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整合第十章 浮 力第1節 浮力的理解及相關計算情境創設·引思考知識精講·夯基礎重慶真題·明考向 如圖所示是我國研發的萬米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奮斗者號”如何在一萬多米的深海實現沉與浮的?其實這與浮力有關,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有的物體可以沉在水底,有的物體卻浮在水面?讓我們來復習浮力的相關知識。情境創設·引思考 浮力(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①______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2.方向:②__________。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其上、下表面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力不同,上下表面存在壓力差。如圖,F浮=F1-F2。4.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③______和液體的④______有關。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⑤____,液體的密度越⑥____,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知識精講·夯基礎知識點1向上豎直向上體積密度大大為了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小明做了以下實驗:取一個大的塑料瓶子,用剪刀剪去底部,將一個乒乓球放在里面,輕輕向瓶中倒水,水已沒過乒乓球,發現有水緩慢流出瓶口,但乒乓球不浮上來(如圖所示),此時乒乓球______(選填“受”或“不受”)浮力作用。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一段時間后你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基礎小練不受乒乓球上浮 阿基米德原理(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⑦______。2.公式:F浮=⑧______=m排g=⑨___________,ρ液表示液體的密度,單位為kg/m3;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為m3。知識點2重力G排ρ液gV排(科技成就)2024年5月1日,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開展首次航行試驗,“福建艦”滿載時排水量約為8萬噸,可搭載各類戰機。g取10 N/kg,“福建艦”滿載時受到海水的浮力約為________N。基礎小練8×108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1.物體的浮沉條件知識點3狀態 上浮 漂浮 懸浮 下沉 沉底示意圖狀態 上浮 漂浮 懸浮 下沉 沉底運動狀態 向上運動 靜止在 液面上 靜止在 液體內 向下運動 靜止在容器底部條件 F浮⑩____G F浮 ____G F浮 ____G F浮 ____G F浮+F支 ____Gρ液與ρ物的關系(實心物體) ρ液 ____ρ物 ρ液 ____ρ物 ρ液 ____ρ物 ρ液 ____ρ物 ρ液 ____ρ物V排與V物 的關系 V排=V物(露 出液面前) V排<V物 V排=V物 V排=V物 V排=V物>==<=>>=<<2. 浮沉條件的應用:輪船、潛水艇、氣球和飛艇、密度計等。(2022年版課標素材改編)執行深海作業的潛水艇懸浮在海水中(如圖所示),要使潛水艇下潛,應對水艙______(選填“注水”或“排水”),在下潛過程中,潛水艇受到的浮力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基礎小練注水不變浮力的理解(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1.(2024·河南)(傳統文化)宋朝的懷丙利用浮船打撈鐵牛,展現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如圖所示為打撈過程示意圖,先將陷在河底的鐵牛和裝滿泥沙的船用繩索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鏟走,鐵牛就被拉起,然后把船劃到岸邊,解開繩索卸下鐵牛,就可將鐵牛拖上岸。船在圖中甲、乙、丙三個位置所受浮力分別為F甲、F乙、F丙,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重慶真題·明考向命題點1拓展訓練B【解析】題圖甲、乙、丙三個位置船所排開水的體積逐漸變小,根據F浮=ρ水V排g可知所受浮力逐漸變小,故F甲>F乙>F丙。浮力的相關計算(A卷近5年每年必考;B卷近5年每年必考)計算浮力的四種方法命題點2方法 阿基米德原理法 稱重法圖示 及公 式 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液F浮=G物-F方法 平衡法 壓力差法圖示 及公 式 F浮=G物,F浮′=G物′F浮=F向上-F向下2.如圖所示,將一長方體物體浸沒在裝有足夠深水的容器中,恰好處于懸浮狀態,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壓力為1.8 N,下表面受到的壓力為3 N,則該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_____N;該物體的重力為_____N。拓展訓練1.21.23.(2023·重慶B卷7題3分)小俊用彈簧測力計吊著質量為1.35 kg的圓柱體,從如圖所示位置緩慢浸入裝滿水、深度合適的溢水杯中,圓柱體底面積為100 cm2、高為5 cm。則圓柱體下降過程中(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A.浸沒前彈簧測力計示數逐漸變大B.浸沒前水對溢水杯底部的壓強逐漸變小C.浸入一半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1 ND.剛浸沒時圓柱體底部受到水的壓力為8.5 NC【解析】浸沒前,圓柱體排開水的體積逐漸變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圓柱體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大,由F=G-F浮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變小,故A錯誤;浸沒前后,溢水杯中水一直是滿的,水的深度不變,由p=ρ水gh可知,水對溢水杯底部的壓強不變,故B錯誤;圓柱體的重力G=mg=1.35 kg×10 N/kg=13.5 N,圓柱體的體積V=Sh=100 cm2×5 cm=500 cm3=5×10-4 m3,浸入一半時圓柱體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 V=1.0×103 kg/m3×10 N/kg× ×5×10-4m3=2.5 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G-F浮=13.5 N-2.5 N=11 N,故C正確;剛浸沒時圓柱體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05 m=500 Pa,圓柱體底部受到水的壓力F壓=pS=500 Pa×100×10-4 m2=5 N,故D錯誤。4.(2024·重慶A卷20題節選)如圖甲所示,我國自主建造的重為3.7×108 N的導管架“海基二號”需要用駁船運輸到指定位置,安裝在超過300 m深的海域搭建石油開采平臺。而亞洲最大駁船的最大載重只有3×108 N,該駁船可看成長200 m、寬50 m、高14 m的規則長方體,其最大吃水深度為7 m。“文沖修造廠”通過加寬駁船解決了超重難題,如圖乙所示是駁船加寬后的示意圖,加寬后駁船的最大吃水深度不變。(ρ海水取1.0×103 kg/m3,g取10 N/kg)第(2)問:加寬后,駁船載重增加量與自重增加量之和等于浮力增加量,列等式求解。方案設計:可以從增加駁船的體積入手。思路梳理(1)求加寬前,駁船空載時排開水的體積。解:加寬前,駁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F浮=ρ海水gV排=1.0×103 kg/m3×10 N/kg×200 m×50 m×7 m=7×108 N,加寬前,駁船的自重G船=F浮-G載=7×108 N-3×108 N=4×108 N,駁船空載時所受浮力F浮′=G船=4×108 N,(2)若駁船體積每增加1 m3,自重增加2.5×103 N,為了安全裝載“海基二號”,駁船總寬度至少應增加多少;請你另外設計一種改裝駁船的方法(只說方法,不計算)。解:駁船載重增加量ΔG載重=G導管架-G載=3.7×108 N-3×108 N=0.7×108 N,駁船加寬后浮力的增加量ΔF浮=ρ海水gΔV排=1.0×103 kg/m3×10 N/kg×(200 m×7 m×l加寬),駁船加寬后自重增加量由ΔG載重=ΔF浮-ΔG船可得駁船總寬度增加量至少為l加寬=10 m。改裝駁船的方法:增加駁船的長度;增加駁船的高度或在駁船周圍增加浮筒。(答案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