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評一致性課時備課課 題 《傳統節日》教 材 分 析 學 情 分 析 學 習 目 標 課時 驅動 任務 【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圍繞“傳統文化”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識字、寫字教學是本單元的重點教學內容,旨在讓學生在游山河、聊佳節、讀故事、品美食的豐富情境中,快樂識字寫字,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對漢字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本課分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為題材的韻文。傳統佳節,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聯結者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也承載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八句話,前七句話按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這七個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佳節和相關習俗。第八句話于第一句話相呼應,表示新春佳節轉眼又至。全文語言平實,句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讀易記。 配合韻文內容,安排了貼窗花、賽龍舟兩幅插圖,體現了傳統佳節的熱鬧、喜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直觀地了解節日習俗。 【關系建構】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多種識字方法,準確識字,并遷移運用。資源挖掘:為遷移運用識字方法,向學生推薦相關兒歌自主學習。 維度已知未知難點障礙與突破措施識字與寫字1.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識字量,能夠準確認讀所學生字和詞語。 2.學生能通過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為本單元識字認字提供方法經驗。 3.學生已經掌握常用的基本筆畫和偏旁部首,學生能夠按照筆順規則寫字。1.識字能力仍然較弱,寫字習慣有待改進,漢字間架結構不夠規范。 2.識字量較少,無法完全把想到的寫下來。1.加大寫字課的練習,利用寫字資源強化指導,寫字教學邊指導邊示范,加強書寫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書寫習慣。 2.注重課堂趣味性,借助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進行字形分析,創設認字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欲望閱讀與鑒賞1.學生能借助拼音來識字,進而讀出句子。可根據圖畫進行簡單閱讀。 2.大多數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平常生活中也一直潛移默化地被傳統文化影響著。可以說,學生一直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之中,不管是衣食住行,都有著傳統文化的痕跡。班里同學年齡較小,對于第三課《“貝”的故事》較為久遠,學生在理解起來有些難度。 1.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朗讀,鼓勵學生主動朗讀,嘗試讀出重音。 2.拓展教學資源,豐富形象。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圖片,教師搜集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插入課件中,為學習課文儲備豐厚的資料。表達與交流能夠運用普通話表達與交流,有表達交流的自信心。前期在傾聽、表達和交流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識學習。學生不懂得不同的語氣帶來不同的交際效果。精心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樂于交際。 2.提前布置口語交際任務,引導學生多種形式進行交際訓練,引導學生思考后進行交流,提高交際的質量。1.學生能夠初步觀察字形,簡單梳理識記生字的方法。 2.已掌握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生字的書寫規則,并注意穿插與避讓筆畫,初步感知漢字的形體美和意義。1.結合生活經驗理解運用漢字能力有待提升,對于漢字意義的探究處于淺層面,進一步感知漢字與生活的聯系。 2..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較少,觀察維度不夠全面,活動體驗的表達方式較為單一。借助生字構字特點喚醒學生識字熱情,引導學生分類整理,加以運用,提高識字效率。1.通過形聲字識字、偏旁歸類、熟字、字理等方法,會認“傳、統”等14個生字,會寫“團、鬧”等9個字。 2.通過拍手讀、開火車讀、同桌互讀等形式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 3.結合圖片與生活,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能按照時間順序排序,并能聯系生活選一兩個節日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節的。 任務情境:同學們,“中國節、中國情”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今天讓我們一起誦讀詩歌,推選“傳統節日解說員”,對中國傳統節日進行介紹推廣。講解視頻將發布在微信、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點贊最多的小組成員將獲得“傳統節日推薦官”的稱號,快來一起挑戰吧! 任務要求:我是“傳統節日解說員”,為大家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1.識節日。識記節日名稱。 知節日。知曉節日時間。 說節日。解說傳統節日。 曉習俗。制作節日轉盤。 任務評價:評選最佳解說員 1、能否按順序說清傳統節日的時間 2、能否說清傳統節日的習俗 3、能否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4、能否將轉盤內容制作正確、美觀環節 學教活動 評價任務及標準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目標2) 任務一:識節日。識記節日名稱。 1.出示春節童謠,揭開課題。 這首童謠是關于春節的。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像春節這樣從中國古代一直延續下來的節日,就叫傳統節日。識記:傳統。可以用加一加或組詞的方法識記。除了春節我國還有什么傳統節日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傳統節日》。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提出自讀要求。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要求會認的字并多讀幾遍。 4.學生多種形式朗讀:師生合作讀、男女比賽讀、齊讀等。 5.請生朗讀,生生互評。 評價任務一: 1.生說出由該首童謠聯想到春節。 2.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 3.生能正確、流利朗讀民謠 標準1: 項目標準星級 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停頓、讀準重音讀出韻律美環節二 初讀民謠,整體感知(目標2) 任務二:知節日。知曉節日時間。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并用橫線劃出來。 2.指名讀,并匯報文中有哪些傳統節日。(教師點撥:課文一共介紹了七大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引導學生發現這七個傳統節日是按時間順序介紹的。) 3.學生按順序匯報節日名稱。(老師板書節日名) 4.借助出示的提示,完成課后習題第二題中的“按照順序排列下面的節日”。 評價任務二: 默讀課文,圈畫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傳統節日進行排序。 標準2 項目標準星級節日排序節日全面順序正確環節三 分享交流,隨文識字(目標1) 環節四 背誦積累,拓展提升(目標2、3) 任務三:說節日。解說傳統節日。 1.春節。 (1)指名讀第1句。 相機識記:貼,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 (2)仿照第1句話,說一說春節還會做什么。 (5)教師小結:紅紅火火的春節,團團圓圓的春節,到處鞭炮齊鳴,到處歡聲笑語。 2.元宵節。 宵、巷,“宵”可以聯系生活識記;“巷”可以借助圖片識記。 3.清明節。 相機識記:祭,可以結合字理識記。 4.端午節。 識記:舟、艾、堂。“舟”可以結合字理識記;“艾”可以與“菊”對比識記;“堂”可以與“賞”對比識記。 5.乞巧節。 (1)補充《牛郎織女》的故事,農歷七月七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2)郎,可以聯系生活識記。 (教師點撥:學生上臺解說傳統節日時并能做到節日、習俗的正確對應。 解說句式: 我要介紹的節日是( )節,時間是( ),這個節日的習俗有( )( )等) 任務四:曉習俗。制作節日轉盤。 (一)背誦積累 1.游戲背誦,可以用開火車接讀或問讀的形式,如什么節,人歡笑?什么節,看花燈…… 2.指名背誦。 3.男女生比賽背誦。 (二)小組合作制作轉盤 (1)小組梳理節日名稱、時間、習俗 (2)組員合作制作節日轉盤 (3)學生上臺演示自己小組制作的轉盤,組間評價,小組再次完善轉盤制作 (三)我國的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你知道有哪些嗎?出示“潑水節”“火把節”“花山節”等節日圖片,教師做簡單介紹。 評價任務三: 能按順序自然流暢地介紹每個傳統節日的習俗,隨文識字,多種方式識記。 標準3: 內容解說傳統節日評價維度【主題】解說明確、清晰。【內容】按照傳統節日時間順序,正確解說節日名稱以及習俗,內容正確且豐富。【書寫】書寫工整,圖文并茂更好。評價任務四: 能正確背誦民謠。根據圖片說出對應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標準4: 1.正確背誦,不添字、不漏字。 2.正確說出圖片中少數民族的節日。 內容制作“傳統節日”轉盤評價維度【主題】主題明確、清晰。【內容】按照傳統節日時間順序,正確填寫節日名稱以及習俗,內容正確且豐富。【書寫】書寫工整,圖文并茂更好。作 業 設 計 一星作業(基礎作業,建議時長5分鐘) 指讀二類生字,書空一類生字。 二星作業(鞏固作業,建議時長5分鐘) 按順序說說節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到兩個傳統節日,將節日相關的知識(時間、習俗等)講給家人聽。 三星作業(拓展作業,建議時長5分鐘) 閱讀主題叢書《新年,是個淘氣的娃娃》《春節,你不要走》板書 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