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素養提升物理 觀念 固體和 固體材料 (1)固體分為 和 ,晶體分為 和 (2)晶體的微觀結構 (3)新材料及應用:液晶、半導體材料、納米材料液體 (1)表面張力:使液體表面張緊、具有 的趨勢,使液體的表面積趨向 (2)浸潤和不浸潤、毛細現象溫度和 溫標 (1)熱平衡的特點:一切達到熱平衡的系統都具有相同的 (2)熱力學溫度與攝氏度的關系:T=t+ 氣體實 驗定律 (1)等溫變化的規律 (2)等容變化的規律 (3)等壓變化的規律 理想氣體 (1)理想氣體:嚴格遵從 的氣體。實際氣體在壓強 ,溫度 時可以看成理想氣體 (2)理想氣體特點: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勢能 (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質量一定) 科學 思維 1.能建立理想氣體模型,知道將實際氣體看成理想氣體的條件 2.能用氣體等溫變化、等容變化和等壓變化規律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 3.能用分子動理論和統計觀點解釋氣體實驗定律科學 探究 能對“一定質量和溫度不變的氣體壓強和體積關系”提出相關問題或猜想 探究壓強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并體會作p-圖像的必要性科學態度 與責任 通過氣體、固體和液體的學習和研究,領會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系,逐漸形成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例1 (2023·廣州市高二期末)關于液體和固體的一些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水蛭停在水面上是因為浮力作用B.圖乙中石英晶體像玻璃一樣,沒有固定的熔點C.圖丙中水銀在玻璃上形成“圓珠狀”的液滴說明水銀不浸潤玻璃D.圖丁中組成晶體的微粒對稱排列,形成很規則的幾何空間點陣,因此表現為各向同性例2 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從狀態A開始,經歷狀態B、C、D回到狀態A的p-T圖像如圖所示,其中BA的延長線經過原點O,BC、AD與橫軸平行,CD與縱軸平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到B過程中,氣體的壓強變大、溫度升高、體積變大B.B到C過程中,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撞擊單位面積器壁的次數增多C.C到D過程中,體積變大、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不變D.D到A過程中,氣體壓強不變、內能減小、體積變大處理圖像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1)看清坐標軸,理解圖像的意義。(2)觀察圖像,弄清圖像中各量的變化情況,看是否屬于特殊變化過程,如等溫變化、等容變化或等壓變化。(3)若不是特殊過程,可在坐標系中作特殊變化的圖像(如等溫線、等容線或等壓線),實現兩個狀態的比較。例3 (2024·安徽卷)某人駕駛汽車,從北京到哈爾濱,在哈爾濱發現汽車的某個輪胎內氣體的壓強有所下降(假設輪胎內氣體的體積不變,且沒有漏氣,可視為理想氣體)。于是在哈爾濱給該輪胎充入壓強與大氣壓相同的空氣,使其內部氣體的壓強恢復到出發時的壓強(假設充氣過程中,輪胎內氣體的溫度與環境相同,且保持不變)。已知該輪胎內氣體的體積V0=30 L,從北京出發時,該輪胎氣體的溫度t1=-3 ℃,壓強p1=2.7×105 Pa。哈爾濱的環境溫度t2=-23 ℃,大氣壓強p0取1.0×105 Pa。求:(1)在哈爾濱時,充氣前該輪胎氣體壓強的大小。(2)充進該輪胎的空氣體積。例4 (2023·貴州文德民族中學月考)氧氣瓶是醫院、家庭護理、戰地救護、個人保健及各種缺氧環境補充用氧較理想的供氧設備。某氧氣瓶容積V1=15 L,在T1=300 K的室內測得瓶內氧氣的壓強p1=9×106 Pa,已知當氧氣瓶內外無氣壓差時供氣停止。(1)求在環境溫度為T1=300 K、壓強為p0=1×105 Pa時,該氧氣瓶可放出氧氣的體積V;(2)若將該氧氣瓶移至T2=250 K的環境中用氣,當瓶內氧氣壓強變為p2=1.5×106 Pa時,求用掉的氧氣的質量與原有的氧氣的質量之比。(用百分比表示)在分析和求解氣體質量變化的問題時,首先要將質量變化的問題變成質量不變的問題,否則不能應用氣體實驗定律。例5 (2023·吉林延邊二中期末)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固定氣缸A和B中分別用活塞封閉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其活塞面積之比為SA∶SB=1∶3。兩活塞之間用剛性細桿相連,可沿水平方向無摩擦滑動,兩個氣缸始終不漏氣。初始時,A、B中氣體的體積分別為V0、3V0,溫度皆為T0=300 K。A中氣體壓強pA=4p0,p0是氣缸外的恒定大氣壓強,現對A緩慢加熱,在保持B中氣體溫度不變的情況下使B中氣體的壓強達到pB1=3p0。求:(1)加熱前氣缸B中的氣體壓強pB;(2)加熱后氣缸B中的氣體體積VB1;(3)加熱后氣缸A中的氣體溫度TA1。分析兩部分氣體相關聯問題的三個關鍵點1.要把兩部分氣體分開看待,分別分析每一部分氣體的初、末狀態的p、V、T情況,列出相應的方程(應用相應的定律、規律)。2.要找出兩部分氣體之間的聯系,如總體積不變,平衡時壓強相等。3.注意挖掘隱含條件,如“慢慢”“緩慢”通常隱含氣體狀態變化過程為等溫變化或等壓變化,“密閉”通常隱含氣體狀態變化過程中質量不變,“連通”往往隱含壓強關系等。答案精析晶體 非晶體 單晶體 多晶體收縮 最小 溫度 273.15 K pV=常量 =常量 =常量氣體實驗定律 不太大 不太低忽略 =C例1 C [題圖甲中水蛭停在水面上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作用,選項A錯誤;題圖乙中石英晶體有固定的熔點,而玻璃是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選項B錯誤;題圖丙中水銀在玻璃上形成“圓珠狀”的液滴說明水銀不浸潤玻璃,選項C正確;題圖丁中組成晶體的微粒對稱排列,形成很規則的幾何空間點陣,因此表現為各向異性,選項D錯誤。]例2 C [在該圖像中過原點的直線是等容線,A到B過程中,氣體的體積不變,故A錯誤;B到C過程中,壓強不變,溫度升高,則分子平均動能增大,由=C知體積變大,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撞擊單位面積器壁的次數減少,故B錯誤;C到D過程中,溫度不變,氣體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不變,由pV=C知,壓強減小,體積變大,故C正確;D到A過程中,氣體發生等壓變化,壓強不變,溫度降低,則氣體內能減小,由=C知體積減小,故D錯誤。]例3 (1)2.5×105 Pa (2)6 L解析 (1)由查理定律可得=其中p1=2.7×105 Pa,T1=(273-3) K=270 K,T2=(273-23) K=250 K代入數據解得,在哈爾濱時,充氣前該輪胎氣體壓強的大小為p2=2.5×105 Pa(2)由玻意耳定律p2V0+p0V=p1V0代入數據解得,充進該輪胎的空氣體積為V=6 L。例4 (1)1 335 L (2)80%解析 (1)根據等溫變化規律可知p1V1=p0(V1+V)解得V=1 335 L(2)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可知=解得V'=60 L用掉的氧氣的質量與原有的氧氣的質量之比為×100%=80%。例5 (1)2p0 (2)2V0 (3)700 K解析 (1)對剛性細桿分析有pASA+p0SB=p0SA+pBSB解得pB=2p0(2)若保持B中氣體溫度不變,則有pB·3V0=pB1VB1,解得VB1=2V0(3)根據上述可知,剛性細桿向右移動的距離為x=則加熱后A的體積為VA1=xSA+V0解得VA1=V0加熱后對剛性細桿分析有pA1SA+p0SB=p0SA+pB1SB解得pA1=7p0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有=解得TA1=700 K。(共21張PPT)DIERZHANG第二章章末素養提升物理 觀念 固體和固體材料 (1)固體分為 和 ,晶體分為 和_______(2)晶體的微觀結構(3)新材料及應用:液晶、半導體材料、納米材料液體 (1)表面張力:使液體表面張緊、具有 的趨勢,使液體的表面積趨向_____(2)浸潤和不浸潤、毛細現象溫度和 溫標 (1)熱平衡的特點:一切達到熱平衡的系統都具有相同的_____(2)熱力學溫度與攝氏度的關系:T=t+________再現素養知識晶體非晶體單晶體多晶體收縮最小溫度273.15 K物理 觀念 氣體實 驗定律 (1)等溫變化的規律_________(2)等容變化的規律_______(3)等壓變化的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氣體 (1)理想氣體:嚴格遵從 的氣體。實際氣體在壓強 ,溫度 時可以看成理想氣體(2)理想氣體特點: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勢能_____(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_____(質量一定)pV=常量=常量=常量氣體實驗定律不太大不太低忽略=C科學 思維 1.能建立理想氣體模型,知道將實際氣體看成理想氣體的條件2.能用氣體等溫變化、等容變化和等壓變化規律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3.能用分子動理論和統計觀點解釋氣體實驗定律科學 探究 能對“一定質量和溫度不變的氣體壓強和體積關系”提出相關問題或猜想探究壓強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并體會作p-圖像的必要性科學態度 與責任 通過氣體、固體和液體的學習和研究,領會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系,逐漸形成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 (2023·廣州市高二期末)關于液體和固體的一些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甲中水蛭停在水面上是因為浮力作用B.圖乙中石英晶體像玻璃一樣,沒有固定的熔點C.圖丙中水銀在玻璃上形成“圓珠狀”的液滴說明水銀不浸潤玻璃D.圖丁中組成晶體的微粒對稱排列,形成很規則的幾何空間點陣,因此表現為各向同性例1√提能綜合訓練題圖甲中水蛭停在水面上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作用,選項A錯誤;題圖乙中石英晶體有固定的熔點,而玻璃是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選項B錯誤;題圖丙中水銀在玻璃上形成“圓珠狀”的液滴說明水銀不浸潤玻璃,選項C正確;題圖丁中組成晶體的微粒對稱排列,形成很規則的幾何空間點陣,因此表現為各向異性,選項D錯誤。 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從狀態A開始,經歷狀態B、C、D回到狀態A的p-T圖像如圖所示,其中BA的延長線經過原點O,BC、AD與橫軸平行,CD與縱軸平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到B過程中,氣體的壓強變大、溫度升高、體積變大B.B到C過程中,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撞擊單位面積器壁的次數增多C.C到D過程中,體積變大、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不變D.D到A過程中,氣體壓強不變、內能減小、體積變大例2√在該圖像中過原點的直線是等容線,A到B過程中,氣體的體積不變,故A錯誤;B到C過程中,壓強不變,溫度升高,則分子平均動能增大,由=C知體積變大,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撞擊單位面積器壁的次數減少,故B錯誤;C到D過程中,溫度不變,氣體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不變,由pV=C知,壓強減小,體積變大,故C正確;D到A過程中,氣體發生等壓變化,壓強不變,溫度降低,則氣體內能減小,由=C知體積減小,故D錯誤。總結提升處理圖像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1)看清坐標軸,理解圖像的意義。(2)觀察圖像,弄清圖像中各量的變化情況,看是否屬于特殊變化過程,如等溫變化、等容變化或等壓變化。(3)若不是特殊過程,可在坐標系中作特殊變化的圖像(如等溫線、等容線或等壓線),實現兩個狀態的比較。 (2024·安徽卷)某人駕駛汽車,從北京到哈爾濱,在哈爾濱發現汽車的某個輪胎內氣體的壓強有所下降(假設輪胎內氣體的體積不變,且沒有漏氣,可視為理想氣體)。于是在哈爾濱給該輪胎充入壓強與大氣壓相同的空氣,使其內部氣體的壓強恢復到出發時的壓強(假設充氣過程中,輪胎內氣體的溫度與環境相同,且保持不變)。已知該輪胎內氣體的體積V0=30 L,從北京出發時,該輪胎氣體的溫度t1=-3 ℃,壓強p1=2.7×105 Pa。哈爾濱的環境溫度t2=-23 ℃,大氣壓強p0取1.0×105 Pa。求:(1)在哈爾濱時,充氣前該輪胎氣體壓強的大小。例3答案 2.5×105 Pa由查理定律可得=其中p1=2.7×105 Pa,T1=(273-3) K=270 K,T2=(273-23) K=250 K代入數據解得,在哈爾濱時,充氣前該輪胎氣體壓強的大小為p2=2.5×105 Pa(2)充進該輪胎的空氣體積。答案 6 L由玻意耳定律p2V0+p0V=p1V0代入數據解得,充進該輪胎的空氣體積為V=6 L。 (2023·貴州文德民族中學月考)氧氣瓶是醫院、家庭護理、戰地救護、個人保健及各種缺氧環境補充用氧較理想的供氧設備。某氧氣瓶容積V1=15 L,在T1=300 K的室內測得瓶內氧氣的壓強p1=9×106 Pa,已知當氧氣瓶內外無氣壓差時供氣停止。(1)求在環境溫度為T1=300 K、壓強為p0=1×105 Pa時,該氧氣瓶可放出氧氣的體積V;例4答案 1 335 L根據等溫變化規律可知p1V1=p0(V1+V),解得V=1 335 L(2)若將該氧氣瓶移至T2=250 K的環境中用氣,當瓶內氧氣壓強變為p2=1.5×106 Pa時,求用掉的氧氣的質量與原有的氧氣的質量之比。(用百分比表示)答案 80%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可知=,解得V'=60 L用掉的氧氣的質量與原有的氧氣的質量之比為×100%=80%。總結提升在分析和求解氣體質量變化的問題時,首先要將質量變化的問題變成質量不變的問題,否則不能應用氣體實驗定律。 (2023·吉林延邊二中期末)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固定氣缸A和B中分別用活塞封閉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其活塞面積之比為SA∶SB=1∶3。兩活塞之間用剛性細桿相連,可沿水平方向無摩擦滑動,兩個氣缸始終不漏氣。初始時,A、B中氣體的體積分別為V0、3V0,溫度皆為T0=300 K。A中氣體壓強pA=4p0,p0是氣缸外的恒定大氣壓強,現對A緩慢加熱,在保持B中氣體溫度不變的情況下使B中氣體的壓強達到pB1=3p0。求:(1)加熱前氣缸B中的氣體壓強pB;例5答案 2p0對剛性細桿分析有pASA+p0SB=p0SA+pBSB解得pB=2p0(2)加熱后氣缸B中的氣體體積VB1;答案 2V0若保持B中氣體溫度不變,則有pB·3V0=pB1VB1,解得VB1=2V0(3)加熱后氣缸A中的氣體溫度TA1。答案 700 K根據上述可知,剛性細桿向右移動的距離為x=則加熱后A的體積為VA1=xSA+V0解得VA1=V0加熱后對剛性細桿分析有pA1SA+p0SB=p0SA+pB1SB解得pA1=7p0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有=解得TA1=700 K。總結提升分析兩部分氣體相關聯問題的三個關鍵點1.要把兩部分氣體分開看待,分別分析每一部分氣體的初、末狀態的p、V、T情況,列出相應的方程(應用相應的定律、規律)。2.要找出兩部分氣體之間的聯系,如總體積不變,平衡時壓強相等。3.注意挖掘隱含條件,如“慢慢”“緩慢”通常隱含氣體狀態變化過程為等溫變化或等壓變化,“密閉”通常隱含氣體狀態變化過程中質量不變,“連通”往往隱含壓強關系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章末素養提升.docx 第二章 章末素養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