900(輛),不符合題意;
B.求剩下的共享單車每天投放幾輛。列式為600÷4=150(輛),不符合題意;
C.求照之前的速度,剩下的共享單車還要幾天能投放完。列式為(1500-600)÷(600÷4),符合題意;
D.求一共需要幾天能投放完共享單車。列式為(1500-600)÷(600÷4)+4,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5.在□+0、□-0、□×0、0÷□中,結果一定是0的有( )。
A.2個 B.3個 C.1個
【答案】A
【分析】根據(jù)和0有關的加減法以及乘除法,分析每個算式,選出結果一定是0的即可。
【詳解】□+0,0加任何數(shù)都等于這個數(shù)本身,如果這個數(shù)不等于0則結果不等于0;
□-0,任何數(shù)減0都等于這個數(shù)本身,如果這個數(shù)不等于0則結果不等于0;
□×0,任何數(shù)乘0都等于0;
0÷□,0除以任何數(shù)都等于0。
結果一定是0的是□×0和0÷□,一共有2個。
故答案為:A
26.為獎勵優(yōu)秀學生,李老師用100元買了相同的筆記本(如圖),還剩下20元,李老師買了幾本這種筆記本?列式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李老師用去的錢數(shù)減去剩下的錢數(shù),可以算出買筆記本用了(100-20)元。數(shù)量=總價÷單價,用去的錢數(shù)除以每本筆記本的價錢,即可算出李老師買了(100-20)÷4本這種筆記本。
【詳解】(100-20)÷4
=80÷4
=20(本)
列式正確的是:(100-20)÷4。
故答案為:C
27.實驗小學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8個班,平均每個班有40名學生?!?×40”表示( )。
A.全校一共有多少個班
B.全校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C.每個年級有多少名學生
【答案】C
【分析】“8×40”中,8表示每個年級的班級數(shù),40表示平均每個班學生人數(shù),用每個年級的班級數(shù)乘平均每個班學生人數(shù),求出每個年級學生人數(shù)。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8×40”表示每個年級有多少名學生。
故答案為:C
28.一個數(shù)除以20沒有余數(shù),如果除以18,商是17還余14,那么這個數(shù)除以20,商是( )。
A.14 B.16 C.18 D.20
【答案】B
【分析】根據(jù)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代入數(shù)據(jù)計算出被除數(shù),再用被除數(shù)÷20計算出商即可。
【詳解】18×17+14
=306+14
=320
這個數(shù)是320
320÷20=16
商是16。
故答案為:B
29.甲數(shù)是60,比乙數(shù)的4倍多12,乙數(shù)是( )。
A.12 B.252 C.228 D.108
【答案】A
【分析】先用60減去12計算出乙數(shù)的4倍是多少,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用除法計算;那么再除以4計算出乙數(shù)是多少,據(jù)此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
(60-12)÷4
=48÷4
=12
所以甲數(shù)是60,比乙數(shù)的4倍多12,乙數(shù)是12。
故答案為:A
30.計算時,先算( )法,再算( )法。
A.加;減 B.減;除 C.乘;減 D.除;減
【答案】C
【分析】根據(jù)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如果有括號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括號外面的;如果沒有括號,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只含有同一級運算,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詳解】(100-6×8)÷13
=(100-48)÷13
=52÷13
=4
因此計算(100-6×8)÷13時,先算乘法,再算減法,最后算除法。
故答案為:C
31.新疆的葡萄甜度很高。已知①一箱葡萄共5kg;②這箱葡萄原價65元;③這箱葡萄現(xiàn)價60元,可以用(65-60)÷5來解答的是( )。
A.原價比現(xiàn)價每千克貴多少錢 B.原價比現(xiàn)價每箱貴多少錢
C.按原價每千克葡萄多少錢 D.按現(xiàn)價每千克葡萄多少錢
【答案】A
【分析】(65-60)÷5中,65表示這箱葡萄的原價,60表示這箱葡萄的現(xiàn)價,則65-60表示這箱葡萄原價比現(xiàn)價貴多少錢。5表示一箱葡萄的重量,則(65-60)÷5表示原價比現(xiàn)價每千克貴多少錢。也就是原價比現(xiàn)價每千克貴的錢數(shù)=(這箱葡萄的原價-現(xiàn)價)÷平均每箱的質量。
【詳解】由分析得:65-60計算的是:現(xiàn)在每箱比原來便宜的錢數(shù);
(65-60)÷5計算的是:原價比現(xiàn)價每千克貴多少錢。
故答案為:A
32.在學校運動會中,男生有820人,女生有740人,每行站20人,男生比女生多站多少行?正確列式是( )。
A.820-740÷20 B.(820-740)÷20 C.(820-740)×20
【答案】B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男生的人數(shù)-女生的人數(shù)=男生比與女生多的人數(shù),男生比女生多站的行數(shù)=男生比與女生多的人數(shù)÷每行站的人數(shù),據(jù)此列式作答即可。
【詳解】(820-740)÷20
=80÷20
=4(行)
求男生比女生多站多少行?正確列式是(820-740)÷20。
故答案為:B
33.新疆的葡萄甜度很高。已知:①一箱葡萄共5kg;②這箱葡萄原價65元;③這箱葡萄現(xiàn)價60元。下面的問題中可以用(65-60)÷5來解答的是( )。
A.按原價每千克葡萄多少錢
B.原價比現(xiàn)價每箱貴多少錢
C.原價比現(xiàn)價每千克貴多少錢
【答案】C
【分析】在算式(65-60)÷5中,先算65-60。其中65表示這箱葡萄原價65元,60表示箱葡萄現(xiàn)價60元,那么65-60表示這箱葡萄原價比現(xiàn)價貴多少元。再除以5算的是原價比現(xiàn)價平均每千克貴多少元。
【詳解】A.求原價每千克多少錢,根據(jù)單價=總價÷數(shù)量可知,應該用原價65除以5,算式為:65÷5;
B.求原價比現(xiàn)價每箱貴多少錢,應該用原價減去現(xiàn)價,算式為:65-60;
C.求原價比現(xiàn)價每千克貴多少錢,應該先用減法算出原價比現(xiàn)價每箱貴多少錢,再用除法算出原價比現(xiàn)價每千克貴多少錢。算式為:(65-60)÷5。
故答案為:C
34.如果▲×45=■×123(▲、■都不等于0),那么( )。
A.▲<■ B.▲=■ C.▲>■ D.無法確定
【答案】C
【分析】根據(jù)乘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一個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積,積一樣,一個因數(shù)越小,另一個因數(shù)就越大,據(jù)此選擇即可。
【詳解】▲×45=■×123
45<123,▲>■
如果▲×45=■×123,那么▲>■。
故答案為:C
35.某超市進了60箱水果,每箱15千克,第一天賣出210千克,剩下的又賣了5天才賣完,下面哪個問題能用算式(60×15-210)÷5解答?( )
A.剩下的水果平均每天賣了多少千克? B.剩下多少千克水果?
C.一共有多少千克水果? D.平均每天賣了多少千克水果?
【答案】A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60×15表示的是60箱水果的總重量,60箱水果的總重量-210表示的是剩下還沒有賣出水果的重量,剩下還沒有賣出水果的重量÷5表示的是剩下的水果平均每天賣的重量,依此選擇即可。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能用算式(60×15-210)÷5解答的問題是:剩下的水果平均每天賣了多少千克?
故答案為:A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1、加法的意義:
(1)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兩個數(shù)叫做加數(shù),加得的數(shù)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和=加數(shù)+加數(shù);
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3、減法的意義:
(1)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叫做減法。
(2)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shù),減得的數(shù)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4、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
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1、乘法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積=因數(shù)×因數(shù);
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3、除法的意義:
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4、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1、一個數(shù)加上0或減去0,還得原數(shù)。
2、被減數(shù)等于減數(shù),差是0。
3、一個數(shù)與0相乘,仍得0。
4、0除以任何非0的數(shù)都得0。
5、0不能作除數(shù)
1、四則運算的順序: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擴括號外面的。
1、解決租船問題的策略:
(1)根據(jù)船的租金及限乘人數(shù),先計算哪種船的租金更便宜。
(2)假設所有人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
如果正好坐滿,無空座,那么這種租法最省錢;
如果沒坐滿,就再調整,調整時要做到盡量讓船坐滿。
易錯點01:四則運算的基本概念
學生可能會混淆加法和減法的概念,或者在乘法中忘記進位,在除法中忽視余數(shù)。
易錯點02:運算順序
學生可能會忽視運算的優(yōu)先級,導致計算結果錯誤。例如,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學生可能會先計算加減法再計算乘除法。
易錯點03:四則運算的法則
學生可能會忘記對齊數(shù)位,或者在進位和退位時出錯。
易錯點04:整數(shù)乘除法
在乘法中,學生可能會忘記從個位開始計算,或者在計算過程中出錯;在除法中,學生可能會忽視余數(shù),或者在試商時出錯。
易錯點05:四則運算的簡便計算
學生可能會混淆不同的運算定律,或者在應用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時出錯。
易錯點05:實際問題中的四則運算
學生可能會誤解題目意思,導致列出錯誤的算式;或者在計算過程中出錯;最后,學生可能會忽視對答案的檢驗。
【考點精講一】根據(jù)▲-●=■,下面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在減法算式中,▲是被減數(shù),●是減數(shù),■是差,根據(jù)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解答即可。
【詳解】根據(jù)▲-●=■,可以列出的算式有:●+■=▲,▲-■=●。
即根據(jù)▲-●=■,等式成立的是●+■=▲。
故答案為:D
【考點精講二】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除數(shù)是32,商是25,被除數(shù)最大是( )。
A.800 B.825 C.832 D.831
【答案】D
【分析】根據(jù)“在余數(shù)除法算式,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當除數(shù)是32時,余數(shù)最大是“32-1”,當余數(shù)最大時,被除數(shù)最大;用除數(shù)乘商,再加上余數(shù),解題即可。
【詳解】32-1=31
32×25+31
=800+31
=831
所以,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除數(shù)是32,商是25,被除數(shù)最大是831。
故答案為:D
【考點精講三】把38+52=90、56÷4=14、14×90=1260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是( )。
A.90×(56+4)=1260 B.(38+52)×56+4=1260
C.38+52×56÷4=1260 D.(56÷4)×(38+52)=1260
【答案】D
【分析】分析算式的關系,算式14×90=1260中的14是由算式56÷4=14得來的,算式14×90=1260中的90是由算式38+52=90得來的,據(jù)此先用38加上52求出和,再用56除以4求出商,最后用求出的商乘求出的和即可;列成綜合算式是(56÷4)×(38+52)=1260。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得:
(56÷4)×(38+52)
=14×90
=1260
把38+52=90、56÷4=14、14×90=1260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是:(56÷4)×(38+52)=1260。
故答案為:D
【考點精講四】不改變算式39×(25-8+16)中各數(shù)和運算符號,通過改變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所得最小的結果是( )。
A.1287 B.39 C.33 D.78
【答案】B
【分析】觀察算式,小括號里面的部分25-8+16等于33,最后結果是39與33的積。通過改變運算順序,應使乘法中的一個因數(shù)變小,最后結果才能變小。去掉括號,則是39×25-8+16,結果比39與33的積小一些;若先算25-8,則結果是39×17+16,比39×25-8+16小一些;若先算加法,再算減法,則結果是38與1的積,此結果最小。通過改變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所得最小的結果,那么就要使乘數(shù)最小即可。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若先算加法,再算減法,最后算乘法,則結果最小。
39×[25-(8+16)]
=39×[25-24]
=39×1
=39
故答案為:B
一、選擇題
1.把72×5=360,440+360=800,1000-800=200列成一個綜合算式是( )。
A.1000-(440+72×5)=200
B.1000-440+72×5=200
C.1000-72×5+440=200
2.739-□=180,求□里的數(shù)應該用下面關系式中的( )。
A.和=加數(shù)+加數(shù) B.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C.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D.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3.根據(jù)17×42=714,下列計算錯誤的是( )。
A.714÷17=42 B.42÷17=714 C.42×17=714
4.已知△、□、○表示三個不同的數(shù)(0除外),△÷□=○。下面算式正確的是( )。
A.△÷○=□ B.□÷○=△
C.□×△=○ D.□÷△=○
5.已知,下面算式正確的是( )。
A. B. C.
6.□×(54÷6)=63,方框里應該填的數(shù)是( )。
A.6 B.7 C.8
7.下面的算式中,運算順序為先算加法,再算減法,最后算除法的是( )。
A.24-[(207+17)÷15] B.[120-(26+34)]÷15
C.340÷[5+(170-5)]
8.小明同學在計算200-□×2時先算了減法,結果得出240,那么這道題的正確結果應該是( )。
A.80 B.60 C.40
9.康樂停車場收費標準如下:
計費方式:計時收費 計費單位:元/輛
首小時內 首小時后
5元 2元/時
首小時后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算,連續(xù)停車24小時內最高收費不超過20元,超過24小時重新計算。
張叔叔的車在該停車場從上午9:00停車到下午3:50,需要付停車費( )元。
A.15 B.17 C.19
10.小明在計算80÷(5+3)時,把算式抄成80÷5+3,這樣兩題計算結果相差( )。
A.9 B.8 C.7 D.6
11.算式正確的運算順序是( )。
A.除法、加法、除法、減法 B.除法、除法、減法、加法
C.除法、加法、減法、除法 D.加法、除法、除法、減法
12.某劇院的座位分布在樓上和樓下,樓上有10排,____________,每排有30個座位,該劇院一共可以容納多少人?解決這個問題列式為(10+25)×30,那么橫線上應補充的信息是( )。
A.樓下有25排 B.樓上和樓下一共25排
C.樓下比樓上多25排 D.樓上比樓下少25排
13.一輛卡車一次可運水泥8噸,3輛卡車運96噸水泥要運( )次。
A.18 B.4 C.12
14.小亮在計算465×□3時,錯把個位上的3寫成了8,所得的結果比正確的結果( )。
A.多2325 B.少2325 C.多3720
15.不改變計算結果,下面各題的小括號可以直接去掉的是( )。
A.840÷(360÷120) B.520-(124+56) C.(42×56)÷7
16.彤彤看一本故事書,第一周每天看10頁,剩下的每天看7頁,又看12天正好看完。這本故事書一共有多少頁?正確的列式為( )。
A.10×7+7×12 B.12×7-10×7 C.7×12×10
17.已知☆+〇=△,下面算式錯誤的是( )。
A.〇+△=☆ B.△﹣〇=☆ C.〇+☆=△ D.△-☆=〇
18.已知☆÷□=12……15,☆最小是( )。
A.195 B.207 C.16
19.在△+0、△-0、△×0、0÷△中,結果一定是0的有( )個。
A.1 B.2 C.3 D.4
20.學校運動會上,四年級同學表演團體操,共組成5個方隊,每個方隊排成8行,每行8人,最外圈的同學戴黃帽,其余同學戴藍帽。一共要準備( )頂黃帽。
A.180 B.140 C.160
21.1620與320的差除以80減去60的差,商是多少?列式為( )。
A.(1620-320)÷80-60
B.1620-320÷(80-60)
C.(1620-320)÷(80-60)
22.李老師用480元買了16副乒乓球拍:又買來9盒乒乓球,每盒10個,每盒50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錢?解答這個問題需要用到的信息是( )。
A.480元,10個,50元 B.480元,9盒,50元
C.480元,16副,9盒,50元 D.480元,16副,10個,50元
23.王叔叔和李叔叔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王叔叔每分鐘行70米,李叔叔每分鐘行50米,3分鐘后兩人還差40米就相遇了,求甲乙兩地的總路程,正確的算式是( )。
A.(70+50)×3+40 B.70+50×3+40 C.(70+50)×3-40
24.綠色發(fā)展,低碳出行,某公司計劃在新城區(qū)投放1500輛共享單車,4天投放了600輛。下面問題( )可以用算式(1500-600)÷(600÷4)來解答。
A.還剩下多少輛共享單車。
B.剩下的共享單車每天投放幾輛。
C.照之前的速度,剩下的共享單車還要幾天能投放完。
D.一共需要幾天能投放完共享單車。
25.在□+0、□-0、□×0、0÷□中,結果一定是0的有( )。
A.2個 B.3個 C.1個
26.為獎勵優(yōu)秀學生,李老師用100元買了相同的筆記本(如圖),還剩下20元,李老師買了幾本這種筆記本?列式正確的是( )。
A. B. C. D.
27.實驗小學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8個班,平均每個班有40名學生?!?×40”表示( )。
A.全校一共有多少個班
B.全校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C.每個年級有多少名學生
28.一個數(shù)除以20沒有余數(shù),如果除以18,商是17還余14,那么這個數(shù)除以20,商是( )。
A.14 B.16 C.18 D.20
29.甲數(shù)是60,比乙數(shù)的4倍多12,乙數(shù)是( )。
A.12 B.252 C.228 D.108
30.計算時,先算( )法,再算( )法。
A.加;減 B.減;除 C.乘;減 D.除;減
31.新疆的葡萄甜度很高。已知①一箱葡萄共5kg;②這箱葡萄原價65元;③這箱葡萄現(xiàn)價60元,可以用(65-60)÷5來解答的是( )。
A.原價比現(xiàn)價每千克貴多少錢 B.原價比現(xiàn)價每箱貴多少錢
C.按原價每千克葡萄多少錢 D.按現(xiàn)價每千克葡萄多少錢
32.在學校運動會中,男生有820人,女生有740人,每行站20人,男生比女生多站多少行?正確列式是( )。
A.820-740÷20 B.(820-740)÷20 C.(820-740)×20
33.新疆的葡萄甜度很高。已知:①一箱葡萄共5kg;②這箱葡萄原價65元;③這箱葡萄現(xiàn)價60元。下面的問題中可以用(65-60)÷5來解答的是( )。
A.按原價每千克葡萄多少錢
B.原價比現(xiàn)價每箱貴多少錢
C.原價比現(xiàn)價每千克貴多少錢
34.如果▲×45=■×123(▲、■都不等于0),那么( )。
A.▲<■ B.▲=■ C.▲>■ D.無法確定
35.某超市進了60箱水果,每箱15千克,第一天賣出210千克,剩下的又賣了5天才賣完,下面哪個問題能用算式(60×15-210)÷5解答?( )
A.剩下的水果平均每天賣了多少千克? B.剩下多少千克水果?
C.一共有多少千克水果? D.平均每天賣了多少千克水果?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威市| 长垣县| 三亚市| 咸丰县| 林芝县| 鲜城| 凯里市| 怀集县| 治县。| 顺昌县| 芜湖市| 中宁县| 监利县| 军事| 芜湖市| 眉山市| 祁连县| 晋中市| 广丰县| 安顺市| 盈江县| 定西市| 灵台县| 康定县| 若尔盖县| 滦平县| 虞城县| 三台县| 福泉市| 彭州市| 平武县| 屯昌县| 温州市| 东乡| 革吉县| 临沧市| 刚察县| 和田市| 鄂伦春自治旗| 灵丘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