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鄧稼先教學目標1.熟讀課文,梳理鄧稼先的生平事跡,理解鄧稼先的成就和襟懷。(思維能力)2.學習選取典型事例、敘議結合、對比等突出人物形象的手法,學習鄧稼先的脊梁精神,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思維能力、文化自信)3.學習精讀,勾畫課文關鍵語句或段落,揣摩其含義。(語言運用、思維能力)4.把握課文在語言表達方面長句與短句交替運用、語言平實等特點。(語言運用、思維能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榜樣的力量》欄目組想以“一生家國夢,拳拳赤子心”為主題,為鄧稼先拍攝一部電視紀錄片,目的在于“凝聚榜樣力量,傳承功勛精神”。請大家研讀楊振寧的《鄧稼先》,參與完成兩個學習任務,為導演組出謀劃策。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楊振寧先生的《鄧稼先》,去感受至純至偉的科學家秉性!二、教學新課學習任務一:介紹功勛事跡1.為了更好地在紀錄片中介紹鄧稼先的事跡,請查閱資料,了解鄧稼先以及中國研制第一顆原子彈的背景。2.快速閱讀課文,概括六個部分的主要內容。參考示例:課文部分 主要內容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概述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歷史,點明鄧稼先是為民族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兩彈”元勛 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與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對比的鄧稼先民族感情?友情? 寫作者為中國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彈而驕傲“我不能走” 寫鄧稼先在艱苦卓絕的第一線——戈壁灘上工作永恒的驕傲 贊揚鄧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質3.速讀課文第二部分,以時間為軸,參照下面模板,為鄧稼先制作一份人物檔案,介紹鄧稼先并描繪他一生的經歷。人物檔案姓名 出生年月 籍貫學歷 工作單位 職務個人簡歷4.從鄧稼先一生的事跡中可以看出他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在這過程中他也遭遇了不少困難。速讀第三、五部分,概括出鄧稼先遇到的困難。參考示例:研究地點自然環境的惡劣、科研條件的落后、政治環境不穩定。學習任務二:感悟精神品格紀錄片中需要點明鄧稼先的精神品質,凸顯人物形象特點。再次閱讀課文,感悟鄧稼先的精神品格。1.合作探究一:從典型事件中感悟品質在文中圈畫出鄧稼先最讓你感動的情節,并進行批注。用“從____________(典型事件)中,可以看出鄧稼先是一個__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說一說想要將其重點拍攝的理由。參考示例:從他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回國,沒有一絲停留和猶豫中,可以看出鄧稼先是一個忠誠愛國的人。2.合作探究二:從對比中感悟品質聚焦課文第三部分,探究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對比中感悟鄧稼先的品質。參考示例: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奧本海默 鄧稼先同 職務 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功勞 本國原子彈工程取得成功的功臣學術水平 不相上下異 文化背景 西方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性格、為人處世 鋒芒畢露、善于辭令、復雜的人 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實、真誠坦白、“純”、樸實3.合作探究三:從敘議結合中感悟品質在寫人敘事類文章中,作者除了敘述人物事跡,通常會對人物進行評價,以凸顯人物的貢獻或精神品質。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三部分,圈畫出作者的評價語句。參考示例:語句一: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4.總結概括鄧稼先的精神品質根據以上的合作探究結論,提煉出幾個詞語總結概括鄧稼先的精神品質。參考示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忠厚樸實;真誠坦白;純正;具有最高奉獻精神;吃苦耐勞;高度的責任心……三、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深入了解了鄧稼先的功勛事跡和精神品格。鄧稼先作為中國核武器研制的開拓者,展現了忠誠愛國、堅持不懈、鞠躬盡瘁的精神。他的無私奉獻和高尚品格,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通過學習,我們不僅了解了鄧稼先的偉大貢獻,更感受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希望大家能夠傳承和發揚這種精神,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四、板書設計鄧稼先第二課時一、教學新課學習任務一:撰寫視頻文案課文中的很多句子,都很適合用作紀錄片的文案。請選出你認為最適合作為紀錄片文案的句子,試著讀一讀,并說說你選擇這句話的理由。參考示例:(1)“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理由:用“巨大貢獻”和“鮮為人知”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詞語寫出了鄧稼先的無私奉獻。這句話在第一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學習任務二:制作旁白配樂快速閱讀課文,小組合作討論制作紀錄片的旁白、配樂。1.課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達感情的需要,這對撰寫紀錄片的旁白很有啟發。請舉出幾個例子探究其妙處。參考示例: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了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我不能走’”部分第4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4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整齊,往往能造成一股氣勢,令讀者印象深刻。2.在紀錄片制作中可以通過音樂的加入與運用,增強紀錄片的聲音效果,使其更具感染力和層次感。如果讓你為本文選插曲和推廣曲,你會怎么選?請同學們細讀文本給出理由。參考示例:插曲選用《吊古戰場文》的配樂錄音朗讀。理由:表現了自然環境的惡劣,說明鄧稼先工作條件的艱苦,同時把讀者引入中國歷史的深處,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也更能體現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和人格魅力,使紀錄片更有感染力。推廣曲選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中國男兒 中國男兒……”理由:結尾處引用作者兒時學到的一首歌,說明了鄧稼先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兒,贊揚了他為祖國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品質。這首歌曲既是鄧稼先的真實寫照,也能增強紀錄片的感染力。二、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探討了如何撰寫視頻文案以及制作旁白配樂。我們選取了課文中適合做專題片文案的句子,體會了鄧稼先的偉大精神,并通過分析句式特點,理解了語言的魅力。同時,我們還討論了如何通過音樂增強紀錄片的感染力。希望大家能夠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創作中,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三、板書設計鄧稼先撰寫視頻文案——選取重點語句制作旁白配樂——《吊古戰場文》、歌曲“中國男兒……”教學反思可取之處 教學情境設置實用有趣,既可以幫助同學們理解鄧稼先的人物品質精神,又可以得到模擬制作紀錄片的實踐經驗。不足之處 課內向課外拓展的內容不夠豐富;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待進一步引導啟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