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20240322第六課 第二框——中華民族從哪里來?我們經常唱的國歌有一句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么,你知道國歌里的中華民族是怎么來的嗎?part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從何而來2024032220240322我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中華民族從何而來?觀看視頻議一議:20240322我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中國從何而來?中國歷史一共經歷二十個朝代,百家爭鳴、潘國紛爭,內部戰亂、外敵入侵。但最終歸于統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在經濟上、制度上、文化上是一個整體.秦“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此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分立、對峙、統一……,“六合同風,九州共貫”,都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歷史。各族人民共同開拓遼闊疆域;共同書寫悠久歷史;共同創造燦爛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精神。多元一體: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締造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1.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的特點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表現:多元一體學習《中特》第一課我們知道,在原始社會以后,階級分化,民族和國家出現,人類學會了奴役,通過相互殺伐來掠奪生存和發展的資源,民族沖突成為歷史的必修課。進入現代,民族問題衍生出了許多新的矛盾和爭端,比如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國家裂變、民族紛爭、種族仇殺,甚至是滅族行動。所以,民族問題的解決歷來是世界主要國家最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種族紛爭、加拿大魁北克獨立運動、英國蘇格蘭、北愛爾蘭的民族分裂運動……那么在我國為什么沒有出現類似嚴重的民族問題呢?20240322part 2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探究與分享探究問題:從上面地圖中你能看出我國行政區域是怎樣劃分的嗎?這些省級行政區與中央是什么關系?中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2、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民主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行使高度自治權中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集中注意:自治權 高度自治權 主權專家點評:法律意義上的主權,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所轄領土范圍內獨立處置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權力。國家主權的兩個基本特征是:對外的獨立性和對內的最高性。在國際交往中,我國的主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 民族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 區別 目的制度自治 程度范圍聯系拓展:民族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的異同為了解決民族問題為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一定自治權:立法自治權\經濟與財政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變通執行權等……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擁有除外交、國防外的高度自治權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分為自治區、州、縣三級港、澳(1)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政區域 ;(2)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觀看以下視頻,提取關鍵信息,思考:1、西藏發生巨變的原因是什么?2、這一根本變化助力形成了怎樣的民族關系?3、西藏的發展成就側面反映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怎樣的方針?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形成原因黨的實踐探索: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為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3、我國新型民族關系4、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民族平等平等的享有權利、平等的履行義務【堅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別≠各民族發展程度相同】民族團結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因:這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同步、同時繁榮①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別②民族平等≠各民族發展程度相同③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照顧≠違背民族平等原則≠相同的權利和義務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差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藏的成就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發展離不開新型的民族關系離不開我國所堅持的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同樣還離不開一個中國特色的制度保障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前提和基礎聚居≠居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核心內容(2)內容:① 民族自治地方 :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 州、自治縣三級。(注意:民族鄉不屬于自治地方)② 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既是一般的地方國家機關,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雙重身份)注意:監察機關(監察委)和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不屬于自治機關③核心內容:自治權依法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主要有以下權力依法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保護和整理民族文化遺產,發展和繁榮民族文化《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內蒙古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 》如:內蒙地區的學校除了教授漢語外,還要開設民族語言課。 對農牧民實行免費醫療,農牧民子女上學實行免費吃住等政策。如:內蒙古對在牧區投資建設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按照減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巧記】自治權行使三要點:自治地方+自治機關+自治內容(特色)。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以下活動屬于行使自治權的是( )①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科學把握西藏工作規律,大力推進機構改革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2019年肉孜節放假時間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④海南省啟動2019年少數民族考生享受政策優惠待遇工作⑤內蒙古自治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幫助當地人民脫貧致富A.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③④A截至2019年3月,西藏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批準地方性法規和作出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共300件,其中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123件,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148件,內容涉及政權建設、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文化教育、文物保護、生態環保等各個方面。這些法規、決議、決定的制定①表明西藏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在行使自治權②有利于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③說明民族自治區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的權力④擴大了民族自治區政府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的職責范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已經形成政府職責法定不能隨意擴大是自治地方是自治機關是自治內容練一練(3)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根本原因——由我國的國體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要切實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權益。(P62有一句)②必要性——歷史傳統和現實特點: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P61③重要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重要制度保障。P63④意義:A: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P63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P63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P63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P6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4)如何堅持和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補充有民族的地方就有宗教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民族紛爭宗教對立,自古以來就是紛爭與動蕩的重要原因哈以沖突、俄烏沖突,不外如是所以,如何處理好我國宗教問題是維護國家統一與穩定的必修課……第六課第二框 第三目20240327中東宗教問題教訓深刻;中國廣袤,宗教很多。作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應如何讓各大宗教和平共處,共護國家繁榮昌盛?6.我國的宗教政策(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側重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強調依法規范宗教活動)(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強調不受外來干涉)(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強調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鼓勵、不反對、不強制、不歧視信與不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種類: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派別: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時間: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注意:1、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國家鼓勵信教。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不允許信教。2、宗教在本質上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質就不會變(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②公民享有信仰自由權利同時履行法律義務;③宗教活動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④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⑤教育與宗教相分離。⑥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 原則。內容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不是各種宗教活動,這里的“正常”是指在憲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活動。正常的宗教活動與不正常的宗教活動的區分正常的宗教活動不正常的宗教活動指教徒在宗教活動場所內祭祀、誦經、燒香、禮拜、講經、布道、彌撒、受禮、終傅、受戒、過宗教節日:在自己家中念經、祈禱、封齋、追思等活動。(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圍內進行)宗教教徒到非宗教場所(例如學校等)進行傳教、宣傳有神論正常宗教活動≠封建迷信活動≠邪教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實行宗教信仰自由,那么,我們可以隨意選擇信仰嗎?比方說,信個全能教,法輪功,新天地教會?2001年天安門自焚者,法輪功練習者:陳果邪教不等于宗教讓我們觀看一下央視力挺的《周處除三害》里的邪教是如何迫害百姓的其實除了警惕邪教,還要警惕境外宗教勢力對中國宗教的滲透20240327內容(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滲透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注意:①外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宗教活動,應遵守中國的法律和法規②不得在中國公民中發展教徒,委任教職人員和進行其他的傳教活動猜猜這是哪里?西寧東關清真大寺銀川南關清真大寺有沒有覺得和中國文化格格不入?2024032720240327中國古代的清真寺,都是中式建筑為主,沒有一個是目前大家所熟悉的圓頂造型。圓頂清真寺就是典型的伊斯蘭教“沙化”、“阿化”現象。寧夏宗教工作會議曾指出:中央認為,嚴防寧夏、新疆等地伊斯蘭教“沙化”、“阿化”現象,境外伊斯蘭教滲透不是宗教問題是政治問題,是宗教保守勢力反彈的根本表現,不僅背離中國化方向,為極端主義張目,也極大傷害民族團結,阻礙民族融合,最終危害中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古代的清真寺,其實是這樣的所以,我國應如何面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內容(4).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任務: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具體要求:“兩要求”、“兩支持”。注意: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相適應(1)宗教的本質: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鼓勵公民信教(不鼓勵、不支持、不提倡、不發展)(3)共產黨員不能信教。(4)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 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5)國家保護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動(6)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質是反人民、反社會、反科學的,取締邪教組織,嚴懲邪教犯罪。(7)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 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特別提醒】關于宗教工作的認識誤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