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詩苑漫步》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教學背景】綜合性學習是統編教材極為重視的學習模塊,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統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知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風貌,領略多姿多彩的創作風格,激發學生運用多種藝術形式欣賞古典詩詞的熱情,再有針對性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審美水平。要為不同的學生個體提供舞臺,以展示他們在誦讀、編輯、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方面的特長。【學習目標】1.深情并茂誦古詩。幫助學生多角度理解詩意,體悟詩情,領會意境,提升誦讀的欣賞水平。2.別出心裁評古詩。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借助多種藝術形式表達對古詩的理解。3.分門別類輯古詩。小組成員討論確定詩歌專題,圍繞專題選擇恰當的古詩將古詩輯錄成冊。【教學重難點】開展漫步古詩苑的綜合性學習,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教學過程】學習活動一:深情并茂誦古詩。詩歌, 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的百花園, 在繽紛的詩歌世界盡情徜徉。我們先來一起欣賞一首獨具中國風的流行歌曲《東風破》。一、激情渲染導入:周杰倫歌曲《東風破》選段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后假裝你人還沒走舊地如重游月圓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憶思念瘦水向東流時間怎么偷花開就一次成熟我卻錯過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歲月在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聽過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荒煙漫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欣賞完《東風破》后,說說你聯想到了那些古詩,感受如何?《東風破》里有幾處經典的句子,分享如下:①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酒②你走之后酒暖回憶思念瘦——李清照《醉花陰》解讀:①這里運用了古典詩詞中酒的意象,酒與中國文人有著不解之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酒作為一個重要的意象,是愁緒,是相思,歌詞中的一壺漂泊就是主人公內心難解的情結,在表情達意上契合了歌曲的主題,耐人尋味。《東風破》歌詞充滿了古典色彩,選用了不少唐宋詩詞中的意象,“燭火”“籬笆”“古道”……為整首歌詞定下了感情基調②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喝酒、醉酒也不能麻痹內心的思念,主人公憔悴不堪,形銷骨立,這情景讓人想起: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真可謂相思成災。這里化用古詩的意象入詩,使歌曲更具古典氣息,讓情感更具共鳴。很多人說周杰倫的歌曲有著強烈的中國風,細究原因這大概在于他對中國傳統古詩詞的繼承和發展,在這方面有《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等歌曲可以作證。雖說今天的流行歌曲更加個性、多樣性,但傳統詩詞中的意向、主題、押韻、對仗等,依然是流行歌曲不能割舍的根。今天我們一起漫步于古詩苑,含英咀華,接受一次美的洗禮吧!【活動】學習古詩離不開朗誦。選擇一兩首你喜愛的詩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古詩的活動。【活動流程】1.選定詩歌后,認真領會意境,揣摩語言,把握節奏。可以配上你喜愛的樂作為背景音樂,也可以自編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誦。2.一名同學朗誦時,其他同學可以擔任評委,從讀音、語調、表情、背景音樂占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判,選出優勝者。3.小組內評選出的優勝者,可以推舉為代表,到班里參加評比。班里的評比可以邀請老師擔任評委,選出優勝者并予以獎勵。“誦古詩”評價量表評價項目 評價標準 分值 賦分 贊賞或建議讀音 普通話標準,聲音洪亮 3語調 語調抑揚起伏,富有節奏 2表情和肢體語言 精神飽滿,姿態大方得體 2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 音樂符合意境,富有感染力 2總分 10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開展唱古詩或吟誦古詩活動。唱古詩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用今人為古詩譜的曲子。如《詩經》中的《關雎》、李煜的《虞美人》、蘇軾的《水調歌頭》、岳飛的《滿江紅》等,今人都曾為它們譜過曲。二是讓一些現成曲譜與古詩“聯姻”。這種方法便捷好用,饒有趣味。幾十年前,弘一法師(李叔同)那首著名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配的就是一支外國曲子。葉至善先生為150首古詩編配了曲調,比如用印尼民歌《劃船歌》配《蒹葭》,用內蒙古民歌《嘎達梅林》配《敕勒歌》,用加拿大民歌《紅河谷》配杜牧的《泊秦淮》用俄羅斯民歌《紡織姑娘》配李之儀的《ト算子》,唱起來都別有韻味。大家可以找來聽一聽。學習活動二:別出心裁評古詩。一、展開想象畫古詩我國古代詩歌一向追求詩情畫意,蘇軾評價唐代王維的詩和畫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的最高境界是:從畫中可以悟出詩的神韻,從詩中可以悟出畫的意境。請同學們看看以下圖片中的“畫中有詩”。把柳宗元的《江雪》、馬致遠《秋思》畫成一幅畫。第一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第二幅: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過渡:其實,不僅是與繪畫,詩歌與很多藝術形式都有相通之處。只要用心體會,便會發現,許多詩歌都可以借助其他的藝術形式來表現。醉花賞月唱古詩可根據自己的喜好,用熟悉的曲調,如民謠、校園歌曲、流行音樂等,為自選的古詩配曲演唱。(可以獨唱,也可以合唱、可以配樂)。詩曲欣賞《經典詠流傳》梁俊、梁越群演唱《苔》(清·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解讀:清代袁枚的這首小詩《苔》,沉寂了300年,被鄉村教師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經典詠流傳》舞臺重新喚醒。在世人眼里,苔是生長在那陰暗潮濕中的不起眼的小東西,它不如牡丹那般驚艷靚麗,即便是開花了,也只是米粒大小,甚至比米粒還小。這是一種深處逆境,不卑不亢的達觀,正如張九齡所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孩子們用樸質無華的天籟之聲,唱出了生命的真諦,讓億萬中國人在這一刻被感動!因為它不光是寫給梁老師和他的學生們,它也是寫給你我,寫給綻放在天地之間的每一個平凡而又尊貴的生命的!同學們,是否曾經也有一首詩歌,與你產生過共鳴呢?今天就嘗試把這首詩唱給大家聽吧!舞身弄墨繹古詩比如可以為李清照的《漁家傲》譜曲,并根據音樂和詞的意境編一段舞蹈。把《本蘭詩》改編成一個劇本,攝制成短片或制作電腦動畫等等。【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種藝術形式,表現某一首古詩的內容。【活動流程】1.藝術形式可以是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2.小組分工合作準備或排演,在班里集中展示。3.小組推薦代表發言,談本組的創作思路,以及對不同藝術形式表現效果的認識。“評古詩”展示和評價量表評價項目 評價標準 分值 賦分 贊賞或建議形式表現 新穎、有趣 2創作思路 清晰、合理、完整 3主題和形式的匹配 匹配度高,反映詩境 3現場表現 自然、得體、情緒飽滿 2總分 10學習活動三:分門別類輯古詩。【古詩中的“雨”】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其ー)渭域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杜甫《水檻遣心》(其一)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古詩中的“花”】桃之天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天》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韓愈《榴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開花占得春光早,雪綴云裝萬萼輕。——李紳《北樓櫻桃花》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拂醉人頭。——杜牧《薔薇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李商隱《菊》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道《山園小梅》(其一)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王安石《北陂杏花》【活動】編一本專題詩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古人總有吟不完的詩情畫意,下面讓我們分門別類輯錄詩歌帶給我們的美。【活動流程】1.確定專題,選擇古詩。如古詩中的春夏秋冬,百詩中的風花雪月,古詩中的湖光山色,古詩中的名勝古跡,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等。將相關古詩輯錄起來,并按一定的順序排列。2.注釋評點。分工合作,給每首古詩作注釋,并撰寫簡要的賞析,評點文字。3.編輯成集。為詩集起一個新穎別致的名字;設計版式、插圖、封面;還可以寫一篇“前言”或“編后記”,簡單記錄這本詩集的編輯過程。4.交流分享。編好之后,小組之間互相傳閱、評價,共享“編書”的快樂“輯古詩”展示和評價量表評價項目 評價標準 分值 賦分 贊賞或建議封面設計 符合主題,富有新意 2插圖設計 符合詩歌意境 2編排 條理清晰,順序合理 2注釋、賞析、評點 注釋準確、對作品形象的感知和情感的解讀到位 4總分 10【贈送活動】《中國詩詞大會》掀起了學習詩詞的熱潮,我們還可以“飛花傳令吟古詩”待同學們輯錄完古詩之后,再一起來玩個飛花傳令的游戲吧。(見課后贈送大禮包) 【推薦閱讀書目】 馮善亮《星光閃耀:解讀中國古代十大詩人》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 葉嘉瑩《給孩子的古詩詞》 【課堂小結】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安排主要有三項:活動一:深情并茂誦古詩。活動二:別出心裁評古詩。活動三:分門別類輯古詩。各班可將同學們分為8組,每一項活動由小組合作完成。一周后上“實踐指導課”,各組分享交流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師生共同提出建議解決問題。兩周后上“成果展示課”,各組安排組員上臺展示本組活動成果,由老師組成評委團,根據評分標準對不同組表現打分,最后進行點評和評獎。分別評出“最佳朗誦獎” ,“最佳別出心裁獎”,“最佳編輯獎”,“飛花才子獎”。【課程總結】本節綜合性學習活動課內容較多,涉及朗誦、搜集整理資料、展示成果等多種形式的品讀詩歌展示活動。同學們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取舍或增補,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增長新知。同時,希望同學們在古典詩歌的熏染下,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對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與鑒賞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