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背 影教學目標1.通過對“背影”的分析感知父親形象,體會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變化,深入理解課文。3.品味課文獨具特色的語言。教學重難點1.通過對“背影”的分析感知父親形象,體會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變化,深入理解課文。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有人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可當我們面對著蒼老而可敬的父親時,他的眼神、他的舉動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著他對我們的愛,我們也不由自主地升騰起對他的一種尊重之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來認識一位普通的父親,認識父親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濃濃的父子之情。(板書:背影 朱自清)二、初讀感知,讀懂父愛1、文章共寫了幾次背影?2、分別寫于何處?請以()的背影概括。3、作者對背影的感情如何?自讀課文,在文章中勾畫(5分鐘)預設 四次?!氨秤啊痹谖恼轮谐霈F了四次,每次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而其中承載的思想感情卻是一樣的。分別是:(1)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感情氛圍。(2)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地走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3)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4)別后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與文章開頭呼應。表達的中心: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哪一次“背影”寫的最具體、最感人?三、精讀細品,讀懂“父愛”設問1:請認真研讀第6段,說說作者是如何描寫父親背影的。預設 作者在描寫父親的背影時,先用外貌描寫來描寫父親,即“父親是一個胖子”“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表現出父親買橘子的不易。這一段描寫看似沒什么,但是聯系“我”的“紫毛大衣”來看,卻十分感人,父親因家境慘淡只能穿著簡陋,卻讓兒子穿著紫毛大衣去求學。這對比中顯出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再用動作描寫,“蹣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攀著”“向上縮”“向左微傾”,似一個慢鏡頭一般,作者將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影仔細刻畫,忽又定格在月臺上,形成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形象。而在父親離開時,又將眾多的人影作為陪襯,寫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我們讀懂了含蓄又深沉的父愛,那么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情感發生過哪些變化呢?1.態度轉變師:在這篇文章中,“我”對父親的情感態度有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預設 “我”對父親的情感很深厚,但不曾表現,且一開始表現得略有些不耐煩。如看到父親送站時和腳夫講價錢,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看到父親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覺得他“迂”。而“我”的情感態度變化的契機,是在父親爬上、爬下車站月臺之時,“我”的內心被強烈震撼了?!氨秤啊弊尅拔摇笨吹搅烁赣H對“我”的好,讓“我”十分感動。文中的事件發生在作者20歲時,自然是覺得自己長大了,一切可以自主的年紀。等到寫這篇文章時,作者已經28歲了,認識到了自己當時的幼稚,所以文中的兩處反語都寫出了作者的愧疚與體悟。提示:可引導學生關注文中“我”的四次流淚,即見父睹境思祖母時的悲哀之淚,望父買橘時的感動之淚,父子離別時的感傷之淚,再現背影時的傷心之淚。資料助讀:出示:1915年,朱自清父親包辦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張改“朱自華”為“朱自清”,父親很生氣。1917年,父親失業,祖母去世,家庭經濟陷入困頓。朱自清二弟幾乎失學。《背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年。1921年,朱自清北大畢業參加工作,父親為了緩解家庭經濟緊張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資。父子發生劇烈矛盾。朱自清離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帶兒子回家,父親不準他進門,朱自清只能悵然離開。父子開始長達多年的冷戰。1925年,朱自清父親寫信給兒子: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在淚水中完成了《背影》。1928年,朱自清父親讀到《背影》。父子冷戰解凍。1945年,朱自清父親去世。出示:去年父親來信,問起阿九,那時阿九還在白馬湖呢;信上說,“我沒有耽誤你,你也不要耽誤他才好。”我為這句話哭了一場:我為什么不像父親的仁慈?我不該忘記,父親怎樣待我們來著!人性許真是二元的,我是這樣地矛盾;我的心像鐘擺似的來去。——朱自清《兒女》師小結:新舊思想交替時期,作者與父親之間曾有種種不合。直到后來,作者才深深理解父愛。所以,作者借背影不只在寫父愛,更是表達自己的愧疚與感念。【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想引領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理解父親含蓄深沉的愛和兒子頓悟后的愧疚與感念。2.讀讀屏幕上的語句,說一說你讀出了什么?讀完這些,你想對文中的父親或自己的父親說些什么?出示:(1)1928年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書本,不敢怠慢,一口氣奔上二樓父親臥室,讓他老人家先睹為快。父親已行動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誦讀著兒子的文章《背影》,只見他的手不住地顫抖,昏黃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朱國華《朱自清與〈背影〉》(2)孩子真情流露的時候,好似總是背著你們,你們向我顯露最深的愛的時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時候,我們能夠面對面地看一眼,不再隱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地寫出來,什么時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將這份真誠在我們有限的生命里向你們交代得清清楚楚呢。——三毛《背影》(生交流討論)師小結:親子之愛,是錯位的,愛與被愛是有隔膜的。愛的隔膜,正是《背影》之所以不朽的原因。《背影》中的愛的隔膜有著特別的深度。錯位的愛是普遍的,作為兒女應該更用心地去解讀父愛,體悟父愛。四、學以致用,刻畫形象師: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給你留下過如此感動的回憶呢?請你仔細回憶當時的場景,具體到對方做了什么動作,他(她)是什么形象,或說了什么話,將這些敘述出來,記住要表現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