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年級/冊次 一年級/下 單元 4單元單元主題任務:《閱讀》單元教學設計內容簡介 教材內容安排: 本單元圍繞“溫馨的家”這個主題編排了《靜夜思》《夜色》《端午粽》3篇課文。《靜夜思》是古詩,語言淺顯,思鄉情感真摯。《夜色》是兒童詩,以孩子的視角、童趣化的語言敘寫了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引導。《端午粽》是關于傳統節日習俗的散文,介紹了外婆包的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3篇課文以不同方式傳遞著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能豐富學生對親情的認知與體驗,在學生的心中種下親情的種子。 本單元語文要素有兩個:一是讀好長句子;二是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本冊第二單元均安排了“讀好長句子”的語文要素,學生對長句子的朗讀已不陌生、已初步了解根據句中標點停頓、根據語意停頓等方法,本單元繼續練習鞏固。在朗讀中把握好停頓,是讀好長句子的關鍵。《夜色》課后第1題要求讀好句中的停頓;《端午粽》課后第1題提示根據文中標點讀好停頓;語文園地“和大人一起讀”的《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也有長句子,為學生讀好長句子的停頓提供了語言材料。 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安排了“初步學習尋找明顯的信息”的語文要素,本單元繼續學習“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要求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和自身閱讀需求,從課文相關詞句中直接提取信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提升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端午粽》課后第2題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提取“外婆包的紅棗粽是什么樣的”的明顯信息,落實語文要素。 單元主要內容: 《靜夜思》: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絕句,描繪了詩人在靜謐的夜晚思念故鄉的情景。這首詩語言筒潔,意境深遠,適合一年級學生初步接觸古典詩詞,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古詩詞的基本格式,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并嘗試背誦和朗誦。 《夜色》:這是一篇現代兒童散文,通過描述一個孩子從害怕夜晚到逐漸克服恐懼,發現夜晚美好的過程,引導學生正視并克服生活中的恐懼,培養勇敢和樂觀的品質。課文語言生動,貼近兒童生活,有助于學生理解并積累與生活相關的詞匯和句子。 《端午粽》:這是一篇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習俗的課文,通過講述外婆包粽子、家人分享粽子的溫馨場景,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家庭和睦與傳統文化的美好。課文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知識,還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語文園地四》:這是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板塊,包括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日積月累等多個部分,旨在通過多樣化的活動,鞏固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成語和諺語,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課程標準 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閱讀與鑒賞: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2.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他人交流。誦讀兒歌、兒童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表達與交流: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有表達交流的自信心。人文主題 溫馨的家語文要素 1.讀好長句子。 2.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學習目標 【單元核心目標】 1.認識32個生字、2個偏旁和1個多音字,會寫1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的停頓。 3.按照要求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 4.用擴詞的方法積累常用詞語。 5.背誦《靜夜思》。 6.初步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體會濃濃的親情。 7.認讀7個數量詞,認識10個生字和1個偏旁,會寫4個字。 8.正確朗讀帶有輕聲的詞語。 9.正確拼讀整體認讀音節、三拼音節。 10.書寫“床、間、書、我”4個帶有點的字,了解“點的位置不同,書寫順序也不同”的筆順規則。 11.朗讀并積累8個關于家人、親情的四字詞語。 12.和大人一起讀《胖乎乎的小手》,知道要幫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單元任務群目標】 任務群類型任務群目標基礎型學習任務群1.認識42個生字和3個偏旁,讀準1個多音字,會寫22個字。 2.學習用擴詞的方法積累一些常用詞語。 3.學寫“床、書、間、我”四個帶有“點”的字,了解“點的位置不同,書寫先后也不同”的筆順規則。 4.朗讀《靜夜思》并背誦積累,積累描寫親情的四字詞語。發展型學習任務群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輕聲詞并積累,讀好長句子及問句,注意停頓,讀懂句子要表達的意思。 2.積累量詞短語,識記生字,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 3.能借助基本信息掌握文章的大致內容。 4.和大人一起讀《胖乎乎的小手》,知道要幫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重難點 重點: 1.準確誦讀,理解詩文內容,感受其意境和情感。通過反復誦讀、配樂朗誦等形式,培養語感和審美能力。 2.了解中華傳統節日和習俗,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3.通過朗讀、背誦、復述、討論等活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仿寫、創作等活動,培養書面表達能力。 4.通過觀察、想象、討論等活動,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難點: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創設情境、配樂朗誦等,感受古詩文的意境和情感。 2.通過閱讀豐富的語言素材、創設真實的交流情境等方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組織小組討論等活動,培養思維能力。學情分析 在閱讀方面,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能夠借助拼音閱讀簡單的短文和故事,理解其中的基本內容和情感。對于古詩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學生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指導,以更好地領略其韻律美和意境美。 在語言表達方面,現階段的學生能夠學說普通話,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閱讀過程中,他們能夠通過口頭表達或書面表達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相對有限,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更多的引導和鼓勵。 在思維方面,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喜歡探索未知的世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引導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隨著學習經驗的積累,學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自主預習課文、完成作業和復習知識。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和提高。教學思路 學習主題:閱讀 計劃(8)課時大任務:暖暖親情,伴我成長任務一 一輪明月盡思鄉——《靜夜思》 (2)課時任務二 聲聲鼓勵喚勇氣——《夜色》 (2)課時任務三 粽葉飄香尋家味——《端午粽》 (2)課時任務四 小手拉大手——《語文園地四》 (2)課時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