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重難題型突破 探究類重點實驗-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訓練(55頁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重難題型突破 探究類重點實驗-2025年中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訓練(55頁ppt)

資源簡介

(共55張PPT)
一、教材重點實驗
類型一 探究類重點實驗
 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2022.20、2021.18(2)]
實驗
1
1. 小明學完熔化現象之后,了解到加鹽可以改變冰的熔點,于是他大膽猜想加鹽也可能影響水的沸點.為了驗證他的猜想,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探究.
(1)圖甲中,按規范要求,實驗前應先調節鐵圈 (選
填“1”或“2”)的高度.
2
甲 乙
第1題圖
(2)實驗中,水溫升到90 ℃開始,每隔1 min讀一次溫度并記入表格,第
3 min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讀數是 ℃.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溫度/℃ 90 92 94 98 98 98
96

第1題圖

第1題圖
(3)請根據表格數據在圖丙中描點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由實驗數據可知,水在沸騰時的特點是:持續吸熱,溫度 .
保持不變
(4)按照同樣的方式,小明又將相同質量不同濃度的鹽水(ρ鹽水1>ρ鹽水2>
ρ水)進行加熱直至沸騰,并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描繪在圖丙中.兩種
鹽水從90 ℃加熱至剛好沸騰,鹽水1吸收的熱量 (選填“>”“=”
或“<”)鹽水2吸收的熱量.
(5)初步得出鹽水的沸點隨鹽水濃度變化的規律是:當氣壓一定時,鹽水 濃度越大,鹽水的沸點 .

越高
更換不同液體多次實
驗(或在水中摻入其他物質進行多次實驗)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017.30(4)]
實驗
2
2.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實驗小組的同學選用了平面 鏡、紙板、量角器、激光器和幾種不同顏色的筆,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
實驗.
第2題圖甲
(1)實驗中為了使光線能在紙板上顯示出來,方便實驗研究,應使光 束 紙板射到O點.
緊貼
第2題圖甲
(2)他們將右側的紙板沿ON向后彎折,發現右側紙板上沒有反射光,再將 右側紙板放回原位置后,又在右側紙板上觀察到了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 線、入射光線、法線 .
在同一平面內
(3)多次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并將實驗所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由此總 結在光的反射現象中, .
實驗次序 1 2 3
∠i 70° 45° 30°
∠r 70° 45° 3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 學習完光的反射知識,善于思考的小靜理解了生活中這一場景,如圖乙所示,被隔板隔開的兩個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對方,但人偶A可以從平面鏡中看到人偶B,人偶B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人偶A. 理由是 .
第2題圖乙

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020.18(2)、2018.30(2)]
實驗
3
3. 如圖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桌面上已給出的器材有:支架、單面鍍銀鏡子、單面鍍膜半透明玻璃板、鉛筆各一個,完全相同的蠟燭兩個,方格紙一張,火柴一盒.
甲 乙 丙
第3題圖
甲 乙 丙
第3題圖
(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 境中進行.
(2)小明在實驗中選用單面鍍膜半透明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其目的是便 于 .
較暗
確定像的位置
(3)操作時,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 (選填“有”或“沒有”)鍍膜面的
一側,實驗效果更好些.多次改變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移動鏡后蠟燭B,
發現B總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
離 (選填“有關”或“無關”).

無關
甲 乙 丙
第3題圖
(4)如圖乙所示,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成45°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讓蠟燭A 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則蠟燭A在玻璃板后的像 (選填 “水平向右”“水平向左”“豎直向上”或“豎直向下”)運動.
(5)為確定像的虛實,需在蠟燭B位置豎直放一個光屏,并在圖丙中 的 (選填“①”“②”“③”或“④”)處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6)小明 (選填“能”或“不能”)用照相機拍到平面鏡中蠟燭的虛像.
豎直向下


甲 乙 丙
第3題圖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2024.19、2021.18(3)、2016.31]
實驗
4
4. (2024貴州改編)如圖所示,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高度為6 cm的F形 光源、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大小的變化規律,通過測量像 的高度反映像的大小.
(1)若要測量光源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第4題圖
刻度尺
(2)將光源逐漸靠近凸透鏡,移動光屏,三次成倒立實像的相關數據記錄 如下表.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 變 ,像變 .
物高6 cm
實驗次數 1 2 3
物距/cm 30 20 15
像距/cm 15 20 30
像高/cm 3 6 12


(3)繼續移動光源至物距為6 cm時,發現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均不能在光 屏上成像,人眼應從 (選填“光源”或“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 觀察光源的像,此時 (選填“能”或“不能”)用(1)問中的測量工 具直接測出觀察到的像高.
光屏
不能
第4題圖
2
此時光源與光屏的
距離為45 cm,大于第2次實驗中成像時光源與光屏之間的距離
第4題圖
5. (2024交大附中期末)小明用光具座、蠟燭、夾子和透明膠膜組成的水透 鏡、光屏等器材模擬眼睛看到物體的過程.(將兩個夾子同時向中心移動相 同距離使得水透鏡焦距變小、將兩個夾子同時向遠離中心的方向移動相同 距離使得水透鏡焦距變大)
第5題圖
第5題圖
(1)向透明膠膜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調整燭焰、水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處,調節三者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像 未畫出),則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用來模擬正常的眼球成像.
(2)接下來將兩個夾子同時向中心移動相同距離,觀察到光屏上的像變模 糊,此過程模擬的是 眼的成因.
縮小
近視
①此時,在不改變蠟燭和水透鏡位置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光屏適當 向 移動,光屏上可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②在實際生活中,患有上述視力疾病的人群為了能看清物體,通常會 配戴眼鏡進行調節,這種做法相當于在水透鏡前面增加一個合適 的 透鏡.


第5題圖
 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
5
6. 小華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所用實驗器材及裝置如圖所示.
甲 乙

第6題圖
(1)小華用力推箱子在水平面上運動時,發現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 由此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關;水平面越粗糙, 推起來越費力,由此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關.
(2)在實驗中,小華用彈簧測力計水平
拉動木塊,使木塊做 運
動,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
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勻速直線
甲 乙

第6題圖


越大
控制變量
變小
甲 乙

第6題圖
(4) 聯想到“雨天路滑”,小華猜想:除了接觸面材料,接觸面上有水也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于是他在桌面上注水后再次實驗,發現多次測出的摩擦力和沒注水時相比都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通過討論和查閱資料知道:在木塊和桌面之間形成一層水膜充當了潤滑劑.
變小
 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2019.30(4),2022年版課標學 生必做實驗新增]
實驗
6
7. 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進行了如下操作.

第7題圖
用手指輕按探頭的橡皮膜,若U形管兩側液面有高
度差且液面能靈活升降,則裝置氣密性良好
(2)小明組裝實驗器材進行實驗,實驗現象如圖乙所示,對比②③④三次 實驗可知:在同種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

第7題圖
相等
(3)小明根據攔河大壩做的上窄下寬猜想:液體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圖中可驗證這一猜想的是 兩個實驗現象.
①④
(4) 在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對比②⑤兩次實驗,小明發現實驗現象不明顯,若想使探頭在液體的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更加明顯,請你對此提出一種合理的解決方法:
.
將U形管中的液體換為密度更小的液體(或增大鹽水的密度,合理即可)

第7題圖
(5)另一同學改裝后的實驗裝置如圖丙所示.當兩探頭置于空氣中時,U形 管兩側液面相平.現將兩探頭分別放入裝有密度為ρ1和ρ2兩種液體的容器 A、B中,當兩探頭所處的深度相同時,U形管右側液面比左側高,則 ρ1 (選填“>”“<”或“=”)ρ2.

第7題圖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2015.31)
實驗
7
8.小明同學利用橡皮泥做了一艘小船,他想利用這艘小船和大小相同的玻璃珠來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大小可能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猜想二:浮力大小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第8題圖
(1)在探究猜想一時,小明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具體如下:
①先給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記下水面初始的位置(不做標記);
②接著把橡皮泥做成的小船單獨放入水中,當小船穩定漂浮在水面時,記 下水面的位置(標記為0);
第8題圖
③然后向小船中逐個加玻璃珠,當小船穩定后記下水面的位置,并依次標 記1、2、3,直到小船沉入水中.
實驗中,小明是通過比較 來比較小船排開水的體積大小的.
相應標記與水面初始位置的距離
(2)實驗中,小明發現小船中所放的玻璃珠越多,相應的標記位置越高, 由此可得:液體的密度相同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 ,受到的浮 力越大.

第8題圖
(3)探究猜想二時,小明先讓小船漂浮在水中,然后給小船慢慢加玻璃 珠,直到小船剛好浸沒,記下小船最后所放玻璃珠的數量n1;然后讓小船 漂浮在濃鹽水中,給小船慢慢加玻璃珠,直到小船剛好浸沒,記下小船最 后所放玻璃珠的數量n2.小明發現n1<n2,這說明其他條件相同時,液體 的密度越大,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越 .

第8題圖
第8題圖
盡量增大小船的空心部分(或把小船放在密度更大
的液體中)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2021.19)
實驗
8
9. (2024云南改編)實驗小組通過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來解釋桔槔的使用 原理.
第9題圖
(1)實驗前,杠桿水平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處于 (選填“平 衡”或“非平衡”)狀態.將杠桿左下角物塊M取走后,不調節平衡螺母, 杠桿 (選填“仍能”或“不能”)保持水平位置靜止.
平衡
仍能
第9題圖
(2)調節杠桿水平平衡,進行多次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①分析表中的數據,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用表格中的 字母表示).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選填“A”或“B”).
A. 尋找普遍規律 B. 減小實驗誤差
F1l1=F2l2
A
②如圖乙,此時在右側鉤碼下端加掛一個鉤碼,杠桿會 (選 填“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右端下沉
第9題圖
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12.0 1 24.0
2 2 5.0 1 10.0
3 3 10.0 2 15.0
4 3 12.0 2 18.0
(3) 新考法 模型建構 桔槔是我國古代的取水工具,如圖丙,在井邊豎一根 樹杈,架上一根橫木,橫木一端綁上大石塊,另一端系繩和水桶,簡化圖 如圖丁.若水桶盛滿水后,為減小人向上提水的拉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 件,可以 (選填“增大”或“減小”)石塊的質量或向 移動 杠桿的支點.
增大

第9題圖
 探究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2022.19, 2022年版課標學生必做實驗新增)
實驗
9
10. 小明做“探究并聯電路電流特點”的實驗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電表選擇合適的量程.
(1)實驗中,小明應該選擇兩個規格 (選
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燈泡.
甲 乙
第10題圖
不同
(2)若想要測量圖甲中A處電流,請在圖乙所示實物圖中需要拆除的導線上 畫“×”,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正確連接電路.
甲 乙
第10題圖

(3)正確連接電路后,小明測出A、B、C三處的電流如下表所示,由此可 得出結論 (只寫表達式),同學小剛發現,記錄數據的表格 中存在不規范之處,你認為表格中的不規范之處是: .
實驗序號 A處電流 B處電流 C處電流
1 0.32 0.28 0.60
2 0.28 0.20 0.48
3 0.26 0.18 0.44
IC=IA+IB
數據沒有單位
甲 乙
第10題圖

(4)改變燈泡規格,重新進行上述實驗,測得A處電流IA=0.30 A,測量C 處電流時電流表的指針位置如圖丙所示,則B處電流大小為 A.
0.5


第10題圖
L2
不能正常測量,因為通過開關改變電路會造
成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

第10題圖
11.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實驗中:
第11題圖
(1)將電壓表接入電路前,觀察到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保證測量結果 準確,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
對電壓表進行調零
(2)實驗電路如圖乙所示,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連接完整,使電壓 表測量小燈泡L1兩端的電壓.
第11題圖
(3)用電壓表分別測出小燈泡L1兩端的電壓U1,L2兩端的電壓U2,L1和L2 兩端的總電壓U. 換用不同規格的小燈泡多次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如表 所示.分析數據可知,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與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的 關系為 (用本題中給出的字母寫出關系式).換用不同規格的 小燈泡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
實驗次數 U1/V U2/V U/V
1 1.6 1.0 2.6
2 1.3 1.3 2.6
3 1.4 1.2 2.6
U=U1+U2
尋找普遍規律
第11題圖
(4)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利用圖丙所示電路探究并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在探究過程中,小明依次將電壓表接入到電路中的ab、cd、ef兩點,發現 電壓表示數相等.由此他得到結論: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此結論 (選填“科學”或“不科學”),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 是 .
不科學
A
第11題圖丙
A. 更換不同規格的燈泡,多次實驗
B. 將L1、L2的位置交換,再次探究
C. 保持電源、燈泡不變,多測量幾次電路中三處的電壓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0年4考)
實驗
10
12. (2024福建改編)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器材有:電源(電壓恒 為4 V)、電壓表(0~3 V)、電流表(0~0.6 A)、電阻R(5 Ω、10 Ω、20 Ω)、 滑動變阻器(20 Ω 2 A)、開關、導線若干.
甲 乙
第12題圖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閉合開關前,將滑動變 阻器滑片P移到最 端,起到 的作用.
(2)試觸開關,電流表示數為零,電壓表指針偏轉超過最大值,經檢查電 表完好,則電路故障可能是 .排除故障,繼續實驗.

保護電路
電阻R斷路
甲 乙
第12題圖
(3)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數據如下表,其中第3次實驗的電壓表示 數如圖乙所示,為 V. 分析數據可得:電阻不變時,電流跟 電壓成 .實驗中所選的電阻阻值為 Ω.
序號 電壓U/V 電流I/A
1 1.0 0.20
2 1.5 0.30
3 0.40
2.0(或2)
正比
5
甲 乙
第12題圖
(4)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將5 Ω電阻接入電路,記錄電流表示數為0.3 A;將電阻更換為10 Ω,移動滑片直至電壓表示數為 V,記錄電流 表示數;再將電阻更換為20 Ω,發現無法完成實驗.從本實驗可行性與安 全性考慮,此時應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范圍為 .
1.5
2 V≤U≤3 V(或2~3V)
甲 乙
第12題圖
13. 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實驗小組選擇了5 Ω、 10 Ω、15 Ω、20 Ω、25 Ω五個電阻進行實驗,電路如圖甲所示.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 狀態;為達到實驗目的,滑動變阻 器除了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外,還起到 的 作用.
甲 乙
第13題圖
斷開
保持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不變
將導線接在滑動變阻器A、C兩個接線
柱上,閉合開關時電流表和電壓表均有示數
甲 乙
第13題圖
甲 乙
第13題圖
將滑動變
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或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處)
電壓表示數為2.5 V
第13題圖丙
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
電阻成反比
(5)另一小組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實驗中,先將5 Ω電阻連入電 路中,閉合開關,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1.5 V,讀出電流表的示 數;再分別改接10 Ω、15 Ω、20 Ω的電阻,重復上述實驗.當改接20 Ω的 電阻進行實驗時,發現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電壓表的示數始終 無法達到1.5 V. 其原因可能是: .
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甲 乙
第13題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资源县| 克拉玛依市| 清新县| 渑池县| 体育| 开封市| 望江县| 平江县| 延津县| 南川市| 宣汉县| 襄城县| 霍林郭勒市| 涞源县| 始兴县| 页游| 高淳县| 曲松县| 兴安盟| 定远县| 岳阳县| 侯马市| 正阳县| 南充市| 合水县| 双桥区| 定日县| 于都县| 南通市| 金沙县| 岑溪市| 东丽区| 瓮安县| 河北区| 宣城市| 马边| 宿州市| 灵山县| 弥渡县|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