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下習作 那一刻,我長大了 教學設計【教材解析】本單元的課文圍繞“童年生活”話題,單元習作 “那一刻,我長大了”,引導學生反觀自己正在經歷的童年生活,選擇成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寫下來。課本上給了三個例子,分別指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提示了“成長”的含義:往往就在不經意的瞬間,或者是懂事了,或是學會感恩了,或是進步了……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習作的任務和要求:特別把事情的經過中的“那一刻”寫具體,寫清楚;還要把“長大”的內心的真實感受寫出來。教材第三部分還提出了寫完后交流、修改的要求。題目自擬:說明了題目可以不用“那一刻,我長大了”,要根據自己所寫的內容適當命題。【教學目標】文化自信: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學會用恰當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語言運用:在習作中記錄自己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還要把自己受到感觸、感到長大的那個時刻寫具體。思維能力:用習作記錄當時的真實感受。審美創造:體驗“長大”的自豪,理解“長大”的內涵。【教學重難點】能把感到長大的“那一刻”的具體情形寫具體,把“長大”的真實感受寫清楚。【教學過程】任務一: 理解“長大”師:同學們,新年我們又長大了一歲,想一想,什么是長大?學生交流:1.個子長高、技能增長……2.變得懂事、能理解父母……師總結: 這里的長大,更多指心理層面的成熟。是在不經意的一瞬間:學會獨立處理問題,是長大;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長大;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是長大;積極的態度對待失敗和逆境,是長大;學會體諒他人,是長大;學會感恩,是長大;……總之,內心有波動、思想有變化、認識有提高,都是“長大”的表現任務二:回憶“長大”1.讀懂事例,讀懂“長大”這些事例中,讓我“長大”的事情分別是什么?那一刻指的是什么?我的感受又是什么?(1)今年我過生日,媽媽給我切蛋糕的時候,我發現她的眼角出現了淺淺的皺紋……(2)今天爺爺走了很遠的路,給我買了一雙心愛的球鞋。結果爺爺遞過來的球鞋我感覺手上沉甸甸的……(3)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在全校開學典禮上發言,我很緊張。看到同學們鼓勵的目光,我有有了信心……交流預設:事情:過生日媽媽給我切蛋糕。那一刻:我發現她的眼角出現了皺紋。感受:我感受到媽媽的老去,感恩媽媽一路走來對我的關心和照顧,自己以后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要替這個家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事情:爺爺走了很遠的路,給我買了一雙新球鞋。那一刻:遞過來的球鞋的那一刻。感受:手上沉甸甸的,爺爺的愛。事情:第一次在開學典禮上發言很緊張。那一刻:看到同學鼓勵的目光。感受:有了信心。面對自己緊張的情緒,能積極地應對,獲得信心,這是長大。 2.回憶讓自己“長大”的一瞬間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簡要寫出來。(提醒學生像上面例子那樣寫)和同桌交流。師指名班內交流。任務三:書寫“長大”1.指導進行片段書寫(1)把事情寫清楚,把“那一刻”寫具體,把“長大”的感悟寫出來。注意寫事件不要平均用力。(2)學生進行片段書寫。師挑選優秀片段進行分享,修改。2.例文賞析那一刻,我長大了陽光灑下來,那么明亮,那一刻,我意識到,我長大了。記得那是個雨天,我踱步在濕漉漉的水泥路上,每踩上一步,地上就會濺起一片水花,緊接著泛起一片波瀾。此刻的我異常煩悶,因為媽媽不小心滑了一跤,手骨折了,現在正躺在醫院里。媽媽不讓我去看她,怕耽誤我學習,但我一寫完作業就去了醫院。看見躺在病床上的媽媽手上纏了一圈又一圈的紗布,我不由得心痛起來。媽媽的臉上滿是驚訝與欣喜,然而嘴上卻問道:“你怎么來了?作業寫完了嗎?”我點點頭,坐在她床邊,把提在手中的飯菜放在桌子上打開,喂給媽媽吃。媽媽的眼里滿是欣慰,我看著她,笑了,此刻的她就像小時候的我一樣,被細心地呵護著。吃完飯,我倒了盆溫水,輕輕地捧起媽媽的腳,放入水里,我看見,她的腳底長了許多厚厚的老繭,是為我而忙碌的吧?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你長大了!”媽媽的話把我從沉思中拉了回來。抬頭,看見媽媽那張充滿慈愛的笑臉,我點點頭,我長大了!我想我不再是那個無知、幼稚、需要爸爸媽媽保護的小孩了。那一刻,我意識到,我的羽翼漸漸豐滿,從今以后,我將撐開我的雙翼,為爸爸媽媽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為他們遮風擋雨,就像曾經他們保護我一樣。 學生范讀。思考:(1)這篇文章寫了什么事情?“那一刻”指的是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2)給這篇文章擬個題目。還可以是……?3.出示評價標準你認為就這個話題而言,優秀習作的評價標準應該怎樣制定。師生根據寫作要求,共同制定評價標準。 課堂小結:成長是永恒的話題,“長大”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脫變,愿我們用心觀察,用愛感受,悉心對待這個美好的世界。讓成長帶給我們快樂、喜悅、豐富! 作業:補充未寫完的習作部分,認真謄寫在作文本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