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課題:白樺內(nèi)容分析: 《白樺》以白樺樹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表現(xiàn)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tài)的美感。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體現(xiàn)出作者對擁有白樺品質(zhì)的人的尊敬。讀這首詩,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語言運用:提升朗讀能力,精準表達詩歌情感與意境。 思維能力:培養(yǎng)批判性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邏輯與理解能力。 審美創(chuàng)造:感受詩歌韻律與意境之美,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 文化自信:通過白樺樹皮工藝品鑒賞,了解俄羅斯森林文化中的自然崇拜傳統(tǒng)。聯(lián)系《白楊禮贊》體會不同民族精神象征的異同。 重點 組織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朗誦活動,讓學生在朗誦中感受詩歌的美。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對詩歌的新理解、新感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朗誦表達出詩歌的情感和意境。 讓學生在朗誦活動中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情境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我們的大任務嗎?想要“詩歌創(chuàng)作大賽”的黃金入場券,必須要完成三個神秘任務。同學們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讓我們開始第一站的探秘活動吧,去看一看哪里有什么在等待著我們。活動流程: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第一節(jié):朗讀準備課題引入:播放白樺林的圖片,并配上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觀察白樺的外形特點,如白色的樹干、修長的樹枝等,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白樺的初步印象。 教師提問學生是否知道與白樺有關的詩歌或文學作品,老師這里有一首《白樺林》的歌,歌中講述了二戰(zhàn)時期前蘇聯(lián)一名士兵的故事。讓我們通過這首歌來了解白樺在俄羅斯人民中的文化內(nèi)涵吧。 白樺林深受俄羅斯人民的愛戴,被視為崇高的象征,更是俄羅斯不可或缺的美麗景致。俄羅斯人民圍繞白樺樹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詩歌、童話和散文等文學作品。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前蘇聯(lián)作家葉賽寧的詩歌《白樺》。板書課題。“白樺樹”。 2.介紹作者及背景。 簡單介紹作者葉賽寧,包括他的國籍(俄羅斯)詩歌風格(田園抒情)以及代表作品。 說明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對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設計意圖:鏈接國外詩人與學生的認知,幫助理解詩歌意象和創(chuàng)作背景,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第二節(jié):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字音、節(jié)奏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或注釋自主學習。 (1)出示生字課件:開火車認讀檢測預習生字情況。教師正音。“樺”讀第四聲;“穗”讀“suì”,不要讀成了“shuì”或“huì”。 (2)指導識記。 ①師引導: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②生交流。 示例1:利用形聲字特點記住“樺、穗、繡 示例2:說文解字記“茸”,理解字義。 課件出示: ,茸,現(xiàn)多形容動植物細毛叢生的樣子。(艸,指嫩芽)+(耳,聰?shù)暮唽懀硎緳C靈),茸字上下兩部分合起來的意思是機靈的嫩芽,機靈的鹿頭上的芽狀柔嫩器官。 3.組織交流詩歌中不太理解的詞語,隨機重點指導。 (1)理解“白雪皚皚”,出示圖片,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 教師提問:生活中,你見過白雪皚皚的場景嗎? (2)讀準“姍姍”“徜徉”“朦朧”。 “姍姍來遲”形容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tài)。 “徜徉”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 “寂靜”形容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tài)。 “(3)“雪繡的花邊”“串串花穗”“潔白的流蘇” 教師出示“花邊”“花穗”“流蘇”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是哪三種事物。 學生邊聽邊注意字音、節(jié)奏和停頓,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同時在心里默記一些難以發(fā)音或不認識的字詞。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自己圈出的生字詞,和難理解的字詞,分享各自的認讀情況和對詞語的理解。在小組內(nèi),學生可以互相糾正讀音,討論詞義,增強對生字詞的掌握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勾畫并交流不理解的詞句,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為下文借助詞語,想象畫面掃清了認知上的障礙。通過理解“花邊”“花穗”和“流蘇”這一系列詞語,讓學生能夠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白樺樹一襲銀裝的形象。第三節(jié):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想象畫面。齊讀詩題,教師引導:讀了詩題,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 預設: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樺;一片白樺林,碧綠的葉,潔白的干…… 2.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全詩共有幾節(jié)? (3)小組分節(jié)比賽讀,全班齊讀。 3.把握詩歌主要內(nèi)容。 ①教師引導:讀著讀著,整首詩描繪的畫面在我們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誰來說一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用橫線勾畫出最能體現(xiàn)白樺美的詞語或者短語,批注自己的感受,想想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全班交流分享。我勾畫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的畫面。 ②每一節(jié)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讓學生嘗試概括每一節(jié)的意思。 全班交流討論,教師總結歸納:第一節(jié)寫白樺在雪中的美麗姿態(tài);第二節(jié)寫白樺的樹皮和枝葉;第三節(jié)寫朝霞映照下的白樺;第四節(jié)寫白樺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相互映襯,展現(xiàn)出一幅和諧美麗的畫面。 4.練習朗讀。生分成四人小組用喜歡的方式讀。 5.指導書寫生字 多媒體展示本課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筆畫特點。教師重點指導易錯字寫作順序。 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強調(diào)書寫姿勢。 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朗讀一節(jié),通過合作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 思考與概括:朗讀過程中,學生思考詩歌描寫了白樺的哪些方面,并嘗試概括每一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以此鍛煉總結能力和邏輯思維。 學生分享自己的識字方法,正確書寫筆畫,把字寫的美觀整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