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粱之上》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習并積累重點文言實詞,掌握實詞翻譯的方法。2.通過悟讀和品讀,深入理解莊子的“魚之樂”。3.體味“魚之樂”中蘊含的莊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內心追求。【教學重點】通過悟讀和品讀,深入理解莊子的“魚之樂”。【教學難點】體味“魚之樂”中蘊含的莊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內心追求。【教學過程】懸念導入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陽光煦暖、微風輕拂,有一對朋友在濠水的橋上進行著一段頗有意味的對話……莊子及其《莊子》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國時哲學家,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為道學之祖。《莊子》一書是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本文節選自外篇中的《秋水》。一、讀其文(一)讀準字音濠梁háo 鯈魚tiáo 循其本xún讀出節奏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三) 讀懂文意小組合作,解決疑難詞句的翻譯。重點句子莊子曰:“鰷魚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br/>【翻譯】鰷魚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翻譯】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翻譯】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翻譯】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br/>【翻譯】“請追溯話題本原。你說‘你哪里知道魚的快樂的’等等,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而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知其人(一) 揣摩情態1.這個故事雖然短,卻很有意味。文章共六句話,除第一句外,其他五句是莊子和惠子的對話。朗讀對話內容,參照示例,完成后面的小練習,試著補寫人物說話時的情態。示例:莊子(看著河水,若有所思)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br/>惠子( )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 ?。┰唬骸拔曳亲?,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 )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br/>陳述填寫某一詞語的理由,互動評析。預設詞語:笑著(嘲笑);反唇相譏;得意揚揚;從容不迫、不慌不忙、氣定神閑等。(二) 品析人物分角色朗讀對話,感受兩個人物說話時的情態、動作,品味莊子和惠子的人物形象。(自由組合,朗讀對話)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具邏輯家的個性。 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放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具有藝術家的風貌。三、悟其理1.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反映。2.假如下面兩幅畫是莊子和惠子觀魚后所繪。題目:請聯系兩人特點,談談哪幅畫是莊子畫的,哪幅是惠子畫的?請用論據(材料、事理)詳細分析你的觀點:學生一:我認為第一幅是惠子畫的,第二幅是莊子畫的。我主要從細節去考慮。第一幅畫得很細致,水草、水泡都清晰可見。惠子從論辯中可以發現他是個很細致的人,他抓住莊子的“魚樂”不放。而莊子是個瀟灑的人,他在辯論最后用偷換概念的方法巧妙結束了論辯,在他看來能懂他的人自然就懂,不懂的人再辯論也沒有意義,就像第二條魚就是莊子自己的寫照,懂的人就能感受到魚的快樂。學生二:我是從魚快不快樂去分析的。第一幅是惠子畫的,他畫的魚很逼真,但是我們感受不到魚的表情,更看不到魚的心理。第二幅是莊子畫的,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但是我們卻看到了一條快樂的魚。好像張著嘴在笑。學生三:我認為第一幅是惠子畫的,在與莊子的辯論中我發現惠子是一個講究邏輯嚴謹的人,而遵守邏輯是科學精神的體現。所以惠子畫的魚一定一絲不茍,畫出各個細節,甚至把周圍的水草也畫進去。而莊子的思想比較瀟灑,主張“逍遙游”,是個率性的人,具有藝術思維,所以他畫的魚寥寥幾筆,只在神似。總結:讀懂莊子——“是魚之樂也’“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板書設計】【課后作業】1.請復習課文的字詞句解釋,將重點字詞和句子整理在筆記本上。2.課外閱讀鮑鵬山的《莊子: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于丹《莊子》心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