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14 蜜蜂 課時安排 2內容 分析 《蜜蜂》是教材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課文以第一人稱方式寫了法布爾所做的一個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拋棄到哪里,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他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實驗。最后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選編這篇文章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素養 目標 文化自信: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懷,養成認真觀察和勤于思考的好習慣,認同中華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語言運用:通過圈畫、比較、對比朗讀的方法,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性。 思維能力:能梳理并歸納實驗過程,按順序說出實驗過程,得出實驗結論。 審美創造:品味課文語言的準確性,感受法布爾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思政 元素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尊重事實、追求真理。重點 難點 1.默讀課文。能梳理并歸納實驗過程,按順序說出實驗過程,得出實驗結論。 2.運用圈畫、比較、對比朗讀的方法,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性。 3.感受法布爾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昆蟲記》產生閱讀興趣。課前 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卡。 老師: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課時 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重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環節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教師活動】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植物王國里暢游,見識了許多奇妙的植物現象。這節課呀,我們要轉換 “戰場”,走進神秘的昆蟲世界,去探索那些有趣的奧秘。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小小的蜜蜂。(板書課題:蜜蜂,引導學生齊讀課題)大家對蜜蜂有什么了解呢?可以和老師分享分享。【學生活動】 1. 回憶上節課內容,對昆蟲世界產生好奇。 2. 齊讀課題,思考并分享自己對蜜蜂的了解。【設計意圖】通過回顧上節課內容,自然引出昆蟲世界,聚焦蜜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環節二:初步讀文,整體感知【教師活動】 1. 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同時標注好自然段序號,遇到生字就圈畫出來,然后讀準字音。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巡視指導學生默讀) 2. 好啦,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的自學情況。(出示生字卡)我們用多種形式來認讀這些生字,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看看誰讀得又快又準。(組織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3. 接下來,請幾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讀得怎么樣。(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4. 讀完課文,大家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內容呢?(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總結:作者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親自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了記號,放在紙袋里,帶到四公里之外放飛,結果至少有十五只蜜蜂飛了回來。作者由此得出結論:蜜蜂能飛回來,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5. 那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呢?大家再仔細想想。(引導學生回答:實驗的目的 - 實驗的過程 - 實驗的結果) 6. 現在,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讀課文第 1 自然段。(指名讀第 1 自然段)法布爾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引導學生回答:我想做個實驗)從這里,大家體會到了什么呢?(引導學生感受法布爾不盲信,講究事實,有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學生活動】 1. 默讀課文,標注自然段序號,圈畫并認讀生字。 2. 參與生字認讀活動。 3. 分段朗讀課文,傾聽并參與評議。 4. 思考并回答課文內容和敘述順序的問題。 5. 朗讀第 1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關于法布爾行為的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多種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敘述順序,初步感受法布爾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歸納概括能力。環節三:書寫指導【教師活動】 1. (課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同學們,我們來學習寫這些生字。大家仔細看看,你認為哪些生字是容易寫錯的呢?(引導學生觀察生字) 2. 大家互相交流交流,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好。(教師重點指導:“蜜蜂” 不要寫成 “密峰”;注意 “辨” 與 “辯、瓣、辮” 的區別。可以結合字形結構和含義進行講解) 3. 現在,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練習書寫,注意書寫姿勢要正確哦。老師會巡視,看看大家寫得怎么樣,如果有問題,老師會及時給大家指導。(巡視指導學生書寫)【學生活動】 1. 觀察生字,思考易寫錯的字。 2. 交流書寫要點,傾聽老師重點指導。 3. 練習書寫生字,保持正確姿勢,接受老師指導。【設計意圖】通過指導寫字,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書寫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環節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教師活動】 1.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蜜蜂的世界,認識了生字詞,還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大家在課堂上都很積極,表現得非常棒! 2. 課后,請大家把今天學的生字每個寫 5 遍,加強記憶;再把課文認真讀 2 遍,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學生活動】 1. 傾聽老師總結,明確本節課所學內容和課后任務。 2. 課后完成作業,書寫生字、朗讀課文。【設計意圖】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強化學習效果;布置作業讓學生鞏固所學,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后,培養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板書設計14 蜜蜂(第 1 課時)生字:(展示生字及書寫要點)課文內容:實驗目的 - 實驗過程 - 實驗結果法布爾態度:不盲信、嚴謹科學教學反思成功之處: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學生在識字寫字、初讀課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朗讀,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 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梳理課文敘述順序時,部分學生理解不夠清晰,可能是引導方式不夠直觀,缺乏具體示例;在識字教學中,對個別生字的講解不夠生動,學生記憶不夠深刻;在時間把控上不夠精準,導致寫字指導時間有些緊張,對學生作業的指導不夠細致。 改進措施: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較難理解的內容,采用更直觀的引導方式,如繪制思維導圖、列舉相似文章等,幫助學生理解;在講解生字時,運用有趣的故事、字謎等方式,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為寫字指導和作業指導留出充足時間,詳細說明作業要求,加強對學生作業的細致指導,提高教學效果。教學過程設計第二課時課時 目標 1.默讀課文,能梳理并按順序說出實驗過程,感受法布爾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難點) 2.運用多種形式,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環節一:復習導入【教師活動】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蜜蜂》這篇課文,知道了法布爾做了一個關于蜜蜂的實驗。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然后說一說:法布爾做了一項什么實驗?這次實驗是怎樣進行的?結果又如何呢?(鼓勵學生自由舉手回答)【學生活動】 1. 默讀課文,回憶并思考問題。 2. 舉手回答問題,分享自己的理解。【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提問,鞏固上節課的學習成果,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內容做鋪墊,同時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加深對課文的整體印象。環節二:細讀感悟,經歷探究【教師活動】 1. 那法布爾具體是怎么做這個實驗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 2 自然段,拿起筆,把他做實驗的句子畫出來。(巡視學生默讀和圈畫情況) 2. 現在,大家試著用 “先…… 接著…… 然后…… 最后……” 的句式,來說一說實驗過程。同桌之間互相補充,看看誰說得更完整。(巡視指導學生交流) 3. 我們來深入探究一下。法布爾為什么要在放飛的蜜蜂背上做白色的記號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為了證實飛回來的蜜蜂是他放出去的。)除了做記號,他還做了些什么呢?(引導學生回答:法布爾還讓自己的女兒在蜂窩旁邊等著,這樣就可以準確地知道蜜蜂是什么時候飛回來的。)從法布爾的這些做法中,大家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做實驗應該考慮細致周到,這樣才會得到科學的結論。) 4. 法布爾來到陌生的地方放飛蜜蜂時,看見它們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爾,看到這個情景,你會怎樣推測呢?(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對學生的推測進行評議) 5. 放飛了蜜蜂后,“我” 有什么想法呢?“我” 為什么會這樣推測呢?同桌之間互相討論討論。(巡視小組討論情況)從這里,大家又體會到了什么呢?(引導學生感受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品質。) 6. 文中的實驗步驟任意去掉一個行嗎?現在小組討論一下。(引導學生通過討論,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學生活動】 1. 默讀第 2 自然段,圈畫實驗句子。 2. 用指定句式交流實驗過程,同桌互相補充。 3. 思考并回答問題,參與討論。 4. 小組討論實驗步驟的必要性。【設計意圖】通過細讀、思考、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實驗過程,感受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環節三:細讀感悟,探究結果【教師活動】 1. 接下來,我們學習第 3 - 4 自然段。大家思考一下:實驗的結果怎樣?這些蜜蜂能回到它們的家嗎?(引導學生閱讀思考)作者認為蜜蜂能回來嗎?你從什么地方讀出來的?為什么 “我” 會這樣推測呢?(引導學生回答:在回家的路上,“我” 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因為這時候刮起了狂風,蜜蜂飛得很低,“我” 想,它們看不到遙遠的家。)第一批回來了幾只蜜蜂?這么長的路途,它們用了多長時間?(引導學生找出答案:兩只,大約三刻鐘。)小女兒看見 “我” 回來了,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心情,大家讀一讀第 3 - 4 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 我們再學習第 5 - 7 自然段。大家思考:第二天,法布爾在檢查蜂窩的時候,又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蜜蜂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飛回來的呢?(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關注)大家朗讀課文第 7 自然段,體會一下作者對蜜蜂的贊嘆之情。(引導學生朗讀體會) 3. 現在學習第 8 自然段。大家默讀課文。法布爾通過這個實驗證明了什么?(引導學生回答:法布爾證明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那蜜蜂能辨認方向,靠的是什么呢?大家討論討論。(組織學生討論,相機點撥)你們同意法布爾的這個結論嗎?請結合他做實驗的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們要向法布爾學習什么呢?(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法布爾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學生活動】 1. 閱讀第 3 - 4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問題,有感情地朗讀。 2. 學習第 5 - 7 自然段,思考問題,朗讀第 7 自然段。 3. 默讀第 8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問題,參與討論。【設計意圖】通過對實驗結果和結論的探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法布爾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對科學結論的分析能力。環節四: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性【教師活動】 1. (出示句子:①二十只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②二十只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尋找著回家的方向。)同學們,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句子。大家想一想,你覺得哪一句的表達更好呢?圈出句中你覺得用得好的詞。(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第一句好,“左右”“好像” 表示不確定,用詞精準,表達出法布爾自己內心的猜測。) 2. 現在,請大家在小組里討論,圈畫課文中其他表達準確的詞語或句子。(巡視小組討論情況,引導學生找出 “幾乎”“大概”“將近”“大約”“至少”“準確無誤”“確確實實” 等詞) 3. 大家找得都很準確!通過圈畫、比較和對比朗讀,我們就能感受到課文語言的準確性。以后大家在寫作文或者說話的時候,也要學習這樣準確地表達。【學生活動】 1. 比較句子,思考并回答問題,圈畫好詞。 2. 小組討論,圈畫課文中表達準確的詞語或句子。 3. 領會課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設計意圖】通過句子比較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性,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環節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教師活動】 1. 同學們,這兩節課我們一起跟隨法布爾完成了蜜蜂的實驗探究,感受到了他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也體會到了課文語言的準確性。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都很認真,收獲肯定不少!2. 課后,請大家把法布爾的實驗過程講給家人聽,讓他們也了解這個有趣的實驗;再找一篇科普文章讀一讀,看看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科學實驗或者現象的,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做上標記,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學生活動】 1. 傾聽老師總結,回顧兩節課的學習內容。 2. 課后完成作業,講述實驗過程、閱讀科普文章并做標記。【設計意圖】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強化學習效果;布置作業讓學生鞏固所學,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學習習慣。板書設計14 蜜蜂(第 2 課時)實驗過程:先…… 接著…… 然后…… 最后……實驗結果:第一批回 2 只,第二天回 15 只實驗結論:蜜蜂有辨向能力,不靠超常記憶力語言準確:左右、好像、幾乎……科學態度:嚴謹、求實教學反思成功之處: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對實驗過程、結果和結論有了深入理解,在體會課文語言準確性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感受到了法布爾的科學態度。 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理解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來源時,部分學生理解困難,可能是講解不夠深入,缺乏相關拓展資料;在小組討論環節,個別小組討論不夠積極,參與度不均衡,可能是小組分工不夠明確;在時間把控上不夠精準,導致課堂總結有些倉促,對學生作業的指導不夠細致。 改進措施: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較難理解的內容,增加相關拓展資料,如科普視頻、研究報告等,幫助學生理解;優化小組分工,明確每個成員的任務,提高小組討論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為課堂總結和作業指導留出充足時間,詳細說明作業要求,加強對學生作業的細致指導,提高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