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專題(三) 壓 強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壓力 壓強1. (2024·貴州)如圖所示,安裝在“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船頭底部的破冰艏(shǒu)是我國南極科考時的破冰利器,它猶如一把利刃,能 增大 (選填“增大”或“減小”)對冰層的壓強實現破冰。第1題增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我國動物保護組織成員曾發現普氏野馬飲水時(四蹄著地)在沙地上留下的一些足跡,深度達1.2cm。通過實驗測得要使該沙地達到相同的深度,需要的壓強為9×104Pa,并由此估算出,一匹成年普氏野馬的質量約為360kg。成年普氏野馬對水平沙地的壓力約為 3600 N,它四個蹄印的面積大約為 0.04 m2。(g取10N/kg)3600 0.04 3. 水平的書架上并列排放20本相同的書,當取走其中5本書后,書架受到書的壓強變化情況是( C )A. 變大 B. 變小 C. 不變 D. 無法判斷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兩塊規格都是“20cm×10cm×5cm”的相同長方體鋼材a和b,互相垂直地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若a對b的壓強用pa表示,b對桌面的壓強用pb表示,則( D )A. pa=pb B. pa=4pbC. pa= D. pa=2pb第4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液體的壓強5. 位于陜西涇陽的鄭國渠,是我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如圖是鄭國渠跨路面兩側的截面示意圖,兩側水渠和中間的涵洞可以看成一個 連通器 。當水不流動時,水對A點的壓強 小于?。ㄟ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對B點的壓強。第5題連通器 小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如圖所示為小明同學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因素”實驗時的操作,下列關于此操作的探究目的最合理的是( B?。?br/>A. 液體內部壓強跟液體密度的關系B. 液體內部壓強跟深度的關系C.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是否都有壓強D. 同一深度,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壓強大小是否相等第6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如圖所示,兩個圓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積大于乙容器底面積,它們分別裝有體積相等的液體,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為ρ甲,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為ρ乙。液體內A、B兩點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相等,其壓強分別為pA、pB。若兩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br/>A. ρ甲<ρ乙,pA<pB B. ρ甲<ρ乙,pA>pBC. ρ甲>ρ乙,pA=pB D. ρ甲>ρ乙,pA<pB第7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大氣壓強8. 關于氣體壓強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與實際不符的是( B?。?br/>A. 吸盤能吸在墻壁上是利用大氣壓的作用B. 高壓鍋能增大鍋內氣壓降低沸點C. 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D. 托里拆利最早測出了大氣壓的值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如圖所示,小雪用放在水平面上的兩個實驗裝置來觀察并研究大氣壓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圖甲中大氣壓變大時,玻璃管內的液面會下降B. 圖乙中大氣壓變小時,玻璃管內的液面會下降C. 把圖乙裝置從高山腳下拿到高山頂上,玻璃管內外液面高度差變大D. 圖乙裝置更能準確地測量出大氣壓的值第9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經測算,地球的表面積約為5×1014m2,那么,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地球周圍的空氣質量約為(1個標準大氣壓取1.0×105Pa,g取10N/kg)( B )A. 5×1012kg B. 5×1018kgC. 1×1018kg D. 1×1012kg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四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11. 如圖所示為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在生活中運用的實例,請運用所學過的科學知識解答這些現象:第11題(1) 如圖甲,取兩張白紙,使其平行自然下垂,向兩紙中間用力吹氣,可觀察到兩紙相互 靠攏?。ㄟx填“靠攏”或“遠離”),由此得到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 小 。靠攏 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如圖乙,飛機機翼把氣流分為上、下兩部分,機翼上方氣流速度 大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機翼下方氣流速度。大于 (3) 如圖丙,小汽車的外形類似于飛機機翼,當一輛飛奔的小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時,小汽車對地面的壓力 小于?。ㄟ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當速度加快時,小汽車與地面之間的摩擦 減小?。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從而導致制動變困難。小于 減小 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如圖所示,一圓形水管左粗右細,a、b為粗管和細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點,水管中有一氣泡,隨水向右快速運動,對氣泡經過a、b兩點時體積大小進行比較,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br/>A. a點時大 B. b點時大C. 一樣大 D. 以上均有可能第1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2024·廣元)取一個瓶子,裝入適量紅色的水,再取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在它上面畫上刻度,使玻璃管穿過橡皮塞插入水中,從玻璃管上端吹入少量氣體,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這樣就制成了一個氣壓計,如圖甲。小麗將該氣壓計從5樓帶到1樓的過程中,觀察到玻璃管內水面 下降??;如圖乙,她又去掉橡皮塞,待水面靜止時,用一支吸管,將管口靠近玻璃管上端,通過吸管向右吹氣,觀察到玻璃管內水面 上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下降 上升 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物體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在桌面上運動,物體A相對桌面位置變化如圖甲、乙所示。在此過程中,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不變 ,物體A對桌面的壓強變 小 。第14題15. 一名同學體重為600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力是 600 N,若某沼澤地能承受的壓強為2×104Pa,這名同學與沼澤地的接觸面積至少為 0.03 m2,才不會陷入沼澤地。不變 小 600 0.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學校為了方便學生飲水,添置了如圖所示的鍋爐,使用一段時間后,鍋爐外水位器的水面會隨鍋爐內的水面下降而下降,這是利用了 連通器 的原理,當鍋爐底部所受水的壓強為5×103Pa時,鍋爐內的水深為 0.5 m。(ρ水=1.0×103kg/m3,g取10N/kg)第16題連通器 0.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A、B兩個圓柱體容器內分別盛水和乙液體,乙液體的深度如圖所示,兩容器的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相等,則乙液體的密度是 0.8×103 kg/m3。第17題0.8×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如圖所示是“擦窗機器人”,它的質量為1.5kg,它的“腹部”有吸盤。當擦窗機器人的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向外抽出時,它能牢牢地吸在豎直玻璃上,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抽出,由于 大氣壓 的作用,擦窗機器人被“吸”在玻璃上;當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上靜止時,擦窗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是 15 N;吸盤與玻璃的接觸面積為2×10-3m2,若吸盤在此面積上對玻璃的壓強為8×104Pa,則吸盤對玻璃的壓力是 160 N。(g取10N/kg)大氣壓 15 160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2023·煙臺)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兩個玻璃杯,分別裝有深度相同的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兩個玻璃杯對桌面的壓力大小相等B. 兩個玻璃杯對桌面的壓強大小相等C. 水對兩個玻璃杯底部的壓力大小相等D. 水對兩個玻璃杯底部的壓強大小不相等第19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如圖所示是三個用同種材料制成的形狀不同的實心柱體,放在同一個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br/>A. 密度的關系:ρA<ρB<ρC B. 壓強的關系:pA=pB=pCC. 壓力的關系:FA<FB<FC D. 重力的關系:GA>GB>GC第20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一只飲料瓶的側壁有a、b兩個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內盛有一定質量的水,如圖所示,把飲料瓶放入酒精中(ρ水>ρ酒精),當瓶內、外液面相平時,拔出a、b兩個小孔上的塞子,則( B?。?br/>A. a、b兩個小孔均有酒精流入B. a、b兩個小孔均有水流出C. 酒精從a小孔流入,水從b小孔流出D. 水從a小孔流出,酒精從b小孔流入第21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如圖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實驗測大氣壓時,下列情形中,可以確認玻璃管內進入少量空氣的是( C?。?br/>A. 當玻璃管傾斜時,管內水銀柱長度增加B. 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略小于760mmC. 無論怎樣傾斜玻璃管,水銀不能充滿全管D. 將玻璃管在水銀槽內輕輕上提,管內水銀柱高度不變第2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下列關于壓強的描述錯誤的是( C?。?br/>A. 用吸管喝牛奶利用了大氣壓強B. 泰山山頂的大氣壓強比山腳下的小C. 潛水員在水中上升的過程中受到的壓強越來越大D. 飛機機翼是利用氣體流速大、壓強小的原理設計的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如圖所示為用相同的礦泉水瓶做“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瓶中均為水,且B、C、F實驗中均裝滿水)。第24題(1) B、C、D、E四次實驗中,通過觀察 海綿的凹陷程度 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海綿的凹陷程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你認為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通過A、B兩次實驗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3) 將實驗F中的兩個礦泉水瓶緊靠在一起放在海綿上,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B (選填字母)一致。不能 B 第24題(4) 若B、C兩次實驗中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力分別為FB、FC,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強分別為pB、pC,則FB ?。尽C,pB ?。健C。>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如圖所示,為了測量一種液體的密度ρx,在兩端開口、粗細均勻的U形玻璃管中裝有密度為ρ的某種液體,現從左側管口緩慢注入待測液體,這兩種液體互不相溶,穩定后兩端液面到分界面的高度差分別為h1和h2。第25題2526(1) 穩定后,U形玻璃管中左側液體對玻璃管底的壓強 等于?。ㄟ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右側液體對玻璃管底的壓強。(2) 待測液體的密度ρx= ρ 。(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等于 ρ 第25題(3) 為了實現多次測量以減小誤差,下列方法正確的是 A 。A. 多次從左側管口注入同種液體以改變h1、h2B. 多次從右側管口注入同種液體以改變h1、h2A 252626. 高為0.5m、底面積為2×10-2m2的薄壁圓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內盛有2kg的水。(ρ水=1.0×103kg/m3,g取10N/kg)(1) 求容器中水的體積V水。解:(1) 由ρ=可得,水的體積V水===2×10-3m3(2) 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水。解:(2) 圓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G水=m水g=2kg×10N/kg=20N,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水===1000Pa2526(3) 現有質量為5kg的實心金屬球浸沒在水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增加量Δp為2450Pa,請計算此金屬球的密度ρ球至少為多少。(結果保留兩位小數)解:(3) 實心金屬球浸沒在水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增加量Δp為2450Pa,水面上升高度Δh===0.245m,金屬球的體積V球=ΔV=SΔh=2×10-2m2×0.245m=4.9×10-3m3,所以金屬球的密度ρ球==≈1.02×103kg/m32526(共33張PPT)專題(四) 浮 力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浮力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因素1. 如圖所示,洗手盆底部的出水口塞著橡膠制成的水堵頭,則水堵頭( A?。?br/>A. 受到水的壓力,但不受浮力B. 不受水的壓力,但受浮力C. 既受水的壓力,又受浮力D. 不受水的壓力,也不受浮力第1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某同學按照如圖所示的操作,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ρ水=1.0×103kg/m3,g取10N/kg)第2題(1) 物體受到的重力為 4 N。(2) 物體全部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1 N。4 1 (3) 由 A、B、C(或A、B、D) 三圖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4) 物體的體積為 10-4 m3。(5) 由A、D、E三圖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 密度 有關。A、B、C(或A、B、D) 10-4 密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考向二 阿基米德原理3. 實驗小組在實驗室做“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1) 方案一:小萱用金屬塊按照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第3題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① 由圖甲求出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和其排開水的重力G排,發現F浮 ?。尽。ㄟx填“>”“<”或“=”)G排,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B 。A. 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達到溢水杯的溢水口B. 步驟C中金屬塊沒有浸沒在水中C. 步驟C中,金屬塊浸沒后,觸碰到了溢水杯的底部> B 第3題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② 小萱改正錯誤后,得出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0.4N,則金屬塊的密度為 5×103 kg/m3。(ρ水=1.0g/cm3,g取10N/kg)5×103 第3題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方案二: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料瓶和吸管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質量不計)進行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向下移動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觀察到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逐漸 變小 (選填“變大”或“變小”),若彈簧測力計a、b示數的變化量分別為ΔFa、ΔFb,則ΔFa ?。健。ㄟx填“>”“<”或“=”)ΔFb,此過程中,溢水杯底部對支架的壓力 不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變小 = 不變 第3題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考向三 物體的浮沉條件4. 一個小物體所受的重力為10N,將其浸沒在水中時,它所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為20N,此時它所受的浮力為 20 N,放手后小物體將 上浮?。ㄟx填“上浮”“下沉”或“懸浮”),小物體靜止時所受的浮力為 10 N。20 上浮 1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2023·宜昌)如圖,重為0.5N的雞蛋漂浮在裝有淡鹽水的玻璃杯中,雞蛋受到的浮力是 0.5 N,若再往玻璃杯中加鹽,雞蛋受到的浮力將 不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第5題0.5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兩個相同的容器,容器里裝有適量的水,現把兩個形狀和體積都相同的物體分別放入兩容器中,當物體靜止時,兩容器中水面剛好相平,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兩物體受到浮力相等 B. 甲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強大C. 兩物體的質量不相等 D. 乙容器中物體密度大第6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如圖是某學習小組制作的潛艇模型,通過膠管從燒瓶中吸氣或向燒瓶中吹氣,就可使燒瓶下沉或上浮。若向燒瓶中吹氣,使其從如圖所示的位置上浮(膠管在水中的體積忽略不計)。露出水面前,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br/>A. “潛艇”所受的浮力變小B. “潛艇”排開水的重力不變C. “潛艇”頂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大D. “潛艇”是通過改變浮力的大小來實現上浮的第7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 將一塊冰輕輕放入裝有20℃溫水的燒杯中,冰靜止在水中的位置如圖所示(ρ水=1.0g/cm3,ρ冰=0.9g/c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熔化前,冰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B. 熔化時,冰的溫度要上升C. 熔化前后,水的溫度保持不變D. 熔化前后,燒杯底受到的壓強不變第8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漂浮在密度為1.2×103kg/m3的鹽水液面上,下表面所受液體壓強為960Pa(如圖甲所示)。(g取10N/kg)第9題(1) 求下表面距離液面的深度h。解:(1) 根據p=ρ液gh可得,下表面距離液面的深度h===0.08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求正方體所受浮力F浮。解:(2) 正方體的底面積S=L2=(0.1m)2=0.01m2,正方體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pS=960Pa×0.01m2=9.6N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若用力F將該正方體向下壓,使之剛好浸沒在該鹽水中(如圖乙所示),求所需要施加的壓力F。解:(3) 圖甲中,正方體漂浮在鹽水液面上,則G物=F?。?.6N;圖乙中,V排=L3=(0.1m)3=1×10-3m3,則其浸沒時受到的浮力F浮'=ρ鹽水V排g=1.2×103kg/m3×1×10-3m3×10N/kg=12N,需要施加的壓力F=F浮'-G物=12N-9.6N=2.4N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2024·廣安)如圖甲所示,足夠高的圓柱形薄壁容器,裝有適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F將一個質量為2kg、底面積為100cm2的均勻長方體物體豎直放入容器中,其受到容器的支持力為4N,此時物體所受浮力為 16 N。若再加入適量的水使長方體剛好漂浮,如圖乙所示,則此時水面的高度與圖甲相比增加了 4 cm。(ρ水=1.0×103kg/m3,g取10N/kg)16 4 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1. (2024·涼山)如圖甲所示,不吸水的石塊m疊放在浸在水中的木塊M上保持靜止,石塊的重力為4N、體積為200cm3,木塊的重力為8N、底面積為200cm2,此時木塊M排開液體的體積為 1200 cm3。當按圖乙方式連接木塊和石塊并靜止時,木塊M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 500 Pa。(ρ水=1.0g/cm3,g取10N/kg)第11題1200 5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2. 有一重為2N、體積為400cm3的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木塊所受浮力為 2 N,木塊浸入水中的體積為 2×10-4 m3,木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 2 N。(g取10N/kg,ρ水=1.0×103kg/m3)2 2×10-4 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 如圖兩個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把體積相同的A、B兩個實心小球放入甲液體中,兩球沉底如圖(a)所示;放入乙液體中,兩球靜止時的情況如圖(b)所示,圖(b)小球A受到的浮力 等于 小球A受到的重力,小球A的質量 小于 小球B的質量,小球A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 小于 小球A在乙液體中受到的浮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3題等于 小于 小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2023·廣安)水平桌面上有一裝滿水的溢水杯,杯底面積為100cm2,將重為4.8N的圓柱體A用細線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緩慢浸入水中。當A的一半浸入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此時A受到的浮力為 1 N。剪斷細線,將A緩慢沉入水底,靜止時如圖乙所示(A與杯底不密合),與圖甲相比,溢水杯對桌面的壓強增加了 280 Pa。第14題1 28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2024·貴州)泡茶時可以欣賞到茶葉在水中浮沉“起舞”。如圖所示,沖泡茶葉時,部分茶葉表面附著氣泡使其排開水的體積增大,由于浮力大于重力而 上浮?。徊枞~充分吸水后由于其密度 大于 水的密度而下沉。第15題上浮 大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6. 小剛在恒溫游泳池中潛水時發現自己吐出的一個氣泡在水中上升的過程中不斷變大。關于該氣泡在水中上升時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br/>A. 密度不變,浮力變小 B. 密度變小,浮力變大C. 密度和浮力都變小 D. 密度和浮力都變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7. (2023·武威)如圖所示為參加演習的我國“遼寧號”航空母艦,當戰斗機從軍艦上起飛后( B?。?br/>A. 艦體略上浮,受到的浮力不變B. 艦體略上浮,受到的浮力變小C. 艦體略下沉,受到的浮力不變D. 艦體略下沉,受到的浮力變大第17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8. 小俊用彈簧測力計吊著質量為1.35kg的圓柱體,從如圖位置緩慢浸入裝滿水、深度合適的溢水杯中,圓柱體的底面積為100cm2、高為5cm。圓柱體下降過程中(g取10N/kg)( C?。?br/>A. 浸沒前彈簧測力計示數逐漸變大B. 浸沒前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逐漸變小C. 浸入一半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1ND. 剛浸沒時圓柱體底部受到水的壓力為8.5N第18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9. 某同學“探究浮力的大小”,實驗過程如圖所示。第19題(1) 該同學先取來一個實心小金屬塊,把它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再將小金屬塊緩緩放入水中(如圖①),當金屬塊浸入水中的體積增大時,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小,說明金屬塊受到的浮力逐漸 增大 。增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為了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該同學進行了圖②到圖⑤所示的實驗,由以上數據可知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為 0.5 N,與金屬塊排開的水的重力 相等 。(3) 由實驗中的數據可知,該金屬塊的密度為 2.7×103 kg/m3。(ρ水=1.0g/cm3)0.5 相等 2.7×103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0. 小明自制了一個“浮力秤”,可方便地稱量物體的質量,其構造如圖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積為100cm2,總長為20cm,透明大筒底面積為500cm2(設稱量過程中水始終未溢出),盤中不放物體時,小筒浸入水中的長度為8cm,在該浮力秤小筒側壁上標出刻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第20題(1) 小筒和秤盤的總重力是 8 N。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該浮力秤能稱出物體的最大質量是 1.2 kg。(3) 將待測物體放入秤盤,小筒下降4cm,則物體的質量 等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4kg。(4) 小筒側壁上標出的刻度是 均勻 (選填“均勻”或“不均勻”)的。1.2 等于 均勻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 利用一個量筒和適量的水可以測出一個小玻璃瓶的密度。先在底面積為10cm2的量筒內倒入50cm3的水,然后讓小瓶瓶口朝上(瓶內無水)漂浮在量筒內的水面上,如圖甲所示;再讓小瓶瓶口朝下(讓量筒里的水充滿瓶內)浸沒在水中,如圖乙所示。求:(ρ水=1×103kg/m3,g取10N/kg)(1) 讓小瓶瓶口朝上(瓶內無水)漂浮在量筒內的水面上時,水對量筒底壓強的增加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解:(1) 由圖甲可知,讓小瓶瓶口朝上(瓶內無水)漂浮在量筒內的水面上時,V排=80cm3-50cm3=30cm3=30×10-6m3,水面上升的高度Δh===0.03m,水對量筒底壓強的增加量Δp=ρ水gΔh=1×103kg/m3×10N/kg×0.03m=300Pa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玻璃瓶的密度。解:(2) 玻璃瓶漂浮時受到的浮力F浮=G排=ρ水V排g=1×103kg/m3×30×10-6m3×10N/kg=0.3N;玻璃瓶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玻璃瓶重G=F?。?.3N,由G=mg得,玻璃瓶的質量m===0.03kg=30g;由圖乙知,玻璃瓶下沉,則玻璃瓶的體積V=62cm3-50cm3=12cm3,玻璃瓶的密度ρ玻===2.5g/cm3=2.5×103kg/m3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讓小瓶瓶口朝下(讓量筒里的水充滿瓶內)浸沒在水中時,玻璃瓶受到的浮力。解:(3) 讓小瓶瓶口朝下(讓量筒里的水充滿瓶內)浸沒在水中時,玻璃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ρ水Vg=1×103kg/m3×12×10-6m3×10N/kg=0.12N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共34張PPT)專題(二) 運動和力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物體的運動1. 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中,若以“孤帆”為參照物,兩岸的青山是 運動?。ㄟx填“運動”或“靜止”)的,“孤帆一片日邊來”所選的參照物是 太陽(或青山;或地面) 。運動 太陽(或青山;或地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如圖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每隔0.2s記錄一次小球的位置,則小球的運動是 變速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從D點運動到F點通過的路程是 8.00 cm,小球在D、F兩點之間的平均速度是 0.2 m/s。第2題變速 8.00 0.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2024·廣東)如圖為珠江兩岸景觀圖。下列相對廣州塔靜止的是( B )A. 飛行的客機 B. 兩岸的高樓C. 行駛的游船 D. 流動的江水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一輛汽車朝山崖勻速行駛,在離山崖540m處鳴笛,汽車沿直線向前行駛60m后,司機剛好聽到剛才鳴笛的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求:(1) 從鳴笛開始到司機聽到回聲的時間。解:(1) 已知鳴笛處距離山崖s=540m,汽車沿直線向前行駛的距離s1=60m,根據題意可知,笛聲傳播的距離s2=2s-s1=2×540m-60m=1020m;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2=340m/s,根據公式v=得,從鳴笛開始到司機聽到回聲的時間t===3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汽車行駛的速度。解:(2) 由于汽車行駛60m的時間為司機從鳴笛處到剛好聽到鳴笛的回聲的時間,則汽車行駛的速度v1===20m/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5. 如圖所示,將一小球由A點釋放,沿光滑的弧形軌道運動到B點時,小球將沿著圖中的 b 軌跡運動;若此時小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則小球將沿著圖中的 c 軌跡運動。第5題b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桌上放一個裝滿水的瓶子,中間有一個氣泡,如圖,用手推一下瓶子,氣泡將 向前動 ;如果使瓶子在桌面上勻速運動,氣泡將 不動 。(選填“向前動”“向后動”或“不動”)第6題向前動 不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我們做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 )① 運動的小車會停下來,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 每次實驗,都要控制小車在水平面上的初始速度相同。③ 實驗表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運動距離就越遠。④ 根據甲、乙、丙的實驗現象,就可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B第7題A. ①② B. ①②③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C?。?br/>A. 汽車高速行駛時具有的慣性較大,靜止時具有的慣性較小B. 運動員跑到終點不能立刻停下來,因為他受到慣性的作用C. 跳遠運動員在起跳前助跑可以跳得更遠,這是利用了慣性D. 乘車時系安全帶可以減小汽車突然加速時慣性造成的傷害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二力平衡9. 在一輛向右行駛的汽車車廂的頂壁上掛著一個小球(空氣阻力忽略不計)。當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情景時,汽車在做 加速?。ㄟx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此時繩子對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 不是?。ㄟx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對平衡力;此時繩子對小球的拉力大小 等于?。ㄟx填“等于”或“不等于”)小球對繩子的拉力大小。第9題加速 不是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A、B兩個長方體物塊,A物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5N,B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2=8N,此時A、B兩物塊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A對B的摩擦力為 5 N,水平桌面對B的摩擦力為 3 N。第10題5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如圖所示,要使質量為2kg的物體A保持與水平面成45°角的方向勻速直線運動,應對物體A施加 20 N的力,此力的方向是 豎直向 。(不計空氣阻力,g取10N/kg)第11題20 豎直向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如圖甲所示,一輕繩繞過定滑輪,一端與粗糙水平桌面上的滑塊B相連,另一端懸掛物體A,且物體A和滑塊B恰好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圖乙中分別畫出了該狀態下物體A和滑塊B的受力示意圖,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甲 乙第12題BA. F4與G1是一對平衡力B. F2與F3是一對平衡力C. F1與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 F1與F3是一對相互作用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如圖所示為一輛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車,在其支架的桿上固定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關于桿對小球作用力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力的方向豎直向上,大小為mgB. 力的方向沿桿斜向上,大小為2mgC. 力的方向垂直于桿向上,大小為mgD. 力的方向沿桿和豎直方向之間的某一方向,大小為2mg第13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如圖所示,物體A在水平方向的力F的作用下靜止在豎直墻壁上。當水平力減小為F時,物體A恰好沿豎直墻壁勻速下滑,此時對于物體A的描述正確的是( A )A. 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原來一樣B. 其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下C. 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原來的D. 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原來的第14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四 非平衡力15. 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緊的氣球,管中裝有適量水,處于豎直靜止狀態(圖甲)。手握管子突然 向上?。ㄟx填“向上”或“向下”)運動時,氣球突然變大(圖乙),此時手對管子豎直向上的力 大于?。ㄟ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管子總重,該現象的產生是由于 水 具有慣性。向上 大于 水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摩擦,小球可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當小球擺到F點時,受到 非平衡力?。ㄟx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若在B點時細線恰好斷開,則小球將 沿BE方向加速運動 (選填“沿BE方向勻速運動”“沿BE方向加速運動”“沿BC方向運動”“沿BD方向運動”或“靜止”)。第16題非平衡力 沿BE方向加速運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下列關于力和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B?。?br/>A. 草地上滾動的足球逐漸停下來,是因為足球沒有受到力的作用B. 由于慣性,投出去的籃球能夠在空中繼續飛行C. 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靜止D. 投籃時,籃球離手后繼續飛向籃筐是因為籃球受推力的作用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如圖所示,彈簧左端固定于豎直墻壁上,右端與物塊M連接,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當M位于O處時彈簧恰好不發生形變。現將物塊M拉至A處由靜止釋放,M向左最遠可運動至B處,則物塊( B?。?br/>A. 從A到O一直加速運動 B. 從A到O先加速后減速C. 從O到B先加速后減速 D. 從O到B先勻速后減速第18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李老師參加了馬拉松比賽,在比賽過程中,以李老師為參照物,站在路旁的啦啦隊員是 運動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賽后成績證書上顯示其全程平均配速為4min 10s/km,則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4 m/s。運動 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火車進站前,一般都會關閉發動機,從物理角度來說,這主要是為了 B?。ㄟx填“A”或“B”:A. 防止慣性帶來危害;B. 利用慣性)。雖然火車進站前就關閉了發動機,但還是進站了,這是因為 B?。ㄟx填“A”或“B”)。小明面向火車前進方向而坐,火車在 加速?。ㄟx填“加速”或“減速”)時,小明才會有“推背感”。B B 加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甲、乙、丙三名同學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運動,他們運動的圖像如圖A、B所示,由圖B可知,丙同學做 勻速直線 (選填“勻速直線”或“變速直線”)運動;由圖A、B可判斷 甲 同學運動最快,6s末時甲、乙兩同學相距約 2 m。第21題勻速直線 甲 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某探測器運行的路線是高度為517km的橢圓形太陽同步軌道。小欣說此時的探測器不受力的作用,她的判斷是 錯誤?。ㄟx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探測器處于非平衡狀態 。錯誤 探測器處于非平衡狀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如圖甲,重為4N的物體在水平壓力F的作用下,壓在豎直的墻壁上。F的大小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及物體運動的速度v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知,當t=1s時,物體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豎直向上??;在2~4s內物體做 加速?。ㄟx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在4~6s內,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 4 N。甲 乙第23題豎直向上 加速 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關于牛頓第一定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是由實驗直接得到的結論B. 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經過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的結論C. 是由理論分析得到的結論D. 是建立在生活經驗基礎上的結論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跳傘運動員從勻速直線飛行的飛機中部艙門豎直跳下后,在沒有打開降落傘之前,抬頭看飛機時(不計空氣阻力),他發現( A?。?br/>A. 飛機正在頭頂上方飛行B. 飛機正在前上方飛行C. 飛機正在后上方飛行D. 飛機在哪無法判斷A25262728293026. 如圖所示,在“研究定滑輪改變施力方向”的實驗中,用手拉住繩自由端,使整個裝置保持靜止,忽略摩擦和繩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br/>A. 手對繩子的拉力與繩子對鉤碼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B. 手對繩子的拉力與鉤碼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 繩子對鉤碼的拉力與鉤碼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D. 鉤碼對繩子的拉力與鉤碼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第26題C25262728293027. 甲、乙兩只總質量相等的降落傘在空中勻速下降,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5m/s,則甲、乙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為( D?。?br/>A. 3∶5 B. 5∶3 C. 2∶5 D. 1∶1D25262728293028. 如圖所示,小金同學拿著一個茶杯,茶杯有點傾斜,當茶杯與手都靜止時,手對茶杯的作用力( A?。?br/>A. 方向豎直向上 B. 方向垂直杯上方扶手向上C. 大于茶杯的重力 D. 大于茶杯對手的作用力第28題A25262728293029. 如圖甲所示為一輛自行車在平直公路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v-t)的圖像,請根據圖甲在圖乙中畫出相應路程與時間(s-t)的圖像。第29題25262728293030. 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小球和彈簧等器材進行了如下實驗與探究(不考慮空氣阻力):讓小球從某高度處由靜止開始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質彈簧上(如圖甲),在剛接觸輕質彈簧的瞬間(如圖乙),小球的速度為5.0m/s。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如圖丙)的整個過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彈簧縮短的長度Δx之間的關系如圖丁所示。其中A為曲線的最高點,已知該輕質彈簧每受到0.1N的壓力就縮短1cm,并且輕質彈簧在全過程中始終發生彈性形變。第30題252627282930(1) 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小球速度的變化情況是 先變大后變小 。(2) 實驗中所用小球的重力為 2 N。(3) 當彈簧的壓縮量最大時,小球的速度為0,此時小球處于 非平(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先變大后變小 2 非平衡第30題252627282930(共33張PPT)專題(五) 從粒子到宇宙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分子 分子動理論1. 1g水含有3.35×1022個分子,1g蔗糖含有1.8×1021個分子,這些都說明物質是由 大量分子 構成的。春季人們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感染病人咳嗽所產生的飛沫直徑約為1×10-6~5×10-6m,由此可以判斷飛沫 不是?。ㄟx填“是”或“不是”)分子。大量分子 不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酒香不怕巷子深”,遠處聞到酒的香味是因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 運動??;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此現象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 空隙 。3. (2024·長沙期中)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統計表明,我國每年有7億人正在遭受二手煙的危害。我們能聞到二手煙是 擴散 現象。荷葉上兩滴水珠相遇時會自動結合成一個較大的水珠,這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引。運動 空隙 擴散 引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如圖所示為物質三種狀態的分子模型。某物質由圖丙狀態直接變為圖甲狀態時,發生的物態變化為 凝華 ,下列實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與之相同的是 C (選填字母)。第4題A. 固體清香劑用了一段時間后變小B. 打開冰箱門,看到有“白氣”冒出C. 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凝華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C?。?br/>A. 秋天樹葉紛紛落下B. 沸騰時水中氣泡的運動C. 端午節聞到煮粽子的香味D. 掃地時看見灰塵在空中飛舞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兩顆小水珠可以結合成較大的水珠,說明( B )A. 水分子間存在空隙B. 水分子間存在引力C. 水分子間存在斥力D. 水分子不停地運動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將兩個分別裝有空氣和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口對口對接,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開玻璃板后,通過觀察瓶內顏色變化,推斷氣體分子是否運動。玻璃瓶的三種放置方法如圖所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第7題AA. 圖甲放置最合理B. 圖乙放置最合理C. 圖丙放置最不合理D. 乙、丙兩圖放置方法都不合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原子及其結構8. 科學家在探索物質結構的歷程中, 湯姆孫 發現了電子;盧瑟福提出了原子 核式 結構模型。9. 電子的發現說明 原子 是可分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旋轉的 電子 構成的,原子核由 質子 和中子構成。湯姆孫 核式 原子 電子 質子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經過了幾代科學家的艱辛努力,直到現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標志著原子結構現代模型的問世,如圖所示為鋰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圖中原子核內有3個質子、4個中子。下列不能根據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結論是( A?。?br/>A. 原子始終在做無規則的運動B. 原子核的體積只占整個原子體積的很小部分C. 構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間存在一種互相吸引的力D. 原子呈電中性第10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電子、原子、原子核一起按照空間尺度排序,最小的是( B?。?br/>A. PM2.5 B. 電子 C. 原子核 D. 原子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孫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所示的運動軌跡,其中最能說明原子核帶正電且質量較大的是( D?。?br/>A. a B. b C. c D. d第12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探索宇宙1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古羅馬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日心說”B.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說”C. 地球繞太陽旋轉是由于受到萬有引力D. 地球上的物體即使速度再大也飛不出地球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關于宇宙,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D )A. 宇宙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天體B. 宇宙是指太空中的銀河系C. 宇宙只包括太陽系和銀河系D.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關于太陽系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小行星帶位于木星和土星之間B. 除了太陽外其他個別天體也能自行發光C.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D.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中心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小明在學習“從粒子到宇宙”的知識后,對地球的認識,正確的是( D?。?br/>A. 地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小粒子B.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地球是宇宙的中心C. 恒星是絕對不動的D. 地球是一顆行星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br/>A. 在天文學中,用“光年”作為時間單位B. 宇宙中的天體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吸引的力C. 原子中的電子繞核運動就像行星環繞太陽運轉那樣有固定的軌道D. 宇宙是有層次的天體結構體系,其中恒星是絕對不動的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2023·安徽模擬)3月中旬,金燦燦的油菜花競相綻開,處處都能聞到油菜花香,主要是花香分子在 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19. (2024·安陽改編)如圖所示,鄭州市碧沙崗公園的海棠花經春雨澆灌后嬌艷欲滴,隨著太陽的升起香味漸漸濃郁,這是因為溫度越高,擴散越 快 。第19題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將一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滿滿一杯水中,杯中的水不會溢出,這是因為 分子間有空隙 ,將一枚回形針輕輕放入滿滿一杯水中,杯中的水也不會溢出,這是因為表面的水分子間有 引力 。分子間有空隙 引力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小明用注射器做了兩個實驗,如圖甲,注射器里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開口處,另一只手推壓注射器活塞,水很難被壓縮,說明 分子間存在斥力?。蝗鐖D乙,在盛水的水槽中放入兩只瓶蓋,用注射器向兩只瓶蓋中間注水,會看到兩只瓶蓋 靠近?。ㄟx填“靠近”或“遠離”)。第21題分子間存在斥力 靠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16世紀,著名天文學家、自然科學的先驅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說 ”,否定了影響人類幾千年之久的“ 地心說 ”,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23. 在銀河系、宇宙、太陽系中尺度最大的是 宇宙 ,構成原子的質子、中子、電子中質量最小的是 電子 。同種物質在固態、液態和氣態中,分子間作用力最大的是 固態 。日心說 地心說 宇宙 電子 固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下列現象中,可以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 )A. 中秋時節,桂花飄香B. 深秋時節,落葉紛飛C. 寒冬臘月,瑞雪飄飄D. 春寒料峭,細雨蒙蒙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如圖所示的兩個實驗,甲:抽掉玻璃板一段時間后,兩瓶氣體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乙:在熱水、冷水中同時各滴入一滴藍墨水,靜置片刻后觀察杯中的情況。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C?。?br/>第25題CA. 甲實驗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 甲實驗中兩瓶的位置不可以互換C. 乙實驗中藍墨水一直在做機械運動D. 乙實驗說明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252627282930313226. 如圖所示,在容器里先裝入藍色的硫酸銅溶液,再倒入一定量清水,靜置幾天后,硫酸銅溶液與清水的界面變模糊了,液面下降了一點。對上述現象的推測合理的是( B?。?br/>A. 現象:液體分層;推測:分子之間沒有空隙B. 現象:界面變模糊;推測: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C. 現象:液面下降;推測:液體分子變小D. 現象:清水在上層;推測:水分子最小第26題B252627282930313227. 分子很小,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現象來認識分子。對于分子的認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固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固體分子間有引力B. 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質子和中子構成C. 塑料吸盤能“吸”在墻壁上,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D. 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也說明了分子間有空隙D252627282930313228. 下列關于氫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示意圖正確的是( A?。?br/>AABCD252627282930313229. 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A. 物體的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的大小發生了變化B. “破鏡難圓”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C. 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說明了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D. “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D252627282930313230. 目前,科學家常用高能量的粒子撞擊另一微觀粒子的方法來研究某種微觀粒子的結構,經科學測定,質子、中子、電子的質量分別為1.6726×10-27kg、1.6748×10-27kg、9.1176×10-31kg,若條件允許,將這三種微觀粒子的其中一種加速成高能量的粒子,然后分別去撞擊另外兩種粒子,假設相撞擊的兩種粒子可以合成為一種粒子,則下列說法中較為合理的是( B?。?br/>BA. 中子與電子結合可以形成質子B. 質子與電子結合可以形成中子C. 中子與質子結合可以形成電子D. 中子與質子結合可以形成分子252627282930313231. 從“神舟”到“天宮”,從“嫦娥”到“天問”,我國一代代科學家為探索宇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下列對宇宙認識正確的是( C )A. 在天文學中,用“光年”作為時間單位B. 宇宙的大小是固定的,不會改變C.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D. 太陽是宇宙的中心C252627282930313232. 觀察認識分子間的作用力的操作如下,將一段粗熔絲(俗稱保險絲)用刀斜著切成兩段。使兩段粗熔絲的平滑表面緊密接觸,然后把一端懸掛起來,在另一端掛個較輕的物體如圖甲所示,觀察兩段熔絲是否會被拉開。我們會觀察到,在另一端掛個較輕的物體后兩段熔絲沒有被拉開。第32題2526272829303132(1) 據此現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 。(2) 實際操作中,我們選擇粗熔絲且用刀斜著切的目的是 增大橫截面積,增加相互作用的分子數目,增大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使實驗現象更明顯 。引力 增大橫截面積,增加相互作用的分子數目,增大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使實驗現象更明顯 第32題2526272829303132(3) 下列現象中所體現的物理規律與實驗中得出的結論相同的是 C 。A. 鉛板與金板壓在一起,幾年后鉛和金相互滲透B. 紅墨水滴入熱水中,熱水很快變紅了C. 兩個表面平滑的鉛塊緊壓在一起后能吊起一個鉤碼D. 鐵球很難被壓C 第32題2526272829303132(4) 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的。為更好地理解和判斷物體間的引力和斥力,我們建立了分子力模型,如圖乙所示,當分子間距離減小時表現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 斥力?。环肿恿δP鸵灿腥秉c,請寫出其中一點: 不能表示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 。斥力 不能表示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 第32題2526272829303132(共33張PPT)專題(一) 力和機械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力1. 游泳時小濤向后劃水以獲得向前的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水 ;到達終點時,小濤因受到池壁的作用力而停止運動,這表明作用力改變了他的 運動狀態 。相互的 水 運動狀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 使用前必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B. 彈簧測力計只能測量重力C. 該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2ND. 所測力的大小不能超過5N第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在使用核桃夾夾核桃時,如圖所示,力作用在A點比作用在B點更容易將核桃夾碎,可見力的作用效果和( C )A. 力的大小有關 B. 力的方向有關C. 力的作用點有關 D. 無法確定第3題C4. 如圖,請畫出靜止的光滑小球的受力示意圖。第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重力5. 如圖是某橋頭上的限重標志牌,它表示的物理含義是 通過橋的汽車的總質量不能超過30t 。某大貨車重為4×105N,質量為 40t ,因此 不能?。ㄟx填“能”或“不能”)通過此橋。(g取10N/kg)第5題通過橋的汽車的總質量不能超過30t 40t 不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時經常用水平儀來檢查所砌的墻面是否水平,水平儀利用了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的原理。圖甲所示即為一種簡易水平儀,圖示情況說明墻面 右?。ㄟx填“左”或“右”)邊偏低。圖乙所示為一種氣泡水平儀,當儀器中的空氣泡居中時,表示墻面水平,若空氣泡靠近A端,則表示A端的墻面偏 高?。ㄟx填“高”或“低”)。第6題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右 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摩擦力7. 人們在騎自行車時,若遇到意外情況,會捏緊車閘使自行車盡快停下,從捏緊車閘到車停穩的過程中,自行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不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捏緊車閘使車停下是通過 增大壓力 的方式來 增大 (選填“增大”或“減小”)剎車皮與車輪鋼圈間的摩擦力。百米賽跑時,運動員鞋底與跑道間的摩擦屬于 有益?。ㄟx填“有害”或“有益”)摩擦。不變 增大壓力 增大 有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下列四幅圖是小明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時設計的實驗方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r/>第8題AA. 通過甲、乙對比,可探究壓力大小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B. 通過甲、丁對比,可探究接觸面積的大小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C. 通過乙、丙對比,可探究壓力大小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D. 通過乙、丁對比,可探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小華同學在水平桌面上平鋪一張白紙,為防打滑,他用較重的鎮紙壓住白紙,向右勻速行筆書寫“一”字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r/>A. 毛筆的毫毛向左彎曲,所以毛筆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 鎮紙一定受到摩擦力C. 白紙只受到向右的摩擦力D. 若沒有鎮紙,白紙可能向左移動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四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0. 如圖所示,杠桿AB放在鋼制圓柱體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桿AB能以凹槽兩端的C點或D點為支點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長度AC=CD=DB,左端重物G=12N。當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容易繞 D?。ㄟx填“C”或“D”)點翻轉;為使杠桿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的最小值F1= 6 N,最大值F2= 24 N。(杠桿、細繩的質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計)D 6 24 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2023·連云港)如圖所示,每個鉤碼的質量為50g,在均勻杠桿的A處掛2個鉤碼,B處掛1個鉤碼,杠桿恰好水平平衡。在A、B兩處再各加1個鉤碼,那么( C?。?br/>A. 杠桿仍水平平衡B. 杠桿的左邊向下傾斜C. 杠桿的右邊向下傾斜D. 將A處的鉤碼向左移動一格,杠桿仍能水平平衡第11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如圖所示,質地均勻的圓柱體,OA為圓柱體橫截面的直徑,在拉力F1或F2的作用下(F1、F2與OA的夾角大小始終不變),由實線位置勻速轉到虛線所示位置,整個過程中,圓柱體在轉動時不打滑。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A. 拉力F2更小B. 拉力F1或F2都逐漸變大C. 拉力F1和F2都逐漸變小D. 由于拉力F1的力臂始終保持最長,拉力F1始終保持最小值不變第1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若施加力F1、F2,使圖中的杠桿OA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現已畫出F2的力臂L2,請畫出力F2的示意圖。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使輕質杠桿AO在如圖所示位置靜止,畫出A點所用最小動力F1的示意圖和杠桿的阻力臂L2。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五 探究滑輪的作用15. 如圖所示,用甲、乙、丙三種裝置分別拉一重為10N的物體,每個滑輪重均為1N,不計繩重和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使用甲裝置的好處是 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皇褂靡已b置水平勻速拉物體移動1m,則繩子自由端移動 2 m;使用丙裝置沿直線勻速拉動該物體,此時拉力F3= 5.5 N。第15題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2 5.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如圖所示,小亮用滑輪組將裝修材料運到樓上,請用筆畫線幫他組裝最省力的滑輪組。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返回艙著陸的最后1m,反推發動機向下噴出高速氣流,以達到減小返回艙下降速度的目的。返回艙減速下降,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航天員受到的重力 不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運動狀態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小明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用如圖所示的拉力F使物體A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拉力F= 1.6 N;若拿走物體A上的砝碼,用力拉物體,使物體A繼續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變小 ,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壓力大小 有關。第18題1.6 變小 壓力大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是農村舂米工具的結構示意圖。O為固定轉軸,A處連接著石球,石球重為50N,不計摩擦和桿重。第19題(1) 腳沿垂直于桿的方向用力F1緩慢將石球抬起,F1的力臂為 1m,此時舂米工具是一個 費?。ㄟx填“省”或“費”)距離的杠桿。1 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腳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用力F2緩慢將石球抬起,則F2 ?。尽。ㄟx填“>”“<”或“=”)F1。石球緩慢抬起過程中,F2的大小 不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不變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2023·達州)將物體A、B置于如圖所示的裝置中,物體B恰好勻速下降,已知A重為30N,B重為5N,則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為 10 N;若對A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拉力F,剛好使A勻速向左運動,則拉力F= 20 N。(不計繩重、滑輪重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第20題10 2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如圖所示,使龍舟向前運動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 D )A. 龍舟 B. 槳 C. 選手 D. 水第21題22. 下列物體中,所受的重力最接近5N的是 ( C?。?br/>A. 一個雞蛋 B. 一支簽字筆C. 一瓶礦泉水 D. 一輛自行車D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摩擦力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力,下列措施為了減小摩擦力的是( C )① 給車軸加潤滑油。 ② 旱冰鞋下裝有滾輪。③ 騎自行車時用力捏車閘。 ④ 體操運動員手涂防滑粉。A. ①和③ B. ③和④C. ①和② D. ①和④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如圖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塊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的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所示,將A、B緊靠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們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甲、乙兩種情況中,A受到的摩擦力分別是( D?。?br/>第24題A. 10N、10N B. 5N、5NC. 5N、10N D. 10N、5N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一根粗細均勻的木棒斜靠在豎直墻壁上,墻壁光滑,地面粗糙。木棒受到的重力為G,墻壁對木棒的彈力為F,如圖所示。現讓木棒的傾斜程度變小一些至虛線所示位置,木棒仍能靜止斜靠在墻上。與原來相比,G和F的變化情況為( B?。?br/>A. G不變,F變小 B. G不變,F變大C. G變大,F變小 D. G變小,F變大第25題B25262728293026. 如圖所示,用力F將重為100N的物體沿水平面勻速移動10cm(不計滑輪重和各種摩擦力),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0N,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br/>A. 拉力F為50NB. 拉力F為10NC.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30cmD. 該滑輪組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第26題B25262728293027. 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在圖中畫出物體所受力的示意圖。第27題25262728293028. 如圖所示,O為支點,杠桿AB平衡時,畫出施加在杠桿上最小動力F1的示意圖。第28題25262728293029. 實驗臺上有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一個帶支架的杠桿(杠桿上有刻度)、一個滿足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多個質量相等的鉤碼。小紅利用上述實驗器材設計了一個實驗,證明“在杠桿水平平衡時,若阻力F2和阻力臂L2保持不變,則動力F1跟動力臂L1成反比”。第29題(1) 掛鉤碼前,杠桿在如圖甲所示位置靜止,應該向 左 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左 252627282930(2) 實驗過程中,小紅把鉤碼對杠桿的拉力當作阻力,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當作動力。若杠桿水平平衡后,小紅在如圖乙的A處掛2個鉤碼,為了使杠桿再次處于水平平衡狀態,并且容易測出動力的力臂,應在杠桿支點O的 左?。ㄟx填“左”或“右”)側使用彈簧測力計 豎直向上 拉杠桿。左 豎直向上 第29題25262728293030. 某同學鍛煉時,雙腳并攏,腳尖O觸地,腳后跟踮起,手掌支撐在豎直墻壁上,手臂水平,A為人體重心所在位置。此時墻壁對手掌的支撐力F如圖所示,不計墻壁對手掌的摩擦力。(g取10N/kg)第30題(1) 以O為支點,請在圖中作出動力F的力臂L。252627282930(2) 該同學的質量為50kg,則墻壁對人的支撐力為 187.5 N。(3) 若增大腳尖與墻壁的距離,手臂仍然水平支撐在墻壁上,支撐力F如何變化? 變大 ,理由是 動力臂會減小,阻力臂會增大,阻力(人的重力)大小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人受到的支撐力會變大 。187.5 變大 動力臂會減小,阻力臂會增大,阻力(人的重力)大小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人受到的支撐力會變大 第30題25262728293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末復習專題(一) 力和機械(課件)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期末復習專題(三) 壓 強(課件)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期末復習專題(二) 運動和力(課件)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期末復習專題(五) 從粒子到宇宙(課件)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期末復習專題(四) 浮 力(課件)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