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年級下冊7《靜夜思》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全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成功地刻畫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圖。如霜的月光無聲地撥動著詩人的心弦,觸發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之情。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如出水芙蓉,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教學目標文化自信:熱愛古詩,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語言運用:能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思維能力:能夠通過聯系詩句、動作示意等方法理解字義。審美創造:想象畫面,體會思鄉古詩的韻味和美好意境。教學重點1.正確認讀本課“靜、思、床、疑”等9個生字;會在田字格里書寫“思、床”等6個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背誦古詩。教學難點根據課文信息作出簡單推斷,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環節一:謎語導入,了解詩人1.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猜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猜一猜謎底是什么?2.出示圖片:這是( )的月亮?唐代有位詩人,他小時候,看到圓圓的月亮認為是白玉盤,又覺得它像傳說中的瑤臺鏡,多么天真可愛的想法呀!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一起來背一背這首關于月亮的古詩吧!《古朗月行》(節選)【唐】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說一說你對李白的了解。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他一生寫了一千多首詩,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寫的詩想象豐富,風格豪放。正是因為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被人們稱為“詩仙”。3.在寧靜的夜晚,詩人李白看到圓圓的月亮又會想什么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 【設計意圖】用猜謎語的形式激趣。借助圖片,在語言訓練中幫助學生對“明月”一詞加以理解。鏈接學生已學的關于月亮的古詩,初步了解詩人,走近詩人的作品。環節二:自讀古詩,識記生字1.你們發現了嗎,古詩題目中有兩個新的漢字,你們認識嗎?說說好方法?換一換:請——靜加一加:青——靜識記“思”字。熟字加偏旁,“田”加“心字底”就是“思”。2.教師結合學生所說,進一步講解。“思”上面代表大腦,下面是“心”,古人認為大腦和心臟都是思維的器官。本義為思考、想法,后來又引申為思念、懷念。誰來用“思”組詞?3.借助拼音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4.圈出生字,邊圈邊讀,加深印象。 5.請會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6.出示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①在四人一小組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床”“前”“疑”這三個字的?②識記“床”字。我們的漢字距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最早的時候,人們把字刻在龜甲或者動物的骨頭上,我們把這樣的字叫做“甲骨文”。7.出示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8.把生字送回到整首詩中,自己再讀一讀古詩。聽老師朗讀,聽清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①指名朗讀。②抬起手來叫舉手,抬起頭來呢?出示:舉頭——低頭一邊讀詞語一邊做動作。③你是怎樣記住“望”“低”兩個字的?組詞:望月、看望、希望,我們知道了“望”和“看”差不多,“望”是往遠處看的意思。因為含有“看”的意思,所以引申出探訪問候的意思,比如看望、探望。因為含有“向遠處”的意思,所以又引申出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往,也就是“希望、盼”的意思,比如希望,盼望,望子成龍。體會“望”的一字多義。組詞:高低、低年級、低聲,我們知道了“低”跟“高”相對。“低頭”做一做動作,“低”指的是向下垂。體會“低”的一字多義。④朗讀詩句。環節三:朗讀詩句,想象畫面1.李白25歲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在他26歲那年的九月,獨自一人住在揚州的小旅店里。那天夜晚,李白看到天空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再也抑制不住思鄉之情,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靜夜思》。這首詩只有二十個字,描繪出怎樣的畫面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吧!出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已經到了深秋時節,此時正是農歷九月十五,又大又圓的月亮掛在夜空,分外光明。這月光就像是地面上的什么?再讀詩句。3.出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指名朗讀。就在這月色如霜的夜晚,李白在做什么?想什么呢?和同桌做一做動作,說一說。請你一邊朗讀詩句一邊根據詩句做動作。4.故鄉,那是李白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你的故鄉是哪里呢?如果你獨自一人離開故鄉,你會想念誰?你還會想念什么呢?對,我們愛故鄉的親人,愛故鄉的朋友,愛故鄉的山和水。當我們離開家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思念故鄉。當詩人李白看到這輪又大又圓的明月時,為我們留下了千古名句,一起讀一讀!5.朗讀古詩。指名朗讀古詩,全班齊讀古詩。環節四:指導書寫,鞏固生字1.大家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記住了“思、床、前”,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幾個字寫正確。仔細觀察這三個字,說一說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2.“地”我們在一年級上冊的《四季》一課中就學習過,“地”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提土旁,注意最后一筆是提不是橫,右邊是“也”。識記方法:換一換:他——地加一加:也——地3. 教師范寫“思”“床”“前”“地”。4. 學生動筆書寫。請大家打開語文書,描一個寫一個,注意執筆和寫字的姿勢。5.評價、修改。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同學寫的字。誰來評價?6.自己觀察書寫“思”、“床”字,同桌評價。【設計意圖】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寫字習慣,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觀察范字,課堂上重點指導,學生間相互討論,學生可以及時查缺補漏,在相互學習中取長補短。教師適時地范寫,指導學生把漢字寫正確、寫規范、寫美觀。第二課時環節一:復習導入,了解內容1.老師帶來一些詞語朋友,你們能讀正確嗎?出示詞語:夜晚、床前、月光、疑問、舉頭、低頭、望明月、思故鄉。2.同學們詞語朗讀得正確,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看,在寧靜的夜晚,一輪怎樣的月亮掛在天空?3.看到這又大又圓的月亮,你想到了哪句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4.在這月圓之夜詩人李白情不自禁地思念什么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8課。【設計意圖】鞏固上節課認識的生字詞。直觀的圖片與詩句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積累與運用結合。環節二:識記生字,觀察寫字1.自讀古詩,讀好古詩的停頓。2.“故”是個生字,回顧我們學過的識字方法,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快和同桌說一說,并且用思維導圖記下來。預設組詞:故鄉、故土、故事、事故、故意、故宮。3.怎樣記住“鄉”字。鄉親 鄉下 家鄉 故鄉 鄉村 鄉間 鄉土 城鄉 鄉音 魚米之鄉。4.書寫“故、鄉”。預設1:“故”是個結構的字,大小、寬窄差不多,我提醒大家注意“反文旁”的筆順是撇、橫、撇、捺,共四筆,第三筆撇要在橫的中間靠右一點起筆。預設2:“鄉”是個獨體字,筆順是撇折、撇折、捺,注意最后一筆是捺,不要寫成提。指導學生觀察范字:寫好這兩個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請你快快提醒大家吧。教師按照學生的提示寫范字。5.同學們,漢字寫得這樣正確、規范,古詩一定能夠朗讀好。【設計意圖】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的能力。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了解生字的結構。注重教師的示范,力求讓學生把每個筆畫寫正確、寫規范、寫到位。環節三:積累古詩,暢談感受1.快和同桌背一背古詩吧。2.讓我們跟著音樂,和李白一起望明月,思故鄉。3.讓我們把古詩補充完整,再深情地背誦這首《靜夜思》吧!4.李白一生寫了將近有一千多首詩!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豪放,也正因為他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作詩的仙人,所以人們都稱他為“詩仙”。誰還能背一背李白的詩 5.《靜夜思》是中國人最熟悉、最經典的一首詩,被譽為“千古思鄉第一詩”。每當佳節來到,每當明月當空時,想到自己孤單一人,想到家鄉的親人,怎不令人低頭沉思!6.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古詩?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早發白帝城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天門山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設計意圖】課堂上及時有效地積累背誦古詩。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相結合,激發學生對中華古詩詞的熱愛之情。課下作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靜夜思》朗讀給家長聽。板書設計7靜夜思望明月--思故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