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1~4題每題4分,5題8分,6題12分,7題10分,共46分考點一 導體的I-U特性曲線1.(多選)如圖所示,圖線a對應導體的電阻為R1,圖線b對應導體的電阻為R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R1∶R2=1∶3B.R1∶R2=3∶1C.若通過R1與R2的電流相等,則它們兩端的電壓之比U1∶U2=1∶3D.若R1與R2兩端的電壓相等,則通過它們的電流之比I1∶I2=1∶32.(多選)如圖是A、B兩個導體的I-U特性曲線,其中圖線A的斜率為k,并且圖線A與橫軸成α角。下列關于這兩個導體的I-U特性曲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兩條圖線的交點表示此狀態下兩導體的電阻相等B.導體A的電阻值不隨電壓變化而變化C.導體B是非線性元件,曲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為相應狀態的電阻的倒數D.B的電阻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3.(2024·佳木斯市第一中學高二月考)某學習小組描繪了三種電學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甲、乙所示,則( )A.圖甲中,電學元件都是金屬導體電阻,則A的電阻率大B.圖甲中,兩電學元件阻值的關系為RB>RAC.圖乙中,電學元件為非線性元件D.圖乙可能是金屬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4.(2023·內江市高二期末)如圖所示,為A、B兩電阻的I-U特性曲線,關于兩電阻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在兩圖線交點處,電阻A的阻值大于電阻B的阻值B.在兩圖線交點處,電阻A的阻值等于電阻B的阻值C.電阻A的阻值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D.電阻B的阻值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考點二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5.(8分)在“描述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的實驗中。(1)(2分)實驗要求小燈泡兩端電壓從零開始調節,請將圖甲實物連線補齊;(2)(2分)如圖甲,在閉合開關之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________端(選填“左”或“右”);(3)(4分)由實驗得到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如圖乙,直線是圖線(曲線)在A點切線,則在A點對應的燈泡電阻等于________Ω;隨著電壓的增大,燈泡的電阻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6.(10分)如圖甲為某一熱敏電阻(電阻值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且對溫度很敏感)的I-U關系曲線圖。(1)(6分)為了通過測量得到如圖甲所示的I-U關系的完整曲線,在圖乙和丙兩個電路中應選擇的是圖________;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電源電壓為9 V,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0~100 Ω)。(2)(4分)在圖丁的電路中,電源電壓恒為9 V,電流表讀數為70 mA,定值電阻R1=250 Ω,由熱敏電阻的I-U關系曲線可知,熱敏電阻兩端電壓為________ V,電阻R2的阻值為________ Ω。7.(12分)(2023·內江市資中縣球溪高級中學月考)某實驗小組要描繪小燈泡(2.5 V 0.2 A)的I-U特性曲線,實驗室提供以下器材可供選擇:A.直流電源3 VB.電壓表V1(量程為0~3 V,內阻約為3 kΩ)C.電壓表V2(量程為0~15 V,內阻約為25 kΩ)D.電壓表A1(量程為0~300 mA,內阻約為5 Ω)E.電壓表A2(量程為0~600 mA,內阻約為10 Ω)F.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100 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0.5 A)G.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10 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2 A)實驗要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從零開始變化,并能進行多次測量。(1)(6分)實驗中電壓表應選用__________,電流表應選用________,滑動變阻器應選用________。(均填器材前的字母標號)(2)(2分)請在方框中畫出實驗使用的電路圖,儀器用題目中的符號表示。(3)(4分)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小燈泡I-U圖線如圖所示,由此可知,當電壓為1.5 V時,小燈泡的電阻為________ Ω(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由圖可知,隨著電壓的增大,小燈泡的電阻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8題4分,9題10分,共14分8.(2023·涼山州寧南中學高二期末)小燈泡通電后其電流I隨所加電壓U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P為圖線上一點,PN為圖線在P點的切線,PQ為U軸的垂線,PM為I軸的垂線,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P點對應的小燈泡的電阻為R=B.P點對應的小燈泡的電阻為R=C.隨著所加電壓的增大,小燈泡的電阻增大D.常溫下的小燈泡的電阻小于9.(10分)(2021·全國甲卷改編)某同學用圖甲所示電路探究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小燈泡(額定電壓2.5 V,額定電流0.3 A)電壓表(量程300 mV,內阻300 Ω)電流表(量程300 mA,內阻0.27 Ω)定值電阻R0滑動變阻器R1(阻值0~20 Ω)電阻箱R2(最大阻值9999.9 Ω)電源E(電壓6 V,內阻不計)開關S、導線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2分)有3個阻值分別為10 Ω、20 Ω、30 Ω的定值電阻可供選擇,為了描繪小燈泡電流在0~300 mA的U-I曲線,R0應選取阻值為________ Ω的定值電阻;(2)(2分)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變阻器的________(填“a”或“b”)端;(3)(2分)在流過電流表的電流較小時,將電阻箱R2的阻值置零,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讀取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U、I,結果如圖乙所示。當流過電流表的電流為10 mA時,小燈泡的電阻為________ Ω(保留1位有效數字);(4)(2分)為使得電壓表滿量程時對應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3 V,該同學經計算知,應將R2的阻值調整為________ Ω。然后調節滑動變阻器R1,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U/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I/mA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5)(2分)由圖乙和上表可知,隨流過小燈泡電流的增加,其燈絲的電阻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5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1.AC [因為該圖線是I-U圖線,則圖線的斜率的倒數表示電阻,所以電阻之比為R1∶R2=1∶3,故A正確,B錯誤;若通過R1與R2的電流相等,電壓之比等于電阻之比,則它們兩端的電壓之比U1∶U2=1∶3,故C正確;若R1與R2兩端的電壓相等,電流之比等于電阻的反比,則通過它們的電流之比I1∶I2=3∶1,故D錯誤。]2.ABD [兩條圖線的交點表示兩導體的U和I相等,此時電阻R=,則電阻也相等,故A正確;I-U圖像中圖線上的點與原點的連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根據題圖圖像可知,導體A的電阻值不隨電壓變化而變化,導體B的電阻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故C錯誤,B、D正確。]3.C [I-U圖像斜率為k=,由圖可知kARB,故B錯誤;由于金屬導體電阻的長度、橫截面積不知,故無法判斷金屬導體電阻的電阻率大小,故A錯誤;圖乙中,電學元件的電壓與電流不成正比,電學元件為非線性元件,故C正確;金屬導體是線性元件,圖乙不可能是金屬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故D錯誤。]4.B [在兩圖線交點處,兩電阻的電壓、電流均相同,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阻相同,故A錯誤,B正確;I-U圖像中圖線上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由題圖知,電阻A的阻值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故C錯誤;電阻B的阻值不變,故D錯誤。]5.(1)見解析圖 (2)左 (3)10 增大解析 (1)實驗要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從零開始變化。故滑動變阻器應該采用分壓接法,故實物圖如圖所示。(2)實驗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3)I-U圖線上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的倒數表示電阻,由題圖乙可知,在A點時小燈泡的電阻R== Ω=10 Ω由題圖乙可知,斜率減小,燈泡電阻增大。6.(1)乙 電壓要從零開始連續變化且電壓取值范圍廣(2)4.4 135.3解析 (1)要描繪I-U特性曲線,電壓要從零開始連續變化且電壓取值范圍廣,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式接法,故選擇的是題圖乙。(2)熱敏電阻和R2串聯后與R1并聯,電流表測量干路電流,已知電源電壓和R1的電阻可求出流經它的電流I1== A=36 mA,又因為電流表示數為70 mA,所以通過熱敏電阻的電流為I2=70 mA-36 mA=34 mA,從題圖甲中可以看出當通過熱敏電阻的電流為34 mA時,熱敏電阻兩端的電壓為4.4 V,故R2的阻值為R2== Ω≈135.3 Ω。7.(1)B D G (2)見解析圖 (3)8.6 增大解析 (1)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 V,電壓表選量程為0~3 V的,故電壓表選B。小燈泡的額定電流為0.2 A為了保證電流表讀數的準確性,電流表選D。實驗要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從零開始變化,并能進行多次測量,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接法,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較小時,采用分壓接法能使小燈泡兩端電壓變化更加均勻,作出的圖像更加準確,所以滑動變阻器選G。(2)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接法,由于小燈泡的電阻比較小,電流表采用外接法,實驗電路如圖所示。(3)根據題I-U圖線可知,當電壓為1.5 V時,電流為0.175 A,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小燈泡的電阻為R=≈8.6 Ω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在I-U圖線上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故隨著電壓的增大,小燈泡電阻增大。8.A [此電阻是非線性元件,其電阻不等于圖像切線斜率的倒數,據電阻的定義式可知,對應P點,小燈泡的電阻為R=,故A錯誤,符合題意,B正確,不符合題意;圖線上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倒數等于電阻大小,由數學知識可知,隨著所加電壓的增大,小燈泡的電阻增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由于R=即為P點的電阻,由于隨著所加電壓的增大,小燈泡的電阻增大,常溫下的小燈泡的電阻小于,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9.(1)10 (2)a (3)0.7 (4)2 700 (5)增大解析 (1)小燈泡額定電壓2.5 V,電源電壓6 V,則滑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時,為了保證電路安全,需要定值電阻分擔的電壓U=6 V-2.5 V=3.5 V則有R0=≈11.7 Ω則為了描繪小燈泡在0~300 mA的U-I曲線,R0應選取阻值為10 Ω的定值電阻;(2)為了保護電路,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變阻器的a端;(3)由題圖可知當流過電流表的電流為10 mA時,小燈泡兩端電壓為7 mV,此時R2=0,RV R,則電壓表分流可忽略不計,小燈泡的電阻為R= Ω=0.7 Ω(4)由題知電壓表滿量程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3 V,有=解得R2=2 700 Ω(5)由題圖和表格可知隨流過小燈泡的電流增加,電壓與電流的比值逐漸增大,則燈絲的電阻增大。5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學習目標] 1.知道I-U特性曲線及其特點,知道線性元件與非線性元件的區別(難點)。2.掌握描繪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的原理和方法,會用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重點)。一、導體的I-U特性曲線1.I-U特性曲線:以____________為縱軸,以________為橫軸,這樣畫出的電學元件的I-U圖像叫作電學元件的I-U特性曲線。2.線性元件和非線性元件(1)線性元件:I-U特性曲線是一條過原點的________,如金屬導體、電解質溶液。(2)非線性元件:I-U特性曲線是一條________,如氣態導體和半導體元件。3.I-U圖像與U-I圖像圖線 比較內容 I-U圖線 U-I圖線坐標軸 橫坐標表示電壓U、縱坐標表示電流I 橫坐標表示電流I、縱坐標表示電壓U斜率 圖線上的點與坐標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導體________________ 圖線上的點與坐標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導體的________線性元件圖線的形狀 R1________R2 R1________R2非線性元件圖線的形狀(其中一種) 電阻隨U的增大而________ 電阻隨I的增大而________例1 (2023·綿陽市科學城第一中學高二期中)如圖所示是某導體的I-U圖線,圖中α=4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過該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B.此導體的電阻R不變C.I-U圖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所以R= Ω=1 ΩD.在該導體兩端加6 V電壓時,每秒通過導體截面的電荷量是3 C例2 (2023·宜賓市敘州區第一中學高二開學考試)導體的I-U特性曲線是研究導體電流和電壓關系的重要工具。一燈泡的I-U特性曲線如圖中的AB(曲線)所示,AC為圖線在A點的切線,C點的坐標為(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燈泡兩端的電壓升高時,小燈泡的電阻不變B.當燈泡兩端的電壓升高時,小燈泡的電阻減小C.當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 V時,小燈泡的電阻為1 ΩD.在燈泡兩端的電壓由2 V變化到4 V的過程中,燈泡的電阻改變了1 Ω二、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1.實驗設計(1)測量電路:用電流表測量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用電壓表測量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由于小燈泡的電阻遠小于電壓表的內阻,實驗時采用電流表________接法。(2)控制電路:利用兩節干電池作為電源,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和它兩端的電壓。實驗時,我們希望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在零至額定電壓之間變化,因此控制電路中滑動變阻器采用________接法。(3)實驗電路圖2.實驗操作(1)按電路圖連接電路。(2)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__,使小燈泡L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檢查電路無誤后,________開關S。(3)將滑片P逐漸向B端移動,讓電壓表每次讀數的變化量相等,直到達到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讀出若干組電壓表的示數U及相應的電流表的示數I,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U/VI/A(4)斷開開關S,拆除電路,整理器材。(5)如圖所示,在坐標紙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以縱坐標表示電流I,橫坐標表示電壓U,根據實驗得到的數據在坐標系上描點,并用________曲線連接起來,便得到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3.注意事項(1)電路的連接方式①電流表應采用外接法:因為小燈泡的電阻很小,與量程為0.6 V的電流表串聯時,電流表的分壓影響很大。②滑動變阻器應采用________接法:目的是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能從0開始連續變化。(2)閉合開關S前,滑動變阻器的觸頭應移到使小燈泡分得電壓為0的一端,使開關閉合時小燈泡的電壓能從0開始變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開關剛閉合時因小燈泡兩端電壓過大而燒壞燈絲。(3)I-U圖線在U0左右將發生明顯彎曲,故在U=U0左右繪點要密,以防出現較大誤差。4.誤差分析(1)由于電壓表不是理想電表,內阻并非無窮大,會帶來誤差,電流表外接,由于電壓表的分流,使測得的電流值________于真實值。(2)測量時讀數帶來誤差。(3)在坐標紙上描點、作圖帶來誤差。例3 為了描繪標有“3 V 0.15 A”的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要求小燈泡的電壓能從零開始變化。所給器材如下:①電流表(0~200 mA,內阻約1 Ω);②電壓表(0~3 V,內阻約5 kΩ);③滑動變阻器(0~10 Ω,0.5 A);④電源(3 V);⑤開關一個,導線若干為了準確描繪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實驗電路圖應選擇選項圖中的( )例4 (2023·成都市高二期中)有一個小燈泡上標有“3 V 0.5 A”的字樣,現在要用伏安法描繪這個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有下列器材供選用:A.電壓表(0~5 V,內阻約10 kΩ)B.電壓表(0~10 V,內阻約20 kΩ)C.電流表(0~0.3 V,內阻約1 Ω)D.電流表(0~0.6 V,內阻約0.4 Ω)E.滑動變阻器(5 Ω,1 A)F.滑動變阻器(500 Ω,0.2 A)G.學生電源(直流輸出4 V)及開關、導線等(1)實驗中電壓表應選用________,電流表應選用________,為使實驗誤差盡量減小,要求電壓表從零開始變化且多取幾組數據,滑動變阻器應選用________(均用序號字母表示)。(2)請在方框內畫出滿足實驗要求的電路圖,并把圖中所示的實驗器材用實線連接成相應的實物電路圖。5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一、1.電流I 電壓U2.(1)直線 (2)曲線3.電阻的倒數 電阻 > < 增大 減小二、1.(1)外 (2)分壓2.(2)A端 零 閉合 (5)平滑3.(1)②分壓4.(1)大一、例1 C [由題圖可知,通過該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故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由I=,可知,圖像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則由圖像可知電阻R= Ω=2 Ω,故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說法錯誤,符合題意;在R兩端加6 V的電壓時,電路中電流I==3 A,則每秒通過導體截面的電荷量為q=It=3×1 C=3 C,故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例2 C [I-U圖像中,圖線上的某一點與坐標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根據圖像可知,隨燈泡兩端的電壓升高,圖線上的點與坐標原點連線的斜率逐漸變小,表明小燈泡的電阻逐漸變大,A、B錯誤;當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 V時,根據上述可知,小燈泡的電阻為R1= Ω=1 Ω,C正確;當燈泡兩端的電壓為4 V時,根據上述可知,小燈泡的電阻為R2= Ω,可知,在燈泡兩端的電壓由2 V變化到4 V的過程中,燈泡的電阻改變了 Ω-1 Ω= Ω,D錯誤。]二、例3 A [為使小燈泡電壓能從零開始變化,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式接法,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R==20 Ω,>,所以采用電流表外接法,故選A。]例4 (1)A D E (2)見解析圖 見解析圖解析 (1)小燈泡額定電壓為3 V,故電壓表應選擇0~5 V的量程,故電壓表選A。小燈泡的額定電流為0.5 A,故電流表應選擇D。由于本實驗要求電壓表從零開始調節,故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接法,為了方便調節,使電表示數變化明顯,滑動變阻器應選擇阻值較小的,故選擇E。(2)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為RL== Ω=6 Ω,可知RL<,故電流表應采用外接法,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接法,電路圖如圖所示。根據電路圖可得出對應的實物圖如圖所示。(共59張PPT)DIERZHANG第二章5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1.知道I-U特性曲線及其特點,知道線性元件與非線性元件的區別(難點)。2.掌握描繪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的原理和方法,會用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重點)。學習目標一、導體的I-U特性曲線二、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課時對點練內容索引導體的I-U特性曲線一1.I-U特性曲線:以 為縱軸,以 為橫軸,這樣畫出的電學元件的I-U圖像叫作電學元件的I-U特性曲線。2.線性元件和非線性元件(1)線性元件:I-U特性曲線是一條過原點的 ,如金屬導體、電解質溶液。(2)非線性元件:I-U特性曲線是一條 ,如氣態導體和半導體元件。電流I電壓U直線曲線3.I-U圖像與U-I圖像圖線 比較內容 I-U圖線 U-I圖線坐標軸 橫坐標表示電壓U、縱坐標表示電流I 橫坐標表示電流I、縱坐標表示電壓U斜率 圖線上的點與坐標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導體_______ ______ 圖線上的點與坐標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導體的_____電阻的倒數電阻線性元件圖線的形狀 R1 R2 R1 R2非線性元件圖線的形狀(其中一種) 電阻隨U的增大而_____ 電阻隨I的增大而_____><增大減小 (2023·綿陽市科學城第一中學高二期中)如圖所示是某導體的I-U圖線,圖中α=4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通過該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B.此導體的電阻R不變C.I-U圖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所以R= Ω=1 ΩD.在該導體兩端加6 V電壓時,每秒通過導體截面的電荷量是3 C例1√由題圖可知,通過該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故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2023·宜賓市敘州區第一中學高二開學考試)導體的I-U特性曲線是研究導體電流和電壓關系的重要工具。一燈泡的I-U特性曲線如圖中的AB(曲線)所示,AC為圖線在A點的切線,C點的坐標為(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燈泡兩端的電壓升高時,小燈泡的電阻不變B.當燈泡兩端的電壓升高時,小燈泡的電阻減小C.當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 V時,小燈泡的電阻為1 ΩD.在燈泡兩端的電壓由2 V變化到4 V的過程中,燈泡的電阻改變了1 Ω例2√I-U圖像中,圖線上的某一點與坐標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根據圖像可知,隨燈泡兩端的電壓升高,圖線上的點與坐標原點連線的斜率逐漸變小,表明小燈泡的電阻逐漸變大,A、B錯誤;返回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二1.實驗設計(1)測量電路:用電流表測量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用電壓表測量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由于小燈泡的電阻遠小于電壓表的內阻,實驗時采用電流表____接法。外(2)控制電路:利用兩節干電池作為電源,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和它兩端的電壓。實驗時,我們希望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在零至額定電壓之間變化,因此控制電路中滑動變阻器采用 接法。(3)實驗電路圖分壓2.實驗操作(1)按電路圖連接電路。(2)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 ,使小燈泡L兩端的電壓為 ,檢查電路無誤后, 開關S。(3)將滑片P逐漸向B端移動,讓電壓表每次讀數的變化量相等,直到達到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讀出若干組電壓表的示數U及相應的電流表的示數I,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A端零閉合U/V I/A (4)斷開開關S,拆除電路,整理器材。(5)如圖所示,在坐標紙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以縱坐標表示電流I,橫坐標表示電壓U,根據實驗得到的數據在坐標系上描點,并用 曲線連接起來,便得到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平滑3.注意事項(1)電路的連接方式①電流表應采用外接法:因為小燈泡的電阻很小,與量程為0.6 V的電流表串聯時,電流表的分壓影響很大。②滑動變阻器應采用 接法:目的是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能從0開始連續變化。分壓(2)閉合開關S前,滑動變阻器的觸頭應移到使小燈泡分得電壓為0的一端,使開關閉合時小燈泡的電壓能從0開始變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開關剛閉合時因小燈泡兩端電壓過大而燒壞燈絲。(3)I-U圖線在U0左右將發生明顯彎曲,故在U=U0左右繪點要密,以防出現較大誤差。4.誤差分析(1)由于電壓表不是理想電表,內阻并非無窮大,會帶來誤差,電流表外接,由于電壓表的分流,使測得的電流值 于真實值。(2)測量時讀數帶來誤差。(3)在坐標紙上描點、作圖帶來誤差。大 為了描繪標有“3 V 0.15 A”的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要求小燈泡的電壓能從零開始變化。所給器材如下:①電流表(0~200 mA,內阻約1 Ω);②電壓表(0~3 V,內阻約5 kΩ);③滑動變阻器(0~10 Ω,0.5 A);④電源(3 V);⑤開關一個,導線若干為了準確描繪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實驗電路圖應選擇選項圖中的例3√ (2023·成都市高二期中)有一個小燈泡上標有“3 V 0.5 A”的字樣,現在要用伏安法描繪這個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有下列器材供選用:A.電壓表(0~5 V,內阻約10 kΩ)B.電壓表(0~10 V,內阻約20 kΩ)C.電流表(0~0.3 V,內阻約1 Ω)D.電流表(0~0.6 V,內阻約0.4 Ω)E.滑動變阻器(5 Ω,1 A)F.滑動變阻器(500 Ω,0.2 A)G.學生電源(直流輸出4 V)及開關、導線等例4(1)實驗中電壓表應選用____,電流表應選用____,為使實驗誤差盡量減小,要求電壓表從零開始變化且多取幾組數據,滑動變阻器應選用____(均用序號字母表示)。ADE小燈泡額定電壓為3 V,故電壓表應選擇0~5 V的量程,故電壓表選A。小燈泡的額定電流為0.5 A,故電流表應選擇D。由于本實驗要求電壓表從零開始調節,故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接法,為了方便調節,使電表示數變化明顯,滑動變阻器應選擇阻值較小的,故選擇E。(2)請在方框內畫出滿足實驗要求的電路圖,并把圖中所示的實驗器材用實線連接成相應的實物電路圖。答案 見解析圖根據電路圖可得出對應的實物圖如圖所示。返回課時對點練三考點一 導體的I-U特性曲線1.(多選)如圖所示,圖線a對應導體的電阻為R1,圖線b對應導體的電阻為R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R1∶R2=1∶3B.R1∶R2=3∶1C.若通過R1與R2的電流相等,則它們兩端的 電壓之比U1∶U2=1∶3D.若R1與R2兩端的電壓相等,則通過它們的電流之比I1∶I2=1∶3123456√√基礎對點練789123456因為該圖線是I-U圖線,則圖線的斜率的倒數表示電阻,所以電阻之比為R1∶R2=1∶3,故A正確,B錯誤;若通過R1與R2的電流相等,電壓之比等于電阻之比,則它們兩端的電壓之比U1∶U2=1∶3,故C正確;若R1與R2兩端的電壓相等,電流之比等于電阻的反比,則通過它們的電流之比I1∶I2=3∶1,故D錯誤。7892.(多選)如圖是A、B兩個導體的I-U特性曲線,其中圖線A的斜率為k,并且圖線A與橫軸成α角。下列關于這兩個導體的I-U特性曲線的說法正確的是A.兩條圖線的交點表示此狀態下兩導體的電阻相等B.導體A的電阻值不隨電壓變化而變化C.導體B是非線性元件,曲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為 相應狀態的電阻的倒數D.B的電阻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123456√√√789123456兩條圖線的交點表示兩導體的U和I相等,此時電阻R= ,則電阻也相等,故A正確;I-U圖像中圖線上的點與原點的連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根據題圖圖像可知,導體A的電阻值不隨電壓變化而變化,導體B的電阻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故C錯誤,B、D正確。7893.(2024·佳木斯市第一中學高二月考)某學習小組描繪了三種電學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甲、乙所示,則A.圖甲中,電學元件都是金屬導體電 阻,則A的電阻率大B.圖甲中,兩電學元件阻值的關系為 RB>RAC.圖乙中,電學元件為非線性元件D.圖乙可能是金屬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123456√789123456由于金屬導體電阻的長度、橫截面積不知,故無法判斷金屬導體電阻的電阻率大小,故A錯誤;圖乙中,電學元件的電壓與電流不成正比,電學元件為非線性元件,故C正確;金屬導體是線性元件,圖乙不可能是金屬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故D錯誤。7894.(2023·內江市高二期末)如圖所示,為A、B兩電阻的I-U特性曲線,關于兩電阻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A.在兩圖線交點處,電阻A的阻值大于電阻B的阻值B.在兩圖線交點處,電阻A的阻值等于電阻B的阻值C.電阻A的阻值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D.電阻B的阻值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123456√789123456在兩圖線交點處,兩電阻的電壓、電流均相同,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阻相同,故A錯誤,B正確;I-U圖像中圖線上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由題圖知,電阻A的阻值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故C錯誤;電阻B的阻值不變,故D錯誤。789考點二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5.在“描述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的實驗中。(1)實驗要求小燈泡兩端電壓從零開始調節,請將圖甲實物連線補齊;123456答案 見解析圖789123456實驗要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從零開始變化。故滑動變阻器應該采用分壓接法,故實物圖如圖所示。789(2)如圖甲,在閉合開關之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_____端(選填“左”或“右”);123456左實驗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789(3)由實驗得到小燈泡的I-U特性曲線如圖乙,直線是圖線(曲線)在A點切線,則在A點對應的燈泡電阻等于______Ω;隨著電壓的增大,燈泡的電阻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10增大I-U圖線上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的倒數表示電阻,由題圖乙可知,在A點時小燈泡的電阻由題圖乙可知,斜率減小,燈泡電阻增大。1234567896.如圖甲為某一熱敏電阻(電阻值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且對溫度很敏感)的I-U關系曲線圖。123456789(1)為了通過測量得到如圖甲所示的I-U關系的完整曲線,在圖乙和丙兩個電路中應選擇的是圖____;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電源電壓為9 V,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0~100 Ω)。123456乙電壓要從零開始連續變化且電壓取值范圍廣789123456要描繪I-U特性曲線,電壓要從零開始連續變化且電壓取值范圍廣,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式接法,故選擇的是題圖乙。789(2)在圖丁的電路中,電源電壓恒為9 V,電流表讀數為70 mA,定值電阻R1=250 Ω,由熱敏電阻的I-U關系曲線可知,熱敏電阻兩端電壓為____ V,電阻R2的阻值為_______ Ω。1234564.4135.37891234567897.(2023·內江市資中縣球溪高級中學月考)某實驗小組要描繪小燈泡(2.5 V 0.2 A)的I-U特性曲線,實驗室提供以下器材可供選擇:A.直流電源3 VB.電壓表V1(量程為0~3 V,內阻約為3 kΩ)C.電壓表V2(量程為0~15 V,內阻約為25 kΩ)D.電壓表A1(量程為0~300 mA,內阻約為5 Ω)E.電壓表A2(量程為0~600 mA,內阻約為10 Ω)F.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100 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0.5 A)G.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10 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2 A)123456789實驗要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從零開始變化,并能進行多次測量。(1)實驗中電壓表應選用_____,電流表應選用_____,滑動變阻器應選用_____。(均填器材前的字母標號)123456BDG789123456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 V,電壓表選量程為0~3 V的,故電壓表選B。小燈泡的額定電流為0.2 A為了保證電流表讀數的準確性,電流表選D。實驗要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從零開始變化,并能進行多次測量,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接法,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較小時,采用分壓接法能使小燈泡兩端電壓變化更加均勻,作出的圖像更加準確,所以滑動變阻器選G。789(2)請在方框中畫出實驗使用的電路圖,儀器用題目中的符號表示。123456答案 見解析圖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接法,由于小燈泡的電阻比較小,電流表采用外接法,實驗電路如圖所示。789(3)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小燈泡I-U圖線如圖所示,由此可知,當電壓為1.5 V時,小燈泡的電阻為_____ Ω(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由圖可知,隨著電壓的增大,小燈泡的電阻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1234568.6增大789123456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在I-U圖線上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故隨著電壓的增大,小燈泡電阻增大。7898.(2023·涼山州寧南中學高二期末)小燈泡通電后其電流I隨所加電壓U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P為圖線上一點,PN為圖線在P點的切線,PQ為U軸的垂線,PM為I軸的垂線,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123456能力綜合練√789123456此電阻是非線性元件,其電阻不等于圖像切線斜率的倒數,據電阻的定義式可知,對應P點,小燈泡的電阻為R= ,故A錯誤,符合題意,B正確,不符合題意;圖線上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倒數等于電阻大小,由數學知識可知,隨著所加電壓的增大,小燈泡的電阻增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7899.(2021·全國甲卷改編)某同學用圖甲所示電路探究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小燈泡(額定電壓2.5 V,額定電流0.3 A)電壓表(量程300 mV,內阻300 Ω)電流表(量程300 mA,內阻0.27 Ω)定值電阻R0滑動變阻器R1(阻值0~20 Ω)電阻箱R2(最大阻值9999.9 Ω)電源E(電壓6 V,內阻不計)開關S、導線若干。123456789完成下列填空:(1)有3個阻值分別為10 Ω、20 Ω、30 Ω的定值電阻可供選擇,為了描繪小燈泡電流在0~300 mA的U-I曲線,R0應選取阻值為_____ Ω的定值電阻;12345610789123456小燈泡額定電壓2.5 V,電源電壓6 V,則滑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時,為了保證電路安全,需要定值電阻分擔的電壓U=6 V-2.5 V=3.5 V則為了描繪小燈泡在0~300 mA的U-I曲線,R0應選取阻值為10 Ω的定值電阻;789(2)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變阻器的_____(填“a”或“b”)端;123456a為了保護電路,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變阻器的a端;789(3)在流過電流表的電流較小時,將電阻箱R2的阻值置零,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讀取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U、I,結果如圖乙所示。當流過電流表的電流為10 mA時,小燈泡的電阻為______ Ω(保留1位有效數字);1234560.7789123456由題圖可知當流過電流表的電流為10 mA時,小燈泡兩端電壓為7 mV,此時R2=0,RV R,則電壓表分流可忽略不計,小燈泡的電阻為789(4)為使得電壓表滿量程時對應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3 V,該同學經計算知,應將R2的阻值調整為_______ Ω。然后調節滑動變阻器R1,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123456U/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I/mA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2 700解得R2=2 700 Ω789(5)由圖乙和上表可知,隨流過小燈泡電流的增加,其燈絲的電阻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123456U/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I/mA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增大789123456由題圖和表格可知隨流過小燈泡的電流增加,電壓與電流的比值逐漸增大,則燈絲的電阻增大。U/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I/mA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789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5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二章 5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docx 第二章 5 實驗:描繪I-U特性曲線.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