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下冊5《草船借箭》課內考點梳理一、作者介紹本文作者是羅貫中,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未明初文學家,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主要作品:《三國演義》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書中塑造了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人物形象。二、中心歸納本文寫周瑜妒忌諸葛亮,設計陷害諸葛亮,讓他十天造好十萬支箭,以此刁難諸葛亮:而諸葛亮巧施妙計向曹操“借箭”讓周瑜的算盤落了空。故事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膽略過人,才智超群和周瑜的妒才忌能,用心險惡。三、人物性格特點諸葛亮:有膽有識、神機妙算、洞察人心、顧全大局曹操:多疑謹慎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魯肅:忠厚老實、信守承諾四、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經過: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準備好船,草把子,青布幔子、軍士等,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結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考點填空:1.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要他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2經過: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巧施妙計向曹操“借箭”。3.結果:三天后,十萬支箭如期交付,周瑜自嘆不如。五、課文從諸葛亮”識人心,知天象”兩方面落筆。“識入心”是指他清楚曹操謹慎多疑性格;“知天象”指他算出三天后會大霧漫天。1.周瑜聽了諸葛亮的話為什么“很高興” 周瑜認為諸葛亮已經自投羅網。諸葛亮已經立下軍令狀,如果完不成任務,周瑜便可以借軍令狀除掉諸葛亮。2.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卻立下軍令狀,當時他可能會想什么?這體現了什么 諸葛亮可能會想:果然不出所料,他想置我于死地。我夜觀天象,后天必有大霧……如此如此,就用此計。事成后也能實現聯合東吳抗曹的目的。這體現了諸葛亮過人的膽識和智慧、顧全大局的品質。3.魯肅可是周瑜手下的大將,諸葛亮為什么會請他幫忙?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為人正直、忠厚、守信,也知道魯肅對周瑜設計陷害自己的做法多有看法,所以才請他幫忙。4.為什么諸葛亮料定曹操不散派兵出來?因為江上有霧,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曹操不知道對方的情況,再加上本身生性多疑,因此不敢輕易派兵,側面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5.諸葛亮為什么能夠借箭成功?①他精通天文、地理。利用大霧天氣實施妙計。②他洞察人心。料定曹操謹慎多疑,不敢輕易出兵。③他考慮周全,布局巧妙。將計就計,借箭前的準備,一字擺開的受箭方法,都是促成借箭成功的原因。6.課文最后一句話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么作用?從內容上看,最后一句話表現了周瑜對諸葛亮聰明才智的肯定,心服口服,側面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從結構上看,最后一句話照應開頭,總結全文。7.有人說,諸葛亮的所作所為不符合“借”的含義,更像是從曹軍那邊把箭騙來的,所以不如把題目改為“草船騙箭”,你認為可以嗎?說說理由。不可以。首先,“騙”這個字含有貶義,用在諸葛亮身上有損人物形象;其次,從“借”的字面意思看就是“暫時使用別人的財物等”,以后還是要還給對方的,現在諸葛亮巧使妙計從曹軍那里獲得十萬支箭,以后在戰斗中肯定要把箭射向對方,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還”,所以用“借”字是非常巧妙的,并且這個字還能表現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挫敗了周瑜的陰謀,凸顯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8.諸葛亮介紹及有關他的事件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是中國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和發明家。以下是與他相關的一些重要事件:(1)三顧茅廬:劉備三次親自拜訪隱居的諸葛亮,最終請他出山輔佐。這一事件體現了劉備的誠意和諸葛亮的才能。(2)草船借箭: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利用草船從曹軍“借”來大量箭矢,解決了蜀軍箭矢不足的問題,展現了他的智慧。(3)赤壁之戰:諸葛亮與周瑜合作,利用火攻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4)七擒孟獲:諸葛亮南征時,七次擒獲南蠻首領孟獲又釋放,最終使其心服,穩定了蜀漢后方。(5)北伐中原:諸葛亮多次率軍北伐曹魏,雖未成功,但體現了他的忠誠和堅持。(6)空城計:面對司馬懿大軍,諸葛亮在城中無兵的情況下,大開城門,淡定撫琴,成功嚇退敵軍。這些事件展現了諸葛亮的智慧、忠誠和治國才能,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備受尊敬的人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