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4 昆蟲備忘錄 課時安排 1內容 分析 《昆蟲備忘錄》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是汪曾祺。文中描寫了有復眼的蜻蜓、披著光鮮外衣的“花大姐”、昆蟲里的霸王——獨角仙和螞蚱四種昆蟲,本課和以往學習的課文不同,在一個大題目下有四個小篇章,每個小標題旁邊畫有相對應的小昆蟲,圖文結合,能幫助學生掌握不同昆蟲的外形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中昆蟲的探究欲望。素養 目標 文化自信:能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與大家交流,體會文章生動有趣的語言。 語言運用:能觀察到一種昆蟲,并撰寫昆蟲備忘錄。 思維能力:關注擬聲詞,感受語言的獨特美。 審美創造:體會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思政 元素 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識,引導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點 難點 1.了解文中四種昆蟲的顯著特征,說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2.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探索昆蟲奧秘的興趣。課前 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卡。 老師: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設計課時 目標 1.會認“錄、凡”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螞”,積累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中幾種昆蟲有趣的秘密,體會發現的樂趣。 3.默讀課文,能說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4.能仿照課文形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一份屬于自己的昆蟲備忘錄。環節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教師活動】 1.同學們喜歡昆蟲嗎?你知道哪些昆蟲?對它們有什么了解? (課件出示多種常見的昆蟲圖片) 2.教師小結,導入課題:從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學們都非常喜歡昆蟲,有一位叫汪曾祺的爺爺非常喜歡觀察昆蟲,他寫了一篇有趣的文章,讓更多的人通過他的觀察,了解了昆蟲的秘密。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學習汪曾祺的《昆蟲備忘錄》,來進一步了解幾種昆蟲。(板書課題)介紹作者。 3.解釋備忘錄:任何一種能夠幫助記憶,簡單說明主題與相關事件的圖片、文字或語音資料。【學生活動】 1. 觀察圖片,思考并分享自己知道的昆蟲及相關了解。 2. 傾聽老師介紹作者,了解本節課學習內容。 3. 理解備忘錄的含義。【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和圖片激發學生興趣,自然引出課題,介紹作者和解釋備忘錄概念,為學習課文做鋪墊。環節二:自主讀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活動】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或請教老師。 2.字詞學習:膜翅、距離、馬鈴薯、黑綢、霸王、螞蚱、掌握、咯咯作響、褐色、款款、益蟲、備忘錄 3.理解難懂的詞語:復眼、琢磨、款款、嚴絲合縫 4.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昆蟲。(蜻蜓、瓢蟲、獨角仙、螞蚱)【學生活動】 1. 自讀課文,標注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認讀生字詞。 3. 理解難懂詞語的意思。 4. 默讀思考,回答作者介紹的昆蟲種類。【設計意圖】通過自主閱讀和學習,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環節三:互相交流,學習第一部分 “復眼”【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說說作者主要介紹了昆蟲的什么。(復眼) 2.交流討論。 (1)就一直在琢磨復眼是怎么回事。(“一直”說明作者琢磨了很長時間,對復眼興趣濃厚。) (2)凡是有復眼的昆蟲,視覺都很靈敏。(視覺靈敏) (3)作者是怎樣觀察的?(走近蜻蜓和蒼蠅,發現它們視覺靈敏) (4)想象:如果人長了一對復眼…… (如果人長了一對復眼,是不是也像蒼蠅那樣,眼睛長在頭上,圓圓的、大大的,非常突出……) 3.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善于觀察和思考) 4.再讀課文,你還有什么發現?(自由回答) 5.教師小結:希望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養成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學生活動】 1. 自由讀第一部分,回答問題。 2. 參與討論,理解 “一直” 的作用,體會昆蟲視覺靈敏,想象人長復眼的樣子。 3. 思考并回答作者是怎樣的人。 4. 再讀課文,分享自己的發現。 5. 傾聽老師小結,明白要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討論和想象,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復眼的描寫,感受作者的觀察和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意識。環節四:互相交流,學習第二至四部分【教師活動】 1.出示自學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昆蟲分小組進行探究學習。 (2)解決“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問題。 (3)組長整理信息,派代表發言。 2.各小組自主探究。 (1)“花大姐”探究小組。 花大姐的外形和生活習性: ①瓢蟲的膜翅:黑綢襯裙,順順溜溜,嚴絲合縫(指縫隙嚴密閉合)。(用詞準確) ②外形:朱紅的、瓷漆似的硬翅,有漂亮的小圓點,星點不同。(觀察細致) ③習性:吃蚜蟲——益蟲;吃馬鈴薯嫩葉——害蟲。(喜愛之情) (2)“獨角仙”探究小組。 獨角仙的外形和特點: ①笨重 ②體長 ③甲殼深色、堅硬 ④頭部尖端有角 ⑤力氣大 (3)“螞蚱”探究小組。 螞蚱的外形、特點和種類: ①別稱“掛大扁兒” ②形態好畫 ③飛起來咯咯作響 ④膜翅是淡淡的桃紅色 ⑤土螞蚱 3.指導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再全班匯報。 4.制作《昆蟲備忘錄》:在小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昆蟲,以小昆蟲的身份,向大家做自我介紹吧。 (1)各小組總結作者是怎樣寫的。(外形、特點、別稱、習性等) (2)全班交流,教師總結。(細致觀察、善于思考、描寫準確、修辭恰當) (3)展示備忘錄不同方式:表格式、圖文結合式、文字記錄式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自己介紹的昆蟲或者自己收集的其它昆蟲制作《昆蟲備忘錄》。 5.拓展延伸:如果大家還感興趣,可以課外閱讀楊紅珍的著作《走近大自然》;《探秘昆蟲世界》,進一步了解千姿百態的昆蟲和它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相信你對昆蟲世界會有更多的了解。【學生活動】 1. 明確自學要求,分組選擇昆蟲進行探究學習。 2. 小組探究,了解所選昆蟲的特點,提出疑問并討論。 3. 小組內分享感興趣的內容,全班匯報。 4.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了解備忘錄形式,制作昆蟲備忘錄。 5. 記錄推薦書籍,課后進行閱讀拓展。【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匯報和制作備忘錄,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昆蟲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語言表達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對昆蟲世界的探索興趣。環節五:課堂小結【教師活動】 1.這節課我們隨著作者汪曾祺了解了幾種常見的昆蟲,學習了怎樣寫好昆蟲備忘錄。希望同學們養成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也能寫出自己的昆蟲備忘錄。 2.布置作業:課后繼續完善自己制作的昆蟲備忘錄;選擇一種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昆蟲,用學到的方法寫一篇短文介紹它。【學生活動】 1. 認真傾聽老師總結,牢記觀察和思考的要點。 2. 課后完成作業,完善備忘錄,寫作短文。【設計意圖】鞏固課堂所學,培養學生持續觀察和寫作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板書設計4*昆蟲備忘錄 蜻蜓、蒼蠅:復眼視覺靈敏 花大姐(瓢蟲):星點不同有益有害 獨角仙(甲蟲):頭部有角力氣大 螞蚱外形美(掛大扁兒):吐口水、討厭(土螞蚱) 細致觀察,描寫準確教學反思成功之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對昆蟲的特點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在制作昆蟲備忘錄時發揮了創造力,課堂氛圍活躍。 不足之處: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個別小組討論不夠有序,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可能是小組分工不夠明確;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觀察和描寫方法時,部分學生理解不夠深入,可能是講解不夠細致,缺乏實例對比;在時間把控上不夠精準,導致拓展延伸部分有些倉促,學生對推薦書籍的了解不夠充分。 改進措施:在今后教學中,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明確小組分工,加強對小組討論的引導和監督,提高學生參與度;在講解觀察和描寫方法時,增加實例對比,結合具體語句詳細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為拓展延伸留出充足時間,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推薦書籍,激發閱讀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