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課件(共48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課件(共48張ppt)

資源簡介

(共48張PPT)
第一框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必修三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高中政治紡編版

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樣平,是為公平公正
去,即離開。觸不平者去之,對不公正行為懲罰
,獬豸,一種神獸,能辯曲直,不好查的案子就把它請出來
導入新課
“法”字表意——公平公正
禮樂
中華乃禮儀之邦,也是法治之邦,法,自古有之。
那么,中國古代法真能如“法”字表意那樣公平公正嗎
導入新課
議題 |
01
議題一
正確認識我國法律的歷史發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從中華法系演變史探究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
02
議題二
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經得起實踐檢驗嗎
總議題
回顧法律發展歷史 展示法治建設成就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議題一:正確認識我國法律的歷史發展
02
清朝衙門審判案犯情景
現在庭審情景
議學情境一
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法是什么時候產生的?法的起源條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分析法律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
3、闡述中國法治發展的歷程
議學問題
議學提示




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
春秋戰國
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
唐朝時期
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
西漢時期
春秋戰國
唐朝時期
西漢時期
產生了法的胚胎形態——氏族習慣。如尊重氏族首領,婚姻禮、兵禮、祭祀.....法律的起,實質上是氏族習慣向奴隸制習慣法的質變過程。

原始社會
私有制、國家、階級出現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
近代嘗試
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中國為人類法治作出了重要貢獻。
清朝衙門審判案犯情景
現在庭審情景
跪著
坐著
議學提示
1、法律的產生、本質和作用
(1)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2)本質: 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
(3)作用:法律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
2、法律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
(1)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
(2)近代以來: 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
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形式
議學小結
源遠流長的中華法系
議學情境一
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闡述中國法治發展的歷程
3、中國法治發展的歷程
(1)輝煌的歷史——中華法系
①含義:是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
②意義: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曲折的歷程——近代中國移植西方法治模式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 些仁人志土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
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形式
議學小結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議題二: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04
古代奇葩律法
議學情境二
從中華法系演進史我們可以看到,奴隸制、封建制法,都具有明顯的階級性,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是一個噱頭。那么,資本主義法能實現人人平等嗎
1791年制定的法國第一部憲法確認《人權宣言》的原則,并把它作為該憲法的序言。但是,就在這部憲法里,將公民分為消極公民和積極公民兩類。劃分的標準是財產的有無和多寡。
《獨立宣言》宣稱: “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早期美國對選民財產的規定限制的法規更多。美國有7個州的法律規定,選民必須繳付“選舉稅”后方可參加投票。
顯然,資本主義法也無法做到實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資本主義法能實現人人平等嗎
議學情境二
議學問題
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我國古代這些奇葩律法本質是什么 有什么職能?2. 法的起源?法的發展規律?法的歷史分類及特征?
3. 法有什么職能?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征是什么?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
從中華法系演進史我們可以看到,奴隸制、封建制法,都具有明顯的階級性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將公民分為消極公民和積極公民兩類。劃分的標準是財產的有無和多寡;選民必須繳付“選舉稅”后方可參加投票
奴隸制習慣法
《唐律疏議》
《人權宣言》、《獨立宣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奴隸制法:《漢謨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等
封建制法:法蘭克王國《薩利克法典》等
資本主義法:《拿破侖法典》等
社會主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
法的起源
決定因素
法的類型
議學提示
●酷刑的存在及其針對的對象恰恰說明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 (P74)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P75)
●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P74)
秦臉上刺字、矮小不擔責;
漢朝要禁隨意聚眾飲酒,殺牛是犯罪;
唐不準吃鯉魚;
明武宗不準吃豬肉;
滿清不準研究天文,聚眾 20人以上斬首,維護 "主仆名分".........
:
●各類犯罪都有對應刑罰→說明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內容由國家統治者制定→說明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內容囊括社會管理方方面面→說明法是維護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社會規范
法的本質
法的特征
議學提示
1、法的產生、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1)產生: 法律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
(2) 本質: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發展規律: ①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是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生產方式。②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議學小結
2、法的歷史分類、特征及其職能
(1)分類 :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社會主義法
(2)特征:
①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②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
③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3)職能:①法的政治職能: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
②法的社會職能: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4)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征: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
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議學小結
結合下面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我國法治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重大意義?
議學問題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習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二十大報告摘錄: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國情和社會制度
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
議學情境三
2023年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全國人大會常委會工作報告,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五年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有效發揮人大在立法各環節的主導作用;豐富立法形式,既注重“大塊頭”,也注重“小快靈”;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有效促進了立法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五年來推進高質量立法,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更為完備的法律保障。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議學情境三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列為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采取一系列重要舉措,推動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強化頂層設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對“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進行周密安排。
推進重大改革。例如,加快“放管服”改革,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裁決制度...促進矛盾糾紛快速解決; ....等等。
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
議學情境三
2023年3月7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最高檢工作報告。 報告說,堅決維護社會穩定。持續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審結涉黑涉惡案件3.9萬件26.1萬人。以公開促公正樹公信。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讓司法活動在陽光下運行,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已經形成.2018年以來,全國法院結案總量年均增長5.2%;法官人均辦案從2017年的187件增至2022年的242件; 2022年一審服判息訴率為89.3%,二審后達98%;在線訴訟審理周期比傳統模式縮短22天;涉訴信訪、涉訴進京訪年均下降8.4%和44. 5%, 司法公信力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聚焦2023兩會:周強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議學情境三
2023年3月7日下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最高檢工作報告。報告說,五年來,檢察機關做實行政檢察監督,對行政審判和執行活動中的違法情形提出檢察建議14.3萬件,是前五年的7.2倍采納率98. 9%......五年來,檢察機關強化精準監督,對認為確有錯誤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訴872件,比前五年下降9.9%,法院已審結566件,其中改判、發回重審、調解及和解撤訴338件,比前五年,上升4%,改變率59.7%;提出再審檢察建議1059件,比前五年上升43. 5%,采納率56. .....檢察機關嚴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出臺專門規定嚴格規范辦理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犯罪案件,立案偵查5993人,對65起關聯民事行政案件提出監督糾正意見。
聚焦2023兩會:張軍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議學情境三
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是一條以法治為準繩的道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以法治保障人權。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設立專章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作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置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啟了中國人權法治化建設的新時代。從編纂民法典,到全面實施《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從堅定不移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到全面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中國的人權法治化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中國人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切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人權的法治保障
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議學情境三
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蓬勃發展
議學情境三
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因
(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
2、法治建設的成就
(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①有法可依:五個方面都有法可依
②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議學小結
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2、法治建設的成就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
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①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
②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
(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①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②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③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
議學小結
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2、法治建設的成就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
議學小結
為什么要依法治國
產生、本質、決定因素
歷史類型、特征、職能
法治建設啟示、成就
中華法系
產生、本質、作用
我國法治
建設的歷程
我國法律
發展的歷史
新中國法治
建設的成就
馬克思主義
法治理論
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征
課堂小結
1.近年來,境外電信詐騙日益猖獗,無數受害者欲哭無淚。2023年以來,我國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依法從重打擊境外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從重打擊境內協同犯罪人員,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這說明( )
①法在國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職能
②在我國,民主與專政具有一致性
③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被賦予了新的職能
④我國通過發揚民主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課堂練習
【答案】A
【詳解】①:依法從重打擊境外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從重打擊境內協同犯罪人員,體現了法在國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職能,①符合題意。
②:依法從重打擊境外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從重打擊境內協同犯罪人員,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這說明在我國,民主與專政具有一致性,②符合題意。
③: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并沒有被賦予新的職能,而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完善職能,③說法錯誤。
④:材料依法從重打擊境內協同犯罪人員,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強調通過專政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且我國堅持民主與專政的統一,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
課堂練習
2.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法治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理論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法治實踐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重視和實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逐步走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下列對我國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我國已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②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
③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
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課堂練習
【答案】B
【詳解】①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國已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①④入選。
②: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這是法的兩種產生方式,不是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②不選。
③: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這是我國法律的性質,不是我國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③不選。
故本題選B。
課堂練習
3.2024年3月1日起,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對快遞投遞行為進行進一步規范。辦法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此項規定被視為對快遞行業服務質量的一次重要提升,旨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快遞行業新規( )
①對弱勢地位的消費者做出傾斜性保護
②有助于發揮法在國家治理中的社會職能
③推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④反映公民共同意志并具有普遍約束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課堂練習
【答案】A
【詳解】①: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說明對弱勢地位的消費者做出傾斜性保護,①符合題意。
②:快遞行業新規有助于發揮法在國家治理中的社會職能,②說法正確。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了,③說法錯誤。
④: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不是公民共同意志的體現,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
課堂練習
4.法治建設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保障,早在幾百甚至幾千年前,我國的古人先賢們就留下了不少有關法治的名言警句。下列名言警句體現法治的有( )
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②欲知平直,則必準繩
③賞不私親近,罰不諱強大
④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課堂練習
【答案】C
【詳解】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意思是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蕩的年代里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的大臣,強調了識人、用人,不涉及法治,①不符合題意。
②:“欲知平直,則必準繩”中的“準繩”意指法律或法,體現了法治建設,②符合題意。
③:“賞不私親近,罰不諱強大”指的是商君治理秦國,處罰時,不回避有權勢的人;論功行賞時,不偏袒自己的親信;強調法令一到就要公平無私的執行,體現了法治建設,③符合題意。
④:“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意思是指不打壓(君子)的志氣,不懲罰(君子)的身體,強調了識人、用人,不涉及法治,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課堂練習
5.《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規定,國家保護英雄烈士,對英雄烈士予以褒揚、紀念,加強對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的宣傳、教育,維護英雄烈士尊嚴和合法權益。該法律規定體現了( )
A.權力與責任的統一
B.德治與法治的統一
C.民主與專政的統一
D.民主與集中的統一
課堂練習
【答案】B
【詳解】B:《英雄烈士保護法》的相關規定體現了德治與法治的統一,既加強對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的宣傳教育,又要依法維護英雄烈士尊嚴和合法權益,B符合題意。
ACD:該法律規定不體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民主與專政的統一、民主與集中的統一,AC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課堂練習
6.馬克思說:“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這說明在階級社會,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內容的最終決定因素是( )
A.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B.法的政治統治職能
C.法的社會管理職能
D.統治者的個人意愿
課堂練習
【答案】A
【詳解】A:“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這說明在階級社會,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內容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A正確。
B:法的政治統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是法的職能,與題意無關,B不符合題意。
C:法的社會管理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是法的職能,與題意無關,C不符合題意。
D:“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說明統治者的個人意愿不是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內容的最終決定因素,D錯誤。
故本題選A。
課堂練習
7.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優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們傳承。下列關于中華法系發展歷程對應正確的是( )
A.西漢時期—儒家思想為主導
B.春秋戰國——完備的封建法典
C.唐朝時期——強調了禮法結合
D.1840年后——開始制定成文法
課堂練習
【答案】A
【詳解】A: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強調禮法結合,A符合題意。
B: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B說法錯誤。
C:西漢時期,強調禮法結合,C說法錯誤。
D: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D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
課堂練習
8.對“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原始社會已產生法
B.法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
C.法產生之后,人類普遍享有了公平正義的權利
D.原始社會的習慣法是人類最早的法律
課堂練習
【答案】B
【詳解】AB:法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原始社會未形成法律,A錯誤,B正確。
C:法不是全民意志的體現,即使法產生后,人類也并非普遍享有了公平正義的權利,在階級社會里,法律權利僅由統治階級享有,C錯誤。
D:法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原始社會未形成法律,D錯誤。
故本題選B。
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凤阳县| 连云港市| 东兰县| 商洛市| 龙山县| 永靖县| 安平县| 工布江达县| 新乡市| 正定县| 周至县| 卢氏县| 关岭| 驻马店市| 疏附县| 汉沽区| 万年县| 阿克| 台中市| 南汇区| 通河县| 莆田市| 遂川县| 建水县| 茂名市| 盐亭县| 松潘县| 张家口市| 左贡县| 合山市| 伊春市| 广元市| 峨边| 泰兴市| 高要市| 千阳县| 安塞县| 巫溪县| 田阳县|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