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章 力和機械 全章習題課件(共6份打包)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章 力和機械 全章習題課件(共6份打包)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19張PPT)
6.3 重 力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1. 物理學中,把地面附近物體因  地球的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地球 。
2. 重力的方向總是  豎直向下 的,即  垂直 于水平面。
3. 由于懸掛重物的線總是  豎直 下垂的,我們把它叫做鉛垂線。在生產和生活中,常用鉛垂線來檢查物體的放置是否  垂直于水平面 或臺面是否  水平 等。
地球的吸引 
地球 
豎直向下 
垂直 
豎直 
垂直于水平面 
水平 
4. 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  正 比,它們的關系可表示為  G=mg 。式中g表示  重力與質量之比 ,其單位是  N/kg ,大小約為  9.8N/kg ,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質量為1kg的物體,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約為9.8N 。
G=mg 
重力與質量之比 
N/kg 
9.8N/kg 
質量為1kg的物體,在地球
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約為9.8N 
正 
5. 重力的  作用點 叫做重心。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就是它的  幾何中心 。
6. 在工程技術上,增大物體底部的  支承面積 ,降低  重心 位置,都可以提升物體的穩定性。
作用點 
幾何中心 
支承面積 
重心 
1. 熟透了的杏子離開樹枝后,總是落向地面,這是由于杏子受到  重力 的作用,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地球 ,方向  豎直向下 。
2. 質量為500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  4.9 N;重為686N的物體,其質量為  70 kg。

力 
地球 
豎直向下 
4.9 
7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由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月球車(如圖所示)乘坐“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親近”月球,實施無人登月探測。已知月球車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的,若將一個在地球上重為1200N的月球車放到月球上,它受到的“重力”是  200 N,質量是  120
kg。(g地取10N/kg)
第3題
200 
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重力的方向始終垂直向下
B. 物體的質量與重力成正比
C. 物體的重心可能不在幾何中心
D. 物體沒有重力就沒有質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下列數據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A )
A. 一名中學生的體重約為500N
B. 一本八年級物理課本的重力約為10N
C. 兩個雞蛋的重力約為10N
D. 一瓶礦泉水的重力約為20N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如圖是跳臺滑雪比賽中運動員在空中滑翔時的場景。此時運動員所受重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D )
第6題
A
D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2023·安徽)如圖,一杯水在斜面上保持靜止,O點為其重心,請在圖中作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小明最多能舉起195kg的杠鈴,則他能否舉起一塊重為1568N的鐵塊?
解:解法一:該鐵塊的質量m===160kg,因為160kg<195kg,所以能舉起
解法二:該杠鈴的重力G'=m'g=195kg×9.8N/kg=1911N,因為1568N<1911N,所以能舉起(任選一種解法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生活中常用鉛垂線來檢驗砌的墻是否  豎直 ,這是利用  重 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如圖是用水平儀檢測窗臺是否水平的情形,由圖可知窗臺一定是左邊較  高 (選填“高”或“低”)。
第9題
豎直 
重 
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為9∶10,它們在同一位置受到的重力之比為  9∶10 。若乙物體的質量為200kg,則甲物體受到的重力為  1764 N。
9∶10 
1764 
11. 中國探月工程已經取得巨大進展。已知物體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約等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六分之一。一名質量為70kg的航天員在地球上最多能舉起1200N的重物,登上月球后,該航天員的質量為  70
kg,在月球表面他最多能舉起在地球上重為  7200 N的重物。(g地取10N/kg)
70 
7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在如圖所示的幾個實例中,用增大支承面積的方法來提高穩定性的是  甲、丙 ;用降低重心的方法來提高穩定性的是  乙 。
第12題
甲、丙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圖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釋放手中石塊的示意圖,圖中虛線表示石塊下落的路徑,則對石塊下落路徑的判斷正確的是( D )
A. 只有甲正確 B. 只有乙正確
C. 只有丙正確 D. 只有丁正確
第13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2024·曲靖沾益段考)為了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小明用塑料袋裝著質量不同的米,用電子秤測其質量,用液晶屏拉力器測其重力,如圖甲、乙所示。實驗數據記錄如表:(塑料袋質量忽略不計)
第14題
實驗次序 1 2 3 4 5
電子秤示數/g 100 200 300 400 500
拉力器示數/N 0.98 1.96 2.94 4.9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在圖乙中,當塑料袋靜止時,拉力器的示數與這袋米所受重力大小  相等 。
相等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分析表中數據可得,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  正比;下列數據處理方法可以得到此結論的是  A 。
A. 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比值
B. 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乘積
(3) 由實驗可知,第4次實驗中拉力器的示數為  3.92 N。
正比
A 
3.92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如圖所示是橋頭限重標志牌,一輛卡車自重為1.5×105N,車上裝有6×104kg的鋼材。(g取10N/kg)
(1) 這輛卡車的總重是多少?
解:(1) 鋼材的重力G鋼=m鋼g=6×104kg×10N/kg=6×105N,卡車的總重G總=G車+G鋼=1.5×105N+6×105N=7.5×105N
第15題
(2) 這輛卡車通過該橋是否違章?
解:(2) 由G=mg可知,卡車的總質量m總===7.5×104kg=75t>70t,所以這輛卡車通過該橋會違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18張PPT)
6.2 彈力 力的測量和表示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04
思維拓展
1. 跳板、彈簧、鋼鋸條、竹竿等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會發生形變,撤去外力時,又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  彈性 。有些物體,如橡皮泥等發生形變后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  塑性 。
2. 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  彈力 。該力的方向總是與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  相反 ,并作用在  同一條直線 上。
彈性 
塑性 
彈力 
相反 
同一條直線 
3. 人們常用  彈簧測力計 來測量力的大小。它是根據在一定的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會被拉得  越長 的原理制成的。彈簧測力計主要由  刻度板 、彈簧和  指針 等部件組成。
彈簧測力計 
越長 
刻度板 
指針 
4.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說明:
(1) 測量前,要使指針對準  零刻度線 ,該步驟叫做調零。
(2) 測量時,先要明確彈簧測力計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被測力的大小應在  量程 之內。
(3) 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的彈簧伸長方向要與所測力的方向在  同一條直線 上。
5. 物理學中,常用一條帶  箭頭 的線段來表示力,叫做力的示意圖。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  方向 ,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  作用點 ,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  大小 。
零刻度線 
量程 
分度值 
量程 
同一
條直線 
箭頭 
方向 
作用點 
大小 
1. 如圖是正在使用的彈簧測力計,這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0~5N ,分度值是  0.2N ,所測拉力的大小是  3.2N 。
第1題
0~
5N 
0.2N 
3.2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2024·邢臺清河期末)少林功夫馳名中外。一武術愛好者練功時的姿勢如圖所示,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由于  腳 發生形變而產生的,武術愛好者所受支持力的施力物體是  地面 。(選填“腳”或“地面”)
第2題
腳 
地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彈簧測力計使用時一定要豎直放置,不能傾斜
B. 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彈簧的長度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 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一定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分度值和量程
D. 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的彈簧伸長方向與所測力的方向可以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測一個大小約為6N的力時,應選用的最恰當的彈簧測力計的規格是( B )
A. 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1N
B. 量程是0~10N,分度值是0.2N
C. 量程是0~20N,分度值是0.5N
D. 以上三個彈簧測力計都能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1) 遛狗時要拴著狗繩,如圖甲所示,請在O點畫出狗繩對項圈拉力F的示意圖。
甲       乙
第5題
(2) 如圖乙所示,某人用大小為15N的力按圖釘,畫出這個力F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在圖丙中,用150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箱子,畫出這個力F的示意圖(力的作用點已給出)。
第5題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儀器。兩人同時用4N的力拉同一彈簧測力計的兩端,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4 N;若將此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用8N的力拉它,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8N。
7. 兩名同學使用彈簧拉力器比較臂力的大小,他們拉動同一個拉力器,結果都將手臂伸直了,則( B )
A. 手臂粗的同學的臂力大 B. 手臂長的同學的臂力大
C. 兩名同學的臂力一樣大 D. 無法比較誰的臂力大
4 
8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關于畫力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 線段箭頭的方向應指向力的方向
B. 應將力的作用點畫在施力物體上
C. 應將力的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
D. 當畫物體受到幾個力的示意圖時,應當用線段的長短定性地反映力的大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我國傳統節日有懸掛燈籠的習俗,請在圖中畫出燈籠受到拉力F的示意圖。
第9題
10. 小明用與水平面成30°角的拉力向右上方拉車,在圖中畫出這個拉力的示意圖。(作用點已給出)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圖甲所示,小明在實驗室探究彈簧伸長量與所受拉力之間的關系。
第11題甲
(1) 小明選取了一根兩頭帶鉤的彈簧、若干相同的鉤碼(每個鉤碼重力已知)、鐵架臺、刻度尺等。實驗中小明記錄數據如表,表中數據明顯錯誤的是第  4 次實驗。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實驗次序 拉力F/N 彈簧伸長量ΔL/cm
1 0 0
2 1 0.4
3 2 0.8
4 3 1.7
5 4 1.6
6 5 2.0
7 6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請你根據表中修正后的數據,在圖乙所示的坐標系中畫出彈簧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關系曲線。
第11題乙
(3) 分析圖像可得到結論: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
拉力成正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們準備制作一個彈簧測力計,他們選用了甲、乙兩種不同規格的彈簧進行測試,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彈簧的伸長量x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像,圖像中OA段和OB段都是彈性形變。若兩根彈簧同時受到4N的拉力,彈簧  甲 的伸長量較大;若要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彈簧  甲 ;若要制作量程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彈簧  乙 。(選填“甲”或“乙”)
甲 
甲 
乙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54張PPT)
6.5 杠 桿
第1課時 認識杠桿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04
思維拓展
1. 物理學中,把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  固定點 轉動的  硬棒(直棒或曲棒) 叫做杠桿。
2. 杠桿繞著轉動的  點 ,叫做支點。常用O點表示。
3. 從支點到  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和L2 叫
做力臂。  動力的力臂 叫做動力臂,  阻力的力臂 叫做阻力臂。
固定點 
硬棒(直
棒或曲棒) 
點 
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和L2 
動力的力臂 
阻力的力臂 
4. 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處于  靜止或勻速轉動 狀態,叫做杠桿平衡。
靜止或勻速轉動 
1. (2024·安慶期中)在如圖所示的杠桿中,O是  支點 ;若F1是動力,則F2是  阻力 ,動力臂是  OB ,阻力臂是  OA 。
第1題
支點 
阻力 
OB 
O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釣魚時,釣魚竿可看成一根杠桿,如圖所示,其支點位于  A 點,動力作用點在  B 點,阻力作用點在  C 點。
第2題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下列關于杠桿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D )
A. 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
B. 動力使杠桿轉動,阻力阻礙杠桿轉動
C. 支點可能在杠桿的端點,也可能在杠桿的中間
D. 杠桿長度等于動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下列用力打開夾子的過程中,標注的夾子支點、動力、阻力正確的是( A )
A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2024·蕪湖南陵期末)桔槔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主要灌溉機械。如圖所示,在水邊架一個杠桿,前端用繩系提水工具,后端墜重物,即可一起一落地汲水。下列關于桔槔使用時的杠桿五要素示意圖,正確的是( B )
A
B
B
C
D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4·鹽城)如圖所示,畫出用起子撬圖釘的動力F1的力臂L1。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圖所示的手推車,當前輪遇到障礙物時,應該  壓 (選填“壓”或“抬”)車把,此時支點是  C 點;當后輪遇到障礙物時,應該  抬 (選填“壓”或“抬”)車把,此時支點是  B 點。
第7題
壓 
C 
抬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如圖所示,當手托住鐵球并繞腕關節向上轉動時,手就是一個杠桿。鐵球壓在掌心上的力是  阻力 ,腕關節是  支點 ,前臂中的伸肌伸展和屈肌收縮產生  動力 ,使托住鐵球的手向上轉動。
第8題
阻力 
支點 
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如圖所示,開瓶器開啟瓶蓋時,開瓶器可看成以  A (選填“A”“B”或“C”)為支點的杠桿。其阻力作用點在  B 點,要將瓶蓋打開,則動力的方向是  向上 (選填“向上”或“向下”)。
第9題
A 
B 
向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下列關于杠桿五個名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力臂一定在杠桿上
B. 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阻力方向一定相反
C. 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
D. 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其力臂為0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如圖所示,一輕質硬棒在F1、F2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則硬棒的支點可能在杠桿上的( A )
A. A點 B. B點 C. C點 D. D點
第1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下列四種剪刀正常使用時,動力作用點在阻力作用點和支點之間的是( D )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圖所示為指甲剪的示意圖,F是剪指甲時施加的一個力,則下列關于指甲剪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指甲剪只由一個杠桿組成
B. 指甲剪由兩個杠桿組成
C. 對杠桿ABC,若以B為支點,則動力臂是L
D. 對杠桿ABC,若以B為支點,則動力臂是BC
第1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2024·湖北)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如圖,“嫦娥六號”的機械臂正繞O點轉動,將采集的月球樣品送往貯存裝置。請畫出樣品對機械臂上A點的作用力F的力臂L。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如圖甲是學校里面常用的一種移動公告欄,結構示意圖如圖乙所示,其中AB為公告欄欄面,CD和BE為支架(支架重力不計),公告欄被風吹倒時可看成杠桿,根據圖示風向,則支點是  C (選填圖中字母)點;把風力看成動力,則阻力是  公告欄的重力 。
第15題
C 
公告欄的重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5 杠 桿
第2課時 杠桿的平衡條件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1. 杠桿平衡時,杠桿的  動力乘動力臂 等于  阻力乘阻力臂 ,即杠桿的動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幾倍,杠桿的動力F1就是阻力F2的  幾分之一 ,這就是杠桿的平衡條件。
2. 杠桿的平衡條件用字母可表示為  F1L1=F2L2 或  = 。
動力乘動力臂 
阻力乘阻力臂 
幾分
之一 
F1L1=F2L2 
= 
1.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未掛鉤碼時,螺母A、B的作用是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掛上鉤碼后,發現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應  移動鉤碼(或改變鉤碼個數) 。
第1題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移動鉤碼(或改變鉤碼個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2023·樂山)小青同學在實驗操作考試中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操作,完成杠桿調平后,給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已知每個鉤碼的重力都相同,其中能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D )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 C )
A. 減小摩擦
B. 使每組數據更準確
C. 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
D.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兩個小孩坐在蹺蹺板上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 ( D )
A. 兩個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 兩個小孩到支點的距離一定相等
C. 兩個小孩的質量一定相等
D. 兩個小孩的重力和他們各自到支點的距離的乘積一定相等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如圖,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后,同學們交流討論,下列同學的發言正確的是( D )
A. 調節杠桿水平平衡后,在測量過程中,還可以調節平衡螺母
B. 該實驗可得出結論:當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大,動力就大
C. 實驗中沒有考慮杠桿自身的重力,是師生共同的疏忽
D. 實驗中沒有考慮杠桿轉軸處的摩擦力,是因為摩擦力較小
第5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024·上海)在杠桿平衡時,阻力F2的大小為90N,阻力臂L2為0.2m,動力臂L1為0.6m,求動力F1的大小。
解: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1L1=F2L2,所以動力的大小F1===3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如果杠桿的動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當杠桿平衡時,動力是阻力的   ;如果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是80N,動力臂是40cm,阻力臂是10cm,當杠桿平衡時,阻力是  320 N。
 
3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安徽)如圖甲所示,用核桃鉗夾核桃時,用力握緊手柄即可夾碎核桃。將上部的手柄ABC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杠桿,若F1=20N,L1=10cm,L2=4cm,忽略杠桿自身的重力,則F2的大小為  50 N。
第8題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工人使用獨輪車搬運石頭,相關信息如圖所示,車廂和石頭所受的總重力G=1200N,推車時,雙手向上的力F=  300 N;若將這些石頭偏向車廂前部裝載,推車時,雙手向上的力為F',則F'  < (選填“>”“<”或“=”)F。
第9題
30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如圖所示,杠桿AOB用細線懸掛起來。當A端掛重物G1,B端掛重物G2時,杠桿平衡,此時OA恰好處于水平位置,AO=BO,杠桿重力不計,則( A )
A. G1<G2 B. G1>G2
C. G1=G2 D. 以上都有可能
第10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如圖是小華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的情形,下列操作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C )
A. 增加鉤碼的個數 B. 向左調節平衡螺母
C. 向右移動鉤碼 D. 減小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第1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4·武漢)某同學利用若干個質量為50g的鉤碼和彈簧測力計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第12題
(1) 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  靜止 ,達到平衡狀態,如圖所示。
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在杠桿左側15cm刻度線處掛上4個鉤碼,在杠桿右側掛上6個鉤碼,移動右側鉤碼到  10 cm刻度線處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動力或阻力是  鉤碼對杠桿的拉力 (選填“鉤碼受到的重力”“鉤碼對杠桿的拉力”或“杠桿對鉤碼的拉力”)。
10 
鉤碼對杠桿的拉力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保持杠桿左側鉤碼的數量和位置不變,取下右側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時,該拉力的作用點可能在杠桿  ①③ 刻度線處。(g取10N/kg)
① 左側10cm ② 右側5cm ③ 右側15cm
①③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如圖所示,小明正在做俯臥撐,可以將他的身體看成一個杠桿,O為支點,A點為他的重心,相關長度已在圖中標明。已知他的質量m=60kg,g取10N/kg,求:
(1) 小明受到的重力G。
解:(1) 小明受到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
第13題
(2) 圖示時刻地面對雙手的支持力F。
解:(2) 由圖可知,動力臂L1=100cm+50cm=150cm=1.5m,阻力臂L2=100cm=1m;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L1=GL2,代入數據可得F×1.5m=600N×1m,解得F=40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5 杠 桿
第3課時 杠桿的應用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1. 杠桿的分類
種 類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
概 念 動力臂  大于 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  小于 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  等于 阻力臂的杠桿
特 點 省了力,但費了 距離 費了力,但省了 距離 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實 例 撬棒、  羊角錘(合理即可) 、 瓶起子 釣魚竿、  鑷子(合理即可) 、筷子 托盤天平
大于 
小于 
等于 
距離
距離
羊角錘
(合理即可) 
鑷子(合
理即可) 
2. 使用杠桿時,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動力臂越  長 越省力;阻力和動力臂一定,阻力臂越  短 越省力。
長 
短 
1. 杠桿的平衡條件若用比例表示,可以寫成  ,該式表示的物理意義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  幾分之一 。
2. 如果使用杠桿是為了省力,那么動力臂應當  大于 阻力臂;如果使用杠桿是為了省距離,那么動力臂應當  小于 阻力臂;不論使用哪類杠桿,都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既省力又省距離。
幾分之一 
大于 
小于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024·安徽模擬)生活中有很多小妙招,如圖甲所示,用鋼勺很輕松就可以打開飲料瓶蓋,模型如圖乙,手在  D (選填“C”或“D”)點向下壓時會更省力。
第3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景:一群士兵用力拉動如圖所示的一個杠桿,會將石塊拋向敵方陣營,它是一個  費力 杠桿,使用這種杠桿的主要目的是  省距離 。要把石塊拋出去,圖中作用在A點的力沿  c (選填“a”“b”或“c”)方向最小。
第4題
費力 
省距離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4·六安金安期末)晚飯后,媽媽帶著小濤和他兩歲的妹妹到文化活動中心玩蹺蹺板,如圖所示的蹺蹺板水平平衡時,小濤到轉軸的距離是妹妹和媽媽到轉軸的距離的2倍,小濤的質量為40kg,則媽媽和妹妹的總質量為  80 kg;若媽媽放下懷抱中的妹妹(媽媽的位置不變),為了保持蹺蹺板水平平衡,小濤應適當  靠近 (選填“靠近”或“遠離”)轉軸。
第5題
80 
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B中,OA長40cm,AB長30cm,OA垂直于AB,C為OA的中點,C點所掛物體的重力為1000N。若在B處施加一個最小力F,使杠桿在圖示位置處于平衡狀態。請你在圖中畫出力F的示意圖,并求出力F的大小。
第6題
解:如圖所示;OA=40cm,AB=30cm,根據數學知識可知,OB===50cm,OC=OA=×40cm=20cm,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OC=F×OB,即F=×G=×1000N=40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許多居民區內都有如圖所示的健身器械,AOB可視為一個杠桿,O是它的支點。小明用力向下拉B點的把手時,重物被抬起。此時AOB是一個  省力 (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他想更容易抬起重物,應該將手  遠離 (選填“靠近”或“遠離”)O點;把手上刻有花紋是為了  增大摩擦 。
第7題
省力 
遠離 
增大摩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當用鑷子夾取物體時,鑷子相當于  費力 (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它的支點在  A 點。若手壓的位置越靠近  C 點,夾起物體時用力越小,因為此時動力臂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阻力臂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8題
費力 
A 
C 
變大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如圖所示,分別作用在A點的四個力中,不能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的力是  F1 ,能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的最小力是  F3 ;若作用力始終沿水平方向,則將杠桿抬到接近水平位置的過程中作用力將  增大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第9題
F1 
F3 
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2023·自貢)桿秤是一種中國傳統的稱量工具,凝聚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如圖所示,O為桿秤提紐,OA=8cm,秤砣質量m=0.2kg,不掛重物和秤砣時,手提提紐,秤桿可水平平衡。用它稱魚,當秤砣置于B點時,秤桿再次水平平衡,此時測得OB=32cm,則魚的質量為( B )
A. 1.0kg B. 0.8kg C. 0.6kg D. 0.4kg
第10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用手提起重物,從生物學的視角來看,可認為橈骨在肱二頭肌的牽引下繞著肘關節轉動(如圖),從物理學的視角來看,這可以簡化為一種簡單機械模型。  肘關節 部位是支點。此模型屬于什么杠桿?請說明理由。
第11題
解:此模型屬于費力杠桿,因為動力臂小于阻力臂
肘關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2024·山西)小明在成長筆記中記錄了一道錯題,請你幫助他找出錯誤之處、分析錯因并寫出正確的解答過程。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錯題記錄:站立地面踮腳尖是中國傳統文化“八段錦”的第八式的動作要點。如圖為踮腳尖時左腳的一些相關數據。當腳跟抬離地面時,請你計算小腿肌肉拉力F1的大小。
解:如圖,將左腳看成杠桿。抬腳跟時腳繞支點O轉動,動力為F1,阻力為F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小腿肌肉拉力F1===900N。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錯題改正:
錯誤之處:  動力臂L1大小錯誤 。
分析錯因:  計算動力臂時,找錯了支點的位置 。
正確解答:  如圖,將左腳看成杠桿。抬腳跟時腳繞支點O轉動,動力為F1,阻力為F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小腿肌肉拉力F1== = 。
動力臂L1大小錯誤 
計算動力臂時,找錯了支點的位置 
如圖,將左腳看成杠桿。抬腳跟時腳繞支點O轉動,動力
為F1,阻力為F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小腿肌肉拉力F1
===225N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37張PPT)
6.6 滑 輪
第1課時 定滑輪和動滑輪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04
思維拓展
1. 使用滑輪時,軸的位置  固定不動 的滑輪稱為定滑輪;而軸的位置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稱為  動 滑輪。
2. 定滑輪實質是一個  等臂 杠桿,使用它既不省  力 ,也不省  距離 ,但可以改變  力的方向 ,拉力與物重的關系是  F=G 。(不計繩重和摩擦)
固定不動 
動 
等臂 
力 
距離 
力的方向 
F=
G 
3. 動滑輪實質是  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 的杠桿,使用動滑輪能  省力 ,但不能改變  力的方向 ,當動滑輪平衡時,拉力F與物重 G的關系是  F=G 。(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摩擦)
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 

力 
力的方向 
F=G 
1. 升旗時,當升旗手緩緩向下拉繩子時,旗幟就會徐徐上升,這是由于旗桿頂部有一個  定 滑輪,如圖所示,它的作用是可以  改變力的方向 ;在旗幟勻速上升的過程中,拉力大小  等于 旗幟的重力大小(不計繩重和摩擦)。
第1題
定 
改變力的
方向 
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如圖所示,此滑輪是  動 (選填“動”或“定”)滑輪;若物體所受重力為20N且處于靜止狀態,不計摩擦和滑輪重力,力F的大小為  10 N。
第2題
動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如圖所示,工人在鋪設電纜時,要在轉彎處安裝一組導向輪,這組導向輪屬于  定滑輪 (選填“動滑輪”或“定滑輪”)。
第3題
定滑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3·自貢)如圖所示,用一根繩子繞過定滑輪,一端拴在鉤碼上,手執另一端,分別用力F1、F2、F3勻速拉起鉤碼。忽略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F1、F2、F3的大小相等 B. F1最大
C. F2最大 D. F3最大
第4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某同學在“探究使用動滑輪有什么好處”的實驗時進行了正確的操作,并記錄了數據,分析數據后發現,結果與“使用動滑輪省力一半”的結論不符。面對這一事實,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B )
A. 與同學分析可能的原因
B. 改動實驗數據使之符合結論
C. 改進實驗條件重新實驗
D. 查閱資料,了解結論適用條件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將如圖所示的滑輪抽象成杠桿,并標出支點O,分別畫出動力F1、阻力F2的力臂L1和L2。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一輛小汽車陷進了泥潭,司機按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方式安裝滑輪,均能將小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圖甲中的滑輪是  定 滑輪;圖乙中滑輪的作用是  省力 。如果按圖乙方式,人拉繩子自由端移動了0.5m,那么小汽車被拉動了  0.25 m。
第7題
定 
省力 
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云南)如圖所示,美麗鄉村建設的工地上,工人使用一個  動 (選填“定”或“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為300N的建筑材料(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人的拉力為  150 N。
第8題
動 
1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4·鹽城)下列挪動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D )
A
D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如圖所示,在用滑輪將同一物體沿相同水平地面勻速移動時,拉力分別為F甲、F乙、F丙、F丁,比較它們的大小(不計滑輪重及滑輪與輕繩間的摩擦),正確的是( B )
第10題
A. F甲=F丁 B. F乙=F丙
C. F丙<F丁 D. 一樣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一名重力為500N的舉重運動員,可舉起1200N的物體。這名運動員站在地面上,用如圖裝置提升物體,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計,在下列四個不同重力的物體中,他能提起的最重的物重是( A )
A. 500N B. 2400N C. 1200N D. 1000N
第1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小李同學在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動滑輪特點時,猜想:如果忽略繩重與摩擦,繩端拉力F可能與被提升木塊所受的重力、木塊上升的高度、動滑輪所受的重力、動滑輪的直徑這些因素有關。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若小李探究繩端拉力F與動滑輪直徑的關系,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步驟一:按圖安裝動滑輪。
步驟二: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升高,讀出拉力F的值并記錄。
步驟三:換用  重力相同,直徑不同 的動滑輪,使同一木塊勻速上升相同的高度,讀出拉力F的值并記錄。
步驟四:重復步驟三,多做幾次實驗。
重力相同,直徑不同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步驟四的目的是  多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
(3) 若小李五次實驗測得F分別為1.8N、1.8N、1.8N、1.8N、1.8N,則初步得到的結論是在其他因素相同時,  繩端拉力F與動滑輪直徑無關 。
多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繩端拉力F與動滑輪
直徑無關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如圖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滑輪和物體A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5N,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是  5 N。若不計繩重、滑輪重力和滑輪與繩間的摩擦,則拉力F=  10 N;若滑輪向右移動了2m,則物體A移動了  4 m。
第13題
5 
10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6 滑 輪
第2課時 滑輪組 輪軸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1.  定滑 輪和  動滑 輪的組合裝置稱為滑輪組。
2. 用滑輪組吊起物體時(不計摩擦和繩子自重),滑輪組用n段繩子吊物體,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就是物體提升高度h的  n 倍;提起物體的力就是物體和動滑輪總重的   ,即s=  n h,
F=   (G物+G動)。若不考慮摩擦、動滑輪重和繩子自重,則F=   G物。
定滑 
動滑 
n 
 
n 
 
 
3. 輪軸是由具有共同轉動軸的  輪 和  軸 組成的。輪軸可以看成  不等臂 杠桿。
輪 
軸 
不等臂 
1. 用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種裝置都可以將重物提升。使用  乙 裝置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使用  甲 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使用  丙 裝置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第1題
乙 
甲 
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如圖所示為自行車把手的示意圖,自行車在轉彎時,車把手相當于簡單機械輪軸中的  輪 (選填“輪”或“軸”),它能起  省力 (選填“省力”或“省距離”)的作用。
第2題
輪 
省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分別使用下列四種裝置勻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B )
A
B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小柯用圖中裝置提升重為400N的物體,不計摩擦和滑輪自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兩個滑輪均為定滑輪
B. 人將繩子拉過1m,物體也上升1m
C. 物體勻速上升時,人對繩子的拉力為200N
D. 使用該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2024·銅陵期末)如圖所示,拉力F=3N,摩擦不計,則甲、乙兩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 B )
A. 6N、6N B. 9N、6N
C. 6N、9N D. 9N、9N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4·合肥廬江期末)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水桶勻速提升,請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繩子畫出連接滑輪組最省力的繞法。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圖所示,甲、乙都是由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但是它們有不同點。
第7題
(1)  甲 滑輪組能改變動力的方向,而  乙 滑輪組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選填“甲”或“乙”)
甲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甲滑輪組有  2 段繩子承擔物重,而乙滑輪組有  3 段繩子承擔物重,  乙 滑輪組更省力些。
(3) 如果都使物體上升h高度,那么甲滑輪組的繩端必須向下移動  2h ,乙滑輪組的繩端必須向上移動  3h 。
2 
3 
乙 
2h 
3h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如圖所示,插入鎖孔的鑰匙轉動時,鎖芯隨之轉動,可打開房門。此時鑰匙相當于  輪軸 (選填“輪軸”或“滑輪”),它是  省力 (選填“省力”或“費力”)機械。
第8題
輪軸 
省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用滑輪組提升物體,當繩子自由端被拉下2m時,物體升高了0.5m,被提升的物體質量是20kg,若不計動滑輪重力和摩擦阻力,則拉繩子的力應為(g取10N/kg)( D )
A. 40N B. 20N C. 60N D. 50N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把質量相等的A、B兩物體掛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下面,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摩擦,放手后( D )
A. A、B均靜止 B. 無法確定A、B的運動情況
C. A上升 D. A下降
第10題
11. 下列簡單機械,可以用100N的力提起一個重為300N的物體的是( A )
A. 一根杠桿 B. 一個定滑輪
C. 一個動滑輪 D. 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小科想用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為1200N的物體,卻發現所用的繩子最多能承受500N的力,若不計滑輪重及摩擦,則滑輪組中至少有( B )
A. 1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
B. 1個定滑輪和1個動滑輪
C. 2個定滑輪和1個動滑輪
D. 2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圖為一種手搖升降晾衣架示意圖。它由4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組成,繩子的尾端繞在一個固定在墻壁的旋輪上,旋轉搖柄可以使晾衣架升降。假設在升降過程中晾衣架橫梁保持水平,若衣服和晾衣架的總重為30N,每個滑輪重為10N(摩擦及繩重忽略不計),則靜止時繩子的拉力為 ( B )
A. 25N B. 12.5N C. 22.5N D. 20N
第1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根據如圖所示各滑輪組的省力要求,畫出各滑輪組上繩子的繞法。(不計動滑輪重、繩重和摩擦)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如圖所示,通過滑輪組用200N的拉力將重為480N的重物勻速提高2m,不計繩重和摩擦,問:
(1) 繩子自由端的移動距離是多少?
解:(1) 由圖可知,繩子股數為3,則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nh=3×2m=6m
第15題
(2) 動滑輪的重力是多少?
解:(2) 設重物重力為G,動滑輪重力為G0,根據題意可得F=,即200N=,解得G0=12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若重物再增加150N,要使重物勻速上升,則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多大?
解:(3) 若重物再增加150N,則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250N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19張PPT)
6.1 力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04
思維拓展
1. 物理學中,把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叫做  力 ,用符號  F 表示。
2. 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存在  兩 個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做  受力物體 ,施加力的物體叫做  施力物體 。
3.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  牛頓 ,簡稱  牛 ,符號為  N 。
4. 力的作用效果:(1) 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  改變 。(2) 力可以使物體的  運動狀態 發生改變。
力 
F 
兩 
受力物體 
施力物
體 
牛頓 
牛 
N 
改變 
運動狀態 
5. 當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同時也對甲物體  施力 。因此,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6. 物理學中,把力的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點 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影響力的  作用效果 。
施力 
相互 
大小 
方向 
作用點 
作用效果 
1. 如圖中的情景,可以明顯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的三個圖是  ACD 。
第1題
A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如圖所示為中國甲骨文中的“射”字,宛如搭弓射箭。當用力拉弓弦時,弓弦被拉彎,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形狀 ;松手后箭射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
第2題
形狀 
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放在桌面上的書本,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支持力的受力物體是  書本 ,施力物體是  桌面 ;同時,書本對桌面有壓力,壓力的受力物體是  桌面 ,施力物體是  書本 。
4. 如圖所示,運動員穿著冰刀鞋用力向后蹬冰面,運動員就會前進,這是因為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使運動員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
第4題

本 
桌面 
桌面 
書本 
相互 
冰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下列關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 一個物體也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B. 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總是同時出現
C. 相互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沒有力的作用
D. 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有力的作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如圖所示,小強和大勇一起在拉彈簧拉力器鍛煉身體,比較甲、乙兩圖所示的情景,主要說明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B )
A. 作用點 B. 大小
C. 方向 D. 作用時間
第6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俗話說“孤掌難鳴”,這句話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兩手用力鼓掌時,雙手都會感到疼,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8. 如圖所示,在開門的時候,用力在A處推比在B處推更容易把門推開,這是因為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作用點 有關;如果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在A處,分別推門和拉門,結果分別把門打開和關上了,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方向 有關。
力是物體對物體
的作用 
相互
的 
作用點 
方向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如圖所示,某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輕質彈簧,則彈簧對手的拉力  等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N,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體是  彈簧 。
第9題
等于 
彈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如圖)。火箭升空時噴氣發動機噴出氣體,使火箭獲得上升的推力,該力的施力物體是  噴出的氣體 (選填“空氣”或“噴出的氣體”)。
第10題
噴出的氣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如圖所示,春游時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結果兩船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請寫出兩個與此現象相關的物理知識:
第11題
(1)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2)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下列物體的作用力最接近1N的是( B )
A. 一只螞蟻拉食物的力 B. 手托兩個雞蛋的力
C. 打開易拉罐的力 D. 長征系列火箭的推力
13.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現象中沒有利用這一原理的是( D )
A. 向前劃船時,要用槳向后劃水
B. 人向上跳起時,要向下方蹬地
C. 跳水運動員踩踏跳板,身體向上跳起
D. 頭球攻門時,要向球門方向用力頂球
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用如圖所示的水壺提水時,手應提在水壺把手的A處;把水壺里的水灌到保溫瓶中時,手應提在水壺把手的B處。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哪個因素有關( C )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
C. 力的作用點 D. 力的單位
第1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小明做了如下實驗:將一鋼條的下端固定,然后分別用不同方向或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鋼條的不同部位,使其發生如圖甲、乙、丙、丁所示的形變,各力的大小關系為F1=F3=F4>F2。
第15題
(1) 小明是根據  鋼條的形變程度 來判斷力的作用效果的,這種物理研究方法叫  轉換 法。
鋼條的形變程度 
轉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比較圖甲、丙所示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
(3) 通過比較圖  甲、乙 所示實驗,小明得出了“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相同時,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的結論。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作用點有關 
甲、乙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小明認為,因為丙、丁兩圖中,圖丁的效果更明顯,所以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他的說法是  錯誤 的,因為  沒有控制力的作用點相同 。
錯誤 
沒有
控制力的作用點相同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小明和弟弟掰手腕,小明獲勝。小明對弟弟的力記為F1,弟弟對小明的力記為F2,則( B )
A. F1大于F2 B. F1和F2大小相等
C. F1先于F2產生 D. F2先于F1產生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共36張PPT)
6.4 摩 擦 力
第1課時 滑動摩擦力及其影響因素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1.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  滑動 時產生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滑動摩擦中,在接觸面上產生  阻礙物體相對運動 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 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使木塊在彈簧測力計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就  等于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 
阻礙物體相對運動 
等于 
3.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  壓力 大小和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 均有關。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  大 ;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接觸面越  粗糙 ,滑動摩擦力越  大 。
壓力 
粗糙程度 
大 
粗糙 
大 
1. 下列摩擦力中,屬于滑動摩擦力的是( C )
A. 人站在坡上時,鞋底受到的摩擦力
B. 人向上爬桿時,手受到的摩擦力
C. 小刀削鉛筆時,刀片受到的摩擦力
D. 車正常行駛時,輪胎受到的摩擦力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做“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時,讀取彈簧測力計示數應在木塊( C )
A. 未被拉動時 B. 剛被拉動時
C. 勻速直線運動時 D. 剛停止運動時
3. 下列關于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跟接觸面的面積大小有關 B. 跟壓力大小有關
C. 跟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有關 D. 跟重力大小有關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假如一切物體間的摩擦力突然消失,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某同學對此作了下列猜想,其中不可能發生的是( D )
A. 靜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車無法開動
B. 我們將無法寫字,因為筆會從手中滑下
C. 沿鐵軌方向的風能把火車吹動
D. 馬拉車前進會很容易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第5題
(1) 為了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應該沿水平方向拉動物塊使其做  勻速直線 運動。
勻速直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3.6 N,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應該比較圖  甲、乙 所示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3) 通過比較圖乙和圖丙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小,可知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壓力 有關。
3.6 
甲、乙 
壓力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4·河南)如圖,手按壓水平桌面并向左滑動,可感受到桌面對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請以A點為作用點,畫出桌面對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小玲在擦窗戶時發現窗戶上的一些污漬需要用力才能擦掉;用毛巾擦窗戶時用力越大,毛巾與玻璃之間的滑動摩擦力越  大 (選填“大”或“小”)。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勻速前進,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2.8 N,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  2.8 N,當速度增加到2m/s時,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  2.8 N。
第8題
2.8 
2.8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4·無錫)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此時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  0.3 N;再將毛巾平鋪在木板上進行實驗,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接觸面粗糙程度 的關系;為了用圖中器材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你的做法是  在木塊上加不同數量的鉤碼重復實驗 。
0.3 
接觸面粗糙程度 
在木塊上加不同數量的鉤碼重復實驗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一根均勻長方體木條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推它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受到的摩擦力為10N,當木條經過如圖所示位置時,桌面對它的摩擦力的大小( A )
A. 等于10N B. 大于10N
C. 小于10N D. 無法判斷
第10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圖所示,放在M、N兩水平桌面上的A、B兩物體,分別在F1=3N、F2=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第11題
A. 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
B. 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C. A的質量一定大于B的質量
D. A的速度一定大于B的速度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2024·廣西)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先后把木塊放在木板上,水平向右拉動木塊,當木塊勻速運動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第12題
(1) 如圖甲,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N,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2 N。
(2) 比較圖甲、乙實驗,可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  壓力 有關。
2 
壓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比較圖甲、丙實驗,可得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  大 。
(4) 許多運動鞋的鞋底刻有各式各樣的花紋,是應用(3)中的結論來  增大 (選填“增大”或“減小”)鞋底與地面的摩擦。
大 
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4 摩 擦 力
第2課時 摩擦的應用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新知梳理
02
基礎過關
03
能力進階


1.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  滾動 時所產生的摩擦,叫做滾動摩擦。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滾動摩擦力要比滑動摩擦力  小 得多。
2.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具有相對運動的  趨勢 ,但未發生  相對運動 時也會產生摩擦,這種摩擦叫做靜摩擦,靜摩擦中阻礙物體  相對運動趨勢 的力,叫做靜摩擦力。
滾動 
小 
趨勢 
相對運動 
相對運動趨勢 
3.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 增大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 。(2) 增大接觸面間的  壓力 。
4.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 減小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 。(2) 減小接觸面間的  壓力 。(3) 變滑動為  滾動 。(4) 使接觸面彼此  分離 。
粗糙程度 
壓力 
粗糙程度 
壓力 
滾動 
分離 
1. 用鋼筆寫字時,筆尖與紙面之間的摩擦為  滑動 摩擦;用圓珠筆寫字時,筆頭里的小鋼珠與紙面之間的摩擦為  滾動 摩擦;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是  靜 摩擦。
滑動 
滾動 
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下列各種摩擦中,屬于有害摩擦的是  ①③ ,屬于有益摩擦的是  ②④ 。
① 機器運轉時,各部件之間的摩擦
② 拔河比賽時,手與繩之間的摩擦
③ 汽車行駛時與空氣之間的摩擦
④ 吃飯時,筷子與食物之間的摩擦
①③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春節前夕,某省普降大雪,在下雪結冰路段交警要求過往車輛輪胎上必須安裝防滑鏈條,如圖。這是通過  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的方式來增大摩擦力,確保行車安全。
第3題
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4·龍東地區)下列情景中,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D )
A. 自行車的車閘 B. 涂有防滑粉的手
C. 瓶蓋上有豎條紋 D. 合頁軸加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3·煙臺)自行車是一種常用的交通工具,它的結構和使用涉及了許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給車軸加潤滑油是為了增大摩擦
B. 軸承內裝有滾珠是為了減小摩擦
C. 剎車時通過增大壓力來減小摩擦
D. 輪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如圖,請畫出木塊A從斜面上滑下時斜面對木塊A的摩擦力和支持力(作用點已給出)。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我勞動,我快樂。”如圖所示為小紅同學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 來增大摩擦的;洗衣服時,搓衣板與衣服之間的摩擦為  滑動 (選填“滑動”或“滾動”)摩擦。
第7題
粗糙程度 
滑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A、B是兩支相同的圓鉛筆,將它們按圖中方式放置在一個斜面上,  B 鉛筆比較容易到達水平面,你的理由是  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小于滑動摩擦力 。
第8題
B 
相同條件下,滾動
摩擦力小于滑動摩擦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甲、乙兩班進行拔河比賽,甲班老師讓隊員穿鞋底花紋較深的運動鞋,乙班老師選了一些較重的學生當隊員。乙班是通過  增大壓力 來增大摩擦力的,比賽還要求雙方交換場地再比一次,這是為了防止兩班隊員所站地面的  粗糙程度 不同而造成的不公平。
增大壓力 
粗糙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宜賓)冰壺運動是冬奧會比賽項目之一。如圖所示,運動員穿的兩只鞋的鞋底材質不同。蹬冰鞋的鞋底由橡膠制成,在向后蹬地的過程中,腳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向前 (選填“向前”或“向后”),而滑行鞋的鞋底由塑料制成,是為了  減小 (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力。
第10題
向前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在研究摩擦力時,小明同學用一塊各面粗糙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塊,在同一水平桌面上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三次示數F1、F2、F3的大小關系為( A )
A. F1=F2>F3 B. F1>F2>F3
C. F2>F1>F3 D. F1<F2=F3
第1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如圖所示,小明在跑步,只有后腳著地。請畫出此時小明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忽略空氣阻力)。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成都)小成同學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實驗器材如下:長木板(上、下表面粗糙程度不同)、長方體木塊(每個面粗糙程度都相同,長、寬、高不等)、彈簧測力計。
第13題
(1) 實驗過程中,將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緩緩勻速拉動木塊(如圖),是為了讓彈簧測力計示數與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  相等 。
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小成在實驗探究時利用下表收集數據,你認為他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 的關系。
長木板不同表面 彈簧測力計示數/N 一個木塊 兩個木塊疊放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小成利用同一個木塊探究了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是否有關,他改變接觸面積的操作是  換用該木塊面積不同的面置于水平長木板上 。
換用該木塊面積不同的面置于水平長木
板上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海阳市| 宝山区| 潮州市| 铅山县| 扎鲁特旗| 钟祥市| 浠水县| 普安县| 浦县| 乡宁县| 海盐县| 加查县| 屯昌县| 筠连县| 绍兴市| 额尔古纳市| 五莲县| 高邮市| 九龙城区| 海兴县| 弥勒县| 海丰县| 青阳县| 彝良县| 曲周县| 鸡西市| 德令哈市| 格尔木市| 闵行区| 山东| 乐业县| 突泉县| 上蔡县| 桃园县| 白玉县| 博兴县| 双桥区| 东辽县| 三明市| 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