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消息二則》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掌握消息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明確新聞結構的五部分,了解其寫法特點。2把握新聞的結構和要素,理清寫作思路,品味語言,欣賞新聞寫作的藝術。3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渡江戰役的規模與意義,感受作者體現在消息中的情感與立場。【學習重難點】1掌握消息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明確新聞結構的五部分,了解其寫法特點。2把握新聞的結構和要素,理清寫作思路,品味語言,欣賞新聞寫作的藝術。【學習過程】【新課導入】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云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眾的街談巷議呢?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尋常百姓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國內外時事,獲取各種生活的信息。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讀兩篇來自于解放戰爭時期的新聞佳作,重溫那段蕩氣回腸、青春激揚的硝煙歲月。【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詩人、書法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及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背景資料】一九四九年初,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役結束, 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派依然負隅頑抗, 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月的苦心經營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 毛澤東和朱德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于該日凌晨發起了渡江戰役。22日2時, 新華社播發了毛澤東撰寫的消息《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報道了中路軍戰況。22日夜,毛澤東又寫了這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字詞積累】任務一:讀文章,知內容1、默讀本文,從新聞要素的角度把握課文內容。2、在文中標出本文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任務二:研文章,知特點1、“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屬于新聞的什么?在新聞中起什么作用?2、《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報道的是一場大戰,卻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覺得效果如何?作者為什么不詳細寫渡江和戰斗的情景?3、體會“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中“已”和“大約”的妙處。4、從文中找出寫我軍和敵軍的詞句,體會其中表現的作者的情感。【主旨歸納】這則消息報道了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的事實,表現了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英雄氣概,表露出敵軍必敗、人民必勝的堅定信念。【小試牛刀】學校近日舉辦了校園歌手大賽,請你擬寫一則消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活動:請同學們結合上節課的知識,找出本文的新聞要素以及結構標注在書上。】任務一、細讀課文,解決問題1、文中對西路軍戰況的描述,哪些地方體現了作者的主觀態度?2、選文在寫三路大軍的戰況時,詳寫東路軍,略寫西路軍和中路軍。請你結合全文說說這樣的詳略安排有什么好處。任務二、研讀課文,寫法探究朗讀兩則新聞,然后聯系上下文,比較下邊每組中的兩個句子,說說哪一句好,為什么。【主旨歸納】這則消息通過全面、及時、客觀地報道聞名中外的渡江戰役的概況,贊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和各路軍指揮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指揮才能,表現了我軍戰士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氣勢,宣告了渡江戰役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拓展延伸】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毛 澤 東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作業】1、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體裁——消息,請聯系本課的學習談談你對消息的認識。(200字左右)2、查閱有關“解放戰爭”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