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戰2025年高考政治二輪復習課件(共68張PPT)大單元3 全球視野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課時1 我國的經濟發展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戰2025年高考政治二輪復習課件(共68張PPT)大單元3 全球視野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課時1 我國的經濟發展

資源簡介

(共68張PPT)
課時1 我國的經濟發展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是當前國際形勢的重要特點,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要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本專題將必修2《經濟與社會》第三課的內容、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第三單元和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第三單元的內容進行整合,設置了三個課時。
建構知識體系
關鍵能力:明確新發展理念的內涵、訂立勞動合同和誠信經營的要求,分析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措施,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和市場競爭進行科學論證、闡釋或評價。
素養落實:感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政治認同;明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培育科學精神;為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和自主創業出謀劃策,培養參與意識。
核心價值: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高考風向標
考點 考題 考情分析
貫徹新發展理念 2024·山東卷,3;2023·新課標卷,3;2023·湖北卷,5;2023·全國甲卷,2;2023·山東卷,3;2023·遼寧卷,5;2024·甘肅卷,5 高考試題主要結合我國民生發展的成就或存在的問題,考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其要求;結合我國在科技創新、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
績,考查考生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理解;結合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農業農村的發展、利用外資的狀況等,考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義與措施。命題形式包括選擇題、非選擇題,且本內容是非選擇題的常考方向,考查特點是綜合性強、能力要求高
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4·湖南卷,4;2024·黑吉遼卷,3;2024·廣東卷,4;2024·安徽卷,17(1);2024·北京卷,18(2);2023·全國甲卷,3;2023·湖南卷,5;2023·全國乙卷,3;2023·山東卷, 2;2023·北京卷,12;2023·湖北卷, 3;2023·山東卷,17;2023·湖北卷,17
考點一 貫徹新發展理念
統攬主干知識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跨模塊融合】“以人民為中心”在不同模塊中的體現
(1)必修1:依靠人民創造奇跡
(2)必修2:維護人民利益,實現共同富裕
(3)必修3:黨和國家機關維護人民利益
(4)必修4:群眾史觀和文化發展
(5)選擇性必修1:
①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總體國家安全觀]
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6)選擇性必修2:依法維權
2.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1)為什么
(2)是什么
理念 地位 措施
創新 是第一動力 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協調 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綠色 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理念 地位 措施
開放 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享 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關系 五大發展理念缺一不可。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唯有統一貫徹,出實招、破難題,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新時代的發展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時政術語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
[易錯易混查漏補缺]
1.(2023·浙江6月卷,11②)人工智能的應用解決了發展動力問題。(  )
糾正 創新理念解決了發展動力問題。
2.(2023·重慶卷,4①)科學種子是推動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
糾正 創新是第一動力,科學種子有助于推動農業發展,但不是第一動力。
3.(2021·福建卷,3③)碳中和債的發行有利于增加綠色項目的投資收益。( )
糾正 碳中和債的發行不一定增加綠色項目的投資收益。
4.(2023·山東卷,3②)萬元GDP能耗持續降低意味著能源消費總量不斷下降。
(  )
糾正 萬元GDP能耗持續降低體現出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良好效果,并不意味著能源消費總量下降。
提升能力素養
考向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典題1 (2023·山東卷,1)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到李大釗的“為大多數人謀幸福”,從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習近平的“為民造福”,共產黨人始終心懷人民群眾,把群眾的事一件一件辦好。下列表述與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③“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 ④“全面小康、擺脫貧困是我們黨給人民的交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題之門
[思維拓展](1)如果增加“⑤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則入選。
(2)如果增加“⑥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則入選。
答案 C
考向二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典題2 (2023·山東卷,3)圖1是2018—2022年我國煤炭和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變化情況,圖2是2018—2022年我國GDP、萬元GDP能耗降低率變化情況。據此,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圖1
圖2
①煤炭消費比重的回升說明市場上清潔能源供給量減少 ②萬元GDP能耗持續降低意味著能源消費總量不斷下降 ③煤炭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的變化表明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④萬元GDP能耗降低與GDP增長相協調意味著經濟發展更有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題之門
[思維拓展](1)如果將①修改為“煤炭消費比重逐年下降說明清潔能源供給不斷增加”,則入選。
(2)如果增加“⑤煤炭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的變化表明綠色發展理念得以貫徹”,則入選。
答案 D
[熱點命題角度集錦]
預測點1 新能源智能汽車
1.智能是汽車的靈魂。在智能科技領域投入多年的某公司,將AI、機器人等數字技術應用到汽車制造上,推動先進智能技術與傳統制造的融合創新,推出了某款新能源智能汽車。2024年3月,該款新能源智能汽車一經上市,就像一陣旋風殺進新能源汽車領域,滿足了消費者對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喜好。該款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研發與成功上市表明(  )
①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有利于提升競爭力 ②數字化轉型能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占有率 ③激活技術要素的價值有利于形成產業新增長點 ④消費者的需求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該款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研發與成功上市表明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有利于提升競爭力,激活技術要素的價值有利于形成產業新增長點,①③正確;數字化轉型能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但不一定能提高市場占有率,②排除;獲取利潤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④錯誤。
預測點2 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變化情況
2.下圖是2019—2023年我國GDP、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變化情況。據此可以推斷出(  )
①我國能源消費格局日益優化,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呈逐年遞減趨勢 ②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雙碳”行動的有序推進是取得上述成果的重要原因 ③部分年份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有小幅上升,并未改變節能降耗減排大趨勢 ④GDP穩步增長與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續降低說明我國經濟發展更可持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率問題,未涉及我國能源消費格局,也不能說明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呈逐年遞減趨勢,①不符合題意;題干圖示反映了2019—2023年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雙碳”行動的有序推進是取得上述成果的重要原因,②正確;題干圖示反映的是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部分年份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有小幅上升,并不意味著這些年份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小幅上升,③錯誤;GDP穩步增長與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續降低,說明二者相協調,我國經濟發展更可持續,更有效率,更有質量,④正確。
考點二 推動高質量發展
統攬主干知識
1.高質量發展
(1)內涵: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2)原因
①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②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④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3)措施
①領導: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②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③理念:堅持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
④政府: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⑤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構建新發展格局
(1)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①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②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3)措施:
①構建國內大循環
A.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B.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C.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②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
【跨模塊融合】多角度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
[易錯易混查漏補缺]
1.(2021·天津卷,7B)創新發展方式,推動經濟高速發展。 (  )
糾正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2.(2024·浙江1月卷,6①)新質生產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條件。( )
糾正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提條件。
3.(2021·全國甲卷,15②③)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應當建立獨立的產業鏈供應鏈,逐步降低經濟的對外依存度。(  )
糾正 一味地建立獨立的產業鏈供應鏈,降低經濟的對外依存度,既不符合經濟全球化發展,也不符合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要求。
4.(2023·新課標卷,14②)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政府應將重心放在激勵企業購買和引進國外專利技術上。(  )
糾正 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政府要抓好專利產業化人才的培養以及資金短缺問題,尤其是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培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解決問題,而不是依賴購買和引進國外專利技術。
提升能力素養
考向一 構建新發展格局
典題1 (2024·山東卷,3)2023年,山東省搭建黃河大集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文化+旅游+好品+傳播”的模式,推動優質農產品上網直播銷售,以補貼優惠的方式促進品牌產品下鄉,讓一個個黃河大集“集”得更遠、“聚”得更多。搭建黃河大集平臺可以(  )
①拓展農村市場邊界,增強生產動力 ②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增加商品供給 ③提升全產業鏈水平,促進產業融合 ④形成規模經濟效應,降低制度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 優質農產品上網直播銷售,以補貼優惠的方式促進品牌產品下鄉,說明搭建黃河大集平臺可以拓展農村市場邊界,增強生產動力;以補貼優惠的方式促進品牌產品下鄉,讓一個個黃河大集“集”得更遠、“聚”得更多,說明搭建黃河大集平臺可以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增加商品供給,①②正確。題干材料強調的是搭建黃河大集平臺,不涉及提高全產業鏈水平,也沒有體現降低制度成本,③④排除。
[小技巧]拆解法鎖定答題思路
當選擇題的材料信息較為復雜時,一般可套用以下模型拆解材料:
注意:選擇題的材料多數時候并不能涵蓋以上模型中所有信息,解題時可根據材料具體信息進行拆解和分析。
典題2 (2024·湖北卷,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圖是中國1978—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內生產總值指數(GDP指數)。
注:GDP指數上年為100,因此當年大于100表示相比上年是正增長,小于100表示相比上年是負增長。GDP指數減去100即得到經濟增長率。例如,GDP指數108代表經濟增長率為8%。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材料二 進入新時代,在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的基礎上,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54萬億元躍升到2023年超過126萬億元,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于前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貨物進出口總額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均居世界前列。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 8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 400億美元。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底氣和活力。
(1)解讀材料一反映的經濟信息。
(2)結合材料并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知識,分析中國經濟充滿底氣和活力的原因。
(3)結合材料并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知識,請你為吸引外商來華投資寫一段推介語。要求:觀點明確,語言表達清晰,學科術語使用規范,不超過150字。
答案 (1)改革開放45年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指數(GDP指數)總體保持穩步增長;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
(2)①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了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的奇跡。②中國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推動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升級,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③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3)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形成了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有著全球少有的較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不斷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為外商來華投資提供了更多互利共贏、安全穩定的合作機會。中國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的營商環境,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
解析 第(1)問,本問以1978—2023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內生產總值指數(GDP指數)圖表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為背景,考查對經濟信息的提取、整合和概括能力,考查分析與綜合、推理與論證的能力,考查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作答范圍和角度。在解讀材料一反映的經濟信息的基礎上,運用教材原理,結合材料回答即可。第二步:審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中國1978—202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內生產總值指數(GDP指數)圖表→可聯系中國1978—202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逐年增加,國內生產總值指數(GDP指數)雖有起伏,但總體趨于穩步增長,體現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第(2)問,本問以中國經濟充滿底氣和活力為背景,考查改革開放、基本經濟制度、市場經濟、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水平對外開放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分析與綜合、推理與論證的能力,考查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第二步:審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進入新時代,在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的基礎上,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于前列→可聯系改革開放。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貨物進出口總額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均居世界前列→可聯系中國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推動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升級,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 8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 400億美元→可聯系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第(3)問,本問以為吸引外商來華投資寫一段推介語為背景,考查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分析與綜合、推理與論證的能力,考查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本問屬于開放性試題,運用“中國為經濟全球化提供的機遇”等知識,結合材料回答即可。
【方法技巧】原因依據類試題
[設問形式]此類試題設問形式一般有:“分析……的原因”“為什么……”“分析……的原理依據或理由”“分析……的正確性”“分析……的必要性或合理性”等。
[模型解法]
答題基本思路:原理+主體職責+必要性+重要性(危害性)
1.(2024·廣東梅州二模)(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據黨的二十大部署,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各級黨組織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落實“重實踐”要求,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學促干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在主題教育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胸懷“國之大者”,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熱考題型練3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落實“重實踐”要求的理論依據。
答案 ①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員、干部落實“重實踐”要求,有利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實現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懈奮斗。②黨員、干部應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重實踐”,有利于激發黨員、干部的干勁,在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上見成效。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干部“重實踐”,有利于將人民所想所盼真正落到實處,牢固樹立造福人民的政績觀。④加強黨的建設,加強黨員、干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建設,提高黨員、干部服務人民的能力和素質,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
2.(2024·廣東揭陽二模)(9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和實踐新要求,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回答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下簡稱“兩個結合”),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
2013年,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觀、“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天下為公,萬國咸寧”的公平觀、“以義為先,義利并舉”的義利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觀等思想文化理念中汲取營養,創造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結合材料,運用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知識,分析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兩個結合”的原因。
答案 ①真理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我國發展實踐在不斷發生變化,需要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堅持“兩個結合”。②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堅持“兩個結合”,才能正確回答實踐和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形成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更好指導中國實踐,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考向二 綜合考查我國的經濟發展
典題3 〔2023·遼寧卷,19(3)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踔厲前行 奮楫揚帆】
自1995年始,鞍鋼開啟大規模技術改造,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整體工藝裝備和技術研發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也提升了產品質量和檔次。2001年以來,鞍鋼先后中標多個受人矚目的重大橋梁工程,其中作為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港珠澳大橋使用鞍鋼橋梁鋼總量達17萬噸。在2005年至2006年國內橋梁鋼招標總量中,鞍鋼橋梁鋼已占54.5%,鞍鋼用“鋼筋鐵骨”撐起中國橋梁的半壁江山。鞍鋼在不斷發展中走向國際市場,一方面,與國內外企業和研究機構、大學聯合研制更高性能的橋梁鋼;另一方面,憑借技術和成本優勢,中標歐美、非洲、亞洲等多項國外橋梁工程,實現了多點開花。
鞍鋼橋梁鋼部分代表性工程及使用量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知識,分析鞍鋼橋梁鋼逐步融入全球市場的過程。
思維可視化
答案 鞍鋼橋梁鋼通過技術創新形成競爭優勢,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產品質量,形成出口競爭新優勢,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為契機,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全球資源,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
[熱點命題角度集錦]
預測點1 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1.2024年2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現代物流涉及領域廣、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在生產制造、貿易流通和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實體經濟的“筋絡”。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可以(  )
①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提高居民收入預期 ②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③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④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可以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但不能提高居民收入預期,①排除;現代物流在生產制造、貿易流通和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②符合題意;現代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可見,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可以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③符合題意;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有利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但與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無關,④排除。
預測點2 四個持續
2.為確保2024年經濟開好局、起好步,國家發改委表示,將精準有效實施宏觀調控,加強政策預研儲備,推動經濟在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著力做到“四個持續”:持續擴大國內需求,持續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好歲末年初民生保障工作,持續強化政策統籌協調。下列關于“四個持續”的傳導效應正確的是(  )
①持續擴大國內需求→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產品進出口關稅→穩定經濟發展 ②持續支持企業發展→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③持續做好民生工作→更新消費觀念→發放消費券、釋放消費活力→提升人民獲得感 ④持續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合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C
解析 持續擴大國內需求與“走出去”戰略沒有直接關系,①錯誤;持續支持企業發展,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培育新興產業,有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②正確;更新消費觀念與發放消費券之間沒有直接關系,③錯誤;持續強化政策統籌協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合力,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④正確。
預測點3 新起點上的中部崛起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強調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區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區內資源要素豐富,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中部地區地理位置居中,既臨近資源要素集聚地,又處于國內市場中心地帶,在優化產業布局和支撐新發展格局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條件也有必要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
近年來,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扎實成績,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站到了更高起點上,但也面臨著傳統產業比重偏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突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仍需進一步發力等困難挑戰。唯有切實研究并解決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才能繼續邁上更高臺階。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說明中部地區如何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更高質量發展。
答案 ①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和落實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②充分利用中部地區的優勢,加強區域合作和協調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對國內外要素資源的吸引力。③堅持創新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④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⑤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中阳县| 莆田市| 信宜市| 青神县| 谢通门县| 柳州市| 县级市| 徐水县| 双鸭山市| 云阳县| 太仆寺旗| 弥勒县| 宜丰县| 秦安县| 上饶市| 温泉县| 山东省| 岳池县| 丹阳市| 蓝山县| 宝鸡市| 泸水县| 酒泉市| 泽库县| 孟连| 景谷| 陕西省| 文登市| 清水河县| 卓尼县| 诸城市| 潼关县| 铜山县| 甘孜| 双鸭山市| 武夷山市| 原阳县| 五莲县| 肥城市|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