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會認 “陶、罐” 等生字,會寫 “驕、傲” 等字,會寫 “國王、驕傲” 等詞語。2.結合課文相關詞句,了解陶罐和鐵罐不同的性格特點。分角色朗讀課文。3.默讀課文,能說出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的故事,懂得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4.能說出“閱讀鏈接”中的北風和課文中的鐵罐的相似之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1.指導學生朗讀和理解描寫陶罐和鐵罐對話的語句,體會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2.理解課文所蘊含的道理。難點體會通過人物對話、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并能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三、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四、教學過程(一)趣味導入1.播放一段動畫視頻,內容是在一個古老的城堡里,有一個陶罐和一個鐵罐,它們開始了一場奇妙的對話。視頻結束后,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猜猜陶罐和鐵罐會說些什么呢?”2.展示陶罐和鐵罐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形特點,讓學生說一說對陶罐和鐵罐的初步印象。引出課題《陶罐和鐵罐》,板書課題并齊讀。(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請同學們自由地誦讀課文,務必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注意本課中一些容易讀錯的詞語,比如 “陶罐(guàn)” 的 “罐”,“惱怒(nǎo nù)” 的 “惱”,“懦弱(nuò ruò)” 的 “懦”,“羞恥(xiū chǐ)” 的 “恥”,遇到生字詞,可以多讀幾遍,仔細體會。2.出示生字詞,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帶讀,采用多種方式認讀,如開火車讀、男女賽讀等。重點講解 “陶、罐、驕、傲、謙、虛” 等易錯字的讀音和字形。3.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自己是如何記住這些生字的。介紹三種實用的識字方法,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生字。第一種是加一加的方法,如 “陶” 字,左邊是 “阝”,右邊加上 “匋” 就組成了 “陶”。第二種是減一減,“傲” 字去掉單人旁,剩下的 “敖” 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字形。第三種是聯系生活識字,像 “罐”,生活中常見的 “罐頭”,看到實物就能聯想到這個字。教師給予肯定和補充。4.請幾位同學依次分段朗讀課文,其余同學悉心聆聽,留意并指出讀音偏差以及語句不通之處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1.默讀課文,思考:在《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里,陶罐和鐵罐處于相同的場景之中,它們之間發生了一系列故事。那么,課文究竟圍繞陶罐和鐵罐具體寫了一件怎樣完整且生動的事情呢 ?指名回答,教師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本文主要寫了陶罐和鐵罐同處一個場景,鐵罐因陶罐易碎,便常常奚落它。陶罐據理力爭,并不因鐵罐的嘲諷而自卑。隨著時間推移,王朝覆滅,宮殿倒塌,人們在廢墟中發現了光潔如新的陶罐,而鐵罐卻早已銹跡斑斑,不復存在。)2.再讀課文,找出描寫陶罐和鐵罐對話的段落,用橫線畫出陶罐的話,用波浪線畫出鐵罐的話。3.出示對話段落,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先同桌之間練習朗讀,注意讀出鐵罐傲慢、輕蔑、惱怒的語氣,以及陶罐謙虛、友善的語氣。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朗讀、播放朗讀音頻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語氣。4.請兩組學生上臺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其他學生認真觀看,讀完后進行評價,從語氣、表情、動作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維度 具體要求 示例語氣 根據角色特點,陶罐應溫和、謙遜,鐵罐則傲慢、無禮。例如,讀鐵罐的話時語氣要強硬、尖刻,讀陶罐的話時語氣要平和、真誠。 鐵罐:“你敢碰我嗎,陶罐子!”(語氣傲慢,充滿挑釁)陶罐:“不敢,鐵罐兄弟。”(語氣溫和,帶著謙遜)表情 通過表情展現角色的情緒。鐵罐應表現出不屑、輕蔑的神情,陶罐則是平靜、寬容的表情。 鐵罐:眉頭緊皺,嘴角上揚,露出不屑的笑。陶罐:面帶微笑,眼神柔和。動作 設計與角色性格相符的動作。鐵罐可能會雙手叉腰、趾高氣揚,陶罐則可能微微低頭、態度恭敬。 鐵罐:雙手抱胸,身體前傾,向陶罐逼近。陶罐:微微側身,做出避讓的動作。4.組織學生分組圍坐,發放寫有討論問題的卡片,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內容,圈畫出關鍵語句。問題如下:1. 從陶罐和鐵罐的初次對話中,哪些語句體現了它們對彼此的態度?2. 當鐵罐不斷奚落陶罐時,陶罐的回應展現了它怎樣的性格?請圈出相關語句。3. 文中哪些地方表明鐵罐非常傲慢,認為自己比陶罐優越?請用橫線畫出來。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觀點,提醒做好記錄。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選派代表,結合圈畫的語句,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教師依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板書:鐵罐:傲慢自大、目中無人陶罐:謙虛友善、不卑不亢5.引導學生思考:鐵罐為什么看不起陶罐?陶罐又是怎樣回應的?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分析,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的處事態度。 鐵罐看不起陶罐,是因為它覺得自己堅硬,而陶罐容易破碎,認為陶罐不配與自己相提并論,相關語句為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面對鐵罐的輕蔑,陶罐并未針鋒相對,而是平靜回應,如 “不敢,鐵罐兄弟。”“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從中能清晰體會到陶罐的寬容溫和與鐵罐的傲慢無禮,二者處事態度截然不同。6.引導學生探尋文章講的道理(1)原文找結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描寫陶罐和鐵罐最終結局的段落,并用橫線標記出來。然后,邀請幾位同學朗讀找到的段落,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感受故事的結局。(2)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圍繞 “從陶罐和鐵罐的結局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展開討論。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記錄小組討論的要點。(3)分享感受: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成果。引導學生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性格、行為出發,思考導致它們不同結局的原因。(4)教師引導: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提問:“在生活中,有沒有像鐵罐這樣只看到自己長處的人?有沒有像陶罐這樣正視自己不足的人?”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忽視別人的長處,也不應因自己的短處而自卑的道理。(四)深入探究,領悟寓意1.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從陶罐和鐵罐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和他人?2.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點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場景圖片,如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嘲笑他人短處等,讓學生判斷這些行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寓意的理解。(五)拓展延伸1.讓學生發揮想象,假如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它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寫一個小故事,并進行表演。2.小組展示表演后,其他小組進行評價,評選出 “最佳表演小組” 和 “最佳創意小組”。3.讀讀 “閱讀鏈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風和課文中的鐵罐有什么相似之處。兩者都驕傲自大,自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喜歡貶低他人。北風憑借自身風力大,便試圖以強硬方式讓行人脫下衣服;鐵罐仗著自己堅硬,就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但最終,它們都未能如愿,北風沒能讓行人脫下衣服,鐵罐也因自身的傲慢,在歲月中被腐蝕,而陶罐卻完好無損,彰顯出謙虛溫和的力量。4.推薦學生閱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相關書籍,激發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六)課堂小結1.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生字詞、課文主要內容以及所蘊含的道理。2.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像陶罐一樣謙虛友善,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與他人和睦相處。(七)布置作業1.工整抄寫本課的生字詞,以及那些觸動你的優美語句。2.將《陶罐和鐵罐》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家人聽,然后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體會,一同探討故事中的道理。3.挑選一則你情有獨鐘的寓言故事,靜心閱讀,然后嘗試創作一篇讀后感,記錄下閱讀時的所感所悟 。五、板書設計《陶罐和鐵罐》 鐵罐 陶罐 性格:傲慢自大、目中無人 謙虛友善、不卑不亢 短處:容易生銹 不易腐蝕 結局:消失得無影無蹤 被人們當作文物道理: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