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活動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質1.通過實驗加深對乙醇、乙酸主要性質的認識。2.初步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制備方法。3.提高實驗設計能力,體會實驗設計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器材:試管、試管夾、量筒、膠頭滴管、玻璃導管、乳膠管、橡膠塞、鐵架臺、試管架、酒精燈、火柴、碎瓷片。試劑:乙醇、乙酸、飽和Na2CO3溶液、濃硫酸、銅絲、澄清石灰水、鎂條、紫色石蕊溶液。1.乙醇的性質(1)實驗操作:向試管中加入少量乙醇,觀察其狀態,聞其氣味。實驗結論:乙醇是 液體,有特殊香味。(2)乙醇燃燒產物的驗證實驗操作 用一個干燥的小燒杯1倒置在酒精燈的火焰上方,觀察實驗現象。另取一個內壁用澄清石灰水潤濕的小燒杯2倒置在火焰上方,觀察實驗現象現象 干燥的小燒杯1內壁有 生成;小燒杯2內壁上的澄清石灰水變 結論 乙醇燃燒生成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實驗操作 向試管內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光潔的銅絲,下端繞成螺旋狀,放在酒精燈上燒紅,然后迅速插入乙醇中,觀察銅絲的變化,這樣反復操作幾次,小心地聞試管中液體的氣味現象 在每次操作過程中,銅絲先由 變 ,插入乙醇后又變 ;反復幾次后,液體散發出 結論 乙醇在加熱和有催化劑(如Cu和Ag)存在的條件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乙酸的性質(1)實驗操作:向試管中加入少量乙酸,觀察其狀態,小心地聞其氣味。實驗結論:乙酸是 液體,有強烈 氣味。(2)設計實驗,證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實驗 操作 ①向試管中加入約2 mL稀醋酸,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②向另一支試管中加入一小塊去掉氧化層的鎂條,然后加入約2 mL稀醋酸,觀察現象現象 ①加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呈 色,說明乙酸呈 性; ②鎂條表面有無色氣體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結論 乙酸是一種有機酸,具有酸的通性 (3)乙酸與碳酸酸性強弱的比較實驗裝置現象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結論 乙酸酸性比碳酸 ,離子方程式為 (4)酯化反應實驗裝置實驗操作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2 mL ,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慢慢加入0.5 mL 和2 mL ,再加幾片碎瓷片。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3 mL飽和Na2CO3溶液,按圖示將裝置連接好。用小火加熱試管中的混合物,產生的蒸氣經導管通入飽和Na2CO3溶液的上方約0.5 cm處,注意觀察該試管內的變化。取下盛有飽和Na2CO3溶液的試管,并停止加熱。振蕩盛有飽和Na2CO3溶液的試管,靜置,待溶液分層后,觀察上層油狀液體,并注意聞氣味現象 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 生成,且能聞到 結論 乙酸和乙醇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發生 反應,生成 和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實驗中,將加熱后的銅絲插入乙醇中的操作為什么要反復進行幾次 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實驗中,濃硫酸和飽和Na2CO3溶液各起什么作用 在實驗過程中,盛有飽和Na2CO3溶液的試管內發生了哪些變化 請解釋相關現象。1.乙醇和乙酸是兩種常見的有機化合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醇和乙酸的分子結構中均含有碳氧雙鍵B.乙醇和乙酸均能與金屬鈉反應C.乙醇能發生氧化反應,而乙酸不能發生氧化反應D.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2.將乙醇和乙酸分離的正確方法是( )。A.加熱蒸餾B.先加入燒堿溶液,蒸出乙醇;再加入硫酸,蒸出乙酸C.加入碳酸鈉溶液后,通過萃取的方法分離D.利用分液的方法直接進行分離3.下列關于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確的是( )。A.均采用水浴加熱B.制備乙酸丁酯時正丁醇過量C.乙酸丁酯的沸點小于乙酸乙酯D.制備乙酸乙酯時乙醇過量參考答案實驗步驟與結論1.(1)無色 (2)水霧 渾濁 H2O和CO2 CH3CH2OH+3O22CO2+3H2O (3)紫紅色 黑色 紫紅色 刺激性氣味 乙醛 2C2H5OH+O22CH3CHO+2H2O2.(1)無色 刺激性 (2)①紅 酸 ②Mg+2CH3COOHMg(CH3COO)2+H2↑ (3)強 2CH3COOH+C2CH3COO-+H2O+CO2↑ (4)乙醇 濃硫酸 乙酸 無色油狀液體 果香味 酯化 乙酸乙酯 水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問題討論1.乙醇的氣味可以掩蓋少量乙醛的氣味,反復操作幾次,可以生成較多的乙醛,便于聞到乙醛的刺激性氣味。2.濃硫酸的作用:作吸水劑和催化劑。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①與揮發出來的乙酸發生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鈉,便于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③減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液體分層,便于得到酯。試管內的變化:①Na2CO3溶液上方有一層無色油狀液體生成(反應生成的乙酸乙酯變成蒸氣經導管導出,冷凝在Na2CO3溶液的上層);②振蕩試管時有氣泡產生(少量隨乙酸乙酯一起被蒸出的乙酸與Na2CO3反應生成CO2);③振蕩后靜置,Na2CO3溶液上方有無色油狀液體,能聞到果香味(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果香味的無色油狀液體)。遷移應用1.B 解析 A項,乙醇的結構式為,無碳氧雙鍵,乙酸的官能團(羧基)中含有碳氧雙鍵,錯誤;B項,乙醇中的官能團為—OH,乙酸中的官能團為—COOH,兩種官能團均可與金屬鈉發生置換反應,正確;C項,乙醇可以發生催化氧化、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等反應,乙酸可以燃燒,能發生氧化反應,錯誤;D項,乙酸為一元弱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而乙醇為非電解質,不能電離,因此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錯誤。2.B 解析 直接加熱蒸餾時,兩者都易揮發,得到的物質仍不純;先加入燒堿使乙酸生成不揮發的醋酸鈉,可將乙醇蒸出,再加入硫酸生成乙酸,加熱蒸餾可蒸出乙酸;加入碳酸鈉溶液后,乙酸會與之反應,乙醇會與之互溶,不會分層,故萃取不能分離;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直接分液。3.D 解析 制取酯時需要用酒精燈直接加熱,A項錯誤;乙酸丁酯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乙酸乙酯,前者的沸點大于后者,C項錯誤;實驗室制取酯一般使一種反應物過量,一般以原料是否易得、價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為依據選擇過量的反應物,因此制取乙酸乙酯一般使乙醇過量,而制取乙酸丁酯則使相對廉價、易得的乙酸過量,B項錯誤,D項正確。(共17張PPT)第七章有機化合物實驗活動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質1.通過實驗加深對乙醇、乙酸主要性質的認識。2.初步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制備方法。3.提高實驗設計能力,體會實驗設計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器材:試管、試管夾、量筒、膠頭滴管、玻璃導管、乳膠管、橡膠塞、鐵架臺、試管架、酒精燈、火柴、碎瓷片。試劑:乙醇、乙酸、飽和 溶液、濃硫酸、銅絲、澄清石灰水、鎂條、紫色石蕊溶液。1.乙醇的性質(1)實驗操作:向試管中加入少量乙醇,觀察其狀態,聞其氣味。實驗結論:乙醇是______液體,有特殊香味。(2)乙醇燃燒產物的驗證實驗操 作 用一個干燥的小燒杯1倒置在酒精燈的火焰上方,觀察實驗現象。另取一個內壁用澄清石灰水潤濕的小燒杯2倒置在火焰上方,觀察實驗現象現象 干燥的小燒杯1內壁有______生成;小燒杯2內壁上的澄清石灰水變______結論 乙醇燃燒生成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色水霧渾濁和(3)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實驗 操作 向試管內加入 乙醇,取一根光潔的銅絲,下端繞成螺旋狀,放在酒精燈上燒紅,然后迅速插入乙醇中,觀察銅絲的變化,這樣反復操作幾次,小心地聞試管中液體的氣味現象 在每次操作過程中,銅絲先由________變______,插入乙醇后又變________;反復幾次后,液體散發出____________結論 乙醇在加熱和有催化劑(如和 )存在的條件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紅色黑色紫紅色刺激性氣味乙醛2.乙酸的性質(1)實驗操作:向試管中加入少量乙酸,觀察其狀態,小心地聞其氣味。實驗結論:乙酸是______液體,有強烈________氣味。(2)設計實驗,證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實驗操 作 ①向試管中加入約 稀醋酸,加入紫色石蕊溶液;②向另一支試管中加入一小塊去掉氧化層的鎂條,然后加入約 稀醋酸,觀察現象現象 ①加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呈____色,說明乙酸呈____性;②鎂條表面有無色氣體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 乙酸是一種有機酸,具有酸的通性無色刺激性紅酸(3)乙酸與碳酸酸性強弱的比較實驗裝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結論 乙酸酸性比碳酸____,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強(4)酯化反應實 驗 裝 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 驗 操 作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______,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慢慢加入 ________和______,再加幾片碎瓷片。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飽和 溶液,按圖示將裝置連接好。用小火加熱試管中的混合物,產生的蒸氣經導管通入飽和溶液的上方約 處,注意觀察該試管內的變化。取下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并停止加熱。振蕩盛有飽和 溶液的試管,靜置,待溶液分層后,觀察上層油狀液體,并注意聞氣味乙醇濃硫酸乙酸續表現 象 飽和 溶液的液面上有______________生成,且能聞到________結 論 乙酸和乙醇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發生______反應,生成__________和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色油狀液體果香味酯化乙酸乙酯水續表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實驗中,將加熱后的銅絲插入乙醇中的操作為什么要反復進行幾次?[答案] 乙醇的氣味可以掩蓋少量乙醛的氣味,反復操作幾次,可以生成較多的乙醛,便于聞到乙醛的刺激性氣味。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實驗中,濃硫酸和飽和 溶液各起什么作用?在實驗過程中,盛有飽和 溶液的試管內發生了哪些變化?請解釋相關現象。[答案] 濃硫酸的作用:作吸水劑和催化劑。飽和 溶液的作用:①與揮發出來的乙酸發生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鈉,便于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③減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液體分層,便于得到酯。試管內的變化:① 溶液上方有一層無色油狀液體生成(反應生成的乙酸乙酯變成蒸氣經導管導出,冷凝在 溶液的上層);②振蕩試管時有氣泡產生(少量隨乙酸乙酯一起被蒸出的乙酸與 反應生成);③振蕩后靜置, 溶液上方有無色油狀液體,能聞到果香味(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果香味的無色油狀液體)。1.乙醇和乙酸是兩種常見的有機化合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A.乙醇和乙酸的分子結構中均含有碳氧雙鍵B.乙醇和乙酸均能與金屬鈉反應C.乙醇能發生氧化反應,而乙酸不能發生氧化反應D.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解析] 項,乙醇的結構式為 ,無碳氧雙鍵,乙酸的官能團(羧基)中含有碳氧雙鍵,錯誤;B項,乙醇中的官能團為,乙酸中的官能團為 ,兩種官能團均可與金屬鈉發生置換反應,正確;C項,乙醇可以發生催化氧化、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等反應,乙酸可以燃燒,能發生氧化反應,錯誤;D項,乙酸為一元弱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而乙醇為非電解質,不能電離,因此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錯誤。2.將乙醇和乙酸分離的正確方法是( ) 。BA.加熱蒸餾B.先加入燒堿溶液,蒸出乙醇;再加入硫酸,蒸出乙酸C.加入碳酸鈉溶液后,通過萃取的方法分離D.利用分液的方法直接進行分離[解析] 直接加熱蒸餾時,兩者都易揮發,得到的物質仍不純;先加入燒堿使乙酸生成不揮發的醋酸鈉,可將乙醇蒸出,再加入硫酸生成乙酸,加熱蒸餾可蒸出乙酸;加入碳酸鈉溶液后,乙酸會與之反應,乙醇會與之互溶,不會分層,故萃取不能分離;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直接分液。3.下列關于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確的是( ) 。DA.均采用水浴加熱 B.制備乙酸丁酯時正丁醇過量C.乙酸丁酯的沸點小于乙酸乙酯 D.制備乙酸乙酯時乙醇過量[解析] 制取酯時需要用酒精燈直接加熱,A項錯誤;乙酸丁酯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乙酸乙酯,前者的沸點大于后者,C項錯誤;實驗室制取酯一般使一種反應物過量,一般以原料是否易得、價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為依據選擇過量的反應物,因此制取乙酸乙酯一般使乙醇過量,而制取乙酸丁酯則使相對廉價、易得的乙酸過量,B項錯誤,D項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實驗活動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質.docx 實驗活動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質.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