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整合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情境創設·引思考知識精講·夯基礎核心實驗·提素養重慶真題·明考向眼睛的結構非常復雜,它能給人類提供視覺功能,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如圖所示),是人類重要的感覺器官之一。部分人由于用眼過度或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睫狀體對晶狀體的調節能力減弱,太遠、太近的物體都看不清楚,這時需要眼鏡幫助他們看清楚物體。眼鏡片的實質是什么鏡?它們對光線有什么作用?眼睛看見物體的原理是什么?你還了解哪些眼睛的好幫手,它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透鏡的世界。情境創設·引思考 透鏡(A卷近5年4考;B卷近5年4考)知識精講·夯基礎知識點1項目 特點 性質 特殊光線入射光線平 行于主光軸 入射光線過 (虛)焦點 入射光線過光心凹透鏡 中間薄, 邊緣厚 對光有①______作用凸透鏡 中間厚, 邊緣薄 對光有②______作用發散會聚1.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基本原理是光的折射。2.凸透鏡的凸起程度決定了它的焦距長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對光的會聚能力越強,光通過凸透鏡后的偏折程度越大。注意事項(古代科技)如圖所示,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闭埬阌脤W過的光學知識判斷“削冰令圓”就是把冰塊制成____(選填“凸”或“凹”)透鏡,這種透鏡能讓艾絨生火說明它對太陽光有______(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基礎小練凸會聚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應用(A卷近5年3考;B卷近5年3考)知識點2物距u與焦距f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距v與焦 距f的關系 應用 (寫出一種即可) 成像光路圖正倒 大小 虛實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v<2f ③________照相機物距u與焦距f的 關系 像的性質 像距v與焦 距f的關系 應用 (寫出一種即可) 成像光路圖正倒 大小 虛實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v=2f 測焦距f<u<2f 倒立 ④_____ 實像 v>2f ⑤________u=f 不成像 探照燈u<f 正立 放大 虛像 - ⑥________放大投影儀放大鏡1.靜態規律:一倍焦距分虛實,內虛外實,實倒虛正;二倍焦距分大小,內大外小。2.動態規律: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規律總結1.(人教教材圖片改編)如圖所示為小明在學習透鏡時利用卡紙、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和半透明薄膜制作的照相機模型。用卡紙做兩個粗細相差很小的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套入另一個紙筒內,并能前后滑動,在一個紙筒的一端嵌上凸透鏡,在另一個紙筒的一端蒙上一層半透明薄膜。當小明用照相機模型觀看遠處景物時,會在半透明薄膜上看見一個倒立、_____的像;當小明用照相機模型從遠處看向近處時,應向____(選填“里”或“外”)抽動紙筒。基礎小練縮小外2.(人教教材圖片改編)如圖所示,小勇利用焦距為10 cm的放大鏡看郵票時,應使郵票到放大鏡的距離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應該將放大鏡離郵票稍微_____些。小于遠 眼睛和眼鏡1.眼睛(1)成像原理: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⑦________,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視網膜則相當于光屏。(2)成像特點:倒立、縮小的實像。知識點3凸透鏡2.近視眼、遠視眼及其矯正眼睛 缺陷 成因 特點 成因圖示 矯正 矯正圖示近視眼 晶狀體變⑧____,像成在視網膜的⑨______ 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 用⑩______遠視眼 晶狀體變 ____,像成在視網膜的 ______ 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 用 ______厚前面凹透鏡薄后面凸透鏡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A卷近5年3考;B卷近5年2考;2022年版課標要求學生必做實驗 )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進行如下實驗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小明所在班級在拍集體照時,站在邊緣的兩名同學未進入取景框,那么攝影師應該怎么調整呢?核心實驗·提素養實驗例1基礎設問設計方案、收集證據小明知道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工作的,于是他和實驗小組同學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實驗器材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1)小明將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透過該凸透鏡,調整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10.0(2)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分別安裝在光具座上,先將蠟燭點燃,再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處,目的是使像可以成在__________。光屏中央(3)將蠟燭放在較遠處,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如圖乙所示。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測出物距u和像距v。①請將圖乙中實驗器材的作用補充完整。物距②將各器材調到如圖乙所示位置時成清晰的像(未畫出),該像是倒立、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的_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保持圖乙凸透鏡位置不變,若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互換,根據__________,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④保持圖乙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至30.0 cm處,移動光屏直至得到清晰的像,此時光屏的位置應在______cm處。物距縮小照相機光路可逆放大70.0(4)調整元件,將蠟燭移至45.0 cm處時(如圖丙所示),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始終不能承接到燭焰清晰的像,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人眼在圖丙中____(選填“A”或“B”)處能觀察到燭焰的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燭焰成虛像B得出結論、作出解釋(5)實驗小組把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和觀察結果填入表中。①通過1、2、3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______,所成像的大小______。變大變大②分析實驗數據可知,____倍焦距是放大與縮小的實像的分界點,____倍焦距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實驗次序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質正倒 大小 實像1 40.0 13.3 倒立 縮小 實像2 30.0 15.0 倒立 縮小 實像3 20.0 20.0 倒立 等大 實像4 15.0 30.0 倒立 放大 實像5 12.0 60.0 倒立 放大 實像6 10.0 / 不成像7 8.0 / 正立 放大 虛像8 4.0 / 正立 放大 虛像二一交流合作、評估反思(6)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燃燒變短,燭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會向____(選填“上”或“下”)方移動,請寫出一條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將光屏上移(合理即可)(7)(更換透鏡)保持凸透鏡和蠟燭在圖乙中的位置不變(蠟燭在20.0 cm處),改用焦距為5.0 cm的凸透鏡繼續進行實驗,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8)(加透鏡)小組的小華拿來王老師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再次呈現清晰的像,則該眼鏡對光有______作用,可以用來矯正________(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左變小會聚遠視眼(9)(裝置改進)同學們發現蠟燭燃燒產生的異味令人難受,經討論大家認為可以利用F形光源替代蠟燭作為光源,請說出一條利用F形光源的好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生活實踐)小明通過以上實驗探究得知,班級拍集體照時,攝影師要想拍到所有同學,應使照相機_______(選填“遠離”或“靠近”)同學,同時還應把照相機的鏡頭_________(選填“向前伸”或“往后縮”),才會在取景框內得到清晰滿意的畫面。能力設問F形光源與燭焰相比,成像更穩定(合理即可)遠離往后縮透鏡作圖(A卷近5年4考;B卷近5年4考)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1.平行入射過(虛)焦點。2.過(虛)焦點平行射出。3.過光心方向不變。1.【2024·重慶B卷14(1)題1分】在圖中作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AB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重慶真題·明考向命題點1方法指導如答圖所示。2.【2023·重慶A卷14(2)題1分】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如答圖所示。3.【2023·重慶B卷14(1)題1分】根據畫出的光線,在圖中虛線框內畫出一個適當的透鏡。如答圖所示。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應用 (A卷近5年3考;B卷近5年2考)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命題點2方法指導4.【2024·重慶 A卷15(2)題3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1)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的燭焰的像,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蠟燭的支架向____調節,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實像,這與生活中_______(選填“眼睛”或“放大鏡”)的成像原理相同。上縮小眼睛【解析】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題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的燭焰的像,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根據過光心的光線方向不變,需將蠟燭上移,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眼睛的成像原理相同。(2)(2023·重慶 A卷)把蠟燭適當靠近凸透鏡,應將光屏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遠離【解析】將蠟燭靠近凸透鏡,此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所以應將光屏向右移動遠離凸透鏡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