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閱讀綜合實踐實踐活動一:學習托物言志,感受作者情思《井岡翠竹》中,作者借翠竹歌頌以井岡山人民為代表的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jié)和革命精神。本單元及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不少使用了這種托物言志的寫法。所謂托物言志,即在創(chuàng)作中為“志”寫“物”,以“物”顯“志”,使二者融為一體。填寫下面的表格,分析各篇作品中所托之物的特點與所言之志有什么關聯(lián),比較這幾篇文章托物言志的具體寫法。參考示例:作品 對象 特點 情感或志向 關聯(lián)《井岡翠竹》 翠竹 堅貞不屈,不向殘暴低頭,甘于奉獻 井岡山人民乃至全國億萬人民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忠貞不屈的革命氣節(jié) 外形特點和用途《紫藤蘿瀑布》 紫藤蘿 生機勃勃 積極投身生命長河 生長狀態(tài)頑強《愛蓮說》 蓮 蓮的形象和品質 高潔偉岸的人格 外形、所處環(huán)境《陋室銘》 陋室 陋室之“陋” 反襯“德馨” 物質貧窮,精神富有實踐活動二:改寫整散語句,探討表達效果一個復雜的句子,可以由結構大致相同的短語或分句組成,形成一種整齊美;也可以由結構錯落有致的短語或分句組成,形成一種錯綜美。朗讀下列句子,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結合具體語句說說這樣的效果是怎樣形成的。可以找出一篇以前的作文,試著將其中一些松散的句子改寫得更加整齊,與小組同學一起,探討改寫前后各自不同的表達效果。1.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2.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3.我們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滿了熱情的“請進”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4.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棵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有我的手印。參考示例:1.運用兩個“有的……好似……”的相似結構,使句式整齊;三個“有的……”的整齊句式,構成排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毛竹的各種形態(tài),表現(xiàn)了毛竹繁茂、磅礴的氣勢;同時使句子表達連貫,節(jié)奏鮮明,逐漸增強氣勢,讀來朗朗上口,形成一種整齊美。2.兩個結構相同的整句“不見……”“也不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同時整個長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紫藤蘿比作瀑布;整散句結合,不僅寫出了紫藤蘿的繁盛和蓬勃生機,而且使文章松散有致、舒緩自如,形成一種錯綜美。3.運用散句,句式長短不齊,表達形式靈活,為“我們”解開了主人是誰的謎團,表明“米、水、干柴”等都出自哈尼小姑娘,贊揚了她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4.運用三個“在那……”的句式結構,形成排比,回憶“我”在故鄉(xiāng)的成長足跡,整齊的句式、連貫的表達,增強氣勢,突出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實踐活動三:挑選勵志語句,制作座右銘卡片(其他示例,參見配套PPT)本單元詩文中有一些表達作者個人感悟和思考的語句,雖然作者所處的時代或境遇與我們不同,但其情思在今天依然能夠給我們鼓舞或啟示。如果從本單元的作品中挑選一句話作為你的座右銘,你會選擇哪一句呢?參考下面的格式,制作一張座右銘卡片。參考示例一:文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處 陸游《游山西村》文中的含義 山水的重重疊疊,柳暗花明的景象。作為座右銘的理由 這兩句詩不僅是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更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當我們面對困境,感到前路茫茫時,往往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新的出路,這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