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 孫權勸學教學目標1.關注本文中“卿”“大兄”“孤”等稱謂語,理解文中稱謂語和語言詞的含義。(文化自信)2.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大意,學習用“留”“替”“調”“補”“刪”等方法翻譯文言文。(語言運用)3.根據文本內容分析人物對話,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劉備、曹操、孫權可謂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經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能讓對手如此贊嘆,可見孫權非同一般。孫權手下有一名大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孫權信賴。可是他就是不愛讀書,孫權多次勸說,他總是推三阻四,不肯學習。現在孫權又來勸說了,今天的結果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二、教學新課學習任務一:讀譯課文,理解文意1.作者作品簡介。2.朗讀課文。3.疏通文意,理解重點文言詞語。4.幫助學生梳理出重點文言現象,并指導學生整理筆記。5.翻譯全文,厘清行文思路。參考示例: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學習任務二:通過對話,分析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內容,品味文章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并分角色朗讀。孫權:(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表達了怎樣的語氣?表現了孫權怎樣的心理?參考示例: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表達了孫權堅決的語氣,神態鄭重嚴肅,表現了他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流露出關心與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表達了怎樣的語氣?表達了孫權怎樣的心情?參考示例:前一句“邪”表達反問的語氣,可譯為“嗎”。這里有對呂蒙辭學的責備、惱怒之意。強調并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掌經學講授的學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鑒今)。后一句中“耳”表達限止的語氣,可譯為“罷了”。這句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與愛護。(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參考示例:從自己的切身體會教育呂蒙要讀書,讀書是有好處的。這番話表現出孫權勸學的智慧和用心。他對呂蒙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昭然可見。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參考示例:表現出魯肅當時十分驚奇的神情,呂蒙的變化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了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呂蒙:(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寫出了什么?參考示例:這是呂蒙對魯肅的贊嘆的巧妙回應,說明了人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也表現出呂蒙頗為自得的神態。(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什么?參考示例:這句話表現了呂蒙因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而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達反問語氣,可譯為“呢”。呂蒙與魯肅的對話有一種調侃的意味。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的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之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三、課堂小結知識改變命運,態度決定成敗。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只要勤奮學習,定能成功。希望同學們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多讀書,讀好書。四、板書設計孫權勸學孫權呂蒙魯肅關愛部下 能聽取意見 愛才循循善誘 虛心好學 敬才(開卷有益)教學反思可取之處 1.充分考慮到文言文教學的特點,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訓練。2.讓學生結合書中注釋并和同學討論研究,在疏通文意的同時增強了大家合作探究的意識。不足之處 1.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有些問題挖掘不深,結論下得過早。2.要求在課堂上完成的書本知識練習應該改為課前預習,否則整個教學節奏太快,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