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 有為有不為教學目標1.通過略讀課文,厘清行文思路。(思維能力)2.理解作者提出的“有為有不為”觀點,明善惡,守底線。(思維能力)3.體會作者平實質樸的語言風格。(語言運用)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荀子》有言:“求之而后得,為之而后成。”《孟子》中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近期我們將在班級開展以“君子有為,為之有道”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學習完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有為有不為》之后,同學們一定會有更深的感悟,相信大家在演講比賽中獲也會有更好的表現。二、教學新課學習任務一:略讀為引,知“為”有道1.請同學們嘗試運用略讀的方法快速閱讀課文,通過圈點勾畫每一段的段首句,跳過文中舉例部分,歸納梳理出行文思路。(“段落歸納方法指導”)參考示例:學習任務單劃分部分 段落序號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 第1、2段 提出“有為有不為”的觀點,明辨善惡。第二部分 第3-7段 作者通過引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站在國家、人民、人類的角度,闡釋對“大小善”“大小惡”的理解。第三部分 第8段 回扣標題,號召人們“有為”“有不為”,錯了要回頭。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觀點?是怎樣提出的?參考示例: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首先對“有為有不為”的概念理解追溯到明辨善惡的思想本源,然后通過引用和舉古今事例具體闡釋,最后在結尾歸納總結出核心觀點,發出號召。學習任務二:明辨善惡,能“為”有據1.有人說本文標題是“有為有不為”,但文中卻用大量的筆墨談論“善”與“惡”的大小,這樣是不是離題了?你覺得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搜集文中的證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參考示例:我覺得不離題。我們組在文中找到的依據是第1、2段,因為能分清是非善惡,就會分清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就是“有不為”。課文自始至終還是圍繞著“有為有不為”的話題在進行闡述。所以,我們組一致認為不離題。2.仔細閱讀課文,結合下面的鏈接材料,談談你對第7段中“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系的”一句話的理解。鏈接材料一:今年81歲的魏道善,從醫60多年,經他診治的患者累計達50余萬人次。妙手回春,用在魏道善身上一點兒不假;以德行醫,則是大家對老先生的一致褒揚。作為當地名醫,求醫者門庭若市。但他不管對待任何患者,不論其傷勢和病情如何,都是一視同仁,隨到隨治,且一律每人一次只收5分錢成本費換取工分。醫德醫術有口皆碑。鏈接材料二:沂水縣沂蒙義工協會于2012年成立,是沂水首家義工組織,十余年來,每年發起幫扶活動300余場次,協會共有愛心人士7600余人。自成立以來,協會始終秉承“扶貧助困、助殘,關愛孤寡、失獨老人,關注貧困兒童教育,盡力為大病災難家庭提供幫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沂蒙義工”的發展理念,遵循“自愿參加,無私奉獻,持之以恒,播愛沂蒙,服務社會,完善自我”的義工宗旨,積極為貧困家庭提供幫扶和志愿服務,搭建起志愿家庭一對一幫扶貧困家庭的橋梁,為沂水的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參考示例:常行小善修為大善,小惡不改終成大奸。鏈接材料一中81歲的魏道善,從醫60多年,診治患者50余萬人次。“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是他立志學醫的初衷,更是他始終如一的從業志向。鏈接材料二中沂水縣沂蒙義工協會,從一開始十幾人發展到現在7600余人,先后開展了助學、助老、助殘、環保、關注弱勢群體、關注青少年問題、突發事故應急等30余項志愿服務活動和社會公益宣傳活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社會和政府的肯定。學習任務三:品讀拓展,言“為”有理1.老學者鐘敬文先生曾用這樣一首詩來評價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浮花浪蕊豈真芳,語樸情醇是正行。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仔細品讀課文,可從內容、結構、敘述人稱、修辭等角度體會他的作品中平實質樸的語言風格。按句式回答:我認為文中________體現了季羨林先生散文的________風格。(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示例:(1)我認為文中第4段“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病人讓座,能讓,算是小善;不能讓,也只能算是小惡,夠不上大逆不道。然而,從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車就立即裝出閉目養神的樣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見大看出了社會道德的水平嗎”體現了季羨林先生散文的平實質樸的風格。這里所舉的小善、小惡的例子來自于日常生活、身邊瑣事,豐富生動,可讀性強。(其他示例,)2.這篇文章引用了許多名言和警句,請摘出其中一句,并說出它的作用。參考示例:①引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論述應該不應該和善惡一樣,也是有大小之別的。②引用“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是為了論述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系的。③引用“行而宜之之謂義”是為了闡述什么是應該。參考示例:修辭引用在語言表達中具有多種作用,主要包括增強說服力、豐富語言文采、幫助說理和表達情感,有時還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升華主題,啟人心智,使表達更加精煉和含蓄。通過這些作用,修辭引用在寫作和演講中能夠有效地增強表達的效果,使內容更加豐富和具有說服力。3.在生活中和社會中你發現了哪些“善”?哪些“惡”?在與同學的相處中應該如何“有為”?如何“不為”呢?結合生活實際和課文觀點談談你的感受。參考示例:見到老師問聲好是善,主動幫助同學是“有為”,嘲笑欺負別人就是惡,不去擾亂課堂秩序就是“有不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堅持原則和底線,拒絕不良的誘惑;在學習中,既要努力學習,也要懂得適時放棄,避免無效的努力。三、課堂小結季羨林先生一生都在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他曾說:“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善和惡,我們也要知道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做人做事要明是非、有原則、守底線。德國詩人席勒曾說過:“真正的價值并不在人生的舞臺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希望同學們在《有為有不為》一文中獲取到至理箴言,預祝同學們在班級開展的“君子有為,為之有道”主題演講比賽中取得佳績!四、板書設計有為有不為君子有為,為之有道教學反思可取之處 文章分析深入淺出,道理淺顯易懂,課程進展比較順利。不足之處 在略讀的使用上放手程度還不夠,教讀分析多了些。解釋“為”“應該”提出話題明辨大小善和大小惡及其聯系具體剖析號召有為有不為得出結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