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聲聲慢》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品味語言,體會詞作中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詩詞鑒賞能力。合作學習,把握詞的內容和寫作思路,揣摩詞中的意象,體會詞的意境。品讀作品,培養(yǎng)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yǎng),感受古典詩詞的魅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鑒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細膩情感,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體驗。難點:把握詞作中典型意象,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課文導入 拂開中華歷史的塵煙紗縵,咀嚼古往今來的詩詞懷情,在宋詞的舞臺上,有這樣一位女子,她既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壯志;也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閨怨;有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的灑脫;也有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更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哀怨。她是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更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研讀課文初讀:初味詞情1、欣賞配樂朗讀2、個別讀,全班齊讀研讀: 品味意象、詞語和句子品愁情思考1:詞眼是哪個字? 明確:愁思考2:作者是怎樣寫愁?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思考3: 運用疊字有什么好處?品味疊詞在情感表達上的差異明確: 內容上:奠定全詩悲苦愁絕、哀婉凄涼的感情基調形式上:巧妙發(fā)揮了雙聲疊韻的作用,既增強了詞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又形象地豐富了內容,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情感表達上:直接抒情,層層遞進。詞人先感于外后感于內,有組織、有層次地運用疊詞,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自己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脫地孤苦。(2)賞愁景思考4:李清照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她的愁呢?請同學分片朗讀,其他同學勾畫出意象。明確:意象——酒、風、雁、黃花、梧桐、細雨1、 小組合作探究:我們曾經(jīng)在哪些詩句中接觸過這些意象?如何理解這些具有豐富含義的意象?2、 展示小組討論的成果三杯兩盞淡酒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莫道有酒終需醉,酒入愁腸愁更愁。 --魏子安結論:酒是“愁”的象征問:為何說是“淡酒”?明確:愁濃 —— 晚年的凄涼慘淡晚來風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百鳥飛回。——杜甫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結論:秋風渲染愁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杜甫結論:過雁象征離愁、親友音訊、思鄉(xiāng)提問:為什么看到大雁會傷心?1、雁聲凄慘 —— 所見所聞皆是悲涼之感2.北雁南飛,作者從北方流寓南方(國破家亡之苦) 3.傳遞信息的使者 —— 睹物思人(亡夫之痛),提問:在傷心的時候后面用了一個“卻”,請問好不好?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結論:黃花象征女子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梧桐更兼細雨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雨滴梧桐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劉媛結論:梧桐和雨是凄涼悲傷的象征思考5:這些意象有沒有其它內涵?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陽》毛澤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陶淵明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后更無花。《菊花》元稹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思考6:為何作者會生愁?(3)析愁因(知人論世)李清照大事記1103年: 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1127年: 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1131年: 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1155年: 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小結:鑒賞詩詞方法:找詞眼,悟主旨抓意象知人論世拓展延伸比較并分析《聲聲慢》與《醉花陰》的“愁”情。明確:《醉花陰》表現(xiàn)了作者的獨居之愁、閨怨之愁,《聲聲慢》所表現(xiàn)的就是亡國之愁、喪夫之愁、淪落之愁。課堂總結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最后,讓我們齊聲背誦《聲聲慢》,在誦讀聲中向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致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