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校本拓展課程:《世說新語》選讀(初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校本拓展課程:《世說新語》選讀(初中)

資源簡介

政事第三
閱讀導航
機智的言語令人贊賞,但孔夫子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那么到底該怎么看待“言”與“行”的關系呢?閱讀“政事”篇中的故事,你也許會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陳仲弓為太丘長[[footnoteRef:1]],時吏有詐稱母病求假,事覺,收之,令吏殺焉。主簿請付獄考眾奸[[footnoteRef:2]],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footnoteRef:3]]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footnoteRef:4]]。考求眾奸,豈復過此!” [1: [] 陳仲弓:陳寔(shí)。太丘:故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2: [] 獄:獄吏。考:拷問。眾奸:從多犯罪事實。] [3: [] 病母:把母親說成有病。病,作動詞用。] [4: [] 其罪莫大:他的罪行沒有比這更大的了。莫,沒有。]
陳仲弓為太丘長,有劫賊殺財主[[footnoteRef:5]],主者捕之。未至發所[[footnoteRef:6]],道聞民有在草不起子[[footnoteRef:7]]者,回車往治之。主簿曰:“賊大,宜先按討。”仲弓曰:“盜殺財主,何如[[footnoteRef:8]]骨肉相殘!” [5: [] 財主:財貨的主人(不是現代所說的富家)。] [6: [] 發所:案發的地點。] [7: [] 在草不起子:指生了孩子不肯養育。在草,指臨產分娩。草,草席,這里指產蓐,孕婦臨產時用的褥墊;晉時分娩多用草墊在身下,也叫落草。起子,養育所生的孩子。] [8: [] 何如:用反問表示比不上,不如,可譯為“哪里比得上”。]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footnoteRef:9]]。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footnoteRef:10]]?”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footnoteRef:11]],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footnoteRef:12]],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footnoteRef:13]]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footnoteRef:14]],萬里如一;周公不師[[footnoteRef:15]]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9: [] 候:拜候,拜會。袁公:未知指何人。] [10: [] 何所履行:執行的是什么,意即怎么做的。] [11: [] 強者綏之以德:對強者用恩德來安撫他們。綏之以德,“以德綏之”的倒裝。綏(suí),安撫。] [12: [] 恣其所安:聽任他們按自己認為可行的去做。恣,聽任。] [13: [] 法 :效法,效仿。] [14: [] 周旋動靜:指處置世事的舉動措施。周旋,應酬。] [15: [] 師:仿效。]
山司徒前后選[[footnoteRef:16]],殆周遍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footnoteRef:17]],皆如其言。唯用陸亮[[footnoteRef:18]],是詔所用,與公意異,爭之,不從。亮亦尋為賄敗[[footnoteRef:19]]。 [16: [] 山司徒:即山濤,“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司徒。前后選:指山濤曾先后兩次擔任選拔官員的職位。] [17: [] 題目:品評人物。] [18: [] 陸亮:字長興,賈充親信。] [19: [] 尋:不久。敗:被撤職,罷官。]
嵇康被誅后,山公舉康子紹為秘書丞[[footnoteRef:20]]。紹咨公出處[[footnoteRef:21]],公曰:“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footnoteRef:22]],而況人乎!” [20: [] 康子紹:嵇康之子嵇紹。秘書丞:秘書省的屬官,掌管圖書典籍。] [21: [] 出處:進或退,指出仕還是退隱。嵇康是被晉文帝司馬昭殺害的,而山濤卻把他的兒子嵇紹推薦到晉武帝朝為官,嵇紹必然有所顧慮。] [22: [] 消息:生與滅,盛與衰。消:消減。息:增長。]
王安期[[footnoteRef:23]]為東海郡,小吏盜池中魚,綱紀推之[[footnoteRef:24]]。王曰:“文王之囿,與眾共之[[footnoteRef:25]]。池魚復何足惜!” [23: [] 王安期:王承,字安期,王湛的兒子,累遷東海內史。] [24: [] 綱紀:古稱綜理州郡之事的官員,即主簿。推:推究、查究。] [25: [] 文王:周文王。囿(yòu):養禽獸的園子。共:共同使用。《孟子·梁惠王下》載,周文王有個方圓七十里的園囿,人們可以到那里去打柴、狩獵。]
王、劉與林公共看何驃騎[[footnoteRef:26]],驃騎看文書,不顧之。王謂何曰:“我今故與林公來相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footnoteRef:27]],那得方低頭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諸人以為佳。 [26: [] 王、劉:王濛、劉惔,都是當時有名的清談家。林公:支道林和尚,也是善談老莊的。何驃(piào)騎:何充,字次道,東晉時期重臣。驃騎,古代將軍的名號。] [27: [] 玄言:也稱玄談或清談,崇尚虛無,專談玄理。]
文學第四
閱讀導航
魏晉時期是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后,又一個學術思想繁榮發展的階段。文壇呈現出一派清新自由的景象,各種掌故逸事也精彩紛呈,曹植七步成詩,成為千古佳話;學者家的丫鬟也能用《詩經》中的詩句對話;“小迷弟”鄧艾寫好文章后想讓偶像嵇康過目,卻又不敢當面請教,隔著墻扔到院里拔腿就跑。這些故事,千百年后依然為人所津津樂道。
鄭玄[[footnoteRef:28]]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footnoteRef:29]],將撻[[footnoteRef:30]]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footnoteRef:31]]泥中。須臾[[footnoteRef:32]],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footnoteRef:33]]?”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footnoteRef:34]]。” [28: [] 鄭玄:字康成,東漢儒家學者,中國著名經學家之一,兩漢經學之集大成者。其經學成就及由其學術而形成的學派,后世稱之為“鄭學”“通學”,或“綜合學派”。] [29: [] 稱旨:符合心意。稱,適合。旨,想法、意思。] [30: [] 撻(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31: [] 曳(yè)著:拉到。曳,拉。] [32: [] 須臾(yú):不久,一會兒。] [33: [] 胡為乎泥中:為什么會在泥水中。引自《詩經·邶風·式微》。 ] [34: [] 薄言往愬(sù),逢彼之怒:我去訴說,反而惹得他發火。引自《詩經·邶風·柏舟》。 ]
鐘會撰《四本論》[[footnoteRef:35]]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footnoteRef:36]],懷不敢出,于戶外遙擲,便回急走。 [35: [] 《四本論》:鐘會所作文章篇名,論說才能與善惡之間的同、異、合、離的關系。才能與人性善惡的問題是魏晉時期清談的重要內容之一。] [36: [] 難(nàn):詰責,質問。]
林道人[[footnoteRef:37]]詣謝公。東陽時始總角[[footnoteRef:38]],新病起[[footnoteRef:39]],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footnoteRef:40]]。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之,再[[footnoteRef:41]]遣信令還,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婦少遭家難[[footnoteRef:42]],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因流涕抱兒以歸。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footnoteRef:43]],致可傳述[[footnoteRef:44]],恨不使朝士見[[footnoteRef:45]]。” [37: [] 林道人:即支道林。] [38: [] 東陽:即謝朗。總角:古代兒童的頭發分為兩束,扎成兩個小髻,形狀如角,后來用“總角”指童年。] [39: [] 新:新近,剛剛。起:病愈。] [40: [] 苦:困擾,使處于困境。] [41: [] 再:兩次。] [42: [] 新婦:當時已婚婦女的自稱。家難:家中遭遇的重大不幸事故,這里王夫人指自己守寡。] [43: [] 慷慨:情緒激昂。] [44: [] 致:通“至”,最。傳述:轉述,傳揚。] [45: [] 恨:遺憾。見:聽到,聽說。]
人有問殷中軍[[footnoteRef:46]]:“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footnoteRef:47]],將得財而夢矢[[footnoteRef:48]]穢?”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尸;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污。”時人以為名通[[footnoteRef:49]]。 [46: [] 殷中軍:殷浩,善清談,負有盛名。曾任揚州刺史。簡文帝執政時期,為了制約桓溫的勢力,特意使殷浩參與朝政。后率軍北伐,兵敗后,遭桓溫彈劾,被廢為庶人,徙居東陽。] [47: [] 得位:得到官職,或晉升。棺器:棺材。] [48: [] 矢:通“屎”。] [49: [] 名通:名言通論。]
殷仲堪[[footnoteRef:50]]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footnoteRef:51]]。” [50: [] 殷仲堪:東晉時期將領、大臣。] [51: [] 舌本:舌根。強(jiàng):僵硬、遲鈍。]
文帝嘗令東阿王[[footnoteRef:52]]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footnoteRef:53]]。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footnoteRef:54]]。萁在釜下然[[footnoteRef:55]],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52: [] 文帝:魏文帝曹丕。東阿王:曹植,字子建,曾封東阿王。] [53: [] 大法:指死刑。] [54: [] 漉(lù):過濾。菽(shū):豆類。] [55: [] 萁:豆桿。釜:古代的一種鍋,圓底,盛行于漢代。然:通“燃”。]
桓宣武北征[[footnoteRef:56]],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footnoteRef:57]],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footnoteRef:58]]在側,極嘆其才。袁虎云:“當令齒舌[[footnoteRef:59]]間得利。” [56: [] 桓宣武北征:指太和四年(369年),桓溫北征前燕。] [57: [] 會:恰巧、適逢。露布:古代指檄文、緊急文書等,因不加封緘,故稱。] [58: [] 東亭:東亭侯王珣。] [59: [] 齒舌:指贊賞,夸獎。]
方正第五
閱讀導航
面對父親朋友的指責,陳元方有理有據、義正辭嚴地駁斥其“無信”“無禮”,詮釋了“方正”的含義。而面對自己的上級長官甚至當朝皇帝,陳泰、和嶠、何充、周伯仁等人,剛正耿直,實話實話,不肯委曲求全,絲毫不給面子,這樣方正的品德與氣節,在任何時代都是難能可貴的。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高貴鄉公薨[[footnoteRef:60]],內外[[footnoteRef:61]]喧嘩。司馬文王問侍中陳泰[[footnoteRef:62]]曰:“何以靜之?”泰云:“唯殺賈充以謝天下。”文王曰:“可復下此[[footnoteRef:63]]不?”對曰:“但見其上,未見其下。” [60: [] 高貴鄉公:指曹髦(máo),字彥士,魏文帝曹丕之孫,曹魏第四位皇帝,因不滿司馬兄弟專權,親自帶兵去討伐,結果被司馬師手下賈充帶人誅殺,死后謚號高貴鄉公。薨(hōng):古代稱諸侯之死,后來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稱薨。] [61: [] 內外:朝廷內外。] [62: [] 陳泰:字玄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司空陳群之子,因曹髦被殺,悲憤交加而死。] [63: [] 下此:指比殺死賈充次一等的辦法。下,更輕的處理。后文的“上”指更重的處理。]
和嶠[[footnoteRef:64]]為武帝所親重,語嶠曰:“東宮頃似更成進[[footnoteRef:65]],卿試往看。”還,問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質如初。” [64: [] 和嶠:字長輿,曹魏后期至西晉初年大臣。和嶠曾多次向晉武帝司馬炎談起擔心太子司馬衷不能繼承國家大業,武帝不以為然。] [65: [] 東宮:太子所居之宮,亦指太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太子司馬衷,史稱癡呆不任事。繼位后賈后專權,引起“八王之亂”,諸王先后執政,皇帝形同傀儡,后被毒死。成進:成熟長進。]
王太尉不與庾子嵩[[footnoteRef:66]]交,庾卿之不置[[footnoteRef:67]]。王曰:“君不得為爾。”庾曰:“卿自君[[footnoteRef:68]]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66: [] 王太尉:王衍。庾子嵩:庾敳(ái),字子嵩,西晉時期名士、清談家,出身于魏晉名門潁川庾氏。] [67: [] 卿之:稱他為“卿”。卿,稱……為卿,作動詞用。不置,不停;置,放下。] [68: [] 君我:稱我為“君”;君,與上文“卿之”的“卿”用法相同。王衍對庾敳原是可以稱呼“卿”的,可是他用了尊稱“君”。]
阮宣子[[footnoteRef:69]]論鬼神有無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獨以為無,曰:“今見鬼者云著生時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復有鬼邪?” [69: [] 阮宣子:阮修,字宣子,西晉時期大臣、名士阮咸從子。]
周伯仁為吏部尚書,在省[[footnoteRef:70]]內夜疾危急。時刁玄亮[[footnoteRef:71]]為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良久小損[[footnoteRef:72]]。明旦,報仲智[[footnoteRef:73]],仲智狼狽來。始入戶,刁下床對之大泣,說伯仁昨危急之狀。仲智手批[[footnoteRef:74]]之,刁為辟易[[footnoteRef:75]]于戶側。既前,都不問病,直云:“君在中朝,與和長輿[[footnoteRef:76]]齊名,那與佞人[[footnoteRef:77]]刁協有情!”徑便出。 [70: [] 省:官署,此指尚書省。] [71: [] 刁玄亮:刁協,字玄亮。] [72: [] 小損:指病情減緩。] [73: [] 仲智:周嵩,字仲智,周伯仁的弟弟。] [74: [] 比:用手掌打。] [75: [] 辟(bì)易:退避。] [76: [] 和長輿:即和嶠,字長輿。] [77: [] 佞人:慣用花言巧語奉承、討好別人的人。]
王含作廬江郡[[footnoteRef:78]],貪濁狼籍[[footnoteRef:79]]。王敦護其兄,故于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 [78: [] 王含:字處弘,東晉時期大臣,權臣王敦的兄長。作廬江郡:擔任廬江太守。] [79: [] 狼籍:亦作“狼藉”,散亂,不可收拾,這里指行為不檢點。]
山公大兒著短帢[[footnoteRef:80]],車中倚。武帝欲見之,山公不敢辭,問兒,兒不肯行。時論乃云勝山公。 [80: [] 短帢(qià):一種輕便小帽。戴帢帽見客,是一種不講究禮節的做法。]
顧孟著[[footnoteRef:81]]嘗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footnoteRef:82]]可便作棟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footnoteRef:83]]。 [81: [] 顧孟著:顧顯,顧榮的侄子,晉元帝時期為散騎侍郎。] [82: [] 詎(jù):豈,怎么。] [83: [] 衿契(jīn qì):意氣相投的朋友。]
明帝[[footnoteRef:84]]在西堂,會諸公飲酒,未大醉,帝問:“今名臣共集,何如堯、舜時?”周伯仁為仆射,因厲聲曰:“今雖同人主,復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還內,作手詔滿一黃紙,遂付廷尉令收[[footnoteRef:85]],因欲殺之。后數日,詔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footnoteRef:86]]知當不死,罪不足至此。” [84: [] 明帝:晉明帝司馬紹,晉元帝長子。] [85: [] 收:逮捕。] [86: [] 近:起初。]
劉真長、王仲祖[[footnoteRef:87]]共行,日旰未食。有相識小人[[footnoteRef:88]]貽其餐,肴案甚盛,真長辭焉。仲祖曰:“聊以充虛,何苦辭!”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footnoteRef:89]]。” [87: [] 劉真長、王仲祖:劉惔、王濛。] [88: [] 小人:魏晉時士族稱奴仆、吏役及各行業普通百姓為“小人”。] [89: [] 作緣:打交道。]
孔君平疾篤,庾司空為會稽[[footnoteRef:90]],省之,相問訊甚至,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庾聞,回謝之,請其話言[[footnoteRef:91]]。 [90: [] 庾司空:庾冰。為會稽:任會稽內史。] [91: [] 請其話言:請他留下教誨。]
王述轉尚書令[[footnoteRef:92]],事行便拜[[footnoteRef:93]]。文度[[footnoteRef:94]]曰:“故應讓杜、許[[footnoteRef:95]]。”藍田云:“汝謂我堪[[footnoteRef:96]]此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footnoteRef:97]]自是美事,恐不可闕[[footnoteRef:98]]。”藍田慨然曰:“既云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92: [] 王述:封藍田侯,故下文又稱藍田。轉:調動官職,指升官。] [93: [] 事行:事情實現,指詔命下達。拜:接受官職。] [94: [] 文度:王坦之。] [95: [] 杜、許:事跡不詳。] [96: [] 堪:勝任。] [97: [] 克讓:能謙讓。] [98: [] 闕:同“缺”。]
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footnoteRef:99]]。酒酣后,劉牽腳加桓公頸,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去。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footnoteRef:100]]!” [99: [] 桓公:桓溫。覆舟山:地名,在今江蘇南京城東北方向。] [100: [] 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他難道可以給人臉色看嗎?伊,他。不,同“否”。]
羅君章[[footnoteRef:101]]曾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答曰:“相識已多,不煩復爾。” [101: [] 羅君章:羅含,字君章,擅文章,謝尚、桓溫稱之為“湘中之琳瑯”“江左之秀”。]
王恭欲請江盧奴[[footnoteRef:102]]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王坐,不敢即言,良久乃得及。江不應,直[[footnoteRef:103]]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曰:“卿亦復須邪?”更使酌與王。王飲酒畢,因得自解[[footnoteRef:104]]去。未出戶,江嘆曰:“人自量[[footnoteRef:105]],固為難!” [102: [] 江盧奴:江敱(ái),字仲凱,小字盧奴,曾任黃門侍郎、瑯邪內史。] [103: [] 直:只是。] [104: [] 自解:指自我解圍,自我解除尷尬。] [105: [] 自量:自己能衡量自己。]政事第三 1
政事第三
閱讀導航
機智的言語令人贊賞,但孔夫子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君子欲訥
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那么到底該怎么看待“言”與“行”的關系呢?閱
讀“政事”篇中的故事,你也許會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1
陳仲弓為太丘長[1],時吏有詐稱母病求假,事覺,收之,令吏殺焉。主簿請付獄考
眾奸[2],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3]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4]。考求眾奸,豈復
過此!”
2
陳仲弓為太丘長,有劫賊殺財主[5],主者捕之。未至發所[6],道聞民有在草不起子
[7]者,回車往治之。主簿曰:“賊大,宜先按討。”仲弓曰:“盜殺財主,何如[8]骨肉
相殘!”
[1] 陳仲弓:陳寔(shí)。太丘:故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2] 獄:獄吏。考:拷問。眾奸:從多犯罪事實。
[3] 病母:把母親說成有病。病,作動詞用。
[4] 其罪莫大:他的罪行沒有比這更大的了。莫,沒有。
[5] 財主:財貨的主人(不是現代所說的富家)。
[6] 發所:案發的地點。
[7] 在草不起子:指生了孩子不肯養育。在草,指臨產分娩。草,草席,這里指產蓐,孕婦臨產時用的褥墊;
晉時分娩多用草墊在身下,也叫落草。起子,養育所生的孩子。
[8] 何如:用反問表示比不上,不如,可譯為“哪里比得上”。
2 《世說新語》選讀
3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1]。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2]?”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3],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4],久而益
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5]孤,孤法卿父?”元方
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6],萬里如一;周公不師[7]孔子,孔子亦不師
周公。”
4
山司徒前后選[8],殆周遍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9],皆如其言。唯用陸亮[10],
是詔所用,與公意異,爭之,不從。亮亦尋為賄敗[11]。
[1] 候:拜候,拜會。袁公:未知指何人。
[2] 何所履行:執行的是什么,意即怎么做的。
[3] 強者綏之以德:對強者用恩德來安撫他們。綏之以德,“以德綏之”的倒裝。綏(suí),安撫。
[4] 恣其所安:聽任他們按自己認為可行的去做。恣,聽任。
[5] 法 :效法,效仿。
[6] 周旋動靜:指處置世事的舉動措施。周旋,應酬。
[7] 師:仿效。
[8] 山司徒:即山濤,“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司徒。前后選:指山濤曾先后兩次擔任選拔官員的職位。
[9] 題目:品評人物。
[10] 陸亮:字長興,賈充親信。
[11] 尋:不久。敗:被撤職,罷官。
政事第三 3
5
嵇康被誅后,山公舉康子紹為秘書丞[1]。紹咨公出處[2],公曰:“為君思之久矣。
天地四時,猶有消息[3],而況人乎!”
6
王安期[4]為東海郡,小吏盜池中魚,綱紀推之[5]。王曰:“文王之囿,與眾共之[6]。
池魚復何足惜!”
7
王、劉與林公共看何驃騎[7],驃騎看文書,不顧之。王謂何曰:“我今故與林公來
[8]
相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 ,那得方低頭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
以得存?”諸人以為佳。
[1] 康子紹:嵇康之子嵇紹。秘書丞:秘書省的屬官,掌管圖書典籍。
[2] 出處:進或退,指出仕還是退隱。嵇康是被晉文帝司馬昭殺害的,而山濤卻把他的兒子嵇紹推薦到晉武
帝朝為官,嵇紹必然有所顧慮。
[3] 消息:生與滅,盛與衰。消:消減。息:增長。
[4] 王安期:王承,字安期,王湛的兒子,累遷東海內史。
[5] 綱紀:古稱綜理州郡之事的官員,即主簿。推:推究、查究。
[6] 文王:周文王。囿(yòu):養禽獸的園子。共:共同使用。《孟子·梁惠王下》載,周文王有個方圓七
十里的園囿,人們可以到那里去打柴、狩獵。
[7] 王、劉:王濛、劉惔,都是當時有名的清談家。林公:支道林和尚,也是善談老莊的。何驃(piào)騎:
何充,字次道,東晉時期重臣。驃騎,古代將軍的名號。
[8] 玄言:也稱玄談或清談,崇尚虛無,專談玄理。
4 《世說新語》選讀
文學第四
閱讀導航
魏晉時期是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后,又一個學術思想繁榮發展的階
段。文壇呈現出一派清新自由的景象,各種掌故逸事也精彩紛呈,曹植七步成
詩,成為千古佳話;學者家的丫鬟也能用《詩經》中的詩句對話;“小迷弟”鄧
艾寫好文章后想讓偶像嵇康過目,卻又不敢當面請教,隔著墻扔到院里拔腿就
跑。這些故事,千百年后依然為人所津津樂道。
8
鄭玄[1]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2],將撻[3]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
著[4]泥中。須臾[5],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6]?”答曰:“薄言往愬,逢彼
之怒[7]。”
[1] 鄭玄:字康成,東漢儒家學者,中國著名經學家之一,兩漢經學之集大成者。其經學成就及由其學術而形
成的學派,后世稱之為“鄭學”“通學”,或“綜合學派”。
[2] 稱旨:符合心意。稱,適合。旨,想法、意思。
[3] 撻(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4] 曳(yè)著:拉到。曳,拉。
[5] 須臾(yú):不久,一會兒。
[6] 胡為乎泥中:為什么會在泥水中。引自《詩經·邶風·式微》。
[7] 薄言往愬(sù),逢彼之怒:我去訴說,反而惹得他發火。引自《詩經·邶風·柏舟》。
文學第四 5
9
鐘會撰《四本論》[1]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2],懷不敢出,
于戶外遙擲,便回急走。
10
林道人[3]詣謝公。東陽時始總角[4],新病起[5],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
[6]。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之,再[7]遣信令還,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婦少
遭家難[8],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因流涕抱兒以歸。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
[9],致可傳述[10],恨不使朝士見[11]。”
11
人有問殷中軍[12]:“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13],將得財而夢矢[14]穢?”殷曰:“官
[1] 《四本論》:鐘會所作文章篇名,論說才能與善惡之間的同、異、合、離的關系。才能與人性善惡的問題
是魏晉時期清談的重要內容之一。
[2] 難(nàn):詰責,質問。
[3] 林道人:即支道林。
[4] 東陽:即謝朗。總角:古代兒童的頭發分為兩束,扎成兩個小髻,形狀如角,后來用“總角”指童年。
[5] 新:新近,剛剛。起:病愈。
[6] 苦:困擾,使處于困境。
[7] 再:兩次。
[8] 新婦:當時已婚婦女的自稱。家難:家中遭遇的重大不幸事故,這里王夫人指自己守寡。
[9] 慷慨:情緒激昂。
[10] 致:通“至”,最。傳述:轉述,傳揚。
[11] 恨:遺憾。見:聽到,聽說。
[12] 殷中軍:殷浩,善清談,負有盛名。曾任揚州刺史。簡文帝執政時期,為了制約桓溫的勢力,特意使殷
浩參與朝政。后率軍北伐,兵敗后,遭桓溫彈劾,被廢為庶人,徙居東陽。
[13] 得位:得到官職,或晉升。棺器:棺材。
[14] 矢:通“屎”。
6 《世說新語》選讀
本是臭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尸;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污。”時人以為名通[1]。
12
殷仲堪[2]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3]。”
13
文帝嘗令東阿王[4]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5]。應聲
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6]。萁在釜下然[7],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14
桓宣武北征[8],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9],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
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10]在側,極嘆其才。袁虎云:“當令齒舌[11]間得利。”
[1] 名通:名言通論。
[2] 殷仲堪:東晉時期將領、大臣。
[3] 舌本:舌根。強(jiàng):僵硬、遲鈍。
[4] 文帝:魏文帝曹丕。東阿王:曹植,字子建,曾封東阿王。
[5] 大法:指死刑。
[6] 漉(lù):過濾。菽(shū):豆類。
[7] 萁:豆桿。釜:古代的一種鍋,圓底,盛行于漢代。然:通“燃”。
[8] 桓宣武北征:指太和四年(369 年),桓溫北征前燕。
[9] 會:恰巧、適逢。露布:古代指檄文、緊急文書等,因不加封緘,故稱。
[10] 東亭:東亭侯王珣。
[11] 齒舌:指贊賞,夸獎。
方正第五 7
方正第五
閱讀導航
面對父親朋友的指責,陳元方有理有據、義正辭嚴地駁斥其“無信”“無
禮”,詮釋了“方正”的含義。而面對自己的上級長官甚至當朝皇帝,陳泰、和
嶠、何充、周伯仁等人,剛正耿直,實話實話,不肯委曲求全,絲毫不給面子,
這樣方正的品德與氣節,在任何時代都是難能可貴的。
15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
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8 《世說新語》選讀
16
高貴鄉公薨[1],內外[2]喧嘩。司馬文王問侍中陳泰[3]曰:“何以靜之?”泰云:“唯
殺賈充以謝天下。”文王曰:“可復下此[4]不?”對曰:“但見其上,未見其下。”
17
和嶠[5]為武帝所親重,語嶠曰:“東宮頃似更成進[6],卿試往看。”還,問何如,
答云:“皇太子圣質如初。”
18
王太尉不與庾子嵩[7]交,庾卿之不置[8]。王曰:“君不得為爾。”庾曰:“卿自君
[9]
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1] 高貴鄉公:指曹髦(máo),字彥士,魏文帝曹丕之孫,曹魏第四位皇帝,因不滿司馬兄弟專權,親自帶
兵去討伐,結果被司馬師手下賈充帶人誅殺,死后謚號高貴鄉公。薨(hōng):古代稱諸侯之死,后來有封爵的大
官之死也稱薨。
[2] 內外:朝廷內外。
[3] 陳泰:字玄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司空陳群之子,因曹髦被殺,悲憤交加而死。
[4] 下此:指比殺死賈充次一等的辦法。下,更輕的處理。后文的“上”指更重的處理。
[5] 和嶠:字長輿,曹魏后期至西晉初年大臣。和嶠曾多次向晉武帝司馬炎談起擔心太子司馬衷不能繼承國
家大業,武帝不以為然。
[6] 東宮:太子所居之宮,亦指太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太子司馬衷,史稱癡呆不任事。繼位后賈后專權,引
起“八王之亂”,諸王先后執政,皇帝形同傀儡,后被毒死。成進:成熟長進。
[7] 王太尉:王衍。庾子嵩:庾敳(ái),字子嵩,西晉時期名士、清談家,出身于魏晉名門潁川庾氏。
[8] 卿之:稱他為“卿”。卿,稱……為卿,作動詞用。不置,不停;置,放下。
[9] 君我:稱我為“君”;君,與上文“卿之”的“卿”用法相同。王衍對庾敳原是可以稱呼“卿”的,可是
他用了尊稱“君”。
方正第五 9
19
阮宣子[1]論鬼神有無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獨以為無,曰:“今見鬼者云著生時
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復有鬼邪?”
20
周伯仁為吏部尚書,在省[2]內夜疾危急。時刁玄亮[3]為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
良久小損[4]。明旦,報仲智[5],仲智狼狽來。始入戶,刁下床對之大泣,說伯仁昨危急
之狀。仲智手批[6]之,刁為辟易[7]于戶側。既前,都不問病,直云:“君在中朝,與和
長輿[8]齊名,那與佞人[9]刁協有情!”徑便出。
21
王含作廬江郡[10],貪濁狼籍[11]。王敦護其兄,故于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
江人士咸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
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
[1] 阮宣子:阮修,字宣子,西晉時期大臣、名士阮咸從子。
[2] 省:官署,此指尚書省。
[3] 刁玄亮:刁協,字玄亮。
[4] 小損:指病情減緩。
[5] 仲智:周嵩,字仲智,周伯仁的弟弟。
[6] 比:用手掌打。
[7] 辟(bì)易:退避。
[8] 和長輿:即和嶠,字長輿。
[9] 佞人:慣用花言巧語奉承、討好別人的人。
[10] 王含:字處弘,東晉時期大臣,權臣王敦的兄長。作廬江郡:擔任廬江太守。
[11] 狼籍:亦作“狼藉”,散亂,不可收拾,這里指行為不檢點。
10 《世說新語》選讀
22
山公大兒著短帢[1],車中倚。武帝欲見之,山公不敢辭,問兒,兒不肯行。時論乃
云勝山公。
23
顧孟著[2]嘗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3]可便作棟梁
自遇!”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4]。
24
明帝[5]在西堂,會諸公飲酒,未大醉,帝問:“今名臣共集,何如堯、舜時?”周
伯仁為仆射,因厲聲曰:“今雖同人主,復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還內,作手詔
滿一黃紙,遂付廷尉令收[6],因欲殺之。后數日,詔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7]
知當不死,罪不足至此。”
25
劉真長、王仲祖[8]共行,日旰未食。有相識小人[9]貽其餐,肴案甚盛,真長辭焉。
仲祖曰:“聊以充虛,何苦辭!”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10]。”
[1] 短帢(qià):一種輕便小帽。戴帢帽見客,是一種不講究禮節的做法。
[2] 顧孟著:顧顯,顧榮的侄子,晉元帝時期為散騎侍郎。
[3] 詎(jù):豈,怎么。
[4] 衿契(jīn qì):意氣相投的朋友。
[5] 明帝:晉明帝司馬紹,晉元帝長子。
[6] 收:逮捕。
[7] 近:起初。
[8] 劉真長、王仲祖:劉惔、王濛。
[9] 小人:魏晉時士族稱奴仆、吏役及各行業普通百姓為“小人”。
[10] 作緣:打交道。
方正第五 11
26
孔君平疾篤,庾司空為會稽[1],省之,相問訊甚至,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
曰:“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庾聞,回謝之,請其話
言[2]。
27
王述轉尚書令[3],事行便拜[4]。文度[5]曰:“故應讓杜、許[6]。”藍田云:“汝謂
我堪[7]此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8]自是美事,恐不可闕[9]。”藍田慨然曰:
“既云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28
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10]。酒酣后,劉牽腳加桓公頸,桓公甚不堪,舉手撥
去。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11]!”
[1] 庾司空:庾冰。為會稽:任會稽內史。
[2] 請其話言:請他留下教誨。
[3] 王述:封藍田侯,故下文又稱藍田。轉:調動官職,指升官。
[4] 事行:事情實現,指詔命下達。拜:接受官職。
[5] 文度:王坦之。
[6] 杜、許:事跡不詳。
[7] 堪:勝任。
[8] 克讓:能謙讓。
[9] 闕:同“缺”。
[10] 桓公:桓溫。覆舟山:地名,在今江蘇南京城東北方向。
[11] 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他難道可以給人臉色看嗎?伊,他。不,同“否”。
12 《世說新語》選讀
29
羅君章[1]曾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答曰:“相識已多,不煩復爾。”
30
王恭欲請江盧奴[2]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王坐,不敢即言,良久乃得
及。江不應,直[3]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曰:
“卿亦復須邪?”更使酌與王。王飲酒畢,因得自解[4]去。未出戶,江嘆曰:“人自量
[5],固為難!”
[1] 羅君章:羅含,字君章,擅文章,謝尚、桓溫稱之為“湘中之琳瑯”“江左之秀”。
[2] 江盧奴:江敱(ái),字仲凱,小字盧奴,曾任黃門侍郎、瑯邪內史。
[3] 直:只是。
[4] 自解:指自我解圍,自我解除尷尬。
[5] 自量:自己能衡量自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漳平市| 神农架林区| 锦州市| 永登县| 平阳县| 土默特左旗| 双鸭山市| 和龙市| 太原市| 贵州省| 博野县| 濮阳县| 封开县| 泸定县| 师宗县| 永胜县| 汉寿县| 仙居县| 晋城| 彰化县| 宽甸| 磴口县| 农安县| 镇原县| 揭阳市| 黑河市| 两当县| 崇阳县| 德令哈市| 新津县| 准格尔旗| 定结县| 临泉县| 湘潭县| 玉林市| 金门县| 灯塔市| 高邮市| 万荣县|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