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整合第七章 質量與密度第2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核心實驗·提素養重慶真題·明考向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A卷近5年4考;B卷近5年2考;2022年版課標要求學生必做實驗 )1.常規法測量物質的密度核心實驗·提素養實驗實驗 名稱 測量固體的密度 測量液體的密度 實驗 原理實驗 名稱 測量固體的密度 測量液體的密度 實驗 操作 步驟 (1)用天平測量出固體的質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記為V1,再將固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水和固體的總體積記為V2,則固體的體積V=V2-V1。 (3)根據以上步驟可得,固體密度的表達式(1)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2)倒一部分液體于量筒中,測出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V。(3)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m2,則量筒中液體的質量m=m1-m2。(4)根據以上步驟可得,液體密度的表達式2. 特殊方法(不含浮力法)測量物質的密度3. 實驗誤差分析種類 分析天平引起 的誤差 砝碼生銹或粘有雜物,使測得的質量偏小,密度偏小砝碼磨損或缺角,使測得的質量偏大,密度偏大天平使用時物體和砝碼位置放反,若未使用游碼,則質量測量值準確;若使用了游碼,則測得的質量偏大種類 分析實驗設計引起的誤差測量固體密度時,若先測固體體積再測質量,固體上沾有水,導致所測質量偏大,密度偏大測量液體密度時,若先測液體體積,再將量筒中的液體全部倒入燒杯中測量質量時,會有少許液體殘留在量筒壁上,導致所測質量偏小,密度偏小測量液體密度時,若先測液體的質量,再將液體全部倒入量筒中測量體積時,會有少許液體殘留在燒杯壁上,導致測得液體的體積偏小,密度偏大種類 分析操作引起的誤差 測固體體積時,若將固體放入量筒的過程中有水濺出,會使測得固體的體積偏小,密度偏大用量筒測液體體積,將待測液體倒入量筒中時,有一部分液體濺出,會使測得液體的體積偏小,密度偏大特殊物 質引起 的誤差 固體小顆粒(或粉末):測量物體的體積時,應將量筒中的固體小顆粒(或粉末)充分搖勻,盡量壓實抹平,如果固體小顆粒(或粉末)間有空隙,會使測得物體的體積偏大,密度偏小吸水性物體:利用量筒直接測量吸水性物體體積時,由于物體吸水,使得測得的體積偏小,密度偏大 在測量固體密度的實驗中,進行如下實驗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小明和同學在外出研學時,撿到若干形狀不規則的小石塊,這些小石塊的密度是多少呢?例1基礎設問設計方案、收集證據小明和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選用天平、量筒、細線、燒杯和水等器材測量了撿來的一個小石塊的密度。(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針位置如圖甲,小明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沒有檢查游碼是否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2)砝碼盒中的砝碼分別為100 g(1個)、50 g(1個)、20 g(2個)、10 g(1個)、5 g(1個)。天平正確調節平衡后,測量小石塊質量時,小明將砝碼盒中最小的砝碼放入右盤后,指針略偏向左側,接下來正確的操作應該是______________;天平重新平衡后,砝碼的質量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小石塊的質量為____g。向右移動游碼58得出結論、作出解釋(3)用細線拴住小石塊,將小石塊慢慢浸沒在裝有4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靜止時量筒內的水面如圖丙所示,小石塊的體積為____cm3,小石塊的密度為__________kg/m3。202.9×103(4)根據上述操作過程,完成表格①②處的內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塊的 質量/g 量筒內水 的體積/cm3 ① ② 小石塊的密度/(kg·m-3) 量筒內小石塊和水的總體積/cm3小石塊的體積/cm交流合作、評估反思(5)(誤差分析)實驗中,小明將小石塊放入量筒中時,不小心有幾滴水濺到量筒壁上,這種情況會導致所測小石塊的密度與真實值相比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大有幾滴水濺到量筒壁上,會使測得的小石塊的體積偏小,根據ρ= 可知,質量一定時,體積偏小,密度偏大 (6)(缺量筒——標記法)(2024·重慶八中一模)小明的媽媽在網上購買了一個金燦燦的手鐲,他想到可以通過測量手鐲的密度來判斷手鐲是不是純金的。①如圖丁所示,將用細線系好的手鐲(細線的體積、質量均忽略不計)放入燒杯中,再緩慢倒入適量的水,在杯壁標記水位,天平的示數為m1。②如圖戊所示,從燒杯中取出手鐲,再向燒杯中加水至標記處,天平的示數為m2。能力設問③如圖己所示,再次將手鐲浸沒在水中且不與燒杯接觸,此時水位升高,天平的示數為m3。④根據上述測量步驟和結果,可以計算出手鐲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選用字母符號m1、m2、m3、ρ水表示)。⑤小明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純金的密度是19.3 g/cm3,通過正確的實驗操作過程,測得以上手鐲的密度明顯小于純金的密度,準備投訴商家,但老師指出手鐲仍有可能是純金的,你認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手鐲可能是空心的(7)(吸水性物質)同組的小剛想應用“密度”相關知識來測量花生種子的密度(花生種子吸水),他找來了天平(含砝碼)、燒杯、兩個相同的量筒、細沙和粗沙進行測量,實驗步驟如下。A.先用天平測量出空燒杯的質量為m0,再將一把花生種子放到燒杯中測得總質量為m。B.在量筒1中加入適量的沙,搖平,記錄體積V1。C.在量筒2中放入這一把花生種子,記錄體積V2。D.把量筒1中的沙全部倒入量筒2中,充分搖勻、抹平,記錄體積V3(花生種子始終浸沒在沙中)。①分析步驟,上述實驗應該選擇____沙。②請用實驗中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花生種子的密度ρ花生=__________(用測量物理量的符號表示)。③如果步驟D中沒有“充分搖勻”,會使花生種子的密度測量值偏____。細小 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進行如下實驗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小強在喝牛奶的時候想,這盒牛奶的密度是多少呢?例2基礎設問設計方案、收集證據小強利用天平、量筒等實驗器材測量牛奶的密度。(1)實驗前將天平放在__________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應向____調節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2)小強在測量牛奶質量的過程中,操作情況如圖乙所示,請指出小強的錯誤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處即可)。水平臺面左稱量牛奶質量過程中調節平衡螺母(或左物右碼放反了)得出結論、作出解釋(3)改正錯誤后,測量步驟如下:①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牛奶,用天平測出燒杯和牛奶的總質量為89 g。②將燒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圖丙所示,量筒內牛奶的體積為____cm3。③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牛奶的質量如圖丁所示,為____g。④牛奶的密度為_______g/cm3。40441.125交流合作、評估反思(4)(誤差分析)若小強將燒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時,有少量牛奶濺到了量筒的側壁上,會導致所測牛奶密度與真實值相比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偏大(5)(缺量筒——等體積法)只用天平也能測出牛奶的密度,于是小強想了想,添加了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和適量的水,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步驟,請你補充完整。①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______________為m0。②將一個燒杯裝滿水,用天平測出____________________為m1。③用另一個相同的燒杯裝滿牛奶,用天平測出____________________為m2。④牛奶體積的表達式V=___________,密度的表達式ρ=____________。(用已測量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能力設問空燒杯的質量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燒杯和牛奶的總質量測量物質的密度(A卷近5年4考;B卷近5年2考)類型1 測量固體的密度(A卷近5年3考)1. (2022·重慶A卷16題節選)小晨買了一個小吊墜(如圖甲所示)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媽媽。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小吊墜的密度進行鑒定。(1)天平調節平衡后,將解去掛繩的小吊墜放在天平左盤,往右盤加減砝碼,當最后放入5 g 的砝碼時(砝碼盒中最小的砝碼),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的右側,則他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填序號)。A.向右移動游碼B.向左移動平衡螺母C.取出5 g的砝碼,然后向右移動游碼重慶真題·明考向命題點C【解析】天平平衡后,把小吊墜放在天平左盤,往右盤加減砝碼,當把砝碼盒中最小的砝碼放入右盤后,發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接下來正確的操作是把天平右盤中最小的砝碼(5 g的砝碼)取出,然后向右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2)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該小吊墜的質量為____g。248【解析】由題圖乙知,小吊墜的質量m=20 g+4 g=24 g。(3)先向量筒中加入30 mL的水,將重新系好掛繩的小吊墜輕放入量筒中,水面如圖丙所示,則小吊墜的體積為___cm3。【解析】由題圖丙知,水和小吊墜的總體積為38 mL, 小吊墜的體積V=38 mL-30 mL=8 mL=8 cm3。(4)小晨將測得的密度和表格中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小吊墜可能是________制作而成的,他仔細分析了自己的測量過程發現,小吊墜密度的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材質 翡翠 和田玉 玻璃 有機玻璃密度/ (g·cm-3) 約3.3 ~3.36 約2.95 ~3.17 2.5 1.18和田玉偏小2.(2021·重慶A卷16題節選)“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遺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圖甲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殘片,文物愛好者小張和小敏同學制作了一個金面具的模型,用實驗的方法來測量模型的密度。(1)小張調好天平后,將模型放在左盤,在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模型的質量為____g。甲乙84【解析】由題圖乙可知,砝碼的質量是80 g,標尺的分度值是0.2 g,所以游碼對應的刻度值是4 g,模型的質量m=80 g+4 g=84 g。(2)(標記法)小張又進行了如圖丙所示的三個步驟。①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45 g。②用細線拴住模型并使其______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處作標記。③取出模型,用裝有40 mL水的量筒往燒杯中加水,直到水面達到______處,量筒中剩余水的水位如圖丁所示。丙丁浸沒標記【解析】小張又進行了如題圖丙所示的三個步驟,目的是測量模型的體積,實驗步驟:①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45 g。②用細線拴住模型并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處作標記。③取出模型,用裝有40 mL水的量筒往燒杯中加水,直到水面達到標記處,量筒中剩余水的水位如題圖丁所示。(3)旁邊的小敏發現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數據,于是測出圖丙③中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55 g,小敏計算出模型的密度為_____g/cm3。(ρ水=1.0×103 kg/m3)8.4(4)若只考慮模型帶出水產生的誤差,則實驗過程中模型帶出水的體積為___cm3,小敏計算出的密度值與實際值相比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相等”)。2相等【解析】量筒中原來裝有40 mL水,倒入燒杯中之后,剩余的水的體積如題圖丁所示,為28 mL,量筒中倒出的水的體積V倒=40 mL-28 mL=12 mL=12 cm3,若只考慮模型帶出水產生的誤差,則實驗過程中模型帶出水的體積V帶=12 cm3-10 cm3=2 cm3;增加的水的質量等于題圖丙③中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減去題圖丙①中燒杯和水的總質量,與模型帶出水的多少無關,不管水帶出多少,水始終都要加到標記處,故此實驗方法所測密度準確,故小敏計算出的密度值與實際值相比相等。類型2 測量液體的密度(A卷:2020·17題;B卷近5年2考)3.(2020·重慶A卷17題節選)小張發現外婆家的鹽蛋咸淡適中恰到好處,猜想可能和腌制鹽蛋的鹽水的密度有關,他和小華共同測量外婆家用來腌制鹽蛋的鹽水密度。(1)調節天平平衡后,進行以下實驗操作:①測量空燒杯的質量m0,天平平衡時,砝碼及游碼位置如圖甲,m0=____g。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鹽水,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55.0 g,然后將鹽水全部倒入量筒(圖乙),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底部______,讀出體積V=____mL。③算出鹽水的密度ρ=______g/cm3。32相平201.15【解析】①由題圖甲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 g,空燒杯的質量m0=20 g+10 g+2 g=32 g。②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m1-m0=55.0 g-32 g=23 g,使用量筒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底部相平,如題圖乙所示,量筒的分度值為2 mL,用量筒測出鹽水的體積V=20 mL=20 cm3。③鹽水的密度ρ== =1.15 g/cm3。(2)小華指出:以上測量過程中,燒杯中會殘留部分鹽水導致測得鹽水的密度偏大,于是他與小張利用電子秤再次測量該鹽水密度。進行了以下實驗操作:①取密度為8 g/cm3的合金塊,用電子秤測得其質量為80.0 g(圖丙)。②將合金塊放入溢水杯中后向溢水杯中注滿鹽水,測得杯、鹽水、合金塊的總質量為100.0 g(圖丁)。③取出合金塊,向溢水杯中補滿鹽水,測得杯和鹽水的總質量為31.0 g(圖戊)。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出鹽水的密度ρ′=_____g/cm3。若測量后才發現此電子秤的每次測量值均比真實值大1 g左右,則以上步驟測得的鹽水密度與真實值相比______(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1.1偏大4.某中學環保小組在嘉陵江邊取適量水樣品分別進行江水密度的測量。(1)小薇把水樣品帶回學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操作: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30 g,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樣品,測出燒杯和水樣品的總質量如圖甲所示,則燒杯中水樣品的質量為______g,將燒杯中的水樣品全部倒入量筒中,水樣品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則江水的密度為_____g/cm3。(2)小薇在將燒杯中的水樣品倒入量筒中時少量水濺在外面,所測密度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拓展訓練39.61.1偏大(3)同組的小亮把水樣品帶回家,用家里的一臺電子秤(如圖丙所示)和沒喝完的半瓶純凈水,做了如下實驗:①用電子秤測出半瓶純凈水的總質量為m1,并用筆在瓶身水面位置標記為A。②把瓶中的水全部喝完,然后吹干,用電子秤測出空瓶的質量為m2。③把水樣品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與__________相平,再用電子秤測出瓶的總質量為m3。④則江水的密度表達式ρ=_________(純凈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標記A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