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課時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課件+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課時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課件+學案

資源簡介

(共62張PPT)
課標內容 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
3.1 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了解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
2.明確法的本質、起源和發展規律。
3.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 1.政治認同:堅持依法治國,認同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2.法治意識:生活中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必備知識梳理案
1
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
1.法律的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__________的產物。
2.法律的功能:法律體現著__________的意志,是實現__________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__________。
歷史階段
統治階級
國家職能
社會生活
3.法律的發展歷程
(1)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__________,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
(2)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__________逐漸成為現實,______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
等級制度
人人平等
法治
(3)我國古代法律的發展歷程
輝煌的
歷史 中華法系__________,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曲折的
歷程 1840年鴉片戰爭后,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
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__________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
源遠流長
變法圖強
提醒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制定成文法;西漢時期強調禮法結合;唐朝形成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
拓展 夏、商、周時期的古籍《尚書》最早記載了中國法制內容;春秋時期的史籍《左傳》和《國語》最先使用“法制”一詞。
二、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
1.法的本質: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法的決定因素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________因素。
根本利益
共同意志
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決定性
3.法的歷史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法的特征
(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__________的一種社會規范。
名詞點擊 社會規范:指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主要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職業規范等。
(2)法是由國家____________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
(3)法是由國家________保證實施的具有____________的社會規范。
資本主義法
社會主義法
社會關系
制定或認可
強制力
普遍約束力
5.法的職能
①法的政治職能:指法維護一定__________的作用。
②法的社會職能:指法管理一定社會__________的作用。
6.社會主義法的性質: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體現。
階級統治
公共事務
根本利益
共同意志
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原因
(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______和__________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
(2)__________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
(3)在____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國情
社會制度
依法治國

2.成就
(1)形成了以______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拓展 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憲法
(2)__________ 和__________水平不斷提高。
(3)______ 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4)在習近平__________的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
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人權
法治思想
(1)自從有了法律以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成了現實。( )
提示 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
(2)法在國家治理中只有政治職能。( )
提示 法在國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
· 自我檢測
×
×
(3)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統治階級決定的。( )
提示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
(4)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經濟和政治文化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 )
提示 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
(5)我國形成了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
提示 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
×
核心素養探究案
議題一 中華法系的發展與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
2
議題二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素養目標:通過分析我國古代法治的發展歷史,認識我國古代法治的意義。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和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和意義,培養科學精神。
· 情景探究
材料一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就已經產生了奴隸制的習慣法。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出現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唐朝(618年~907年)時,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成為世界獨樹一幟的法系,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材料二 馬克思主義法學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所創立的無產階級法學理論和學說。它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經驗,批判繼承了人類歷史思想的積極因素,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法的本質和法律現象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使法學成為真正的科學。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歸根到底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反過來為經濟基礎服務;法不是超歷史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階級和國家的消亡,階級意義上的法也將隨之消亡。
探究1 結合材料一,如何評價我國古代法治發展的歷史?
提示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探究2 根據材料二,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與人類歷史上的法治理論的關系?
提示 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法學思想的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是在批判繼承人類歷史上的法治理論的基礎上才產生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推動了人類法治理論的進步,譜寫了人類法治理論史上的新篇章。
· 重難突破
1.全面了解中華法系
(1)中華法系開始形成于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到隋唐時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成熟。最初的國家與法產生于夏朝,以后經商朝到西周時期逐漸完備。
(2)中華法系以中國傳統思想為理論基礎,糅合了法家、道家、陰陽家學說的精華,其主要特點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為主。第二,禮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則。第三,刑法發達,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這些特征是中國古代社會農耕生產、宗法家族、集權政體三合一的社會存在所決定的。
(3)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法系不但對古代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對古代日本、朝鮮和越南等中華文明圈國家的法治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4)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中華法系的多元性格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
法的產生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
法的本質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法的決
定因素 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法的歷
史類型 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
法的特征 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法的職能 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
3.準確理解法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關系
職能 政治職能 社會職能
區別 含義 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表現 ①體現國家政權的性質,確認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②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反抗;③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系;④維護經濟基礎 ①維護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②發展社會生產力;③發展社會文化;④規范某些技術指標
聯系 政治職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決定社會職能;社會職能是政治職能的基礎和體現,二者是統一的
· 典例印證
A
1.在中華法系中,與商業有關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發展,重視公權益即國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私權益即庶民個人利益,卻得不到應有重視。材料表明中華法系(  )
A.重視維護君主專制
B.基于小農經濟和宗族社會
C.維護商品經濟秩序
D.側重協調人與人的關系
2.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寫道:“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這是在強調(  )
A.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B.法的產生、存在和發展取決于特定的生產方式
C.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
D.法維護一定階級的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
B
素養目標:通過分析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認識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培養政治認同。
· 情景探究
中國的法治建設在路上。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開啟法治建設新紀元。
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初步奠定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基礎。
1982年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奠定了依法治國的基礎。
1999年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法治建設揭開新篇章。
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
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法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我國憲法進一步完善。
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強調,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探究1 結合材料,運用依法治國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對你有什么啟示。
提示 我國的法治總是由我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探究2 結合材料,運用并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相關知識,歸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并分析兩條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
提示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①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③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等。
· 重難突破
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
1.通過憲法和法律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教訓,明確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國家的原則。1999年,“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中國的法治建設揭開了歷史新篇章。
2.中國共產黨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相結合的道路。在法治建設中,中國共產黨通過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能力顯著增強。
3.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和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和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三個層級的法律規范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既確保了國家權力正確行使,促進了經濟發展,又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保障了人民的各項權利。
4.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及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基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在立法、執法、司法等各個環節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
5.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法制環境形成。包括民事立法、市場主體立法、市場管理立法、宏觀調控立法、知識產權保護立法、環境資源保護立法、對外經貿合作立法,正在不斷改善。
6.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把依法行政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加強了行政主體立法、行政行為規范立法、行政監督和救濟立法、國家公務員立法,加強了信息公開、行政復議和行政問責等制度建設。中國非常重視公正司法工作,完善了公開審判、合議、人民陪審員、辯護、訴訟代理、回避、司法調解、司法救助、兩審終審、死刑復核等檢察和審判制度,創新和發展了仲裁制度、律師制度、法官制度、檢察官制度、公證制度、司法救助制度和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努力維護了社會正義,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7.監督機構不斷完善。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公眾監督、新聞媒體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機制不斷得到完善,行政、司法等國家權力的行使得到了有效的制約和監督。
8.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
· 典例印證
D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中,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
①“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
②“國王創造法律,而非法律創造國王”
③“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④“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我國全面依法治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些成就包括(  )
①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高度
②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③全面保護了我國公民的一切利益
④徹底實現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 知網概覽
1.思維導圖
2.核心關注
一個決定因素: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的并與其相適應的
兩個方面: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和成就
三方面的成就: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四個歷史階段:古代中國法治發展經歷了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期、唐朝時期、鴉片戰爭后四個時期
學業質量落實案
3
B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與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有關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相關內容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法是與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
B.法在本質上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
C.社會精神生活條件是法產生的決定因素
D.法是由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的社會規范
解析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A說法錯誤,B說法正確。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C錯誤。道德是由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D錯誤。
C
2.一農戶與當地一家糧油公司簽訂了小麥收購合同,后雙方因款項支付發生爭議并訴諸法庭,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判決糧油公司全額向農戶支付購糧款。在這一案例中(  )
①法主要執行了政治職能
②法主要執行了社會職能
③體現了法具有階級性
④體現了法能調節社會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依法調節小麥收購爭議,不涉及法的階級統治作用,①③不符合題意。法調節小麥收購爭議,維護了社會經濟秩序,突出了法的社會職能,②④正確。
A
3.“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憲法宣誓制度(  )
①以宣誓的方式回望初心,對國家和人民作出莊嚴承諾
②將憲法作為引領行動的指南,體現憲法的至高權威
③促進憲法實施和監督,屬于合憲性審查工作
④要求所有公民在入職時都要依照法律規定公開憲法宣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憲法宣誓制度以宣誓的方式回望初心,對國家和人民作出莊嚴承諾,同時,該制度將憲法作為引領行動的指南,體現了憲法的至高權威,①②正確。合憲性審查是指審查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合憲性,使其與憲法不抵觸,憲法宣誓制度顯然不屬于合憲性審查工作,③排除。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在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而不是要求所有公民都進行憲法宣誓,④排除。
D
4.從下表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
黨的十五大 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六大 確定“依法治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黨的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九大 明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黨的二十大 明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A.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臻完善
B.法治是現代中國社會政治文明核心
C.我國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D.黨領導人民不斷推動法治中國建設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進程,并沒有反映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臻完善,D符合題意,A排除。材料不是強調法治是現代中國社會政治文明核心,B排除。我國尚未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C錯誤。
5.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了社會主義法治新紀元,建成并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深入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
結合材料,談談新中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方面的成就。
答案 ①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解析 本題要求談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取得哪些成就,解答本題依據教材回答即可。
課時作業鞏固案
4
C
一、選擇題
1.法繁體字寫作“灋”,最早見于西周金文。字形由“氵(水)”“廌”“去”三部分組成,“水”代表執法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傳說中一種能明辨善惡是非的神獸,“去”是去除壞人的意思。下面關于“法”的認識正確的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人治”的主要體現和要求
B.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
C.法是維護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D.自古法律就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
C
2.中華法系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法律實踐的結晶,自原始社會末期至近代,源遠流長,獨樹一幟。它以中國傳統思想為理論基礎,糅合了法家、道家、陰陽家學說的精華,下列中華法系發展的傳導歷程正確的是(  )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議》,并為歷代所傳承
②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③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
④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D
3.“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這表明(  )
A.法治追求的是公平和正義
B.法治是不可能永恒不變的
C.法治與政治、思想等相互影響
D.法治由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并與之相適應
C
4.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法學思想的創新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屬于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有(  )
①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
②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法律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③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④法的政治職能、社會職能分別體現在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5.法所具有的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下列案件主要體現法的社會職能的是(  )
①李某因涉嫌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被依法逮捕
②市場監管局依法查處市場經濟中的不正當競爭的行為
③“夢幻西游”直播侵權案終審,網易獲賠2 000萬元
④香港警方拘捕涉嫌非法集結及藏有攻擊性武器的人員約400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6.在中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這表明(  )
①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
②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在現行憲法基礎上,我國的法律體系日趨完備
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居于核心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7.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由此可見(  )
①依憲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
②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憲執政
③我國憲法是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體現
④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8.2024年3月9日,經過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各代表團認真審議建言,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最終提出了修訂草案表決稿。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并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材料表明(  )
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
②法治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③立法機關制定合法有效的憲法相關法
④人大行使審議權以推進科學立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B
9.“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的一項重要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下列能夠體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原則的有(  )
①全社會法治觀念顯著增強
②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③中國人民享有更廣泛、更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
④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執政、依憲執政、依憲治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10.下列圖片展現了我國一段時間的熱點事件,它們所反映的主題是(  )
A.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B.完善立法有法可依
C.法治改革不斷深化 D.法治建設成就卓著
二、非選擇題
11.馬克思早期從理性法、自由法觀念出發,論證了自由與法的關系……一方面,強調法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另一方面,自由必須受到法律的限制,因為法律所承認的自由在一個國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馬克思的這一命題還有強調法律神圣性的意思……
請你談談對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 ①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②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③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對于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于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1)依法治國的前提是立法,在這方面我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2)依法治國的關鍵是法律的貫徹,在這方面我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案 (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2)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課時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課標內容 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
3.1 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了解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 2.明確法的本質、起源和發展規律。 3.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 1.政治認同:堅持依法治國,認同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2.法治意識:生活中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
1.法律的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2.法律的功能: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
3.法律的發展歷程
(1)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
(2)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
(3)我國古代法律的發展歷程
輝煌的 歷史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曲折的 歷程 1840年鴉片戰爭后,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
提醒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制定成文法;西漢時期強調禮法結合;唐朝形成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
拓展 夏、商、周時期的古籍《尚書》最早記載了中國法制內容;春秋時期的史籍《左傳》和《國語》最先使用“法制”一詞。
二、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
1.法的本質: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2.法的決定因素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3.法的歷史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
4.法的特征
(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名詞點擊 社會規范:指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主要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職業規范等。
(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
(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5.法的職能
①法的政治職能: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
②法的社會職能: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6.社會主義法的性質: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
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原因
(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
(3)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2.成就
(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拓展 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4)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
[自我檢測]
(1)自從有了法律以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成了現實。(×)
提示 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
(2)法在國家治理中只有政治職能。(×)
提示 法在國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
(3)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統治階級決定的。(×)
提示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4)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經濟和政治文化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
提示 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
(5)我國形成了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提示 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議題一 中華法系的發展與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
素養目標:通過分析我國古代法治的發展歷史,認識我國古代法治的意義。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和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和意義,培養科學精神。
材料一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就已經產生了奴隸制的習慣法。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出現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唐朝(618年~907年)時,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成為世界獨樹一幟的法系,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材料二 馬克思主義法學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所創立的無產階級法學理論和學說。它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經驗,批判繼承了人類歷史思想的積極因素,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法的本質和法律現象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使法學成為真正的科學。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歸根到底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反過來為經濟基礎服務;法不是超歷史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階級和國家的消亡,階級意義上的法也將隨之消亡。
探究1 結合材料一,如何評價我國古代法治發展的歷史?
提示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探究2 根據材料二,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與人類歷史上的法治理論的關系?
提示 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法學思想的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是在批判繼承人類歷史上的法治理論的基礎上才產生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推動了人類法治理論的進步,譜寫了人類法治理論史上的新篇章。
1.全面了解中華法系
(1)中華法系開始形成于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到隋唐時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成熟。最初的國家與法產生于夏朝,以后經商朝到西周時期逐漸完備。
(2)中華法系以中國傳統思想為理論基礎,糅合了法家、道家、陰陽家學說的精華,其主要特點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為主。第二,禮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則。第三,刑法發達,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這些特征是中國古代社會農耕生產、宗法家族、集權政體三合一的社會存在所決定的。
(3)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法系不但對古代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對古代日本、朝鮮和越南等中華文明圈國家的法治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4)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中華法系的多元性格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
法的產生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
法的本質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法的決定 因素 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法的歷史 類型 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
法的特征 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法的職能 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
3.準確理解法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關系
職能 政治職能 社會職能
區別 含義 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表現 ①體現國家政權的性質,確認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②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反抗;③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系;④維護經濟基礎 ①維護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②發展社會生產力;③發展社會文化;④規范某些技術指標
聯系 政治職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決定社會職能;社會職能是政治職能的基礎和體現,二者是統一的
1.在中華法系中,與商業有關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發展,重視公權益即國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私權益即庶民個人利益,卻得不到應有重視。材料表明中華法系(  )
A.重視維護君主專制
B.基于小農經濟和宗族社會
C.維護商品經濟秩序
D.側重協調人與人的關系
答案 A
2.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寫道:“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這是在強調(  )
A.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B.法的產生、存在和發展取決于特定的生產方式
C.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
D.法維護一定階級的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
答案 B
議題二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素養目標:通過分析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認識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培養政治認同。
中國的法治建設在路上。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開啟法治建設新紀元。
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初步奠定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基礎。
1982年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奠定了依法治國的基礎。
1999年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法治建設揭開新篇章。
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
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法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我國憲法進一步完善。
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強調,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探究1 結合材料,運用依法治國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對你有什么啟示。
提示 我國的法治總是由我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探究2 結合材料,運用并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相關知識,歸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并分析兩條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
提示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①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③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等。
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
1.通過憲法和法律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教訓,明確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國家的原則。1999年,“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中國的法治建設揭開了歷史新篇章。
2.中國共產黨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相結合的道路。在法治建設中,中國共產黨通過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能力顯著增強。
3.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和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和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三個層級的法律規范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既確保了國家權力正確行使,促進了經濟發展,又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保障了人民的各項權利。
4.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及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基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在立法、執法、司法等各個環節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
5.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法制環境形成。包括民事立法、市場主體立法、市場管理立法、宏觀調控立法、知識產權保護立法、環境資源保護立法、對外經貿合作立法,正在不斷改善。
6.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把依法行政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加強了行政主體立法、行政行為規范立法、行政監督和救濟立法、國家公務員立法,加強了信息公開、行政復議和行政問責等制度建設。中國非常重視公正司法工作,完善了公開審判、合議、人民陪審員、辯護、訴訟代理、回避、司法調解、司法救助、兩審終審、死刑復核等檢察和審判制度,創新和發展了仲裁制度、律師制度、法官制度、檢察官制度、公證制度、司法救助制度和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努力維護了社會正義,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7.監督機構不斷完善。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公眾監督、新聞媒體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機制不斷得到完善,行政、司法等國家權力的行使得到了有效的制約和監督。
8.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中,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
①“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
②“國王創造法律,而非法律創造國王”
③“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④“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4.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我國全面依法治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些成就包括(  )
①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高度
②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③全面保護了我國公民的一切利益
④徹底實現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1.思維導圖
2.核心關注
一個決定因素: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的并與其相適應的
兩個方面: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和成就
三方面的成就: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四個歷史階段:古代中國法治發展經歷了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期、唐朝時期、鴉片戰爭后四個時期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與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有關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相關內容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法是與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
B.法在本質上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
C.社會精神生活條件是法產生的決定因素
D.法是由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的社會規范
答案 B
解析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A說法錯誤,B說法正確。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C錯誤。道德是由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D錯誤。
2.一農戶與當地一家糧油公司簽訂了小麥收購合同,后雙方因款項支付發生爭議并訴諸法庭,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判決糧油公司全額向農戶支付購糧款。在這一案例中(  )
①法主要執行了政治職能
②法主要執行了社會職能
③體現了法具有階級性
④體現了法能調節社會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依法調節小麥收購爭議,不涉及法的階級統治作用,①③不符合題意。法調節小麥收購爭議,維護了社會經濟秩序,突出了法的社會職能,②④正確。
3.“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憲法宣誓制度(  )
①以宣誓的方式回望初心,對國家和人民作出莊嚴承諾
②將憲法作為引領行動的指南,體現憲法的至高權威
③促進憲法實施和監督,屬于合憲性審查工作
④要求所有公民在入職時都要依照法律規定公開憲法宣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憲法宣誓制度以宣誓的方式回望初心,對國家和人民作出莊嚴承諾,同時,該制度將憲法作為引領行動的指南,體現了憲法的至高權威,①②正確。合憲性審查是指審查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合憲性,使其與憲法不抵觸,憲法宣誓制度顯然不屬于合憲性審查工作,③排除。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在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而不是要求所有公民都進行憲法宣誓,④排除。
4.從下表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黨的十一屆 三中全會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
黨的十五大 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六大 確定“依法治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黨的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九大 明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黨的二十大 明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A.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臻完善
B.法治是現代中國社會政治文明核心
C.我國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D.黨領導人民不斷推動法治中國建設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進程,并沒有反映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臻完善,D符合題意,A排除。材料不是強調法治是現代中國社會政治文明核心,B排除。我國尚未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C錯誤。
5.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了社會主義法治新紀元,建成并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深入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
結合材料,談談新中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方面的成就。
答案 ①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解析 本題要求談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取得哪些成就,解答本題依據教材回答即可。
一、選擇題
1.法繁體字寫作“灋”,最早見于西周金文。字形由“氵(水)”“廌”“去”三部分組成,“水”代表執法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傳說中一種能明辨善惡是非的神獸,“去”是去除壞人的意思。下面關于“法”的認識正確的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人治”的主要體現和要求
B.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
C.法是維護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D.自古法律就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
答案 C
2.中華法系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法律實踐的結晶,自原始社會末期至近代,源遠流長,獨樹一幟。它以中國傳統思想為理論基礎,糅合了法家、道家、陰陽家學說的精華,下列中華法系發展的傳導歷程正確的是(  )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議》,并為歷代所傳承
②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③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
④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答案 C
3.“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這表明(  )
A.法治追求的是公平和正義
B.法治是不可能永恒不變的
C.法治與政治、思想等相互影響
D.法治由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并與之相適應
答案 D
4.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法學思想的創新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屬于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有(  )
①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
②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法律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③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④法的政治職能、社會職能分別體現在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5.法所具有的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下列案件主要體現法的社會職能的是(  )
①李某因涉嫌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被依法逮捕
②市場監管局依法查處市場經濟中的不正當競爭的行為
③“夢幻西游”直播侵權案終審,網易獲賠2 000萬元
④香港警方拘捕涉嫌非法集結及藏有攻擊性武器的人員約400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6.在中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這表明(  )
①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
②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在現行憲法基礎上,我國的法律體系日趨完備
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居于核心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7.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由此可見(  )
①依憲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
②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憲執政
③我國憲法是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體現
④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8.2024年3月9日,經過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各代表團認真審議建言,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最終提出了修訂草案表決稿。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并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材料表明(  )
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
②法治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③立法機關制定合法有效的憲法相關法
④人大行使審議權以推進科學立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9.“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的一項重要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下列能夠體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原則的有(  )
①全社會法治觀念顯著增強
②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③中國人民享有更廣泛、更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
④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執政、依憲執政、依憲治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10.下列圖片展現了我國一段時間的熱點事件,它們所反映的主題是(  )
A.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B.完善立法有法可依
C.法治改革不斷深化 D.法治建設成就卓著
答案 D
二、非選擇題
11.馬克思早期從理性法、自由法觀念出發,論證了自由與法的關系……一方面,強調法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另一方面,自由必須受到法律的限制,因為法律所承認的自由在一個國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馬克思的這一命題還有強調法律神圣性的意思……
請你談談對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 ①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②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③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對于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于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1)依法治國的前提是立法,在這方面我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2)依法治國的關鍵是法律的貫徹,在這方面我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案 (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2)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楚雄市| 双城市| 伊川县| 张家口市| 来宾市| 新营市| 泾阳县| 丘北县| 泾川县| 石河子市| 彰化市| 棋牌| 固始县| 临汾市| 冷水江市| 朝阳区| 河南省| 西乡县| 涿州市| 泰顺县| 罗江县| 龙胜| 和平区| 定州市| 金秀| 海原县| 吉隆县| 泽普县| 洞口县| 巨野县| 广平县| 冀州市| 凤冈县| 苏尼特右旗| 河北区| 彰武县| 辉县市| 阳信县| 博乐市| 和硕县|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