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第四章)(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3·成都市高一期中)下列關(guān)于功、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P=Fv可知,當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大小與速度大小成反比B.只要力作用在物體上,該力一定對物體做功C.摩擦力不可能對物體做正功D.由P=可知,只要知道W和t就可求出任意時刻的功率2.(2023·連云港市期末)質(zhì)量為m=1 kg的小球,從圖中A點下落到地面上的B點,已知h1=1.2 m,h2=0.8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計空氣阻力,則( )A.以地面為參考平面,小球在A點的重力勢能為12 JB.以桌面為參考平面,小球在B點的重力勢能為8 JC.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小球動能的增加量為12 JD.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20 J3.(2023·成都市高一期末)如圖,滑塊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與之相連的輕質(zhì)彈簧處于自然伸直狀態(tài),現(xiàn)用恒定的水平外力F作用于彈簧右端,在向右移動一段距離的過程中拉力F做了10 J的功。在上述過程中( )A.彈簧的彈性勢能增加了10 JB.滑塊的動能增加了10 JC.滑塊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增加了10 JD.滑塊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4.(2023·遼寧卷)如圖(a),從高處M點到地面N點有Ⅰ、Ⅱ兩條光滑軌道。兩相同小物塊甲、乙同時從M點由靜止釋放,沿不同軌道滑到N點,其速率v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b)所示。由圖可知,兩物塊在離開M點后、到達N點前的下滑過程中( )A.甲沿Ⅰ下滑且同一時刻甲的動能比乙的大B.甲沿Ⅱ下滑且同一時刻甲的動能比乙的小C.乙沿Ⅰ下滑且乙的重力功率一直不變D.乙沿Ⅱ下滑且乙的重力功率一直增大5.(2023·綿陽市高一期中)如圖所示,一根跨越光滑定滑輪的輕繩,兩端各拴有一雜技演員(可視為質(zhì)點)。a站在地面,b處于高臺上,此時繃緊的細繩間夾角為60°且左側(cè)細繩豎直。若b從圖示位置由靜止開始擺下,當b擺至最低點時,a剛好對地面無壓力。不考慮空氣阻力,則a與b的質(zhì)量之比為( )A.2∶1 B.1∶2C.3∶1 D.1∶36.如圖甲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長為10 m,一小滑塊自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小滑塊的動能Ek隨位移x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取斜面底端為重力勢能的參考平面,小滑塊的重力勢能Ep隨位移x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據(jù)上述信息能求出( )A.斜面的傾角B.小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C.小滑塊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D.小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7.汽車沿平直的公路以恒定功率P從靜止開始啟動,如圖所示為牽引力F隨速度v變化的圖像,加速過程共經(jīng)歷的時間t=8 s,加速過程通過的路程s=50 m,在圖中的N點結(jié)束加速,之后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汽車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阻力始終不變,則汽車的質(zhì)量為( )A.2×104 kg B.4.25×103 kgC.6.75×103 kg D.8.75×103 kg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2023·綿陽市高一期末)如圖所示,擺球質(zhì)量為m,沒有彈性的懸線長為L,把懸線拉到水平位置(此時懸線處于拉直狀態(tài))后放手。設在擺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空氣阻力f的大小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做功為mgLB.懸線拉力做負功C.空氣阻力做功為-fLD.空氣阻力做功為-πfL9.(2024·成都市高一期中)如圖所示,一固定的油缸上端固定一輕彈簧,輕彈簧上端固定在一輕質(zhì)水平工作臺下端,豎直輕桿穿過豎直輕彈簧,桿的上端連著輕質(zhì)水平工作臺,桿的下端連一輕質(zhì)薄圓盤。圓盤浸泡在粘稠的油液中,當圓盤在豎直方向以速度v運動時,其所受液體阻力大小為f=bv(其中b僅與油液的粘性有關(guān),粘性越大,b越大),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F(xiàn)將一木塊無初速度地放置在工作臺上,工作臺緩緩下降一定高度后重新靜止。已知下降過程中,彈簧處在彈性限度內(nèi),圓盤沒有達到油缸底部,不計空氣阻力。某次檢修后,油缸內(nèi)換成了粘性更大的油液,其他條件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下降的高度減小B.木塊下降過程的時間變長C.重力對木塊所做的功減小D.液體阻力對圓盤所做的功增大10.(2024·成都市高一期中)如圖甲所示,小物塊(可以看成質(zhì)點)以一定的初速度從傾角為α=30°的斜面底端A點沿斜面向上運動。選擇地面為參考平面,上滑過程中,物塊的機械能E隨物塊離A點距離s的變化關(guān)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小物塊上滑時離A最遠距離為4 m,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則( )A.物體的質(zhì)量m=2 kgB.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3C.物體上滑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10 m/s2D.物體回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4 m/s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8分)(2023·成都市高一期末)某同學利用重物自由下落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1)(2分)實驗裝置甲中存在的錯誤是 。 (2)(2分)進行實驗時,為保證重物下落時初速度為零,應 (填正確答案標號)。 A.先釋放紙帶,再接通電源B.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3)(2分)根據(jù)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連續(xù)打出的1、2、3、4四個點如圖乙所示。已測出1、2、3、4四個點到打出的第一個點O的距離分別為h1、h2、h3、h4,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T,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若代入所測數(shù)據(jù)在誤差允許的范圍能滿足表達式gh3= (用題目所給物理量符號表示),則可驗證重物下落過程機械能守恒。 (4)(2分)這位同學通過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重物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比增加的動能略微大些,其原因是 (寫出一條即可)。 12.(8分)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他將質(zhì)量分別為M、m的A、B兩小球用輕質(zhì)無彈性細繩連接并跨過輕質(zhì)定滑輪,M>m,在B上端有兩個光電門,光電門中心間距是h,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1)(2分)用游標卡尺測出小球直徑d,如圖乙所示,則d= mm。 (2)(3分)將A球由靜止釋放,記錄B小球依次通過光電門1和光電門2的遮光時間t1和t2。(3)(3分)計算從光電門1到光電門2過程中系統(tǒng)動能的增加量ΔEk= ,系統(tǒng)勢能的減少量ΔEp= (用題中給出的物理量d,t1,t2,M,m,h,g表示)。 (4)改變小球B位置,重復上述步驟,并得出結(jié)論。13.(10分)質(zhì)量m=1 kg的小物塊以初速度v0=4 m/s從B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光滑豎直的圓弧軌道BC。O點為圓弧的圓心,θ=60°,軌道半徑R=0.8 m,圓弧軌道與水平地面上長為L=2.4 m的粗糙直軌道CD平滑連接。小物塊沿軌道BCD運動并與右側(cè)的豎直墻壁發(fā)生碰撞,且能原速返回(g=10 m/s2,空氣阻力不計)。(1)(5分)小物塊第一次經(jīng)過最低點C時,求圓弧軌道對物塊的支持力N;(2)(5分)若小物塊與軌道CD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求小物塊最終停在何處。14.(12分)(2024·成都市高一期中)如圖,在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的水平桌面上,一質(zhì)量為m=2.0 kg的小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壓縮彈簧后被鎖扣K鎖住,儲存了一定量的彈性勢能Ep。若打開鎖扣K,彈性勢能完全釋放,小物塊經(jīng)過長為L=1 m的桌面KA段后以初速度v0從A點沿水平方向飛出桌面,恰好從B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圓弧軌道,圓弧軌道的BCD段粗糙,A與B之間的豎直高度h=0.8 m。其中C為圓弧軌道的最低點,D為最高點,圓弧BC對應的圓心角為θ=53°,圓弧軌道的半徑為R=0.5 m,sin 53°=0.8,cos 53°=0.6,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10 m/s2。求:(1)(3分)小物塊從A點飛出的初速度v0的大小;(2)(4分)彈簧最初狀態(tài)儲存的彈性勢能Ep;(3)(5分)若小物塊恰好能通過最高點D,求圓弧軌道上摩擦力對小物塊做的功。15.(16分)(2023·綿陽市三臺中學高一期末)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輕質(zhì)彈簧,其左端與豎直墻壁相連,右側(cè)有一傾斜的傳送帶與水平面在A點平滑連接,傳送帶以v=6 m/s的速率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一質(zhì)量m=1 kg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體壓縮彈簧到O點(與彈簧不拴接),彈簧所具有的彈性勢能Ep=17.5 J,然后由靜止釋放物體,已知物體與水平面及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5,水平面OA段長L=1 m,傳送帶AB總長s=1.5 m,物體到達A點前彈簧已恢復原長,傳送帶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37°,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5分)物體經(jīng)過A點時的速率;(2)(5分)計算說明物體能否到達B點;(3)(6分)物體由靜止釋放到第二次通過A點過程中由于摩擦所產(chǎn)生的熱量。答案精析1.A?。塾蒔=Fv可知,當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大小與速度大小成反比,故A正確;物體所受的力與運動方向垂直時,力對物體不做功,故B錯誤;摩擦力可能對物體做正功,例如物體隨傳送帶加速,摩擦力對物體做正功,故C錯誤;公式P=求的是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功率,故D錯誤。]2.D?。垡缘孛鏋閰⒖计矫?,小球在A點的重力勢能為EpA=mg(h1+h2)=20 J,以桌面為參考平面,小球在B點的重力勢能為EpB=-mgh2=-8 J,A、B錯誤;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動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即ΔEk=mg(h1+h2)=20 J,C錯誤,D正確。]3.C?。蹖椈珊突瑝K系統(tǒng)而言,外力做的功等于系統(tǒng)機械能的增加量,故拉力對系統(tǒng)做的功等于系統(tǒng)機械能的增加量,所以滑塊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增加了10 J,即彈簧彈性勢能增加量和滑塊動能增加量之和等于10 J,故A、B、D錯誤,C正確。]4.B?。塾深}圖(b)可知,甲下滑過程中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甲沿 Ⅱ 下滑,乙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乙沿 Ⅰ 下滑,任意時刻甲的速度都小于乙的速度,可知同一時刻甲的動能比乙的小,A錯誤,B正確;乙沿 Ⅰ 下滑,開始時乙速度為0,到N點時乙豎直方向速度為零,根據(jù)瞬時功率公式P=mgvy可知,重力瞬時功率先增大后減小,C、D錯誤。]5.A [b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有mbgL(1-cos 60°)=mbv2,在最低點有Tb-mbg=,聯(lián)立解得Tb=2mbg,當a剛好對地面無壓力時,有Ta=mag,由題有Ta=Tb,所以ma∶mb=2∶1,故選A。]6.D [斜面長10 m,設斜面的傾角為β,由題圖丙知小滑塊初狀態(tài)重力勢能為Ep1=100 J,由題圖乙知末狀態(tài)動能Ek2=25 J。由Ep=100 J-mgsin β·x和題圖丙的斜率絕對值知mgsin β=10 N,因為m未知,所以求不出斜面的傾角,選項A錯誤。由Ek=(mgsin β-μmgcos β)x和題圖乙的斜率知mgsin β-μmgcos β=2.5 N,聯(lián)立得Ff=μmgcos β=7.5 N,因此能夠求出小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選項D正確?;瑝K質(zhì)量和傾角未知,因此求不出小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選項B錯誤。下滑的過程由牛頓第二定律知mgsin β-μmgcos β=ma=2.5 N,滑塊的質(zhì)量未知,因此求不出小滑塊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選項C錯誤。]7.D?。塾蓤D像可知汽車的功率為P=F1v1=4×104×4 W=16×104 W,由題可得加速過程在N點結(jié)束后,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有P=F2vm,勻速運動時的牽引力等于阻力,由題圖可知F2=f=2×104 N,解得vm=8 m/s,根據(jù)動能定理得Pt-fs=m-0,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汽車的質(zhì)量為m=8.75×103 kg,故選D。]8.AD?。壑亓ψ龉閙gL,A正確;懸線拉力方向始終與擺球的速度方向垂直,故懸線拉力不做功,B錯誤;由于空氣阻力的方向始終與擺球的運動方向相反,利用微元法可得,空氣阻力做功Wf=-f××2πL=-fL,C錯誤,D正確。]9.BD [無論換什么樣的油液,工作臺重新靜止時,受油液阻力為零,此時彈簧彈力等于木塊重力,可知彈簧被壓縮的長度一樣,工作臺的高度不變,木塊下降的高度不變,故A錯誤;換液之后平均阻力變大,通過相同的距離,木塊下降過程的時間變長,故B錯誤;換液前后靜止時工作臺高度是一樣的,高度變化量也一樣,重力做功為W=mgΔh,因此換液前后重力做功不變,故C錯誤;同理液體阻力對圓盤所做的功增大,故D正確。]10.AD?。凵仙阶罡唿c時物體的機械能等于重力勢能,則E2=40 J=mgh,解得m=== kg=2 kg,故A正確;機械能的變化量等于除重力外的其他力所做的功,故滿足ΔE=μmgcos α·x,其中ΔE=64 J-40 J=24 J,解得μ===,故B錯誤;上滑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α+μmgcos α=ma,解得a=gsin α+μgcos α=10× m/s2+×10× m/s2=8 m/s2,故C錯誤;下滑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α-μmgcos α=ma',解得a'=gsin α-μgcos α=10× m/s2-×10× m/s2=2 m/s2,由運動學公式可得v'2=2a'x,解得v'== m/s=4 m/s,故D正確。]11.(1)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圖中接的是直流電源(意思正確均可) (2)B (3) (4)在本實驗中重物要克服阻力做功(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 (1)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題圖中接的是直流電源。(2)進行實驗時,為保證重物下落時初速度為零,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故選B。(3)重力勢能減少量為DEp=mgh對應的動能增加量ΔEk=mv2=m()2=二者相等說明機械能守恒,即mgh3=化簡得gh3=(4)重物及紙帶下落過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需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重物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物增加的動能。12.(1)17.5 (3)-) (M-m)gh解析 (1)游標卡尺主尺的讀數(shù)為17 mm,游標卡尺最小分度為0.1 mm,第5條刻線和主尺刻線對齊,游標尺讀數(shù)為:5×0.1 mm=0.5 mm,游標卡尺讀數(shù)為:17 mm+0.5 mm=17.5 mm。(3)B球經(jīng)過光電門1的速度為v1=B球經(jīng)過光電門2的速度為v2=從光電門1到光電門2過程中系統(tǒng)動能的增加量為ΔEk=(M+m)-(M+m)=-)。系統(tǒng)勢能的減少量為ΔEp=(M-m)gh。13.(1)40 N,方向豎直向上 (2)停在距D點0.6 m處解析 (1)物塊由B到C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gR(1-cos θ)=m-m解得:vC=2 m/s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N-mg=m解得:N=40 N,方向豎直向上(2)物塊最后停止在軌道CD上,從開始到停止的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mgR(1-cos θ)-μmgs總=0-m解得:s總=3 m即小物塊最終停在距D點0.6 m處。14.(1)3 m/s (2)13 J (3)-4 J解析 (1)小物塊從A點到B點的過程,做平拋運動,所以=2gh,tan θ=,解得小物塊從A點飛出的初速度v0的大小v0=3 m/s(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p=m+μmgL,解得,彈簧最初狀態(tài)儲存的彈性勢能為Ep=13 J(3)在B點,小物塊的速度為vB==5 m/s,小物塊恰好能通過D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m小物塊從B點到D點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Wf-mgR=m-m,代入解得,圓弧軌道上摩擦力對小物塊做的功為Wf=-4 J。15.見解析解析 (1)物體從O到A由動能定理可得Ep-μmgL=m解得vA=5 m/s(2)物體從A運動到最高點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μmgs'cos α-mgs'sin α=0-m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s'=1.25 m<1.5 m所以物體不能到達B點(3)因為傳送帶的速度v>vA,故物體從A到最高點再回到A的加速度相同,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 α+μmgcos α=ma解得a=10 m/s2設經(jīng)歷時間為t,由速度公式得-vA=vA-at解得t=1 s由位移公式得s傳=v傳t=6 m故相對位移s相=s傳-s物=6 m從釋放到第二次經(jīng)過A點摩擦生熱Q=μmgcos α·s相+μmgL=29 J。(共51張PPT)章末檢測試卷(第四章)對一對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D C B A D D AD題號 9 10答案 BD AD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1.(1)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圖中接的是直流電源(意思正確均可) (2)B (3) (4)在本實驗中重物要克服阻力做功(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2.(1)17.5 (3)-) (M-m)gh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3.(1)40 N,方向豎直向上 (2)停在距D點0.6 m處14.(1)3 m/s (2)13 J (3)-4 J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5.見解析一、單項選擇題1.(2023·成都市高一期中)下列關(guān)于功、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A.由P=Fv可知,當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大小與速度大小成反比B.只要力作用在物體上,該力一定對物體做功C.摩擦力不可能對物體做正功D.由P=可知,只要知道W和t就可求出任意時刻的功率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由P=Fv可知,當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大小與速度大小成反比,故A正確;物體所受的力與運動方向垂直時,力對物體不做功,故B錯誤;摩擦力可能對物體做正功,例如物體隨傳送帶加速,摩擦力對物體做正功,故C錯誤;公式P=求的是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功率,故D錯誤。131415答案2.(2023·連云港市期末)質(zhì)量為m=1 kg的小球,從圖中A點下落到地面上的B點,已知h1=1.2 m,h2=0.8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計空氣阻力,則A.以地面為參考平面,小球在A點的重力勢能為12 JB.以桌面為參考平面,小球在B點的重力勢能為8 JC.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小球動能的增加量為12 JD.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20 J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以地面為參考平面,小球在A點的重力勢能為EpA=mg(h1+h2)=20 J,以桌面為參考平面,小球在B點的重力勢能為EpB=-mgh2=-8 J,A、B錯誤;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動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即ΔEk=mg(h1+h2)=20 J,C錯誤,D正確。答案3.(2023·成都市高一期末)如圖,滑塊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與之相連的輕質(zhì)彈簧處于自然伸直狀態(tài),現(xiàn)用恒定的水平外力F作用于彈簧右端,在向右移動一段距離的過程中拉力F做了10 J的功。在上述過程中A.彈簧的彈性勢能增加了10 JB.滑塊的動能增加了10 JC.滑塊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增加了10 JD.滑塊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對彈簧和滑塊系統(tǒng)而言,外力做的功等于系統(tǒng)機械能的增加量,故拉力對系統(tǒng)做的功等于系統(tǒng)機械能的增加量,所以滑塊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增加了10 J,即彈簧彈性勢能增加量和滑塊動能增加量之和等于10 J,故A、B、D錯誤,C正確。1415答案4.(2023·遼寧卷)如圖(a),從高處M點到地面N點有Ⅰ、Ⅱ兩條光滑軌道。兩相同小物塊甲、乙同時從M點由靜止釋放,沿不同軌道滑到N點,其速率v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b)所示。由圖可知,兩物塊在離開M點后、到達N點前的下滑過程中A.甲沿Ⅰ下滑且同一時刻甲的動能比乙的大B.甲沿Ⅱ下滑且同一時刻甲的動能比乙的小C.乙沿Ⅰ下滑且乙的重力功率一直不變D.乙沿Ⅱ下滑且乙的重力功率一直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由題圖(b)可知,甲下滑過程中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甲沿Ⅱ下滑,乙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乙沿Ⅰ下滑,任意時刻甲的速度都小于乙的速度,可知同一時刻甲的動能比乙的小,A錯誤,B正確;乙沿Ⅰ下滑,開始時乙速度為0,到N點時乙豎直方向速度為零,根據(jù)瞬時功率公式P=mgvy可知,重力瞬時功率先增大后減小,C、D錯誤。131415答案5.(2023·綿陽市高一期中)如圖所示,一根跨越光滑定滑輪的輕繩,兩端各拴有一雜技演員(可視為質(zhì)點)。a站在地面,b處于高臺上,此時繃緊的細繩間夾角為60°且左側(cè)細繩豎直。若b從圖示位置由靜止開始擺下,當b擺至最低點時,a剛好對地面無壓力。不考慮空氣阻力,則a與b的質(zhì)量之比為A.2∶1 B.1∶2C.3∶1 D.1∶3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b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有mbgL(1-cos 60°)=mbv2,在最低點有Tb-mbg=,聯(lián)立解得Tb=2mbg,當a剛好對地面無壓力時,有Ta=mag,由題有Ta=Tb,所以ma∶mb=2∶1,故選A。1415答案6.如圖甲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長為10 m,一小滑塊自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小滑塊的動能Ek隨位移x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取斜面底端為重力勢能的參考平面,小滑塊的重力勢能Ep隨位移x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據(jù)上述信息能求出A.斜面的傾角B.小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C.小滑塊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D.小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斜面長10 m,設斜面的傾角為β,由題圖丙知小滑塊初狀態(tài)重力勢能為Ep1=100 J,由題圖乙知末狀態(tài)動能Ek2=25 J。由Ep=100 J-mgsin β·x和題圖丙的斜率絕對值知mgsin β=10 N,因為m未知,所以求不出斜面的傾角,選項A錯誤。由Ek=(mgsin β-μmgcos β)x和題圖乙的斜率知mgsin β-μmgcos β=2.5 N,聯(lián)立得Ff=μmgcos β=7.5 N,因此能夠求出小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選項D正確。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滑塊質(zhì)量和傾角未知,因此求不出小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選項B錯誤。下滑的過程由牛頓第二定律知mgsin β-μmgcos β=ma=2.5 N,滑塊的質(zhì)量未知,因此求不出小滑塊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選項C錯誤。131415答案7.汽車沿平直的公路以恒定功率P從靜止開始啟動,如圖所示為牽引力F隨速度v變化的圖像,加速過程共經(jīng)歷的時間t=8 s,加速過程通過的路程s=50 m,在圖中的N點結(jié)束加速,之后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汽車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阻力始終不變,則汽車的質(zhì)量為A.2×104 kg B.4.25×103 kgC.6.75×103 kg D.8.75×103 kg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由圖像可知汽車的功率為P=F1v1=4×104×4 W=16×104 W,由題可得加速過程在N點結(jié)束后,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有P=F2vm,勻速運動時的牽引力等于阻力,由題圖可知F2=f=2×104 N,解得vm=8 m/s,根據(jù)動能定理得Pt-fs=m-0,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汽車的質(zhì)量為m=8.75×103 kg,故選D。131415答案二、多項選擇題8.(2023·綿陽市高一期末)如圖所示,擺球質(zhì)量為m,沒有彈性的懸線長為L,把懸線拉到水平位置(此時懸線處于拉直狀態(tài))后放手。設在擺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空氣阻力f的大小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重力做功為mgLB.懸線拉力做負功C.空氣阻力做功為-fLD.空氣阻力做功為-πfL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重力做功為mgL,A正確;懸線拉力方向始終與擺球的速度方向垂直,故懸線拉力不做功,B錯誤;由于空氣阻力的方向始終與擺球的運動方向相反,利用微元法可得,空氣阻力做功Wf=-f××2πL=-fL,C錯誤,D正確。131415答案9.(2024·成都市高一期中)如圖所示,一固定的油缸上端固定一輕彈簧,輕彈簧上端固定在一輕質(zhì)水平工作臺下端,豎直輕桿穿過豎直輕彈簧,桿的上端連著輕質(zhì)水平工作臺,桿的下端連一輕質(zhì)薄圓盤。圓盤浸泡在粘稠的油液中,當圓盤在豎直方向以速度v運動時,其所受液體阻力大小為f=bv(其中b僅與油液的粘性有關(guān),粘性越大,b越大),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F(xiàn)將一木塊無初速度地放置在工作臺上,工作臺緩緩下降一定高度后重新靜止。已知下降過程中,彈簧處在彈性限度內(nèi),圓盤沒有達到油缸底部,不計空氣阻力。某次檢修后,油缸內(nèi)換成了粘性更大的油液,其他條件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木塊下降的高度減小B.木塊下降過程的時間變長C.重力對木塊所做的功減小D.液體阻力對圓盤所做的功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無論換什么樣的油液,工作臺重新靜止時,受油液阻力為零,此時彈簧彈力等于木塊重力,可知彈簧被壓縮的長度一樣,工作臺的高度不變,木塊下降的高度不變,故A錯誤;換液之后平均阻力變大,通過相同的距離,木塊下降過程的時間變長,故B錯誤;換液前后靜止時工作臺高度是一樣的,高度變化量也一樣,重力做功為W=mgΔh,因此換液前后重力做功不變,故C錯誤;同理液體阻力對圓盤所做的功增大,故D正確。131415答案10.(2024·成都市高一期中)如圖甲所示,小物塊(可以看成質(zhì)點)以一定的初速度從傾角為α=30°的斜面底端A點沿斜面向上運動。選擇地面為參考平面,上滑過程中,物塊的機械能E隨物塊離A點距離s的變化關(guān)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小物塊上滑時離A最遠距離為4 m,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則123456789101112131415A.物體的質(zhì)量m=2 kgB.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3C.物體上滑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10 m/s2D.物體回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4 m/s√√答案123456789101112上升到最高點時物體的機械能等于重力勢能,則E2=40 J=mgh,解得m=== kg=2 kg,故A正確;機械能的變化量等于除重力外的其他力所做的功,故滿足ΔE=μmgcos α·x,其中ΔE=64 J-40 J=24 J,解得μ===,故B錯誤;上滑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α+μmgcos α=ma,解得a=gsin α+μgcos α=10× m/s2+×10× m/s2=8 m/s2,故C錯誤;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下滑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α-μmgcos α=ma',解得a'=gsin α-μgcos α=10× m/s2-×10× m/s2=2 m/s2,由運動學公式可得v'2=2a'x,解得v'== m/s=4 m/s,故D正確。131415答案三、非選擇題11.(2023·成都市高一期末)某同學利用重物自由下落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123456789101112131415(1)實驗裝置甲中存在的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圖中接的是直流電源(意思正確均可)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題圖中接的是直流電源。答案(2)進行實驗時,為保證重物下落時初速度為零,應 (填正確答案標號)。 A.先釋放紙帶,再接通電源B.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123456789101112131415B進行實驗時,為保證重物下落時初速度為零,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故選B。答案(3)根據(jù)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連續(xù)打出的1、2、3、4四個點如圖乙所示。已測出1、2、3、4四個點到打出的第一個點O的距離分別為h1、h2、h3、h4,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T,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若代入所測數(shù)據(jù)在誤差允許的范圍能滿足表達式gh3= (用題目所給物理量符號表示),則可驗證重物下落過程機械能守恒。 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重力勢能減少量為DEp=mgh對應的動能增加量ΔEk=mv2=m()2=二者相等說明機械能守恒,即mgh3=化簡得gh3=答案(4)這位同學通過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重物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比增加的動能略微大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在本實驗中重物要克服阻力做功(其他合理答案均可)重物及紙帶下落過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需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重物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物增加的動能。答案12.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他將質(zhì)量分別為M、m的A、B兩小球用輕質(zhì)無彈性細繩連接并跨過輕質(zhì)定滑輪,M>m,在B上端有兩個光電門,光電門中心間距是h,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123456789101112131415(1)用游標卡尺測出小球直徑d,如圖乙所示,則d= mm。 17.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游標卡尺主尺的讀數(shù)為17 mm,游標卡尺最小分度為0.1 mm,第5條刻線和主尺刻線對齊,游標尺讀數(shù)為:5×0.1 mm=0.5 mm,游標卡尺讀數(shù)為:17 mm+0.5 mm=17.5 mm。答案(2)將A球由靜止釋放,記錄B小球依次通過光電門1和光電門2的遮光時間t1和t2。(3)計算從光電門1到光電門2過程中系統(tǒng)動能的增加量ΔEk= ,系統(tǒng)勢能的減少量ΔEp= ________(用題中給出的物理量d,t1,t2,M,m,h,g表示)。 123456789101112131415-)(M-m)gh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B球經(jīng)過光電門1的速度為v1=B球經(jīng)過光電門2的速度為v2=從光電門1到光電門2過程中系統(tǒng)動能的增加量為ΔEk=(M+m)-(M+m)=-)。系統(tǒng)勢能的減少量為ΔEp=(M-m)gh。答案(4)改變小球B位置,重復上述步驟,并得出結(jié)論。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3.質(zhì)量m=1 kg的小物塊以初速度v0=4 m/s從B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光滑豎直的圓弧軌道BC。O點為圓弧的圓心,θ=60°,軌道半徑R=0.8 m,圓弧軌道與水平地面上長為L=2.4 m的粗糙直軌道CD平滑連接。小物塊沿軌道BCD運動并與右側(cè)的豎直墻壁發(fā)生碰撞,且能原速返回(g=10 m/s2,空氣阻力不計)。123456789101112131415(1)小物塊第一次經(jīng)過最低點C時,求圓弧軌道對物塊的支持力N;答案 40 N,方向豎直向上答案123456789101112物塊由B到C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gR(1-cos θ)=m-m解得:vC=2 m/s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N-mg=m解得:N=40 N,方向豎直向上131415答案(2)若小物塊與軌道CD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求小物塊最終停在何處。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停在距D點0.6 m處物塊最后停止在軌道CD上,從開始到停止的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mgR(1-cos θ)-μmgs總=0-m解得:s總=3 m即小物塊最終停在距D點0.6 m處。答案14.(2024·成都市高一期中)如圖,在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的水平桌面上,一質(zhì)量為m=2.0 kg的小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壓縮彈簧后被鎖扣K鎖住,儲存了一定量的彈性勢能Ep。若打開鎖扣K,彈性勢能完全釋放,小物塊經(jīng)過長為L=1 m的桌面KA段后以初速度v0從A點沿水平方向飛出桌面,恰好從B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圓弧軌道,圓弧軌道的BCD段粗糙,A與B之間的豎直高度h=0.8 m。其中C為圓弧軌道的最低點,D為最高點,圓弧BC對應的圓心角為θ=53°,圓弧軌道的半徑為R=0.5 m,sin 53°=0.8,cos 53°=0.6,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10 m/s2。求: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小物塊從A點飛出的初速度v0的大??;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3 m/s小物塊從A點到B點的過程,做平拋運動,所以=2gh,tan θ=,解得小物塊從A點飛出的初速度v0的大小v0=3 m/s答案(2)彈簧最初狀態(tài)儲存的彈性勢能Ep;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13 J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p=m+μmgL,解得,彈簧最初狀態(tài)儲存的彈性勢能為Ep=13 J答案(3)若小物塊恰好能通過最高點D,求圓弧軌道上摩擦力對小物塊做的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4 J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在B點,小物塊的速度為vB==5 m/s,小物塊恰好能通過D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m小物塊從B點到D點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Wf-mgR=m-m,代入解得,圓弧軌道上摩擦力對小物塊做的功為Wf=-4 J。答案15.(2023·綿陽市三臺中學高一期末)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輕質(zhì)彈簧,其左端與豎直墻壁相連,右側(cè)有一傾斜的傳送帶與水平面在A點平滑連接,傳送帶以v=6 m/s的速率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一質(zhì)量m=1 kg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體壓縮彈簧到O點(與彈簧不拴接),彈簧所具有的彈性勢能Ep=17.5 J,然后由靜止釋放物體,已知物體與水平面及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5,水平面OA段長L=1 m,傳送帶AB總長s=1.5 m,物體到達A點前彈簧已恢復原長,傳送帶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37°,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物體經(jīng)過A點時的速率;答案 見解析物體從O到A由動能定理可得Ep-μmgL=m解得vA=5 m/s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2)計算說明物體能否到達B點;答案 見解析物體從A運動到最高點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μmgs'cos α-mgs'sin α=0-m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s'=1.25 m<1.5 m所以物體不能到達B點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3)物體由靜止釋放到第二次通過A點過程中由于摩擦所產(chǎn)生的熱量。答案 見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因為傳送帶的速度v>vA,故物體從A到最高點再回到A的加速度相同,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 α+μmgcos α=ma解得a=10 m/s2設經(jīng)歷時間為t,由速度公式得-vA=vA-at解得t=1 s由位移公式得s傳=v傳t=6 m故相對位移s相=s傳-s物=6 m從釋放到第二次經(jīng)過A點摩擦生熱Q=μmgcos α·s相+μmgL=29 J。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檢測試卷(第四章).docx 章末檢測試卷(第四章).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