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的營養 1.知道人體生命活動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描述消化系統的組成與功能,說明消化系統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的過程和意義,理解人體結構和生命活動與物質的關系,建立人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 2.在“淀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和“制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的活動中,認識到模擬實驗、模型構建在研究人體消化系統結構和生理活動中的作用。 3.在“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和“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中,初步學會比較、分析、概括等科學思維方法,并形成基于證據和邏輯的思維習慣。 4.知道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可能導致營養失調,認同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對人體健康有積極的影響、食品安全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形成健康飲食的意識和習慣。 考點01 食物中的供能物質 1.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屬于有機物,其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可為人體提供能量,通常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 考點01 食物中的供能物質 2.糖類 (1)分類:淀粉(無甜味)、麥芽糖、葡萄糖、果糖等 (2)功能: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70%左右都來自糖類 (3)來源(主要):谷類和薯類食物 考點01 食物中的供能物質 3.蛋白質 (1)功能: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蛋白質也可以提供能量,但供能并不是蛋白質的主要功能 (2)來源(主要):瘦肉、魚、奶、蛋、豆類 考點01 食物中的供能物質 4.脂肪 (1)功能:脂肪是供給能量的重要物質,通常作為體內貯備的能源物質。脂肪與體溫調節有關,皮下脂肪既可保溫,又能分解產熱,對于維持體溫的恒定有重要作用。 (2)來源(主要):肉類、花生、芝麻、植物油等食物 (2024·湖北) 2024年5月20日“中國學生營養日”的宣傳主題是“奶豆添營養,少油更健康”。“奶豆”中含有豐富的_________,該營養物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 蛋白質 (2023·龍東)2023年6月4日,我國神舟十五號返回艙成功返回地球,結束為期半年在太空中的科學實驗,能為航天員在太空中提供能量的一組營養物質是( ) A. 水和蛋白質 B. 脂肪和無機鹽 C. 糖類和蛋白質 D. 糖類和維生素 C 考點02 食物中的非供能物質 1.水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占人體體重的60%~70%);體內的養分等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運輸到身體的各個部分。 考點02 食物中的非供能物質 2.無機鹽 (1)鈣是構成骨的重要成分。 ①缺乏癥:兒童缺鈣會患佝僂病,成人缺鈣會患骨軟化癥 ②來源(主要):奶制品、深綠色蔬菜、豆類等食物 (2)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一種成分 ①缺乏癥:缺鐵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②來源:瘦肉、魚、奶、蛋、豆類等食物 考點02 食物中的非供能物質 3.維生素 (1)分類: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 (2)功能:維生素不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原料,也不是細胞的供能物質,但它們是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物質。 考點02 食物中的非供能物質 種類 主要生理作用 缺乏癥 脂溶性 維生素A 促進人體正常發育,增強抵抗力,維持正常視覺 夜盲癥 維生素D 促進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發育 佝僂病、骨軟化癥 水溶性 維生素B1 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以及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腳氣病 維生素B2 與能量的產生有直接關系,促進生長發育和細胞的再生,增進視力 口腔潰瘍、皮炎、口角炎、舌炎、角膜炎等 維生素B6 幫助分解糖原,參與氨基酸代謝 尚未發現典型缺乏癥 維生素B12 保持健康的神經系統,用于紅細胞的形成 惡性貧血 維生素C 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促進傷口愈合,增強抵抗力 壞血病 (2024·龍東) 人一旦缺乏維生素,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患病。壞血病是由于人體內缺乏_____而引起的。( ) A.維生素A B. 維生素B? C. 維生素C D. 維生素D C 考點03 消化系統的組成 1.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 (1)消化道可分為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道具有容納、磨碎、攪拌、運輸食物等功能。 (2)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和腸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這些酶促進消化道中的食物分解。 【特別提醒】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分泌的膽汁匯于膽囊中貯存,膽囊通過膽管把膽汁送入小腸。 考點03 消化系統的組成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唾液腺 胃腺 肝臟 胰腺 腸腺 (2024·綏化) 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以下屬于人體消化腺的一組是( ) A. 唾液腺、肝臟、胰腺 B. 唾液腺、垂體、甲狀腺 C. 肝臟、汗腺、甲狀腺 D. 胰腺、垂體、性腺 A 考點04 食物的消化 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脂肪都是復雜的大分子物質,必須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消化道上皮細胞吸收。 2.食物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為麥芽糖。 3.胃貯存食物并消化一部分食物,胃腺分泌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胃液呈強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 考點04 食物的消化 4.食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腸中進行,小腸是消化食物與吸收養分的主要場所。小腸壁內有腸腺,分泌腸液進入小腸腔內。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臟分泌的膽汁,也通過導管送入小腸腔內。經過消化液中各種酶的作用,食物中的淀粉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最終分解為脂肪酸等。 5.在大腸中,食物中未被消化的部分,即食物殘渣(如纖維素),渣與水等混合成糞便,經由肛門排出體外。 考點04 食物的消化 6.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圖解: (2023·牡丹江)人體內含消化液種類最多的器官是( ) A. 口腔 B. 胃 C. 小腸 D. 大腸 C (2023·齊齊哈爾)如圖所示,曲線代表人體所需的三種有機物的消化過程,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 曲線X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 B. 曲線Y表示淀粉的消化過程 C. 器官D中含有胃液、腸液、胰液 D. 器官C是胃,蛋白質在此初步消化 D 考點05 營養物質的吸收 1.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以及不需要消化的水、無機鹽、維生素通過消化道上皮細胞進入血液。 2.胃能夠吸收部分水和酒精;大腸能夠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絕大部分營養物質是由小腸收的。 考點05 營養物質的吸收 【特別提醒】小腸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小腸長,且內表面有環形皺襞、小腸絨毛和微絨毛,這些結構擴大了小腸吸收營養物質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很薄,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樣的結構特點使營養物質很容易被吸收進入血液。 (2024·龍東) 蛋白質在小腸內最終被分解成可以被細胞直接吸收的物質,這種物質是( ) A. 脂肪酸 B. 氨基酸 C. 葡萄糖 D. 麥芽糖 B (2024·廣安) 小林家的午餐有紅燒肉、米飯、涼拌時蔬、西瓜。如圖是人體消化系統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米飯最終在④中被分解成葡萄糖 B. ③分泌的消化酶能消化紅燒肉 C. 誤食的西瓜籽經過了①②③④⑥⑦⑧ D. 營養物質主要在⑦中被吸收進入血液 D 考點06 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經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膳食要清淡少鹽;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食物應清潔衛生、不變質。 考點06 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直接關系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首先,要保證購買的食品或食品原料是安全可靠的,切勿購買腐敗變質、過期或來源不明的食品。其次,要保證食品清潔,并采用正確的加工方法制作食品。最后,還應注意食品保存的方法與時間。 根據該主題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如 圖)判斷,下列最合理的午餐食譜是____。 A.奶油餅干、烤腸、巧克力、辣條、果汁飲料 B.米飯、炸藕夾、炸雞排、土豆燒牛肉、奶茶 C.米飯、番茄牛腩、肉沫豆腐、清炒白菜、紫菜蛋湯 D.米飯、炸薯條、炸雞腿、酸辣土豆絲、碳酸飲料 C 考點07 實驗《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1.實驗目的:驗證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 2.實驗原理: (1)淀粉特遇碘液變藍色;麥芽糖遇碘液不變藍 (2)酶的作用:唾液淀粉酶在適宜溫度(37℃,模擬人體體溫)下催化淀粉分解 3.實驗步驟與關鍵操作 考點07 實驗《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3.實驗步驟與關鍵操作 步驟 操作要點 目的/原理 取材 取2支試管,編號①(清水)、②(唾液) 設置對照實驗,唯一變量是唾液的有無 加樣 ①號:2ml清水 + 2ml淀粉糊 ②號:2ml唾液 + 2ml淀粉糊 控制無關變量(體積、溫度等) 水浴 37℃溫水浴5分鐘 37℃模擬人體體溫,保證酶活性 控制水浴時間(5分鐘),避免淀粉分解不徹底或過度 檢測 各滴加2滴碘液,搖勻 碘液用于檢測淀粉是否存在 考點07 實驗《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4.預期現象與結論 試管 現象 結論 ①號(清水) 變藍 清水不能分解淀粉 ②號(唾液) 不變藍 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了淀粉 考點07 實驗《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5.實驗延伸與思考 (1)溫度的影響:若將②號試管放在0℃或100℃水浴,結果會如何? →均變藍(低溫或高溫抑制酶活性,淀粉未被分解) (2)生活應用: ①吃飯時細嚼慢咽的好處:增加唾液與食物的混合時間,促進淀粉消化。 ②饅頭越嚼越甜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產生甜味的麥芽糖。 (2023·安徽)某同學在“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中,先分別向①、②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的饅頭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實驗設計依次進行操作。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編號 加入 處理過程 檢測 ①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溫10分鐘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溫10分鐘 滴加2滴碘液 A. 該對照實驗變量是保溫時間 B. 預期只有②號試管內出現藍色 C. 換用饅頭塊進行實驗消化會更快 D. 唾液中對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編號 加入 處理過程 檢測 ①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溫10分鐘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溫10分鐘 滴加2滴碘液 D (2023·福建)青少年對蛋白質需求量較多,可適當多吃的食物是( ) A. 米飯 B. 蘋果 C. 油條 D. 雞蛋 D (2023·龍東)青少年如果挑食、偏食,常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下列疾病與病因對應錯誤的是( ) A. 夜盲癥﹣缺乏維生素B1 B. 佝僂病﹣缺乏含鈣的無機鹽 C. 壞血病﹣缺乏維生素C D. 貧血﹣缺乏含鐵的無機鹽 A (2023·巴中)我們的消化系統是由一系列結構組成,其中消化食物與吸收養分的主要場所是( ) A. 口腔 B. 大腸 C. 小腸 D. 胃 C (2023·金昌)“羊肉墊卷子”是金昌特色美食,以面香、肉嫩、味美而著稱,該美食成分中能被人體直接吸收的是( ) A. 羊肉 B. 面卷 C. 鹽 D. 植物油 C (2023·長沙)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下列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 發芽的土豆 B. 未知的野生蘑菇 C. “三無”辣條 D. 檢疫合格的肉類 D (2023·株洲)_______分泌的膽汁使脂肪變成微小額粒,脂肪在_______中最終分解為________________。 肝臟 小腸 甘油和脂肪酸 (2023·齊齊哈爾)某同學設計了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①號試管和②號試管形成對照實驗,可探究________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 (2)如果以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為變量,應選擇_______兩支試管作為對照實驗。 (3)將三支試管同時放入37°C溫水中,10分鐘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搖勻,不變藍的是_____號試管。 ①③ ① (2023·陜西)小秦所在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了“生物圈中的人”項目學習任務。圖1 是人體 消化系統組成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調查發現】小秦的午餐是米飯、清蒸鱸魚和涼拌豆芽;第二天小秦在糞便中發現了完整的豆瓣,刷牙時出現了牙齦出血的現象。 【模型建構】小組回顧了營養物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運輸和代謝過程。 (1)結合圖寫出“豆瓣”在小秦體內的“旅行路線”:① → ② → ③ →_______________ →⑨ (用序號和箭頭表示)。午餐中的淀粉和蛋白質最終在圖1 中的⑦處分別被消化為__________和氨基酸。 (2)氨基酸在圖2中的①處被吸收進入血液,則圖2中的①是圖1 中的[ ]_______。 ⑤→⑦→⑧ 葡萄糖 ⑦ 小腸 【探究實踐】新鮮水果能為人體提供自身不能合成的維生素C。 根據表中數據,估算并比較每100克可食用部分水果中維生素C 含量,小秦可首選_______食用,改善牙齦出血,做到合理營養。 水果 梨 蘋果 葡萄 桃 香蕉 每100克水果中可食用部分占比(%) 82 85 86 89 59 每100克水果中可食用部分維生素C含量(毫克) 5.0 3.0 4.0 10.0 8.0 香蕉 Thanks!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量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