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目標1.把握傳主獨特的外貌特征,進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評價。(思維能力)2.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體會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思維能力)3.揣摩精彩語句,品味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感受課文典雅優美、酣暢淋漓的語言風格。(審美創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列夫·托爾斯泰嗎?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多部長篇小說。大家能否想象,這樣一位杰出的大作家,會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教學提示】引導學生在腦中勾畫想象傳主形象,為進入正文教學做準備。二、教學新課學習任務一:快速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本文是一篇寫列夫·托爾斯泰的傳記,文中主要寫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什么?前后對他描寫的側重點有何不同?參考示例:文中主要描寫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外貌。前文(第1-5段)著重刻畫托爾斯泰的整體肖像,后文(第6-9段)側重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學習任務二:細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1.閱讀第1-5段,說說作者是如何描寫列夫·托爾斯泰的外貌的,表現了列夫·托爾斯泰外貌的哪些特征。參考示例:第1段突出托爾斯泰的面部輪廓,尤其突出他臉的多毛特征;第2段用多種修辭手法形象地描寫托爾斯泰面部的各個部位,表達托爾斯泰面部給人留下的整體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第3段重點寫面容表情,突出托爾斯泰丑陋的一面;第4段作者從多個方面、各個角度來寫托爾斯泰的相貌普通和平常;第5段借托爾斯泰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來表現托爾斯泰的外貌平凡甚至丑陋。2.思考:作者為什么會花大筆墨描寫托爾斯泰外貌特征的平庸呢?如此描寫是否另有深意?結合課文,說說你的見解。參考示例:(1)托爾斯泰外貌平凡甚至丑陋是他外貌的真實特征,是他作為俄國普通大眾中的一員的特征,因此值得花大筆墨刻畫。(2)作者在文中大量用到“平凡”“平庸”“丑陋”等詞匯描繪托爾斯泰的外貌,其實是為后文突出他的精神境界做準備。如第4段中“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已然超出外貌描寫,漸抓托爾斯泰的精神境界,而反復出現的“天才的靈魂”一句也預示著前文的外貌描寫是為后文作鋪墊的。【教學提示】教學過程中可聯系課文批注進行教學。3.閱讀第6-9段,說說作者是如何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參考示例:作者首先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深刻、有準確的洞察力,然后寫托爾斯泰眼睛里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再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托爾斯泰用它來觀察社會人生,并對一切不合理現象進行批判。總結:作者在前文大篇幅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并以貶低托爾斯泰外貌為代價來突出后文對托爾斯泰精神世界的贊美,這樣的寫作手法叫欲揚先抑。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此手法寫作的過程中,“抑”的部分不可一味求“抑”,同時要為“揚”的內容提供基本的暗示,如本文中反復提到托爾斯泰是“俄國普通民眾的一員”這一句意蘊深刻的話,就是為后文的“揚”作準備。學習任務三:揣摩語言,體味修辭之美1.本文在進行外貌描寫的過程中,大量地使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修辭手法的使用有何表達效果呢?請同學們先將文章第1段改寫為不用修辭手法表現的白描語段,并在此基礎上與原文作比較,體會修辭手法在描寫語段中的表達效果。改寫:他有一張多毛的臉龐,髯很長,眉毛很粗且倒豎著,呈灰白色的鬈發堆在額頭上,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能看見他茂密的須發。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源于他的白色大胡子。體會:不使用修辭手法,雖然也能體現出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但讀來干癟,沒有生氣。而本文中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改變了這一點,須發如“熱帶森林”,胡子如“白浪”,這些比喻使描寫形象生動,引發讀者豐富的想象與聯想。2.請你找出文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并進行賞析。參考示例:學習任務四:深度解讀,把握文章深刻內涵探究一:作者為什么在文中強調托爾斯泰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這樣寫有何深意?參考示例: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抨擊,他的精神已然與俄國普通勞動大眾站在了一起,因此強調托爾斯泰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探究二:“……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這句話有何深刻意蘊?參考示例:這句話寫出了作為思想家、藝術家的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和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探究三:請你談談對最后一段話的理解,為什么說列夫·托爾斯泰缺少屬于自己的幸福?參考示例:“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但“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放棄財產,以致和家人產生矛盾,最后毅然離家出走,客死途中。托爾斯泰的人生經歷,便是對文中最后一段的詮釋。三、板書設計列夫·托爾斯泰外貌眼睛靈魂丑陋 犀利 高貴普通 豐富 偉大矮小 威力 深邃(丑) (美) 崇敬贊美(形) (神) 欲揚先抑教學反思可取之處 教學中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中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同時又通過對外貌描寫的分析令學生意識到修辭在描寫語段中所呈現的表達效果,各種文法、技法成一個整體,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不足之處 由于課時限制,學生對托爾斯泰生平及其時代背景缺乏詳盡的認識,因此對人物精神品質的認識易流于表面,與作者的情感態度也難以產生強烈共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