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評一致性課時備課課 題 紙的發明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學 情 分 析 學 習 目 標 課時 驅動 任務 1.文本分析: 《紙的發明》是三下第三單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篇精讀課文,敘述了沒有紙之前人們用文字記錄事件的不便以及紙的發明過程,說明中國的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收集傳統節日的資料,交流節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的過程”。 2.學習內容: 識字與寫字:認識“創、攜”等9個二類字,讀準多音字“累、鮮”,會寫“術、偉”等12個一類字和“造紙術、偉大”等30個詞語。 閱讀與鑒賞:說清楚紙的發明過程;解釋出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傳承下來的原因。 表達與交流:借助表示順序的詞語說清楚蔡倫造紙的過程。 梳理與探究:梳理本課易錯音和形近字,搜集整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前世今生”。 關系構建:三年級下冊是小學生涯中的關鍵階段。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有一定基礎。 教材單元語文要素二下第一單元 讀句子,想畫面三上第七單元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四上第一單元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4.資源拓展: 拓展閱讀語文主題叢書第二冊《文化久流傳》中的《書籍的變遷》《蔡倫與造紙術》。了解蔡倫的功績,明白在書籍的發展史上,造紙術和印刷術發明的重要性,感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已有知識經驗:有一定的字詞積累。遇到不認識的字詞能通過查字典、詞典解決。閱讀、口語交際和寫作有一定的能力。他們有一定的理解詞語和句子的能力。 已有生活經驗: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自主閱讀,對于造紙術以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些許了解。 已有策略經驗: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能通過默讀、圈畫詞句等方式抓住關鍵詞語或句子理解文章內容,并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學習困難:本課《紙的發明》從側面展現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傳統魅力,與他們平時所接觸到的主題有所不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與學生實際生活相去甚遠,他們搜集整理資料能力不足,導致閱讀分析能力較弱、思維能力也有待提高。 具體突破措施: 1.在字詞學習時,采用小組合作等方式,學生自學,教師指導。 2.在搜集整理資料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彼此分享資料,學習如何根據需要搜集、整理資料。 3.在閱讀教學時,老師引導學生圈畫表示時間的關鍵詞,梳理造紙術發明的過程。 4.借助媒體資源,豐富學生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認識。環節 學教活動 評價任務及標準環節一 呈現任務 走進中國古代發明 任務一:呈現任務初感四大發明 任務導入,揭示課題 播放視頻,初步了解 1.學生交流課下搜集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了解。 2.播放視頻《藏戲小檔案》,補充藏戲的文化內涵。 2.說一說你看完之后有什么體會。 評價任務一: 課前搜集并分條介紹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知識。 評價方式: 指名交流 評價標準: 聲音洪亮 分條梳理 談出感受環節二 字詞過關 整體感知 (目標1、2) 任務二:理過程,懂歷史 活動1:借任務單,互學詞語 1.拿出任務單,同桌互讀互糾詞語。 2.交流識字方法:形聲字 生活識字 3.第一行:有多音字,據義定音,分別說說不同讀音對應的不同含義,并組詞 第二行,引導生借助關鍵詞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設:文字是用來記錄的。一開始,人們把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刻在青銅器上,后來,人們把文字寫在竹片兒和木片兒上,穿成一冊書,再后來。就在蠶絲織成的帛上寫字。西漢時代,人們懂得用麻來造紙。) 第三行,引導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辨析“創造”和“制造” 活動2:據結構圖,說說內容 紙的發明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又有哪些重要的時間點和工藝上的突破呢? 讀:快速默讀全文。 圈:圈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填:概括并填寫相應時間對應的改進和突破,補全時間軸。 說:借助時間軸,運用“時間+事件”的句式說說紙的發明過程。 1.個生希沃投影展示導圖,余生相機補充修改。 2.同桌根據結構圖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評價任務二: 同桌根據任務單互學詞語; 根據結構圖概括主要內容。 評價方式: 同桌互評;投影展示 評價標準: 評價要素評價標準 識字 閱讀詞語朗讀正確,交流識字方法,并能在具體語境中運用☆☆用上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把“紙”的演變形態說全面☆☆環節三 探究傳承的原因 (目標3) 任務三:抓重點,會研究 任務要求: 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了下來呢?他是 如何改進造紙術的呢? 活動1:借助表格思考造紙術傳承原因 1.小組合作: 默讀全文,抓住每個時期“記錄文字的媒介”的特點,完成表格并思考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 記錄文字的媒介特點龜甲、獸骨和青銅器竹片和木片蠶絲織成的帛麻紙蔡倫紙全班分享: 小組匯報。 3.思考改進,感悟傳承 借助框架圖,講一講為什么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 蔡倫改進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 師生共同總結: 因為原有的龜甲、竹片、帛、麻紙等書寫工具都有一定的缺點,而用蔡倫改進的造紙術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而且輕便好用,所以就傳承下來了。 活動2:聚焦蔡倫造紙 1.到了東漢時期,蔡倫造出來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課文第四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個意思來介紹的? 預設:從“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師引導生提煉出最主要的內容: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2.說過程 他是怎么造的呢? 學習要求:大聲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動詞,并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如“先……然后……接著……再……最后……”來說一說。 預設: 3.讀出自豪感 我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到鄰近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后來又傳到阿拉伯世界和歐洲,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紙的發明是多么不容易啊,讓我們帶著自豪之情,再來讀一讀。 活動3:小組合作,仿寫段落 剛剛我們通過觀看視頻、圈畫動詞感受了造紙的過程,請同學們對照流程圖讀下面這段話,照樣子口頭介紹一次手工活動的過程,如剪紙、捏泥人、拼裝玩具、編花繩。 課件出示: 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藤、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姜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 剪碎或切斷——浸——搗——撈——曬 學生仿照例子,用流程圖呈現出手工活動的過程。 抓住每一步的動作,自行練習介紹活動的過程。 小組內匯報,組內互評。 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小組內互評。 評價任務三: 小組合作發現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 評價方式: 小組匯報 評價標準: 對照表格找對每種記錄文字媒介的特點。 結合課文內容談出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 評價任務三: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蔡倫造紙術的過程。 評價方式: 個人展示評價標準: 評價要素評價標準表達與 交流活動的步驟是否說清楚了。☆☆描述過程中所用動詞準確☆☆☆評價任務三: 用自己的話介紹一次手工活動的過程。 評價方式: 小組展示 評價標準: 評價要素評價標準表達與 交流活動的步驟是否說清楚了。☆☆描述過程中所用動詞準確☆☆☆介紹時語言連貫☆☆環節四 拓展閱讀 為紙代言 (目標4) 任務四:選角度,敢發聲。 拓展閱讀 (1)小組合作:自讀《文化久流傳》中的《書籍的變遷》,借助時間軸按照先后順序梳理書籍的變遷,組內交流作者是怎么把“書籍的變遷”這個問題說清楚的。 原始社會 ( ) 戰國至魏晉 ( ) 近代 小組投影匯報。 其余小組對標評價. 任務五:選取不同的視角,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代言 視角一:21世紀的小學生 視角二:發明或改進人 視角三:一張紙、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學生自由練習,匯報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課堂總結:同學們,正如你們分享的,四大發明是我們一直以來引以為豪的科技成就,而優秀的民族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自信的重要來源,這種自信,將激勵著我們不斷傳承,不斷創新。能看見多遠的過去,就能看見多遠的將來,希望大家勇于探索,大膽前行,因為,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著創新的基因,最偉大的發明還在明天。 評價任務四: 小組合作交流,說清楚作者是如何把“書籍的變遷”這個意思說的。 評價方式: 小組展示 評價標準: 評價要素評價標準表達與 交流正確梳理時間軸☆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闡明書籍的變遷☆☆☆☆評價任務四: 小組推薦最優秀的展示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代言 評價方式: 小組展示,得五星即頒發”最佳代言人“獎章 評價標準: 評價要素評價標準懂歷史能按時間順序說清楚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發明過程?!顣芯磕苈撓挡檎业馁Y料說出四大發明改進和傳承的原因?!睢睢罡野l聲聲音洪亮、表達流暢、自豪自信。☆☆作業 設計 作業內容作業類型對應目標小小傳承者:修改完善我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代言,在“中華文化瑰寶班級展覽會”上進行展示交流。鞏固型目標4小小研究家:了解我國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圍繞一個主題繼續搜集資料,完成圖表,再向同學們介紹。鞏固型、 拓展型目標3、4小小辯論家:隨著科技的發展,實體紙是否會在人類社會中消失?拓展型目標4板書 設計 10 紙的發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