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百年情書 千古絕唱——《與妻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積累重要的文言知識。2.理解“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這句話的含義。 3.學習革命前輩“為天下人謀永福 ”的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的生死觀。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文題解讀,導入新課二、作者、背景介紹三、整體感知(1)思考:為什么說《與妻書》是一份遺書,更是一封情書,20 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情 書,天下第一情書?(2)疏通文意第一段①解釋重點詞語,疏通文意②概括段落內容第一部分(1):作為遺書的開端,簡要地說明自己寫這封遺書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③文本解析:哪些內容表明是遺書?哪些表明是情書? 明確:遺書: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情書: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 汝言之。④林覺民說深怕妻子不能體會“吾衷 ”,“吾衷 ”即“我的心意 ”,林覺民有怎樣的心 意呢?明確: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3)疏通文意第二段①解釋重點詞語和兩個典故,疏通文意②文本解析:林覺民的“吾衷 ”中“吾至愛汝 ”與“勇于就死 ”的矛盾嗎?為什么?明確:不矛盾。因為至愛妻子,由此推及愛天下的人,為了億萬民眾能過上幸福生活而 欣然赴死。這種舍生取義,是將愛妻之情與報國之志統一起來,是舍小我以成大我的崇 高獻身精神。(4)疏通文意第三、四段①林覺民的“小我 ”,也就是對妻子的深愛之情,即“至愛汝"在下文是通過追憶夫婦 生活中哪幾件事體現的?找到相應的標志。②解釋重點詞語,疏通文意第三段段落內容:至愛汝——討論夫妻誰先死的問題(道是無情卻有情)第四段段落內容:至愛汝——婚后詩情畫意,溫馨甜蜜的生活;遠行欲告又止的情境③文本解析:追憶了夫婦生活中哪幾件事?有什么標志? 明確: “汝憶否 ”——討論夫妻誰先死的問題“ 回憶 ”——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又回憶 ”——遠行欲告又止的情境(5)疏通文意第五段(之一)①解釋重點詞語,疏通文意②第五段(之一) 內容:今日事勢——清政府腐敗,社會黑暗 人們命運——死,離第二課時教學過程:(1)疏通文意第五段(之二) ①解釋重點詞語,疏通文意②第五段(之二) 內容:訣別原因——犧牲一己,為天下人謀永福囑咐后事——希望妻子將兒子和遺腹子養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清凈過日③文本解析:本段由對妻子的回憶敘事過渡到“舍汝而死 ”的說理層面。找到說理內容, 分析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明確:論說“就死 ”清朝國家腐敗,社會黑暗,災難深重。假設了人們命運的兩種情況: “死 ”、“離 ”——啟發妻子深思,讓妻子理解、諒解自己的行為和心情。修辭:排比、設問、反問④本段是如何把“吾至愛汝 ”與“勇于就死 ”統一起來的?明確: 1.不忍你我死別2.更不忍你我生離3.尤不忍天下人生離死別說理層層遞進, 自然得出“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的結論,寓情于理。⑤理出第二部分結構:第二部分(2—5):是信的核心。深情傾訴自己“至愛汝 ”又“忍舍汝而死 ”的心情和 道理。(2)疏通文意第六段①解釋重點詞語,疏通文意②文本解析:本段提到了作者的幾個愿望?其中第二愿有何作用?明確:三個愿望: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電感應有道 作用:一則說明自己對妻子的“至愛 ”;二則用來安慰妻子(3)疏通文意第七段①解釋重點詞語,疏通文意②文本解析:作者在傾訴自己“至愛汝 ”的衷情時列舉了哪些“幸 ”與“不幸 ”? 明確:幸:汝幸而偶我;吾幸而得汝不幸: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4)疏通文意第八段①解釋重點詞語,疏通文意②理出第三部分結構:第三部分(6—8):作為遺書的結尾,再一次傾訴自己“至愛汝 ”和“忍舍汝而死 ”的 衷腸。(加深言情,深入說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此時。)(5)總結梳理文章結構(6)文本內容總結①為什么說《與妻書》是一份遺書,更是一封情書,20 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情書,天下第一情書?明確:遺書: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情書: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一囑:囑咐后事 使吾勇于就死也。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 三憶:憶夫妻先死后死的爭議;二愿真有鬼; 憶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三愿心電感應有道 憶遠行欲告又止的情境②小結: “愛汝 ”之情和““就死 ”之理在“情 ”之下達成統一③總結主題思想和林覺民人物形象④分析文本藝術特色a. 記敘、議論、抒情三種表達方式相結合b. 語言通俗、淺近、平易c. 大量使用典故⑤總結“百年情書 千古絕唱 ”的體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