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77張PPT。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雷 梅 玲(六年級上冊)一、本冊教材的整體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感受數學文化本冊教材的主要教學內容數與代數(共23頁)第二單元 百分數的應用(P23-34)第四單元 比的認識(P48-58)空間與圖形(共30頁)第一單元 圓(P2-22)第三單元 圖形的變換(35-39)第六單元 觀察物體(P78-81)統計與概率(共7頁)第五單元 統計(P59-65)一、本冊教材的主要教學內容實踐與綜合應用(共17頁)數學與體育(P43-47)生活中的數(P69-77) 看圖找關系(P82-84)整理與復習(共12頁)整理與復習(一) (P40-42)整理與復習(二) (P66-68)總復習(P85-90)二、各單元內容介紹與教學建議(一) 數與代數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或運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二單元 百分數的應用一、教學目標已學過的相關內容 五年級下冊百分數的意義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 百分數的簡單應用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二、教材地位本單元的主要內容百分數的應用(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等) 運用百分數的意義和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 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11課時三、課時安排提供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體會到百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1.注重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1)水結成冰體積增加百分之幾(2)火車提速后速度的變化(3)家庭消費的變化(4)利息四、教材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2.鼓勵學生根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以及百分數的意義解決問題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鼓勵學生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百分數的意義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記憶題型和套用方法來解決問題3.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 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百分數的意義列出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4.解決與“利息”有關的問題 理解利息及其計算方法計算利息開展小調查活動解決實際問題(課內外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的“場”)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四單元 比的認識一、教學目標已學過的相關內容二年級上冊除法的意義五年級上冊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二、教材地位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比的意義比的化簡比的應用后續學習的相關內容六年級下冊正比例及其應用反比例及其應用比例尺 ?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10課時三、課時安排創設系列情境 ,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切實感受“比”產生的背景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1.提供多種情境,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 四、教材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會運用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并會正確化簡比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什么沒有給出“按比例分配”的名稱) 在操作中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解決實際問題3.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比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注意變化: 問題情境——問題類型 問題情境——運算意義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策略反思什么:——積累“原型”和典型問題;——反思解決問題的策略;——反思經驗和體會;——提出新的問題有的老師覺得六年級的學生還要動手分一分,是不是低估了學生的能力?你是如何看待這個觀點的?學生的操作活動有何價值?思考與討論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沒有給出具體數量)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大班人數與小班人數的比)為正比例的學習奠定經驗啟發下面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思考與討論案例片斷:比的應用 師:老師這兒有一筐桔子,打算按3:2分給幼兒園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你們幫老師想一想,應該怎么分?(學生們獨立思考一會。有的學生想到要實際分一分。)師:這樣吧,我們用小棒代替桔子,同桌兩人一組分一分。( 教師給每組相同數量的小棒,但沒有告訴學生小棒的根數。學生按3:2分小棒,教師巡視。)師:分好了嗎?(學生們點頭示意)能說說你們是怎樣分的嗎?案例片斷:比的應用 生1:我們倆是這樣分的:先給大班3根,小班2根;然后再給大班3根,小班2根;第三次還是給大班3根,小班2根;(說到這,有的學生笑了)……就這樣,我們一共分了8次分完了。我們由此知道這堆小棒有40根,最后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師:分了8 次才分完,看來你們做事比較有耐心。事實上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通過科學家們的無數次實驗來的,所以耐心完成一件工作也是值得別人學習的! 生2:我們前兩次分的方法和他們一樣,第三次分時我們發現還剩下很多,我們就給大班分了6根,小班分了4根,然后我們就按大班分6根,小班分4根這樣又分了兩次就分完了。這堆小棒有40根,最后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有學生點頭表示分的方法和他們一樣)師:分的結果都一樣,但看來你們分的次數要比他們少一些,分的快一些,看來你們也動腦筋了!案例片斷:比的應用 生3:老師,我們的分法和他們都不一樣!因為我們要按3:2來分,而小棒有一大堆,所以上來我們就想給大班分30根,小班分20根,后來發現不夠了,就大班給15根,小班給10根;剩下的大班給了9根,小班給了6根,一下子就分完了。師:你們雖然開始不夠了,但你們的感覺很好,很快就分完了,真了不起!(學生的方法交流結束)案例片斷:比的應用 師:在這次分小棒的活動中,你們有什么發現?說說你們的感受吧!生1:也就是我覺得不管怎樣分,我們都要按照3:2的比來分,我們每次分的小棒的個數比都得是3:2。生2:我發現6:4,30:20,15:10,9:6結果都是3:2。生3:我覺得按3:2的比分和以前我們學過平均分給兩個人不一樣。因為平均分后兩個人分得的個數相同,而按3:2的比分兩人分得的個數不同。師:實際上以前我們學過的平均分就是按照1:1進行分配。案例片斷:比的應用 二、單元內容介紹與教學建議(二)空間與圖形第一單元 圓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的特征及圓的對稱性,體會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能用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圓周率發展歷史的閱讀,體會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一、教學目標已學的相關內容第一學段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初步認識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 五年級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后續的相關內容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圓錐的體積二、教材地位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14課時 三、課時安排結合豐富的情境體會圓的特征在畫圓活動中體會圓的特征在解釋生活現象中體會圓的特征1.結合具體情境和數學活動,引導學生感悟和理解圓的特征四、教材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在折紙活動中,探索圓的軸對稱性,探索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在與其他圖形對稱性的比較中,體會圓的對稱性的特點 2.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對圓的對稱性的認識 根據周長的意義測量圓的周長探究“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組織適當的練習,計算數據不要太繁雜3.在測量活動中,探索圓周率的意義及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滲透了用正多邊形逼近圓的方法在探索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和“極限”思想重視學生的操作體驗和分析推導的過程運用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較復雜的計算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4.經歷探索圓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 編排了數學閱讀“圓周率的歷史”,挖掘π蘊涵的教育價值 在閱讀中,感受人類對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感受數學的魅力結合劉徽、祖沖之等數學家研究圓周率取得的成就的介紹,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結合設計與欣賞的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圖案的美 5.結合適當的素材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引導學生感悟數學文化的魅力 案例片斷與討論:圓的認識 案例片斷師:(呈現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一幅圖)一些小朋友像圖中這樣站立進行套圈游戲,比誰能套中小旗。對于這樣的方式,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間先交流一下。生1:我認為這樣比賽是不公平的,排在中間的人容易套中。生2:這也不一定,站在邊上的小朋友也是能套中的。生3:我也認為這種比賽是不公平的,因為每個小朋友離小旗的距離是不相等的。師:站得近總是比較容易套中,看來這樣是不太公平。那么站成正方形怎么樣呢?(呈現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二幅圖)生1:這樣比剛才要公平一些,大家離小旗的距離差不多。生2:不對,這樣也不公平。邊上四個人離小旗要近,角上四個人離小旗要遠。師:站成正方形還是不能解決游戲的公平問題。要使得比賽公平,你能幫助設計一個方案嗎?生:我有辦法了,站成圓形就可以了。! 師(呈現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三幅圖)為什么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生:因為不管站在哪里,每個小朋友到小旗的距離都是相等的。師:看來圓確實與正方形等圖形有不同之處,圓與正方形等圖形還有什么不同嗎?生1:圓沒有角,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都有角。生2:正方形等圖形的邊都是直的,圓的邊是彎曲的。師:圓是曲線圍成的圖形,你能自己想辦法畫一個圓嗎?學生活動,積極地動手畫了起來。師:誰能展示你畫的圓,并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生:(展示圓)我用一個圖釘套住一根線釘在白紙上,線的另一端拴在筆上,線拉緊畫一圈就得到一個圓。師:真是一個好辦法,其他同學想一想,這樣畫圓要注意什么呢?生1:中間的點要固定的,不能動。生2:線要拉直,線的長度不能變。師:還有其他畫圓的方法嗎?生:我用圓規畫了一個圓,把圓規的一腳的針尖固定在一點上,另一腳旋轉一周就可以了。師:圓規是畫圓的專用工具,我們經常可以用圓規畫圓。其實,請大家想一想剛才兩種畫圓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處?案例討論圓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引導學生感悟圓的特征? 生活中哪些現象運用了圓的特征或可以用圓的有關特征來解釋?案例片斷與討論:圓的認識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變換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經歷運用變換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第三單元 圖形的變換一、教學目標已學過的相關內容三年級下冊認識軸對稱、平移、旋轉 四年級上圖形的變換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圖形的變換圖案設計數學欣賞 二、教材地位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4課時 三、課時安排平移和旋轉等知識的綜合運用操作與想像相結合,鼓勵學生先想像,再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鼓勵不同的變換方式1.結合觀察、操作、想象,分析圖形變換的過程,發展空間觀念四、教材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分析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方法,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2.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體會圖形的美,感受神奇的圖形世界 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畫出草圖,并進行還原經歷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第六單元 觀察物體一、教學目標已學過的相關內容第一學段三個方向觀察物體及由4個小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四年級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范圍。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形狀。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從三個方向觀察由5個小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觀察范圍的變化二、教材地位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4課時 三、課時安排準備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導學生“想—畫—擺—想”,發展空間觀念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并畫出草圖1.在觀察、操作與交流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四、教材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引導學生想一想、畫一畫,經歷將眼睛、視線和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和區域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結合實際情境,體會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從熟悉的、有趣的生活現象中感受觀察范圍的變化,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單元內容介紹與教學建議(三)統計與概率第五單元 統計通過實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 能讀懂簡單的復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一、教學目標已學過的相關內容第一學段認識簡單的統計表認識1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認識平均數四年級上冊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五年級下冊 扇形統計圖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本單元的主要內容經歷數據統計的過程 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二、教材地位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5課時 三、課時安排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體會復式統計圖的不同特點從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1.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認識復式統計圖四、教材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統計圖的名字、刻度——單個數據——數據的比較——數據的整體(對稱嗎?極值?極端數據?平均?)——解決實際問題——預測 如何分析數據通過選擇現實情境中的數據,使學生理解統計的實際意義 應用統計圖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注重體現統計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單元內容介紹與教學建議(四)綜合應用一、主要內容與教學目標數學與體育(解決問題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生活中的數(數感、收集數據的方法、數字的用處、對正負數的進一步認識)看圖找關系數學與體育比賽場次:2課時起跑線:1課時營養配餐:1~2課時二、課時安排1.探索“從簡單的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從簡單情形開始尋找規律 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比賽場次”的規律,體會表、圖的簡潔性和有效性把握基本要求(不歸納一般公式,10個以內,利用表和圖) 三、教材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2.引導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提供有現實背景的數學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引導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提供有現實背景的數學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生活中的數數據世界:2課時數字的用途:1~2課時正負數:3課時二、課時安排1.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數據的處理,發展數感及處理數據的能力 通過多種方式體會大數 收集數據的方法大數估計的方法 三、教材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2.經歷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在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經歷編碼的過程 通過生活中的編碼,體會并了解數字的用途通過定性問題定量化的過程,體會數字的用途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正負數的意義。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正負”抵消 在游戲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正負數的意義4.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體會“0”是相對的 用統計圖描述數據 選擇不同的“0”點來表示數據,體會“0”的相對性比較不同“0”點下數據的相互關系看圖找關系足球場內的聲音:1~2課時成員之間的關系:1~2課時二、教材編寫意圖與教學建議一、課時安排1.結合生活實際,能從圖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間的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讀圖,根據圖分析聲音隨比賽進程的變化 讀圖,根據圖分析水深隨時間的變化根據變化情況,選擇合適的圖 2.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圖對刻畫事物或數之間關系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簡單的關系。圖刻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圖刻畫數之間的關系 整理與復習(一) (二) 你學到了什么(主動整理知識、問題意識的培養)基本練習 P40P66 課時安排建議:每個2~3課時 缺整理與復習(一)圖片缺整理與復習(二)圖片總復習本學期你學到了什么(回顧與反思)問題銀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基本練習(期末筆試的基本要求) 課時安排建議:5課時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