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專題突破四浮力、壓強綜合選擇題、填空題2312專題解讀自我挑戰專題解讀主要針對“2024·重慶B卷T8”和“2023·重慶A、B卷T13”而設置,涉及的考點有浮力及變化、液體壓強及變化、液面變化、固體壓強的計算、固體疊加切割及壓強的變化、密度的計算等。自我挑戰1.亮亮同學將盛水的燒杯放在電子臺秤上,臺秤的示數如圖甲所示;將一個物塊投入水中,漂浮時臺秤示數為375 g(如圖乙),物體上表面始終保持水平,用力將物塊壓下全部浸入水中,此時臺秤示數為425 g(如圖丙);將物塊繼續下壓,未觸底,從丙到丁物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增加了0.8 N,整個過程水始終未溢出,(ρ水=1.0×103 kg/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 丙 丁A.木塊的質量為125 gB.木塊的密度為0.5 g/cm3C.從圖丙到圖丁,杯底受到水的壓強逐漸增大D.從圖丙到圖丁,物體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增加了0.8 ND2.如圖所示,盛有水的容器A和物體B放在水平桌面上(SA=SB),甲物體浸沒在水中并沉底,乙物體放在B上,且 V甲> V乙。現將甲、乙兩物體位置互換后,乙在水中也沉底。若甲、乙兩物體的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水對容器底部壓強的變化量為Δp水,B物體對水平桌面壓強的變化量為Δp桌,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若ρ甲>ρ乙,Δp水一定大于Δp桌B.若ρ甲>ρ乙,Δp水可能等于Δp桌C.若ρ甲<ρ乙,Δp水一定大于Δp桌D.若ρ甲<ρ乙,Δp水可能等于Δp桌D3.如圖所示,長方體物塊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兩物塊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對地面的壓強均相等。將兩物塊均順時針翻轉90°,此過程中,甲、乙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大小分別為Δp甲、Δp乙,則( )A.Δp甲一定大于Δp乙B.Δp甲可能等于Δp乙C.Δp甲一定小于Δp乙D.Δp甲一定等于Δp乙B4.如圖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質量均勻的長方體,它們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積之比S甲∶S乙=5∶8,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關甲、乙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乙的質量之比是3∶4②甲、乙的體積之比是15∶16③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體積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可能相等④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可能相等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④A【解析】①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力之比:=×=×=,甲、乙的質量之比:===;②甲、乙的體積之比:=×=×=;③水平切去相同體積時,兩者壓強的變化量之比: = × = ×=,即Δp甲>Δp乙,已知p甲∶p乙=6∶5,由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p-Δp,所以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可能相等;④水平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兩者壓強的變化量分別為:Δp'甲=ρ甲gΔh,Δp'乙=ρ乙gΔh,已知ρ甲∶ρ乙=4∶5,所以Δp'甲<Δp'乙,已知p甲∶p乙=6∶5,則p甲>p乙,由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p-Δp',所以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不可能相等。綜上所述,①②③正確,故選A。5.質量分布均勻的實心正方體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將甲、乙沿水平方向分別切去高度Δh,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與Δh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ρ甲=8×103 kg/m3,乙的邊長為20 cm,則乙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甲的質量是_______kg,圖中A點的橫坐標是________。(取g=10 N/kg) 3×103846.(2023·重慶 A卷T13) 小莉模擬古人利用浮力打撈鐵牛,模擬過程和測量數據如圖所示。①把正方體M放在架空水槽底部的方孔處(忽略M與水槽的接觸面積),往水槽內裝入適量的水,把一質量與M相等的柱形薄壁水杯放入水中漂浮,如圖甲所示;②向杯中裝入質量為水杯質量2倍的鐵砂時,杯底到M上表面的距離等于M的邊長,如圖乙所示,此時水杯浸入水中的深度h=__________cm;③用細線連接水杯和M,使細線拉直且無拉力,再將鐵砂從杯中取出,當鐵砂取完后,M恰好可被拉起,完成打撈后,如圖丙所示。則M與水杯的底面積之比= _____。 甲 乙 丙9【解析】假設水的密度為ρ,杯子底面積為S,杯子高度為H,M的棱長為a,甲、乙兩圖中杯子漂浮,則:ρS(H-12 cm)g=mg,ρS(H-6 cm)g=3mg,解得:H=15 cm,則h=9 cm;M的重力:GM=G杯=ρSg×3 cm;將鐵砂從杯中取出,當鐵砂取完后,M恰好可被拉起,則:GM+F壓M=F杯底-G杯;有ρSg×3 cm+ρgSM(9 cm+a)=ρgS×9 cm-ρSg×3 cm,整理得:ρgSM×9 cm+ρga3=ρgS×3 cm①;丙圖杯漂浮,則:GM+G杯=ρga3+ρSg×(15 cm-10 cm),整理得:ρSg×1 cm=ρga3②;聯立①②解得:SM∶S杯=2∶9。甲 乙 丙7.如圖甲所示,底面積為300 cm2、重11.4 N的薄壁柱形容器(足夠高)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內放入體積為1 000 cm3、重4 N的正方體A,此時A物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_________Pa;重10 N的長方體B用輕質細線懸掛于天花板,起初A與B不接觸。現往容器中注入某種液體,當液體深度為14 cm時,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1 120 Pa,細線上的拉力為9.2 N,如圖乙所示,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__________Pa。(取g=10 N/kg) 甲乙4001 5008.如圖甲所示,物體A是棱長為10 cm的正方體,桿B一端固定在容器底,一端連著A。現緩慢向容器中加水至A浸沒為止,桿B受到物體A的作用力F隨水深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容器底面積為400 cm2,且不計桿的質量和體積。當h水=9 cm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__N;當A剛好浸沒時,僅將桿從容器里撤去,物體在水中靜止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__________Pa。(ρ水=1.0×103 kg/m3,取g=10 N/kg) 甲乙61 20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