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嗟來之食》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新課導入:啟示:做人一定要靠自己,要做一個有骨氣、有尊嚴的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人須有自尊》。嗟來之食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齊國,齊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做好飯、湯等食物擺在大路邊,等待把食物給饑餓的人來吃。一天,有一個饑腸轆轆的人用衣袖遮住臉,拖著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過來。黔敖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對他吆喝說:“喂!來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侮辱我尊嚴的食物,才餓成這個樣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終餓死了。3.1人須有自尊011.自尊的表現及內涵?022.自尊的重要性?033.自尊的人的表現?自學導航044.什么是“行己有恥”?P26:生活觀察結合材料談談自尊的表現有哪些。我平時非常注意衣著是否整潔,不然我會感到不自在。公交車上我給老人讓座,周圍人贊許的目光讓我覺得自己很棒。課堂上,老師說我的回答有新意,同學們為我鼓掌,我感到驕傲。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希望贏得他人的認可考慮自己行為的影響自尊的表現: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他為人正直清高,不愿與官場中的粗俗傲慢之人同流合污。有一天,郡里的督郵到彭澤縣視察,督郵是個粗俗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就要求陶淵明去拜見他。陶淵明對此十分不滿,他認為自己不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去向這種小人彎腰行禮,于是長嘆一聲,說出了“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的豪言壯語。說完,他就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縣,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廣為流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常常以此頌揚他的高潔品格和不屈精神。自尊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贏得他人的尊重。思考:通過這個故事,談談你對自尊的理解。自我尊重贏得他人尊重(1)表現: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和言談舉止,考慮自己行為的影響,希望贏得他人的認可。(2)含義:自尊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贏得他人的尊重。什么是自尊?青春期的我們都有哪些自尊的表現?1.自尊的表現及含義1954年4月24日下午,為了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周總理率領180多人的龐大代表團乘坐的專機,到瑞士日內瓦出席國際會議。會議期間,一名美國記者與周總理握手后,美國記者卻表情夸張地甩開自己的手,用手帕仔細擦手,嘴里還念叨著:“我怎么能和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應該!”然后又把手帕放回兜里。周總理眉頭微皺,但他并沒有當場發作或表現出過度的憤怒,而是從容地從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后,他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垃圾桶,并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干凈了。”這位外國元首的得行為欠妥當。而面對外國元首的不當行為,周總理沒有直接與對方發生沖突或爭執,而是以一種更為巧妙和體面的方式進行了回應。周總理的這一行為,既展現了他的自尊自愛,也維護了祖國的尊嚴。探究: 自尊的重要性?思考:你如何看待周總理和這位外國元首的行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感尊重需要自我實現如:愛情/友誼/集體如:秩序/穩定如:食物/溫暖如:尊重/肯定如:發揮潛能/實現理想高級低級從馬斯洛需要層次圖說明什么?每個人都有對于自尊和來自他人尊重的需要。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時,我們便會感到快樂。①自尊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P26籃字)②自尊是一個人德行的具體表現。自尊的青春有光彩。(P26籃字)③每個人都有自尊的需要,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時,我們便會感到快樂★2.為什么要有自尊?(重要性)①能看到自己的優缺點,肯定自己的價值。②能積極地表現自己,獲得他人良好評價,體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為人所需要的。“追光者”董麗娜從小患有眼病,10歲時徹底失明,曾一度消沉下去。后來憑借語言天賦,開始嘗試接受自己,勇敢追逐播音夢想,克服重重困難,成為全國首位視障播音中傳碩士。她由一位盲人按摩師努力成長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她用口述為視障群體的文化需求發聲。受限的身體,無限的靈魂。用明亮的聲音,走向生命樂章。(1)自尊的人能認可自己自尊的人有那些表現(1)自尊的人能認可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也了解自己的優勢與長處能肯定自己的價值,積極表現自己,獲得他人良好評價,體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為人所需的★3.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現?周一輪到小明打掃衛生,結果他忘記整理講臺桌,教室衛生被扣分,班級因此丟了衛生流動紅旗。面對這一結果,他很內疚。第二天放學后,他主動留下來參與值日,打掃衛生更認真了。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為?點撥:小明知廉恥、明是非,是一個自尊的人。小明因自己打掃不到位,導致班級丟了衛生流動紅旗,面對這一結果他感到內疚,這說明他有著恥心,對自己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感到慚愧和難為情,做到了行已有恥,事后主動留下來參與值日,彌補過錯,這說明他能夠明白是非對錯,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主動培養負責任等美好的道德品行。(2)自尊的人知廉恥、明是非自尊的人是有羞恥心的人,會對自己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感到慚愧和難為情,做到行己有恥;明白是非對錯,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主動培養美好的道德品行。3.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現?相關鏈接解讀“行己有恥”“行己有恥”出自《論語》,是指對自己不善的動機和行為有羞恥心,能以羞恥心約束自己的行為,凡自己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南宋思想家朱熹認為:“知恥是由內心以生,聞過是得之于外。人須知恥,方能過而改,故恥為重。”聞過即改,知恥而后勇,都是優秀的品質。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遇到哪些符合或不符合“行己有恥”的行為和現象呢?知廉恥 懂榮辱 有所為 有所不為欺負同學;不尊重老師;上課打鬧;考試作弊等等。學校生活中的可恥行為社會生活中的可恥行為隨意攀爬;破壞公物;不守秩序、不講公德等。在學校的科技比賽中,小航代表本組進行成果展示,小組最終獲得第一名。得獎后,小航對班上同學說:"如果沒有我,我們小組就不可能得第一名。同桌帶來一個新奇的文具,小蕾不屑地說:“我馬上讓我媽媽買最新款,比你這個可好多了。”你如何看待小航和小蕾的言行?自尊的人不愛慕虛榮。自尊的人不為名利所惑,不過分追求表面上的榮耀,能夠真誠面對自我,正確看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虛榮心,是人類的一種心理狀態,無論古今中外,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者皆有自尊心,若自尊心扭曲后即為虛榮心。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是人們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現出來的社會情感和心理狀態。解讀“虛榮心”虛榮心表現在行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自我表現欲太強,有強烈的嫉妒心等。知識拓展(3)自尊的人不愛慕虛榮不為名利所惑不過分追求表面上的的榮耀能夠真誠面對自我正確對待他人評價3.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現?★3.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現?(1)自尊的人能認可自己。①自尊的人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能肯定自己的價值;②能夠積極地表現自己,獲得他人的良好評價,體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2)自尊的人知廉恥、明是非。①自尊的人是有羞恥心的人,(能)做到行己有恥;②明白是非對錯,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主動培養美好的道德品行。(3)自尊的人不愛慕虛榮。自尊的人不為名利所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客觀分析他人的評價。課堂總結思維導圖本課課堂小結人須有自尊認識自尊2.自尊的重要性?自尊特質1.自尊的內涵及表現?4. 行己有恥的含義?3.自尊的人的表現?1.孟子說:“敬人者,人恒敬之。”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重。”可見( )①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時還要尊重他人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贏得他人的尊重③要受人尊重,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學會尊重他人④自尊就是要求別人尊重自己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A課堂訓練2.七年級8班的文雯,越來越注意自己容貌上的修飾,舉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言行的后果。她的這些變化是( )①隨著我們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而出現的②為了塑造更好的自我形象,以贏得別人對自己的肯定③自尊的表現④一種愛慕虛榮的心理表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3.“士可殺而不可辱”說明的道理是( )A、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信心B、每個人都有堅強的意志C、每個人都有健康的心理D、每個人都有自尊心。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 人須有自尊 課件.pptx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