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目標1.在語言環境中認識“葫蘆、蚜、賽”等字,會寫“棵、謝”等8個字。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3.能說出種葫蘆的人最后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與讀文后的道理。教學重點1.識字、寫字。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表達特點。教學難點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系。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視頻激趣,引入課題。 1.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小視頻(播放孫悟空被銀角大王用寶葫蘆收了的視頻) 剛剛視屏里能上天入地的孫悟空被什么收了?葫蘆。那你們想不想要一個這樣的寶葫蘆呀?想。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主人公也想要葫蘆,齊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注意輕聲,要的,葫蘆)【設計意圖:視頻的導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2.“葫蘆”兩個字觀察部首“草字頭”我們知道葫蘆是偏旁相同,第二個字是輕聲音節,像這樣的詞語還有“狐貍、玻璃、眼睛、葡萄.......”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1.題目《我要的是葫蘆》,請大家快速讀一讀課文,數一數自然段,找一找我要的是怎樣的葫蘆?賽過大南瓜,板書“賽過”賽過是“比過”的意思。所以說題目中的“葫蘆”是一種植物的果實。2.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共幾句話? 4個自然段、5句話3.學習第一自然段中有“葫蘆”出現了四次。第一句,抽生讀,思考這里的“葫蘆和題目中的葫蘆一樣嗎?老師板書,畫一棵葫蘆苗。區別“顆粒”和“一棵”所以這里的葫蘆指的的葫蘆苗。第二句,抽生讀,繼續畫出葫蘆的藤、葉子、花。注意引導學生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形容詞:細長的,綠綠的,雪白的。擴展長藤的植物:葡萄、絲瓜、西瓜、豇豆......抽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葫蘆的生長過程。學習第三句,抽生讀,板書“謝”掉落的意思,畫上可愛的小葫蘆。引導學生朗讀,讀出喜愛。學習第5句,這么可愛的葫蘆你們喜歡,那那個人喜歡嗎?喜歡。從哪里看出他喜歡。“每天、都、看幾次”指導朗讀、重讀。有一天,這個人又像往常一樣去看他的葫蘆,他發現了什么?蚜蟲。板書圖畫蚜蟲,PPT出示蚜蟲圖片,讓學生了解蚜蟲以及蚜蟲的危害。那個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那個人心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到底怕不怕,不怕,對比朗讀:有幾個蟲子不可怕。那個人盯著小葫蘆,心里想: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朗讀讀出著急,期待的語氣。葉子上長了蚜蟲,那個人卻一點兒也不著急,有一個人比他還急,這個人是誰呀?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課后作業1.看拼音,寫漢字xiǎnɡ yán lín ɡuài感( ) ( )念 語( ) ( )居 奇( )2.給下列漢字組詞。棵( ) 領( ) 抬( ) 盯( )顆( ) 鄰( ) 治( ) 釘(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回顧課文,引入新課。上節課我們說到那個人的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那個人卻一點也不著急,有人比他更著急,這個人是誰?鄰居。二、學習第三自然段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鄰居是怎么說的?那個人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波浪線和直線畫出來。朗讀: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那個人覺得用不用治?不用,因為他要的是葫蘆。把問好變成句號: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蘆。治:消滅由此可見那個人的心里只有葫蘆,他沒有管過蚜蟲。那葉子上長了蚜蟲?我們到底要不要治?要,因為蚜蟲會會掉葉子,葉子黃了,果實也無法吸取營養,就無法長大。三、學習最后以自然的3.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故事的結局。讀出三個“了”的區別。4.思考: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想對小葫蘆說些什么,請用上“鄰、治、 蚜、怪(取責怪的意思)四、課堂總結今年的葫蘆算是種失敗了,如果你是那個人,請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為開頭再寫一寫。板書設計課堂反思。學生上課積極舉手發言,課堂氛圍活躍,但學生對感嘆句,反問句轉化為陳述句比較陌,生,應多練習,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有待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