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部編版 小學語文 六年級下冊10.古詩三首馬詩石灰吟竹石明 于謙石灰吟詩人簡介于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主要作品有:《詠煤炭》《暮春遇雨》《平陽道中》《于忠肅集》等。創作背景本詩選自《忠肅集》。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后便寫下了此詩。據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看到后深有感觸,便寫下了這首詩,也成為他一生的座右銘。于謙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成語“兩袖清風”就與于謙有關。景泰八年正月,武清侯石亨、太監曹吉祥與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乘景泰帝病危,發動奪門之變,迎英宗復位。于謙遭石亨等誣陷,以謀逆罪被殺,籍沒時家無余資。弘治二年(1489)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肅愍(mǐn),萬歷中改謚忠肅。著有《于忠肅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約二十年后匯集而成。初讀古詩聽朗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奏。chuízáofénhún解詩題石灰吟是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有吟誦、贊美之意。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贊頌石灰資料鏈接石灰的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巖的成分一樣,將我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焚燒,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這時的外形仍像一塊石頭,但渾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進水中,水立即沸騰起來,像燒開的水一樣。經過這次沸騰后,我又變成了熟石灰,模樣也由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這時,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們看,教室的白墻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明詩意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①千、萬:“千、萬”是虛指,形容捶打的次數很多。②烈火焚燒:石灰燒制過程中要經歷的痛苦。③等閑:平常。詩意: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捶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詩句賞析這兩句詩描寫了石灰的什么特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你是從哪些字詞感受到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讀到“千錘萬鑿”,仿佛看到了鐵錘,聽到了鐵錘擊打聲。讀到“烈火焚燒”,眼前仿佛出現了焚燒的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騰騰熱氣。不畏艱難堅強堅韌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①粉骨碎身:碎成粉末。②渾:全、全然。③清白:指高尚的情操。詩意: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因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間。詩句賞析這兩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雙關既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喻詩人持身清白、高尚的情操。烈火焚燒粉骨碎身必然渾不怕若等閑一脈相承結果想象畫面想象畫面: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我想象到石灰石經過千萬次錘打,才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然后又被投入熊熊烈火之中焚燒,卻依然從容不迫,只要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間,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體悟詩情通過結合之前介紹詩人于謙的生平經歷的資料,再讀《石灰吟》,說說你從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品質?詩人于謙為人正直、堅貞不屈。讀《石灰吟》,我體會到了詩人無論面對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自如,且絕不向惡勢力妥協、屈服的精神。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為人正直,堅貞不屈的品質。感悟寫法詩人于謙吟詠石灰,采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石灰本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事物,詩人卻獨具慧眼,從平凡中看出不平凡,稍加提煉,就賦予石灰崇高的品質和頑強的精神,借石灰石開采、煅燒、粉碎的艱辛過程,喻指無論面臨怎樣嚴峻的烤煙都視若等閑,由此來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堅貞不屈的心性。開采煅燒粉碎托物言志主題概括《石灰吟》借石灰石開采、煅燒、粉碎的艱辛過程,喻指無論面對怎樣嚴峻的考驗都 ,由此來證明自己 、的心性。視若等閑堅貞不屈持身清白結構梳理石灰吟狀物:千錘萬鑿烈火焚燒歷經磨練喻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堅守節操持身清白堅貞不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石灰吟》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石灰吟》,并背誦全詩。②理解詩句的意思,掌握詩中重點詞語的含義,如“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粉骨碎身”“清白”等。③了解《石灰吟》的創作背景和詩人于謙的生平事跡。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感,培養學生的語感。②引導學生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詩人借石灰表達的高尚情操。③讓學生學會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自主探究詩歌的內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感悟詩人于謙堅貞不屈、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②激發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掌握詩中重點詞語的含義。體會詩人于謙在詩中表達的高尚情操和堅貞不屈的精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全詩。2.教學難點: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體會詩人如何通過吟詠石灰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品格。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的生平經歷,深入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和價值觀。教學方法與手段1.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朗讀法、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2.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展示、音頻朗讀以及實物展示(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展示一些石灰石、石灰水等實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①談話導入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石灰嗎?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學生回答,如粉刷墻壁、建筑等)教師總結:“石灰雖然是一種普通的建筑材料,但在古代有一位詩人卻為它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石灰吟》。”②板書課題教師板書課題《石灰吟》,并引導學生齊讀課題。③介紹詩人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于謙的畫像,播放視頻并介紹于謙的生平事跡(課件中的“詩人簡介”部分)。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于謙是一位正直、清廉的民族英雄。2.新知識的講授與練習①初讀古詩,讀準字音教師播放課件中的朗讀音頻,讓學生認真聽讀,注意字音和節奏。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指名學生朗讀,及時糾正字音錯誤,如“錘(chuí)”“鑿(záo)”“焚(fén)”“渾(hún)”等。②解詩題,明詩意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吟”的含義(課件中的“解詩題”部分),并介紹《石灰吟》的創作背景。學生結合課件中的注釋,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教師巡視指導。教師指名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其他學生補充糾正,教師總結歸納(課件中的“明詩意”部分)。③詩句賞析,體會情感教師引導學生賞析詩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課件中的“詩句賞析”部分)。學生討論交流:這兩句詩描寫了石灰的什么特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你是從哪些字詞感受到的?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體會石灰的不畏艱難、堅強堅韌的品質。教師引導學生賞析詩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課件中的“詩句賞析”部分)。學生討論交流:這兩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清白”有什么含義?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體會詩人于謙的高尚情操和堅貞不屈的精神。④感悟寫法,拓展延伸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詩人于謙吟詠石灰,采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課件中的“感悟寫法”部分)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來托物言志?學生舉例說明,教師適時點撥。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一些托物言志的詩句,如“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這種寫作手法。3.單元教學小結和作業布置①教學小結: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詩歌的創作背景、詩意、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教師總結:《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詩人于謙通過吟詠石灰,表達了自己堅貞不屈、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這種“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在古詩中很常見,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多加關注。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情感。②作業布置背誦詩歌:要求學生背誦《石灰吟》,并能默寫全詩。寫一段話:讓學生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一種事物為題,寫一段話,表達自己的某種品質或志向,字數不少于150字。預習下一課:讓學生預習下一課的內容,做好預習筆記。4板書設計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不畏艱難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堅貞不屈托物言志5課后作業訓練①基礎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千錘( )萬鑿( ) 烈火焚( )燒 粉骨碎身渾( )不怕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千錘萬鑿: 烈火焚燒:粉骨碎身: 清白:②閱讀題:讀《石灰吟》,回答問題。這首詩的作者是( )代詩人( )。詩中“烈火焚燒若等閑”中的“等閑”意思是( )。這首詩運用了( )的表現手法,詩人借石灰表達了自己( )的高尚品質。③拓展題:搜集一些描寫石灰的詩句或文章,與同學交流分享。以“我眼中的石灰”為題,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談談你對石灰的認識和感悟。參考資料:教材: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網絡資源:相關古詩文賞析網站、于謙生平事跡介紹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石灰吟》朗讀音頻.mp3 《石灰吟》配套教案.doc 石灰吟 課件 .pptx 詩人于謙 介紹視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