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課程綱要一、基本信息課程名稱:道德與法治課程類型:國家課程教材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適用對象:小學四年級學生課時安排:24課時設計者:二、背景分析(一)課標分析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主要目標的綜合性課程。它旨在通過道德與法治教育,幫助學生從小學低段向高段過渡。本學段學生已經適應了學校生活,生活視野進一步擴大,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四年級旨在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形成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意識。四年級下冊教材作為循環上升的課程內容,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在道德認知和情感上有所發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價值觀念。對人、事、物的認識逐漸擺脫單向思維的特點,初步具備將外界環境狀況與自身生活聯系起來思考的能力。1.學段目標(1)政治認同:初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2)道德修養:樹立勞動意識,積極參加勞動實踐,懂得勞動光榮、勞動不分貴賤。法治觀念:具有規則意識并學會遵守規則;了解社會交往的基本規則,樹立平等意識,互相尊重。健全人格:學會認識自己,理解他人有同情心;能夠識別消極情緒,學習調節情緒的方法;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傾聽他人的意見,體會他人的心情和需要。(5)責任意識:熱愛集體,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節約資源。2.學業質量標準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初步學會調控情緒和與人溝通的方法,能夠結合日常生活和集體生活與同學平等相處,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遵守社會規則,能夠遵守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道德規范和法律;能夠結合日常生活做到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將數值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積極參加勞動和集體活動;能夠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性成果,對祖國未來充滿信心,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到自豪,并能夠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強烈認同感。(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全冊共四個單元,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到不合適的東西怎么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里來”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來,并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了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民生活的密切關系,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著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的美譽著稱于世。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抵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三)學情分析已知經驗:四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水平和社會觀察能力,但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識尚需進一步培養。因此,本學期不僅關注知識的掌握,更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法治觀念以及熱愛生活、關注家鄉的情感。策略經驗:在實際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思想深處形成真誠交往,合理消費、節約資源、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識,并能在實踐中踐行。生活經驗:孩子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并積極學習。通過日常生活中了解溝通技巧并掌握,踐行到實踐中去。學習困難與障礙:四年級學生不僅身體和心理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而且心理、社會性發展、道德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新的成長期中,如果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完善 自我的觀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勢必具有長久的意義。讓學生對“我與同伴”、“我與集體”、“我與社會”三者的關系,激發對勞動者的尊重和對家鄉發展的關注,培養社會責任感。三、課程目標1.“同伴與交往”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學會珍惜和維系友誼。認識到失信的危害,養成說到做到的好習慣。2.“做聰明的消費者”掌握購物的技巧,做文明的消費者,學會合理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3.“美好生活哪里來”理解農業、工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體會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農業、工業之間的密切聯系。懂得社會分工需要不同職業,尊重所有勞動者。4.“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知道中國制造遍布全球,懂得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才能體現中國工業的創新能力。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民間藝術等,增強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并能力所能及地為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做貢獻。四、課程內容單元 主題 單元內容 核心素養 大單元任務 課時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 我們的好朋友 說話要算數 當沖突發生 道德修養:致力于培養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道德品質。教導學生學會尊重、理解和包容同伴,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引導學生在消費過程中遵守道德規范 本單元圍繞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同伴交往展開,包含《我們的好朋友》《說話要算數》等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友誼的內涵,學會建立和維護友誼,同時培養誠實守信的品質,讓學生明白在人際交往中誠信的重要性 。 6第二做聰明的消費者 買東西的學問 合理消費 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 法治觀念: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買東西的學問》《合理消費》等課文組成這一單元。聚焦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行為,教導學生如何挑選商品、辨別商品信息,以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合理規劃自己的消費行為 。 6第三單元 美好生活哪里來 我們的衣食之源 這些東西哪里來 生活離不開他們 健全人格:讓學生懂得尊重勞動者,培養感恩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些都有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 責任意識:讓學生明白生產勞動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樹立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感 。激發學生關心家鄉建設的熱情,培養學生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責任意識 。 此單元著重探討生產勞動與生活的關系,讓學生了解農業、工業等生產活動是如何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各種物品,體會勞動者的辛勤付出 。 6第四單元 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 我們當地的風俗 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 家鄉的喜于憂 政治認同:在“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單元,通過對家鄉文化和發展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家鄉與國家發展的緊密聯系,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培養對國家的熱愛和政治認同 。法治觀念、責任意識 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的傳統文化和特色風俗,同時了解家鄉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發展變遷,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關注 。 6五、課程實施(一)正確把握教材中的圖標、正文、范例等的功能1.圖標:指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正文:學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范例:啟發學生關注自己經驗的“活性因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兒童生活建構的關鍵在于能夠直接滿足學生真實的道德需 求,解決他們真實的道德困惑。然而,即使教材精心地選擇典型的案例,依然無法完全適應每 個地區、學校、班級和學生的具體生活。1.道德教育(1)通過網絡、課外書籍等收集道德模范的故事,了解他們如何做人,體會誠信、 自 尊、 自愛、自強的重要性。(2)借助表格、思維導圖制訂生活計劃,反思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的自省習慣,提高判斷和選擇能力。(3)通過情景劇表演、講故事、音視頻等方式,討論怎樣才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生活中學會關心,學會幫助,學會感恩,團結互助,幫助弱勢群體。2.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結合近年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其他重大突發事件,了解在不同級別下的社會管 控和個人行為要求,遵守政府的規定,做好自我防護,維護社會安全。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1)借助百度、bilibili 等網絡資源,查閱資料,了解中國的民間習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中國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2)通過參觀博物館、搜集資料,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性成果和我國的民間習俗,積極參與文化宣傳活動。六、課程評價評價方式:本學期總評由兩部分組成:過程評價(50%)和結果評價(50%)。1.過程評價(1)平時檢測(10%)平時檢測以隨堂練習的方式進行,針對上一課時學生掌握情況進行評價。(2)課堂評價(20%)評價板塊 評價項目 評價內容 自評 組評 師評優秀:3分;良好:2分;待努力:1分課堂學習 課堂表現 1.認真傾聽,積極思考,能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2.參與合作學習,與小組成員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習慣 個體表現 3.認真完成隨堂調查。4.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個體進步 5.在“傾聽/講述/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一個方面表現進步。學業水平 實踐應用 6.將所學內容應用與生活,且能堅持做好。思想升華 7.養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與思想。表達與交流 8.與人交流能尊重并理解對方,能抓住要點;表達有條理,語調、語速適當,內容具體,情感真實。梳理與探究 9.掌握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解決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也可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教師簡評: 綜合得分:(3)實踐活動評價(20%)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待努力3個等級。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小組評價 教師評價計劃的制定 小組內分工明確,計劃安排合理,活動內容充實。 ☆☆☆ ☆☆☆資料的搜集、整理 收集資料的方法恰當,調查記錄清晰,內容翔實;資料呈現多元化、合理化。 ☆☆☆ ☆☆☆研究報告 格式正確,闡述清楚,分析得當,語言嚴謹。 ☆☆☆ ☆☆☆展示的形式 展示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成果較豐碩,展示時態度大方,充滿自信。 ☆☆☆ ☆☆☆成員的參與度 成果由組內成員共同參與完成,成員互動良好。 ☆☆☆ ☆☆☆2.結果評價(50%):期末參加學業水平測試,結果評價以紙筆測試評分標準為依據。(二)評價結果運用以上兩項內容按各自權重百分制計算,最終的評價結果按百分制計算,最后轉化為對應等級:A≥85分;70分≤B<85分;60分≤C<70分;D<60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