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素養提升物理 觀念 研究運動的兩個基本概念 質點:(1)定義:忽略物體的 ,把物體視為一個有質量的點 (2)把物體看成質點的條件:形狀和大小對研究的問題可以 參考系:選取的原則:任意的,一般選 為參考系 描述運 動的三 個物理 量 位移:從 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 量 速度:(1)表示 的物理量 (2)平均速度=,方向與 方向相同 (3)瞬時速度:Δt→0時的平均速度,方向即物體運動的方向加速度:速度的變化率 (1)表示 的物理量 (2)a=,也叫作速度變化率,方向與 相同 (3)a與v、Δv大小無關 (4)與速度的關系:加速時,a與v ;減速時,a與v 科學 思維 理想化 模型 質點模型比值定 義法 速度v= 、加速度a= 圖像法 x-t圖像可獲取物體的位置、運動及 信息,v-t圖像可獲取物體的速度和 信息 極限思 維方法 瞬時速度:Δt→0時的平均速度 瞬時加速度:Δt→0時的 科學 探究 1.會使用打點計時器測時間和位移 2.會分析打點計時器獲得的實驗數據 (1)根據紙帶上點跡的疏密判斷物體速度的變化情況 (2)選取紙帶上兩點:讀取時間間隔、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并得出平均速度 (3)合理選取時間間隔以獲取數據求瞬時速度 (4)建立合適標度的坐標系,作出物體運動的v-t圖像,并會用平滑的曲線擬合數據點 3.知道實驗誤差產生的原因 4.能撰寫簡單的報告,描述測量速度的過程和結果科學 態度 與責 任 1.通過質點、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的學習,初步形成“客觀世界是物質的”“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等物質觀念和運動觀念 2.通過質點模型的建構及速度、加速度的定義,初步認識并體會模型建構的思維方式以及物理問題研究中的抽象與極限思維方式 3.只有如實地記錄實驗數據,才能真實反映現象,才能得出要研究的結果例1 (2024·四川省高一期中)2023年成都馬拉松(全程為42.195公里)于10月29日7點30分鳴槍開賽,作為全國唯一一場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事,吸引了來自全球的35 000名選手參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題中的“42.195公里”為路程B.題中的“7點30分”為時間間隔C.研究運動員跑步的技術動作時,可將運動員看成質點D.正在比賽的運動員感覺路旁的樹木向后移動,這是以地面為參考系例2 (2024·佛山市高一期中)夢天實驗艙中航天員用毛巾加工成球拍,可將水做成的“乒乓球”彈開,當水球以速率v1飛來時,航天員若將其以v2的速率反向擊回,在水球與球拍作用的時間Δt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球的速度變化量為v2-v1B.水球的加速度為C.水球加速度方向與速度變化量方向相反D.水球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1)加速度a=是定義式,不是決定式,a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其大小與v、Δv無關,方向與Δv方向相同,與v方向無關。(2)a==是矢量式,計算加速度時注意速度的方向(一般用正、負號表示)。例3 某人騎自行車沿直線從一斜坡坡底到坡頂,再從坡頂到坡底,已知上坡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4 m/s,下坡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6 m/s,則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與平均速率分別是 ( )A.10 m/s 10 m/s B.5 m/s 4.8 m/sC.10 m/s 5 m/s D.0 4.8 m/s例4 (多選)(2024·哈爾濱三中高一期中)圖甲為位移—時間圖像,圖乙為速度—時間圖像,圖中給出的四條圖線1、2、3、4分別代表四個物體從同一地點出發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0至t1時間內,物體2的平均速度大于物體1的平均速度B.甲圖中t1時刻物體1和物體2相遇C.乙圖中,t2時刻物體3與物體4相遇D.乙圖中,0至t2時間內,物體3和物體4的平均加速度相等x-t圖像和v-t圖像的比較圖像上某點縱坐標 表示某一時刻的位置 表示某一時刻的瞬時速度斜率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縱軸截距 表示初位置 表示初速度兩圖線交點坐標 表示相遇 不表示相遇,只表示速度相等注意 (1)無論是x-t圖像還是v-t圖像都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2)x-t圖像和v-t圖像都只能描述直線運動,不能描述曲線運動答案精析大小和形狀 忽略 大地 初 矢 物體運動快慢 位移 速度變化快慢 Δv方向 同向 反向 速度 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例1 A例2 D例3 D [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為0,由平均速度的定義式可知,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設由坡頂到坡底的路程為s,則此過程的平均速率為===4.8 m/s,故D項正確。]例4 BD [題圖甲中,0~t1時間內兩物體位移Δx相等,由知平均速度相等,A錯誤;t1時刻,兩物體到達同一位置,即相遇,B正確;題圖乙中,0~t2時間內物體3的速度總小于物體4的速度,而物體3、4從同一地點出發做直線運動,則t2時刻兩物體不會相遇,C錯誤;由a=知,0~t2時間內物體3和物體4的平均加速度相等,D正確。](共17張PPT)DIYIZHANG第一章章末素養提升再現素養知識物理 觀念 研究運動的兩個基本 概念 質點:(1)定義:忽略物體的 ,把物體視為一個有質量的點(2)把物體看成質點的條件:形狀和大小對研究的問題可以_______參考系:選取的原則:任意的,一般選_____為參考系描述運動的三個物理量 位移:從___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____量速度:(1)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平均速度=,方向與_______方向相同(3)瞬時速度:Δt→0時的平均速度,方向即物體運動的方向大小和形狀忽略大地初矢物體運動快慢位移 物理 觀念 描述運動的三個物理量 加速度:速度的變化率(1)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a=,也叫作速度變化率,方向與________相同(3)a與v、Δv大小無關(4)與速度的關系:加速時,a與v______;減速時,a與v______速度變化快慢Δv方向同向反向科學 思維 理想化模型 質點模型比值定義法 速度v=、加速度a=圖像法 x-t圖像可獲取物體的位置、運動及_____信息,v-t圖像可獲取物體的速度和_________信息極限思維方法 瞬時速度:Δt→0時的平均速度瞬時加速度:Δt→0時的_____________速度加速度平均加速度科學 探究 1.會使用打點計時器測時間和位移2.會分析打點計時器獲得的實驗數據(1)根據紙帶上點跡的疏密判斷物體速度的變化情況(2)選取紙帶上兩點:讀取時間間隔、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并得出平均速度(3)合理選取時間間隔以獲取數據求瞬時速度(4)建立合適標度的坐標系,作出物體運動的v-t圖像,并會用平滑的曲線擬合數據點3.知道實驗誤差產生的原因4.能撰寫簡單的報告,描述測量速度的過程和結果科學態度 與責任 1.通過質點、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的學習,初步形成“客觀世界是物質的”“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等物質觀念和運動觀念2.通過質點模型的建構及速度、加速度的定義,初步認識并體會模型建構的思維方式以及物理問題研究中的抽象與極限思維方式3.只有如實地記錄實驗數據,才能真實反映現象,才能得出要研究的結果 (2024·四川省高一期中)2023年成都馬拉松(全程為42.195公里)于10月29日7點30分鳴槍開賽,作為全國唯一一場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事,吸引了來自全球的35 000名選手參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題中的“42.195公里”為路程B.題中的“7點30分”為時間間隔C.研究運動員跑步的技術動作時,可將運動員看成質點D.正在比賽的運動員感覺路旁的樹木向后移動,這是以地面為參考系例1√“42.195公里”為路程,故A正確;“7點30分”為時刻,故B錯誤;研究運動員跑步的技術動作時,不能將運動員看成質點,故C錯誤;正在比賽的運動員感覺路旁的樹木向后移動,這是以自己為參考系,故D錯誤。 (2024·佛山市高一期中)夢天實驗艙中航天員用毛巾加工成球拍,可將水做成的“乒乓球”彈開,當水球以速率v1飛來時,航天員若將其以v2的速率反向擊回,在水球與球拍作用的時間Δt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水球的速度變化量為v2-v1B.水球的加速度為C.水球加速度方向與速度變化量方向相反D.水球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例2√設飛來的水球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水球的速度變化量為Δv=-v2-v1,A錯誤;水球的加速度為a==,方向與速度變化量方向相同,與初速度方向相反,B、C錯誤,D正確。總結提升(1)加速度a=是定義式,不是決定式,a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其大小與v、Δv無關,方向與Δv方向相同,與v方向無關。(2)a==是矢量式,計算加速度時注意速度的方向(一般用正、負號表示)。 某人騎自行車沿直線從一斜坡坡底到坡頂,再從坡頂到坡底,已知上坡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4 m/s,下坡時的平均速度大小為6 m/s,則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與平均速率分別是A.10 m/s 10 m/s B.5 m/s 4.8 m/sC.10 m/s 5 m/s D.0 4.8 m/s例3√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為0,由平均速度的定義式可知,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設由坡頂到坡底的路程為s,則此過程的平均速率為===4.8 m/s,故D項正確。 (多選)(2024·哈爾濱三中高一期中)圖甲為位移—時間圖像,圖乙為速度—時間圖像,圖中給出的四條圖線1、2、3、4分別代表四個物體從同一地點出發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圖中,0至t1時間內,物體2的平均速度大于物體1的平均速度B.甲圖中t1時刻物體1和物體2相遇C.乙圖中,t2時刻物體3與物體4相遇D.乙圖中,0至t2時間內,物體3和物體4的平均加速度相等例4√√題圖甲中,0~t1時間內兩物體位移Δx相等,由知平均速度相等,A錯誤;t1時刻,兩物體到達同一位置,即相遇,B正確;題圖乙中,0~t2時間內物體3的速度總小于物體4的速度,而物體3、4從同一地點出發做直線運動,則t2時刻兩物體不會相遇,C錯誤;由a=知,0~t2時間內物體3和物體4的平均加速度相等,D正確。總結提升x-t圖像和v-t圖像的比較 圖像上某點縱坐標 表示某一時刻的位置 表示某一時刻的瞬時速度斜率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縱軸截距 表示初位置 表示初速度兩圖線交點坐標 表示相遇 不表示相遇,只表示速度相等注意 (1)無論是x-t圖像還是v-t圖像都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2)x-t圖像和v-t圖像都只能描述直線運動,不能描述曲線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 章末素養提升.docx 第一章 章末素養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