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7張PPT)第2講 光現象知識思維導圖知識整合梳理一、光的直線傳播1. 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在 同種均勻 介質中沿直線傳播.2. 光速:光在 真空 中的傳播速度最大,此時光速c≈ 3×108 m/s= 3×105 km/s,光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真空中 小 .3. 與光沿直線傳播有關的現象及應用.(1)現象:影子、日食、 小孔 成像等.(2)應用:激光準直、瞄準射擊、隊列排直、太陽傘遮陽等.同種均勻真空3×1083×105小小孔應知應會盤點二、光的反射1. 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 返回 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定律.返回(1)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 法線 在同一平面內.(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 兩 側.(3)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法線兩等于3. 光路的可逆性: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4. 光的兩種反射類型: 鏡面 反射和 漫 反射.(1)鏡面反射發生的條件為表面 光滑??;漫反射發生的條件為表面 粗糙 .(2)鏡面反射與漫反射都 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可逆鏡面漫光滑粗糙遵循三、平面鏡成像1. 平面鏡成像原理:如圖所示,物體上某點S發出或反射的一些光經平面鏡 反射 后,進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視覺,這些光的反向延長線都交于一點S',人們感覺到光好像是從鏡后S'處發出的,所以S'就是S在平面鏡中的像.反射2.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相等 .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相等 ,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垂直 .(3)平面鏡所成的像為 虛 像.3. 應用:潛望鏡、穿衣鏡等.相等相等垂直虛四、光的折射1. 定義:光從一種介質 斜射入 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發生 偏 折 的現象.2. 光的折射規律.斜射入偏折(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同一 平面內.(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 法線 兩側.同一法線(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質中時,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 增大 .(4)當光從水或其他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5)當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 不變 .小于增大大于不變3. 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4. 生活中的折射現象:從空氣中觀察水中的物體時,會感到物體的位置 高 于物體的實際位置;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來向 上 彎折;叉魚時要瞄準看到的“魚”的 下 方等.可逆高上下五、光的色散1. 定義:太陽光是白光,它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 各種顏色 的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2. 原理:光的 折射 .色光的三原色是紅、 綠 、藍.各種顏色折射綠命題點1 光現象及其應用的辨識和解釋1. (2022重慶A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蘊含了光的折射知識,如圖所示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的是( B?。?br/>A. 橋在水中的倒影 B. 河底看起來變淺 C. 透過樹林的光束 D. 長廊上的樹影B重慶中考聚焦2. (2024 重慶A卷)下列關于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述的光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B?。?br/>A. 一道殘陽鋪水中——水中的“夕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 半江瑟瑟半江紅——江面呈現出紅色是因為江面反射紅光C. 可憐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夜空的彎月是自然界中的光源D.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珠特別明亮是因為白光發生了色散B3. (2024 重慶B卷)如圖所示,智能快遞車正在運送包裹,用戶通過人臉識別取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A. 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生了折射B. 地面出現快遞車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C. 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D. 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等大的虛像B4. (2023 重慶B卷)詩人李白根據光的反射現象寫下美妙詩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下列也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C?。?br/>A. 水球成像 B. 晷針留影 C. 江面倒影 D. 鉛筆“折斷”C5. (2023 重慶A卷)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br/>A. 水中的倒影 B. 墻上的手影 C. 太陽光色散 D. “折斷”的鉛筆A命題點2 光現象作圖6. (2024 重慶A卷)請在圖中畫出燭焰頂部A點在平面鏡MN中的像A'.命題點3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7. (2022重慶B卷)小麗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應選擇兩支 相同 的蠟燭進行實驗,為了確定像的位置,她應該在 蠟燭?。ㄟx填“蠟燭”或“像”)的一側進行觀察;實驗中,她發現蠟燭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虛 像.相同蠟燭虛8. (2024 重慶B卷)如圖所示,小明利用兩根相同的熒光棒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實驗中應選用 薄 (選填“薄”或“厚”)玻璃板替代平面鏡.(2)將玻璃板 垂直 放置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熒光棒A,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熒光棒B,發現B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的 大 相等.薄垂直大小1. 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狀是三角形,則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 不是?。ㄟx填“是”或“不是”)三角形的光斑,而是蠟燭 倒立?。ㄟx填“正立”或“倒立”)的像.RJ八年級上冊P90圖4.1-7不是倒立教材知識溯源HK八年級P66圖3-122. 自行車是一種便捷的交通工具,它包含了許多物理知識.例如,自行車尾燈就包含了光學知識.自行車尾燈本身不發光,但在夜晚,當有汽車燈光照射到尾燈上時,就會發生反射,以引起司機注意.尾燈的結構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并說明反射光線的特點: 經兩次反射的光線與入射光線平行 .RJ八年級上冊P97圖4.2-8經兩次反射的光線與入射光線平行3. 如圖是被水環抱的國家大劇院的照片.從遠處觀看,大劇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個完整的“鴨蛋”,產生這種視覺效果的原因是 平面鏡成像 ,所成的是一個 虛 (選填“虛”或“實”)像;漂亮的“蛋殼”閃著耀眼的光芒,這是 鏡面?。ㄟx填“鏡面”或“漫”)反射.RJ八年級上冊P98圖4.3-1平面鏡成像虛鏡面4. 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如圖).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 5 m.RJ八年級上冊P102圖4.3-1155. 起初茶碗看起來是空的,但是慢慢往碗內倒水時,會發現碗中原來還藏著一枚硬幣,這種現象是由于 光的折射 造成的,人眼看到的硬幣比真實的硬幣位置要 高?。ㄟx填“高”或“低”).RJ八年級上冊P103圖4.4-1光的折射高6. 如圖所示,白色的太陽光透過三棱鏡,在白色光屏上就可以看到一條彩色的光帶,這是光的 色散 現象,這說明白光 不是?。ㄟx填“是”或“不是”)單色光.HK八年級P77圖3-31色散不是重難點1 光現象辨析光的直 線傳播 俗語(成語):坐井觀天、一葉障目、立竿見影、鑿壁借光現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手影應用:激光準直、射擊瞄準(三點一線)光的 反射 俗語(成語):鏡花水月、杯弓蛇影、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現象:倒影、平面鏡成像應用:汽車后視鏡、自行車尾燈光的 折射 俗語(成語):海市蜃樓、潭清疑水淺現象:池水變淺、筷子在水中“折斷”、光的色散、彩虹應用:眼鏡、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重點難點突破例1 關于光現象及其形成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小孔成像——光的漫反射B. 池水變淺——光的折射C. 海市蜃樓——光的直線傳播D. 鏡花水月——光的直線傳播【解析】小孔成像,成的是物體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錯誤;池底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池底變淺了,故B正確;海市蜃樓是由于介質的不均勻使光路發生改變形成的,因此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C錯誤;鏡花水月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錯誤.【答案】B重難點2 光現象作圖反射作圖(1)先找入射點——由反射(入射)光線確定入射點.(2)確定法線——過入射點作反射面的垂線,即為法線.(3)根據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入射(反射)光線.例2?。?023吉林)請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解析】由圖可知,入射角為90°-30°=60°,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反射角等于60°,據此畫出反射光線及反射角.【答案】例3 (2024遼寧模擬)如圖甲,我國敦煌的塔式光熱電站通過平面鏡把太陽光反射后會聚到吸熱塔,其中某束光的傳播路徑如圖乙所示,請在圖乙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解析】作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的平分線,即為法線,過O點做法線的垂線,即為平面鏡.【答案】典型實驗突破實驗1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裝置】(1)顯示光的傳播路徑(或由于漫反射,從紙板前各個方向可以看到入射光).(2)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實驗操作】【實驗器材】平面鏡、激光筆、可折疊紙板、量角器、鉛筆等.可折疊紙板的作用:1. 平面鏡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紙板必須豎立在平面鏡上.2. 紙板NOF前后轉動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3. 用鉛筆在紙板上描出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路徑.【實驗分析】1. 實驗應在較暗的環境下進行.2. 為了在硬紙板上顯示光路,硬紙板應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并讓光線緊貼紙板射向O點.3. 將激光筆沿FO射入,觀察反射光線是否沿OE射出,是為了驗證光路的可逆性.4. 改變入射角大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實驗結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針對訓練1為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小組的同學們選用了平面鏡、紙板、激光筆和幾種不同顏色的筆,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實驗前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將紙板A、B垂直放在平面鏡上,為了使光線更加明顯,實驗應在較 暗 (選填“亮”或“暗”)的環境下進行.暗(2)如圖所示,入射角等于 40°?。蝗粼龃笕肷浣?,則反射角 增大 .40°增大(3)實驗中多次改變入射光線EO與ON的夾角,獲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序號 入射角 反射角1 20° 20°2 30° 30°3 40° 50°4 50° 50°小明發現表格中有一個數據錯誤,其原因可能是將反射光線與 平面鏡 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改正錯誤后,通過分析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反射角 等于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 大(選填“增大”或“減小”).(4)實驗中,讓激光筆貼著紙板A沿EO方向射向O點,在紙板B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線OF,若將紙板B向后折,將 不能?。ㄟx填“能”或“不能”)在紙板B上觀察到反射光,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 同一?。ㄟx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內.平面鏡等于增大不能同一(5)若讓光沿著FO方向射向O點,反射光線會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6)實驗中,從教室各個方向都能觀察到紙板表面反射的光線,這種反射屬于 漫?。ㄟx填“鏡面”或“漫”)反射.可逆漫實驗2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實驗器材】玻璃板、蠟燭、光屏、刻度尺、白紙、鉛筆等.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觀察和確定像的位置.2. 應選擇較薄的玻璃板,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作為反射面,玻璃板后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實驗效果.3. 選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這里用到了等效替代的實驗方法.【實驗分析】1. 玻璃板應與桌面垂直放置,否則蠟燭B與蠟燭A的像無法完全重合,不能確定蠟燭A的像的位置.2. 實驗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3. 實驗中移去蠟燭B,并在蠟燭B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4. 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像也遠離玻璃板,但所成的像的大小不變.5. 觀察像的時候,眼睛應與蠟燭A同側.6. 本實驗應多次移動蠟燭A的位置,并進行實驗,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實驗結論】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針對訓練2同學們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1)實驗中用于測量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的工具是 刻度尺 .(2)實驗時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 確定像的位 .(3)現有厚度分別為5 mm和1 mm的兩塊玻璃板,你認為應選擇厚度為 1 mm 的玻璃板做實驗.刻度尺確定像的位置1mm(4)選取器材后,小明將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將玻璃板 垂直于 桌面放在白紙中央.(5)小明應選用兩支 完全相同 的蠟燭,目的是便于比較像與物的 大小 關系,這里用到的是 等效替代法?。ㄌ顚嶒灧椒ǎ?(6)小明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此時應該從 玻璃板前 (選填“玻璃板前”或“玻璃板后”)觀察蠟燭A的像,這個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垂直于完全相同大小等效替代法玻璃板前反射(7)小明將另一支與蠟燭A完全相同的 未點燃?。ㄟx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它與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蠟燭A的大小 相 等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8)若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則蠟燭A的像的位置 不變 (選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不變”).(9)將光屏放在蠟燭B的位置上,發現光屏上 不能?。ㄟx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像時成的是 虛 像.未點燃相等不變不能虛命題點1 光現象及其應用的辨識和解釋核心考點精練1. (改編)如圖所示,下列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B )A. 水面波光粼粼 B. 海市蜃樓 C. 郁金香呈現紅色 D. 林中“光線”B2. (名師原創)“不覽夜景,未到重慶”是重慶兩江夜游的宣傳口號,如圖是重慶夜景在江中倒影的圖片.下列選項中,與倒影成因相同的是( A )A. 鏡子中的小貓 B. 日食的形成 C. 看見水中的魚 D. 樹蔭下的光斑A3. (2024 湖北模擬)《中國詩詞大會》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讓我們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對于詩詞中物理知識的解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霜葉紅于二月花”,看到“霜葉紅”是由于霜葉反射紅光B.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們看到的“明月”是光源C.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淺”,“水淺”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A4. (2024甘肅)下列關于光現象的描述可以用光的折射來解釋的是( D?。?br/>A. 墻上呈現的手影 B. 橋在水中的倒影DC. 小孔成像 D. 人看到魚在水中的像5. (改編)下列詩句中涉及的光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 )A. 峰多巧障日——山峰擋住太陽光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B. 潭清疑水淺——潭水看起來變淺是因為光發生了反射C. 明鏡可鑒形——鏡子可以成像是因為光發生了折射D. 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因為光發生了色散A6. (2023濰坊)如圖為某同學外出游玩時用手機拍攝的照片,照片中有瞪羚在岸邊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br/>A. 瞪羚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瞪羚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C. 瞪羚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瞪羚的倒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B命題點2 光現象作圖7. (2022長沙模擬)如圖所示,跟鏡面成30°角的入射光線射向鏡面,請畫出反射光線,并標明反射角的度數.8. (2024西安)如圖所示,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請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9. (2023廣安)如圖所示,一束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請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命題點3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0. (2023包頭)小華觀察蠟燭在玻璃板中的成像情況,如圖所示.所用器材有薄玻璃板、兩支相同的蠟燭A和B、白紙、火柴、三角板等.(1)為了便于觀察像,從環境亮度考慮,應在 較暗 的環境中進行實驗.(2)實驗時點燃蠟燭A,此時應在蠟燭 A?。ㄟx填“A”或“B”)一側觀察蠟燭A的像,所成的像是光射到玻璃板發生 反射 形成的.(3)選用蠟燭B的目的是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或確定像的位置等) (寫出一條即可).較暗A反射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或確定像的位置等)11. (2024重慶模擬)小巴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圖乙是小巴某次測量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則L為 3.50 cm.在此實驗中,選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B來確定像與物的大小關系,這種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小巴正對玻璃板,為了讓她右邊的同學也能夠看見蠟燭A的像,她只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則蠟燭A的像的位置 不變 (選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變”).3.50等效替代法不變12. (2023常德)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將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紙上記下A和B的位置.移動蠟燭A,重復做多次實驗.(1)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 確定像的位置 .確定像的位置(2)實驗中兩支蠟燭要完全一樣,目的是便于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3)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將 不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將點燃的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發現:玻璃板中蠟燭A的像偏低且傾斜.你認為在圖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圖中, ?、邸D是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不變③13. 小嘉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的關系.甲(1)如果有5 mm和2 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2 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更合適,試說明理由: 玻璃板越薄,兩個反射面成像距離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個像 .(2)在實驗過程中,小嘉選用透明的玻璃板,而不用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容易確定像的位置 .(3)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如圖乙所示,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的現象是 蠟燭B無法與蠟燭A的像重合 .玻璃板越薄,兩個反射面成像距離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個像容易確定像的位置蠟燭B無法與蠟燭A的像重合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