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第26課時 光現象 第三部分 光 學2312回歸教材·知識梳理重點難點·聚焦突破34真題自測·體驗中考33重點實驗·考法通關回歸教材·知識梳理一、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能夠__________的物體叫做光源。如太陽、螢火蟲、點燃的蠟燭等。月亮及所有的行星都不是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1)條件:光在__________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線:為了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我們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傳播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3)現象及應用: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準直、射擊瞄準等。1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 發光同種均勻二、光的傳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取:c=__________m/s=__________km/s。 2.光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光在空氣中的速度非常接近c,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c,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c。3.光年:光在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一年的距離,是長度單位。3×1083×1052知識點光的反射定義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質中的傳播現象叫做光的反射相關 概念 (1)法線(ON):經入射點O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線,它是為了研究反射規律而人為引入的一條輔助線,通常用虛線表示;相關 概念 (2)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3)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光的反射定律 (1)三線共面: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____________; (2)法線居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__________兩側; (3)兩角相等:反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 光路 特性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同一平面內法線等于可逆反射 分類 (1)鏡面反射:如圖甲。例如:鏡面、平靜的水面、玻璃幕墻等的反射;甲 鏡面反射 乙 漫反射(2)漫反射:如圖乙。例如:從各個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電影屏幕用粗糙的白布等;(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規律一、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特點1.原理:__________。 2.特點(規律):(1)等大: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__________。 (2)等距: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__。 (3)垂直: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__________。 (4)虛像: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成像規律也可以表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________。 3知識點平面鏡成像 光的反射相等相等垂直虛對稱二、平面鏡的應用1.成像:用梳妝鏡化妝、練功房里用來矯正身姿的大面鏡。2.改變光路:潛望鏡。3.增大視覺空間:客廳的墻壁上裝有大的平面鏡。4知識點光的折射定義 光從一種介質__________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了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相關 概念 (1)法線(NN'):經過入射點垂直于界面的虛線;(2)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3)折射角(∠r):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斜射光的折 射規律 (1)三線共面: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____________; (2)兩線分居: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__________兩側; (3)兩角關系: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光從水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______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________;光從空氣(或其他介質)垂直射入或射出,折射角=入射角=__________度 同一平面內法線小于大于增大0光路特性 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生活中 的折射 現象 水杯中筷子看起來像是“折斷”了、池水變“淺”、叉魚時應叉向看到的“魚”位置的下方、海市蜃樓等可逆(1)當光斜射到兩種介質的分界面時,一般要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2)反射光線與對應的入射光線在同種介質中,折射光線與對應的入射光線在不同介質中。易錯警示重點難點·聚焦突破1焦點光現象及其應用的判斷1.影子:包括人影、手影、日(月)食、皮影戲等,都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2.倒影:物體在水面或其他光滑物體表面成的像,是平面鏡成像,本質是光的反射。指點迷津下列光現象實例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__________;屬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___;屬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又屬于光的色散。(均選填序號) ①小孔成像 ②海市蜃樓 ③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 ④用放大鏡觀察郵票 ⑤雨后彩虹 ⑥湖面倒影 ⑦透過露珠看葉脈 ⑧玻璃幕墻造成的光“污染” ⑨叉魚的時候瞄準魚的下方 ⑩激光準直例題 1①⑩⑥⑧②③④⑤⑦⑨⑤1.(2022·重慶A卷T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蘊含了光的折射知識,如圖所示屬于光的折射的是( )變式訓練A.橋在水中的倒影B.河底看起來變淺C.透過樹林的光束D.長廊上的樹影B2.李白的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涉及的光學知識理解正確的是( )A.空中的明月是光源B.杯中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月光能照射到人,說明光的傳播需要介質D.地上的人影和樹蔭下的光斑形成原理不相同B3.民諺俗語常常包涵豐富的物理知識。以下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A.井底之蛙,所見甚小B.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C.海市蜃樓,虛無縹緲D.摘不到的是鏡中花,撈不到的是水中月D2焦點光現象作圖1.光線、實像用實線,光線的反向延長線、輔助線、法線、虛像用虛線;2.光線帶箭頭,箭頭畫在實線中間,且注意箭頭的方向(注意:人眼看到物體時,進入人眼的光線的箭頭應指向人眼);3.法線與界面垂直,并標明垂足;4.要符合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光的反射定律(兩角相等)、光的折射規律(光斜射入某種介質中時,空氣中的角始終是大角)。指點迷津類型1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作圖例題 2如圖所示,已知光線AO斜射入水中,O為入射點。請畫出其反射光線OB和進入水中的折射光線OC的大致方向。4.航天員艙外作業時,寬厚的航天服限制了他的視野,為了看清胸前的操作面板,可以通過手腕處的小鏡子進行觀察,如圖甲所示。圖乙中A點代表航天員的眼睛,B點代表胸前某一按鈕,C點是小鏡子的位置,請你根據反射光路圖在C點準確畫出鏡面并標出鏡面與豎直面的夾角。(保留作圖痕跡)變式訓練甲5.如圖所示,一條光線從水中斜射向水面時發生了折射,OA為折射光線,請在圖中作出大致的入射光線并標出折射角的度數。類型2 平面鏡成像作圖例題 3請在圖中作出AB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6.如圖甲所示,用跳棋子完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后,小輝偶然發現在鏡前某一角度,棋子A的像恰好被棋子B“擋住”了;圖乙所示為該場景的簡圖,圖中C為小輝眼睛的位置,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完成符合題意的光路圖。變式訓練甲乙重點實驗·考法通關實驗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器材 較薄的玻璃板(透光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不會形成重像影響實驗效果)、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確定物像大小關系)、火柴、白紙、筆、刻度尺、光屏(驗證平面鏡是否成虛像)實驗操作及注意事項 1.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使實驗現象明顯;較薄的玻璃板要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2.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的一側透過玻璃板觀察; 3.驗證像與物等大的操作:如圖甲所示,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里運用的實驗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實驗圖甲實驗操作及注意事項 4.證明平面鏡成虛像的操作:把未點燃的蠟燭B移走,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觀察光屏上是否能呈現蠟燭的像,若不能,則說明成虛像; 5.為證實成像特點是否可靠應采取的操作: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記錄像與物對應的位置,如圖乙所示; 6.為了得到更多的實驗結論,在圖乙的基礎上應進行的操作: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 實驗圖乙實驗分析 1.若在實驗中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也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2.觀察像時,會發現兩個幾乎重疊的像的原因:玻璃板太厚;3.多次測量的目的: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4.實驗中物體與像到玻璃板的距離不相等的原因: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玻璃板太厚;測量長度時存在誤差;5.選用方格紙代替白紙的原因:能更直觀地確定像與物的位置關系實驗結論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平面鏡成虛像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蠟燭A作為成像物體。例題甲(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_____(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境中進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能在觀察到蠟燭A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__________,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較暗蠟燭B(2)點燃蠟燭A,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_(選填“前”或“后”)側觀察,小心地移動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重合為止,此時發現像與物的大小_______,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現,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__________。 (3)接下來的步驟是: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前相等等效替代法垂直相等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4)通過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同學們認識到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糾正了生活中的錯誤認識,那就是像的大小只由__________的大小決定。某小組發現,雖然蠟燭A、B相同,但B與A的像不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物體平面鏡沒有垂直于水平桌面(1)點燃蠟燭A,發現玻璃板的另一側出現兩個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走蠟燭B,放置一塊光屏,前后移動,用眼睛在玻璃板的______(選填“前”或“后”)側觀察光屏,發現光屏上_________,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________像。 (3)將蠟燭遠離玻璃板移動一段距離,蠟燭的像的大小將_________;實驗過了一段時間,蠟燭A變短,則蠟燭A的像的大小將_________。 問題補充玻璃板太厚,前后兩個表面反射成兩個像后沒有像虛不變變小(4)經過三次實驗,記錄的像與物對應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接下來小明應該進行的操作是:用刻度尺分別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比較大小。 乙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點a和a'、b和b'、c和c'到玻璃板的距離)(5)如圖丙所示,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傾斜,蠟燭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會__________(選填“偏高”或“偏低”)。 丙偏高真題自測·體驗中考1.(2023·重慶 A卷T2) 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考向光現象及其應用的判斷AA.水中的倒影 B.墻上的手影C.太陽光色散 D.“折斷”的鉛筆2.(2024·重慶B卷T2) 如圖所示,智能快遞車正在運送包裹,用戶通過人臉識別取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生了折射B.地面出現快遞車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C.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D.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等大的虛像B3.(2024·梁平區期中) 請在圖中作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2考向光現象作圖4.【問題】五代時期名士譚峭所著《化書》中,記載了照鏡子時“影與形無異”的現象。平面鏡成像有何特點呢 【證據】小瑜利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探究。3考向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甲乙丙(1)組裝器材時,應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__________。 (2)選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________關系;改變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移動鏡后的蠟燭B,發現B總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___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 甲乙丙垂直大小無關(3)為確定像的虛實,需在蠟燭B位置放一個光屏,并在圖乙中的______ (選填數字序號)處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小瑜為了更好地研究像與物的位置關系,可采用彩色LED光源進行實驗,現有“AFMTVX”六種字母形狀的光源供選擇,你認為最佳選擇是__________形狀的光源。 乙③F【交流】(1)小瑜完成實驗后,換用厚玻璃板做實驗,發現蠟燭A在玻璃板上有兩個像,移動蠟燭B分別找到兩個像的位置,如圖丙所示,測得兩個像到玻璃板右側的距離l1=1 cm、l2=1.4 cm,由此可知玻璃板的厚度為__________cm。 (2)如果白天在較暗的室內照鏡子,為了更清楚看到自己的容貌,小瑜應該讓__________(選填“鏡子”“臉”或“鏡子和臉”)朝向窗戶。 丙0.2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