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法律與生活民法(實體法)第一單元民事權利與義務第二單元家庭與婚姻第三單元就業與創業第四單元社會爭議解決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第二課 依法有效保護財產權第三課 訂約履約誠信為本第四課 侵權責任與權利界限第五課 在和睦家庭中成長第六課 珍惜婚姻關系第七課 做個明白的勞動者第八課 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第九課 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民法典》規定的自然人的權利與義務側重人格權和財產權《民法典》規定的婚姻與家庭中的民事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側重身份權《勞動法》等規定的勞動者和經營者的權利與義務確保前三單元所涉實體的權利與義務的實現勞動法(實體法)訴訟法(程序法)選擇性必修二整體思維導圖本冊教材內容是圍繞“民事權利與義務”展開的社會爭議解決調解仲裁含義種類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訴訟調解組織者:人民調解委員會要求效力種類適用范圍前提:雙方自愿訂立的有效仲裁協議優勢:程序比較靈活,審理一般不公開,一裁終局效力: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訴訟類型特點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公權性程序性強制性終局性訴訟權利訴訟程序訴訟證據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申請回避上訴起訴應訴審理判決含義種類重要性舉證責任本單元難點、常見陷阱:1.調解是首選,訴訟是解決糾紛的最后途徑。2.在商事仲裁與訴訟之間只能選擇其一加以適用。而且一裁終局。(容易搞錯)3.舉證責任(尤其是舉證責任倒置的適用情況)。4.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等不能通過仲裁的方式進行解決。5.訴訟管轄問題(民事:原告就被告)。第四單元思維導圖2025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選必二 法律與生活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什么位置,而是你正朝著什么方向課程標準 考情概覽 考情預測1.說明不同訴訟中的舉證規則,樹立證據意識; 2.概述公民的訴訟權利,熟悉公民獲得法律援助的渠道1.考查內容:訴訟權利、法律援助、訴訟程序、舉證責任是高頻考點;2.從考查形式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都有考查,案例分析類是考查的重點;3.試題綜合性較強,常以生活中的案例為情境,結合前面三個單元的知識,綜合分析如何正確行使訴訟權利,依法參與訴訟,依法收集證據2024湖南、浙江高考真題 選擇題 考查正確行使訴訟權利2024廣東、浙江高考真題 選擇題 考查嚴格遵守訴訟程序2024浙江高考真題 選擇題 考查依法收集運用證據2024江蘇、甘肅高考真題 非選擇題 考查依法收集運用證據考情解讀正確行使訴訟權利訴訟權利嚴格遵守訴訟程序訴訟實現公平正義法律援助:證據:舉證責任含義、作用、種類、收集與保存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申請回避的權利上訴的權利依法收集運用證據含義、內容、范圍、程序、要求免費起訴 立案 應訴 審理 判決訴訟程序的第一步;“不告不理”的原則訴訟進入第一審程序最重要的環節上訴與二審、再審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舉證責任倒置行政訴訟: 行政機關負有舉證責任刑事訴訟: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自訴案件:自訴人訴訟的基本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第十課思維導圖一.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原因基本訴訟權利 ①訴訟代理人:(2024,廣東T15) 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 在刑事訴訟中,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 ②辯護人: 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 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當事人合法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在訴訟中,當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具有法律規定不宜參加案件審理或有關訴訟活動的情形時, 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 有利于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消除當事人的疑慮,增加裁判的正當性。) ①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 ②當事人如果不服一審裁判,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 (2024,湖南T13)(2024高考·浙江) 上訴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重要訴訟權利,是否提出上訴,完全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為充分保障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訴訟法賦予當事人廣泛的訴訟權利,司法機關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這些訴訟權利。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申請回避的權利上訴的權利(書面上訴考點精講一:正確行使訴訟權利注意2: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時,人民法院應決定延期審理。注意1:回避的主體是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不包括訴訟代理人、證人等。拓展深化不能理解為“幫助當事人打贏官司”拓展深化類型 不服判決 不服裁定民事訴訟 15日 10日行政訴訟 15日 10日刑事訴訟 10日 5日注意:上訴須在一審尚未生效前,一審生效則失去上訴權,當事人只能申請再審,上訴≠再審。判決 裁定解決問題 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 作出案件結論和決定 主要解決程序問題。如人民法院做出不予受理、駁回自訴、終止訴訟、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等。目的 判決當事人雙方爭執的 權利和義務問題,解決糾紛 有效指揮訴訟、推動訴訟進程法律效力 在一個案件中,發生法律效力并被執行的判決只有一個 在一個案件中,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個形式 書面形式 既可用書面形式,又可用口頭形式。作出階段 只能在審理的最后階段作出 可在訴訟過程的任何階段作出上訴期限 民事、行政訴訟:15日 刑事訴訟:10日 民事、行政訴訟:10日刑事訴訟:5日拓展深化:判決和裁定的區別在一個案件中,發生法律效力并被執行的判決只有一個,而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個。1.訴訟:是案件從受理到判決、執行的整個過程。2.勝訴:是指法院的判決支持或者否定一方的訴訟請求,獲利方也就是勝訴方。3.上訴、申訴和抗訴的比較上訴 申訴 抗訴主體理由被告人、自訴人、原告以及法定其代理人;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人民檢察院對一審判決不服的(無須任何理由)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認為確實有錯誤,以此提供一個糾正錯誤裁判的程序。人民檢察院對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如提出可以調解,推翻判決的新證據等)拓展深化:訴訟、勝訴、起訴、上訴、申訴、抗訴性質內涵目的法律援助的獲得方式及適用范圍是國家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建立的一種無償法律服務制度,是政府的責任。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通過設置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安排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等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等法律服務。幫助一些公民免于因受經濟條件或其他因素影響,難以在訴訟過程中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從而可能喪失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寶貴機會申請不受經濟困難條件限制的:維護英烈人格權益或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等經濟困難的公民:國家賠償、確認勞動關系或支付勞動報酬等事項注: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1)民事與行政糾紛中申請或指派因經濟困難:而沒有委托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2)刑事訴訟活動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未成年人,可能判無期、死刑等)部分特殊案件的當事人考點精講一:正確行使訴訟權利二、法律援助審查辦理主體形式(1)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要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條件的,要書面告知理由。(2)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收取任何財物.(1)設立主體:它是政府的責任,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局)(2)援助主體:主要由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等組成提供: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注意: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制度----是人民法院對繳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依其申請,同意其緩交、減交或免交訴訟費用的制度。注意:(1)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2)法律援助的責任主體:政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局,不是司法機關)(3)法律援助的對象: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4)法律援助的形式:咨詢、代理、辯護考點精講一:正確行使訴訟權利二、法律援助法律援助 司法救助內涵 為了保證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完善社會法律保障制度,由國家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 人民法院對于民事(或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免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部門 法律援助機構 人民法院實質 減收免收法律服務費用 減免訴訟案件的訴訟費范圍 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訴訟過程中和非訴訟調解 只限于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拓展深化:區分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1.(2024高考·湖南)信鴿運動是一項有益的群眾體育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劉某在自己房屋內飼養了十余只信鴿。后來,劉某在其室外空調機位處加裝鴿舍,又在鴿舍外搭建了附屬設施以方便信鴿起落,鴿子的叫聲,糞便和落羽等給樓下鄰居李某的生活造成了困擾,李某將劉某訴至法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法院應支持李某所訴拆除鴿舍及附屬設施、停止飼養信鴿的請求②劉某取得相應的資質后飼養信鴿應當提倡和鼓勵,但應文明養鴿③若劉某不服法院的判決,可在一審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提起上訴④劉某有無償利用自己空調機位的權利,但應當照顧到相鄰方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詳解】 法院應判決劉某承擔相應侵權責任,文明飼養信鴿,照顧相鄰方的權益,但劉某有飼養信鴿的權利,且飼養信鴿行為經過了相關部門批準,因此法院不會支持李某所訴停止飼養信鴿的請求,①不選。妥善處理相鄰關系、訴訟權利。劉某有無償利用自己空調機位飼養信鴿的權利,但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不得利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所以說劉某取得相應的資質后飼養信鴿應當提倡和鼓勵,但應文明養鴿,同時應當照顧到相鄰方利益,②④正確。若對某不服法院的判決,可在一審判決做出后十五日內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一審判決生效后不能上訴,只能提起再審程序,③錯誤。高考真題2.(2024高考·浙江)常某和丈夫梁某離婚后,黃某將兩人告上法庭,稱梁某向其借款兩筆,至今未還。法院查明:兩筆借款均發生在兩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第一筆借款被梁某用于打賞網絡主播,第二筆借款被梁某用于給兩人之子購買高檔玩具,但常某并不知情。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常某和梁某應當對第一筆借款共同承擔還款責任②常某和梁某應當對第二筆借款共同承擔還款責任③黃某若不能提供借款的支付憑證,就會敗訴④一審裁判后,常某和梁某均可在規定期限內提出上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民法典規定: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梁某第一筆借款被梁某用于打賞網絡主播,屬于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因此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第二筆借款被梁某用于給兩人之子購買高檔玩具,并未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屬于夫妻共同債務,①排除,②正確。黃某若不能提供借款的支付憑證,但提交了款項實際支付的相應證據,也可能勝訴,并不是必然敗訴,③排除。在民事訴訟中,在第一審判決或裁定做出后,當事人不服可以在規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④正確。高考真題起訴登記 立案應訴(1)含義及地位:起訴俗稱“告狀”,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2)原則:民事和行政訴訟:不告不理;刑事訴訟:公訴為主,自訴為輔。(3)管轄制度:起訴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級別管轄、地域管轄)(1)內容:①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 ②立案登記后,訴訟即告開始,起訴的一方稱為原告,被訴的一方稱為被告,訴訟進入第一審程序。(2)意義:對人民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1)訴狀送達: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被告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2)提交答辯狀:被告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 (注:這一階段,人民法院還要確定開庭審理時間,并通知雙方當事人。→發送傳票原告法院被告起訴狀起訴狀副本答辯狀副本答辯狀(注:起訴并不一定立案)起訴一律接收,并不必然導致訴訟的成立,不一定立案。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注意:起訴是以書面為原則、口頭為例外。(書寫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考點精講二: 嚴格遵守訴訟程序一、起訴和應訴 級別管轄 地域管轄解決 問題 上下級(縱向)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權限為 同級(橫向)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的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權限一般 原則訴訟管轄制度起訴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級別+地域)①基層人民法院:縣、縣級市、自治縣、市轄區,大多數普通案件②中級人民法院:全市重大影響的案件等③高級人民法院:全省重大影響的案件等④最高人民法院:全國重大影響的案件以及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民事和刑事案件等。由最高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的民事案件實行一審終審,不能上訴。⑤此外還設有軍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和金融法院等專門法院民事訴訟:多采取“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的原則;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所在地法院管轄。行政訴訟:多以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確定管轄;刑事訴訟:多由犯罪地的法院管轄。注意:省部級干部職務犯罪,從起訴到受審實行異地管轄。拓展深化開庭 審理 (一審)上訴與 二審再審 (審判監督程序)(1)含義:在民事、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并作出判決,這一系列訴訟活動稱為開庭審理。(2)地位: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3)五階段:包括開庭準備(書記員、審判長的職責)、法庭調查(重心)、法庭辯論、休庭評議、宣告判決等階段。①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一審結束后,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②二審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的程序,二審裁判是終審裁判。法律還規定了審判監督程序(也稱再審程序),用于糾正生效裁判(裁定、判決)的錯誤。二、審理與判決考點精講二: 嚴格遵守訴訟程序【注意】1:終審:法院對案件的最后一級審判。二審就是終審,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同時就是終審判決,對此不能提起上訴。但根據我國訴訟法的規定,還有三種救濟途徑:①向作出終審判決的法院的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②向檢察院申請抗訴;③向人大信訪部門進行反映。【注意】2:再審≠二審, 二審是對一審未生效裁判的重新審理;再審是對一審或二審已生效裁判的糾錯。【注意】3:二審法院處理結果:根據不同情形,可分別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依法改判、撤銷或變更裁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等處理。注意一審、二審、再審、終審的區別拓展深化管轄起訴管轄制度訴訟程序的第一步登記立案訴訟開始應訴開庭審理(一審)開庭準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休庭評議宣告判決二審終審裁判再審審判監督程序確定日期最重要的環節不 服生效不服原告人民法院被告用于糾正生效裁判的錯誤【管轄制度】級別管轄:在人民法院的上下級之間確定管轄權。(一審:基層人民法院)地域管轄:確定某個一審案件應該由哪個地區的人民法院來管轄。(原告就被告原則)拓展深化:訴訟程序3、(2024高考·浙江)為監測住宅周邊,小李在自家門上安裝了一款采用人臉識別技術、可拍攝視頻并存儲的可視門鈴,門鈴正對著鄰居小張家的臥室和陽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小李安裝監控設施應照顧到他人的合法權益②小李安裝監控設施行為已侵害小張的隱私權③小張和小李若經過人民調解達成協議,該協議具有強制執行力④小張提起訴訟,如果小李不提交答辯狀,會影響法院審理案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高考真題4、(2022·浙江高考真題)吳某家住西城區,在東城區經營一家炒貨店,經調查認定,吳某在經營中存在虛假宣傳事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規定。據此,東城區市場監督局對吳某作出行政處罰。吳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本案由東城區市場監督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②吳某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訴訟③本案既可以由東城區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西城區人民法院管轄④吳某如果對判決不服,還可以采取行政復議方式解決爭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高考真題行政案件原則上,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該案例中東城區市場監督局對吳某作出行政處罰,應由東城區市場監督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①正確,③錯誤。對法院判決不服不能申請行政復議,但依法可提起上訴和再審程序,④錯誤5.(2024高考·廣東)甲在A市稅務局辦理業務時,因辦稅大廳地面濕滑,不小心摔倒導致骨折。甲訴至法院要求該稅務局賠償,并提交了存儲在盤中記錄其摔倒的監控錄像資料作為證據。法院受理后,要求被告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關于本案,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甲向法院提交的證據是電子數據 ②甲應當委托律師幫助其進行訴訟③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法院審理 ④該案以行政機關為被告,屬于行政訴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解析】電子數據是案件發生過程中形成的,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數據,案例中甲提交了存儲在盤中記錄其摔倒的監控錄像資料作為證據,這屬于電子數據,①入選。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原告可以委托律師幫助其進行訴訟,而不是“應當”,②錯誤。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法院審理,③正確。并不是以行政機關為被告的訴訟都是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審理并做出裁判的活動,案例反映的并不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案例并不屬于行政訴訟,④不選。高考真題人臉是個人獨有的生物識別信息,具有不可更改的特性,一旦被泄露,用戶的財產、隱私將會受到威脅。在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3·15晚會”上,人臉識別成為了第一個被關注的話題。某衛浴品牌在線下門店大量安裝人臉識別設備,在未提前告知用戶、沒有取得用戶同意的前提下,大量抓取用戶的臉部信息,在人臉信息上做標記。這些信息會同步給所有門店用來做營銷推廣,嚴重干擾了消費者的消費決策。北京的李先生2023年2月在該衛浴品牌門店購買衛浴產品時,被非法采集了人臉信息。事后,李先生擔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欲通過訴訟來維權,但李先生工作繁忙又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與技能,無暇參與訴訟活動。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你認為李先生在提起訴訟前應做哪些準備 1.依法收集運用證據,舉證能力和舉證意識要強,證據是當事人主張自己權利的重要工具,李先生在提起訴訟前,需要準備好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現場照片、進店消費的發票、相關證人證言等。2.起訴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李先生應該根據相關信息完成民事起訴狀的撰寫,以便向法院提起訴訟。3.李先生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還應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其進行訴訟。情景探究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權益?如何處理個人信息?含義作用類型收集與 保存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證據是打官司決勝負的關鍵砝碼,是訴訟的靈魂。①對司法機關而言,證據是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重要手段,是作出正確裁判的依據。②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證據是當事人主張自己權利的重要工具。③在刑事訴訟中,證據既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也是保障無辜者不受錯誤追訴的盾牌。(1)必要性:如果缺乏證據意識,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證據,一旦發生糾紛,難免處于不利地位。(2)要求:做事要留痕,講的就是要留證據。體現:96頁書證(書面文字,如書信、證件、合同、文書)、物證(實物和痕跡)、視聽資料(偷拍偷錄不能作為證據)、電子數據(微信記錄等)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是證明的根據,它是訴訟過程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法律事實≠生活事實)的根據。注意:決定訴訟勝負的是法律事實,而不是生活事實。注意:證據本身不是事實,而是一種材料,它要證明的對象才是事實。考點精講三: 依法收集運用證據一、證據(處處留心皆證據)物證和書證的區分(1)物證(實物或痕跡)是指以外部特征,物質屬性、所處位置以及狀態證明案件情況的實物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2)書證(思想內容)是指通過文字、圖表、符號等所記載的內容或表達的思想來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例如各種合同文本、各種信函、票據、電報、傳真、圖紙、圖表、文件、說明書等。手機短信、電子聊天記錄、數碼(電子)照片等屬于電子證據、書證拓展深化視聽資料:錄像帶,錄音帶,膠卷,儲存于軟盤、光盤、硬盤中的電腦數據等。視聽資料應當合法取得。電子數據:網頁、博客、微博;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志;電子文件;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舉證責任 例外規定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注意:≠ 原告舉證,抗辯(主張新的事實)需舉證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①原因:行政訴訟的核心問題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而行政相對人在舉證能力上無法與行政機關抗衡。②目的:通過舉證責任分配方式來體現公正。注意:行政訴訟原告并非不用提供任何證據。如:行政不作為、行政賠償中行政行為造成的實際損失。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①公訴案件由人民檢察院承擔;②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承擔。個別的罪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要證明自己無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由被告舉證。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當案件當事人因欠缺專業知識或遠離證據而難以舉證時,法律岀于公平合理的考慮,由對方負責舉證。【注意】不能把這一舉證原則理解成原告主張要舉證、被告沒有主張不需要負舉證責任二、主張權利靠舉證考點精講三: 依法收集運用證據(1)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由行為人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2)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由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3)個人信息處理者侵害個人信息權益造成損害的,有個人信息處理者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4)訴訟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5)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等拓展深化:常見的舉證責任倒置情形是什么為什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是任何訴訟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必要性: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是訴訟的靈魂。意 義:在訴訟中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有利于正確解決糾紛,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實現公平正義。理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通俗地講,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就是執法、司法機關在辦案時,要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結合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以保證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要求。考點精講三: 依法收集運用證據三、舉證基本原則6.(2024,湖北T8)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已達10.79億,未成年網民突破1.91億。國務院頒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首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性立法。該條例的頒布實施( )①為法院審理侵害未成年人的網絡犯罪案件提供裁判依據②體現政府在網絡領域用法治方式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③為相關部門加強網絡監管提供法律依據,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④規定了網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C高考真題7.(2024高考·浙江)郭某騎車與五歲的羅某相撞,造成羅某受傷倒地,郭某意欲離開。孫某見狀,上前阻止郭某,并與其發生爭執。情緒激動的郭某被物業公司保安勸阻后坐在石墩上,不久因心臟驟停死亡。郭某家屬將孫某和物業公司訴至法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孫某的行為與郭某的死亡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②孫某申請法律援助,不因其是否存在經濟困難情形而受限制③物業公司保安是否存在主觀過錯,是其承擔侵權責任的關鍵④郭某家屬提出賠償的訴訟主張,應由孫某和物業公司舉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高考真題8.(2024高考·江蘇)小李是cosplay(扮演成電影、漫畫或游戲中的角色)圈的知名扮演者,因高度還原了許多角色而火爆社交網絡。近來,小李發現,有人在某網絡平合匿名創建了“該死的小李”貼吧,并聚集了一批人在平臺發布各種網暴言論。大量粗鄙低俗的言論,使不知情的網民對小李產生了錯誤認識,除造成其嚴重的精神困擾以外,也使其遭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小李聯系該平臺公司要求其提供侵權人信息,并刪除相關言論,平臺公司未予處理。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小李決定向人民法院起訴。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說明小李應如何做好起訴前的必要準備。(課本91頁探究與分享)【答案】①明確被告,被告是侵權人,要求平臺提供侵權人信息,平臺不提供則列為共同被告。②明確訴求,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償損失、賠禮道歉。③搜集證據,用截屏的方式收集。④寫訴訟狀,確定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高考真題9.(2024高考·甘肅)孫某通過微信前后轉給周某15669元(其中微信轉賬12900元,微信紅包2769元),后來雙方產生矛盾,孫某訴至法院,提供微信聊天截屏和轉賬記錄,要求周某歸還以上錢款。周某認為上述錢款是贈與,不應償還,但未提供證據。法院審理后認為,微信紅包自身即包含“贈與”之義,不用償還,而通過微信轉賬支付的錢款,周某雖辯稱是贈與,但并無證據證明,其性質為借款,應予償還。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所學知識,說明民事訴訟中主張權利靠舉證。【答案】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法律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孫某要求周某還錢,并提供微信聊天截屏和轉賬記錄,周某辯稱,但未提供證據。最后法院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微信紅包自身即包含“贈與”之義,不用償還,而通過微信轉賬支付的錢款,其性質為借款,應予償還。高考真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