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竇娥冤》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相關知識,感受獨特的戲劇語言。思維發展與提升:鑒賞節選部分的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分析“三樁誓愿”,思考竇娥悲劇的根源。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竇娥形象的現實意義,學習她堅持正義、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教學重點】鑒賞節選部分的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教學難點】通過分析“三樁誓愿”,思考竇娥悲劇的根源。【課時安排】3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視頻《竇娥冤》,時長5分58秒。竇娥被官府冤殺,她在臨刑前發了三樁誓愿。其中,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已足以證明她的清白,為何還要發“三年大旱”的毒誓牽連無辜百姓?竇娥是誰?她為何發此毒誓?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竇娥冤》,了解她的冤情。作家作品關漢卿,號己齋叟,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我國戲劇史上最早、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他一生“不屑仕進”,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他精通音律,會吟詩,會吹簫、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他自詡:“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錘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代表作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竇娥冤》作品地位:元曲四大悲劇之首,中國古典戲曲的典范,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首。寫作背景《竇娥冤》劇情取材自東漢“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戲劇的矛頭卻指向了現實。元代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剝削,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在那個動蕩不安的社會里,官吏昏庸無能,是非不分,流氓橫行霸道,謀財害命。他們相互勾結,構成了虐民的羅網。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文學常識之元曲、元雜劇1.元雜劇的劇本構成:曲詞:劇中人物的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賓白:劇中人物的說白。賓白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科介:關于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的舞臺指示。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2.元雜劇的角色分類:元雜劇角色大致可分為末、旦、凈、雜四類。末是男角,末包括正末、小末、沖末、副末。男主角叫正末,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員,沖末是首次上場的男演員。末是元雜劇中的男性角色,如張生,陳最良。老年男子叫外末,如監斬官。旦是女角,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是歌唱的主要女演員,外旦、貼旦次要女演員。旦是元雜劇中的女性角色,如竇娥、崔鶯鶯、杜麗娘等等。凈俗稱“花臉”“花面”,有凈、副凈、二凈之分。多扮剛勇人物或喜劇角色,如《竇娥怨》里的公人,張飛,李逵。雜是雜角,如孤(官員)、祗從(侍從)、李老(老頭)、卜兒(老婦)、徠兒(小孩)、細酸(書生)、邦老(盜賊流氓)等等。3.元雜劇的結構形式:雜劇的結構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之外可以加楔子。四折分別是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竇娥冤》劇情簡介(課文為第三折)楔子:竇端云自小因為父親竇天章為了考功名而無錢還債,被送到蔡家當兒媳婦(即童養媳),并改名竇娥。第一折:婚后不到兩年,竇娥丈夫去世;竇娥與蔡婆相依為命。蔡婆向賽盧醫討債,不成功之余反而差點被勒死,恰好獲張驢兒父子倆所救。不料張驢兒是個流氓,趁機搬進蔡家后,威迫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竇娥嚴辭拒絕。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湯,張驢兒想借毒死竇娥婆婆而霸占竇娥(張驢兒以告發企圖勒死蔡婆之事威脅,向賽盧醫討來毒藥),不料反而被父親誤吃、毒死了父親。張驢兒于是誣告竇娥殺人之罪。太守桃杌嚴刑逼供,竇娥不忍心婆婆連同受罪,便含冤招認藥死張驢兒父親,被判斬刑。走進文本,整體感知人物形象1.請同學們分角色進行表演朗讀,概括第三折的三個場面,體會竇娥的復雜情緒。明確:押赴刑場:指斥天地,鳴冤叫屈。婆媳訣別:后街相見,訴說冤情。臨刑發誓:怨氣沖天,冤情昭然2.在這三個場面中,你看到的竇娥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明確:竇娥是一個善良孝順、正直不屈,富有反抗精神,具有封建貞潔觀念的古代年輕婦女形象。(1)反抗精神。如敢于指斥天地清濁不辨。(2)善良孝順。如要求走后街,因為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難過;安慰蔡婆婆不要“哭哭啼啼”,是自己“沒時沒運”。(3)正直不屈。敢于責罵天地、官員善惡不分。她在刑場發的三樁誓愿,是她寧折不彎、堅強不屈精神的集中表現。3.與竇娥相比較,蔡婆婆、張驢兒、桃杌又分別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明確:蔡婆婆:善良、膽小、糊涂、懦弱、逆來順受(面對張驢兒父子的強娶動搖不定)張驢兒:無賴、狠毒、品行惡劣(象征橫行鄉里的惡勢力)桃杌:貪財兇暴、草菅人命(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敗)(二)戲劇沖突1.作為經典戲劇,本文是借助什么讓我們看到如此真實可感的竇娥的?明確:戲劇沖突。“無沖突不戲劇”,沖突是戲劇的靈魂。補充知識:戲劇一般是通過矛盾沖突來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主題的戲劇沖突是構成戲劇情境的基礎,是展現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質,揭示作品主題的重要手段。戲劇沖突在作品中的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①可能表現為某一人物與其他人物之間的沖突,有人把這種方式稱之為外部沖突。②也可能表現為人物自身的內心沖突,有人把它稱為內部沖突。③還可能表現為人同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也是外部沖突。戲劇沖突的這兩種方式,有時各自單獨展開,有時則交錯在一起,相互作用,互為因果。請結合注釋1,梳理以竇娥為中心的矛盾沖突。沖突方 沖突過程 沖突結果外部沖突內部沖突3.因為有這么多的矛盾沖突,所以竇娥在臨刑前才發出那震撼天地的三樁誓愿。請從時間、地點、監斬官的態度進行梳理,并分析竇娥每一樁誓愿的目的。內容 血濺白練 六月飛雪 亢旱三年時間地點監斬官的態度目的4.在現實生活中,這三樁誓愿明顯不能實現,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明確:(1)通過浪漫主義手法,借助想象和夸張,來表達美好的愿望是傳統文學的習慣。(2)它著力表現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甚至產生了感動天地的力量。(3)三樁奇愿違背常理,但合乎人情,充分體現了人民伸張人間正義,殺盡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與愿望。(三)悲劇根源1.竇娥的“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三樁誓愿驚天動地,請選擇感觸最深的片段進行朗讀。2.有人不解,楚州百姓又沒有加害竇娥,楚州百姓都是無辜的,為什么要受這三年大旱之苦呢?明確:泰戈爾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第三樁誓愿亢旱三年,是竇娥徹底的死心,她本以為說出前兩個誓愿,能換取行刑官的一絲同情,結果她失望了。第三樁誓愿也是竇娥對圍觀群眾的失望,沒有人幫她說話,沒有人幫她申冤,她心態崩了,既然上天不憐憫天下蒼生,那么就讓上天把天下蒼生毀滅吧!善良的竇娥卻落得被處斬的命運,她的悲劇是誰造成的?根源是什么?明確:(1)竇天章典賣女兒。(2)蔡婆婆放高利貸和買她作童養媳。(3)丈夫的離世。(4)蔡婆的引狼入室。(5)張驢兒的陷害。(6)桃杌的貪贓枉法,屈打成招,濫施刑罰,草菅人命。個人悲劇:高利貸剝削、流氓地痞橫行。——善良必然被迫害。社會悲劇:貪官污吏草菅人命。——抗爭必然會失敗。悲劇的根源:“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黑暗的封建社會。七、《竇娥冤》的現實意義1.思考:《竇娥冤》何以成為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首?明確:從藝術上看,大膽想象、夸張,屬浪漫主義手法。從內容上看,《孔雀東南飛》中“化鳥”,《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化蝶”,《竇娥冤》中的“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都讓苦難中的人們悲苦的心理得到一絲慰藉。從人物形象上看,竇娥的性格堅強而清正,面對邪惡勢力的壓迫,她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不屈的精神,最終被冤殺。這種毀滅性的悲劇令人動容。屠刀砍了竇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惡毀滅了竇娥,但戰勝不了正義。2.堅守良知,堅持正義《自由在高處》的作者熊培云說:“每個人都在憤世嫉俗,每個人都在同流合污。”壓垮堅不可摧的白雪王國的是一片雪花的微弱重力,悲劇面前,沒有一片雪花可以幸免,沒有一片雪花堪稱無辜。雪花的罪過之一,在于在本該懲惡揚善的場合都選擇了沉默,如刑場的老百姓。雪花的罪過之二,在于身在作惡而不自知,如竇天章、蔡婆婆、張驢兒父子。雪花的罪過之三,在于意識清醒而不為,如刑場上的監斬官、劊子手。把知道的真相告訴大家,是一種正義; 把明白的常識告訴大家,是一種責任; 把目睹的罪惡告訴大家,是一種良知; 把了解的事實告訴大家,是一種道德; 把聽到的謊言告訴大家,是一種博愛; 把親歷的苦難告訴大家,是一種告誡; 把面臨的風險和不幸告訴大家,是一種善念……自私自利和冷漠無視,是當下社會的普遍現象,當有人為不公和罪惡發聲時,你總是會聽到這樣的聲音:牢騷有什么用,你又改變不了什么;這很正常啊,我們又能怎么樣;關我們什么事兒,管好你自己吧;社會就是這樣的,你改變不了可以慢慢習慣和適應……如果都是這樣, 可以肯定的是,人們只會越來越自私冷漠,社會風氣只會越來越淪喪越惡劣!總有一部分人,人微言輕,卻義無反顧,為社會風氣的改變默默奉獻。因為他們知道:不沉默,不合污,不墮落,不作惡,是正義良知者最起碼的做人標尺。八、課堂總結學完本課,也希望同學們謹記魯迅先生的這段話:“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愿我們堅守良知,追求正義!追尋光,發散光,成為光!九、課后作業請完成以下兩項作業。1.請你寫一副對聯,用以歌頌竇娥。2.假如蔡婆婆認可了張驢兒父子,硬逼著竇娥改嫁,《竇娥冤》的故事會怎樣發展?請你發揮合理想象改寫劇本。不少于3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