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1.識記“微、躬”等字的音形義,鞏固《詩經》的文學常識。2.朗讀、背誦并默寫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3.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學習目標《詩經》,先秦時叫作 或者 ,到了漢代被奉為經典,尊稱為《詩經》,列為之一。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 總集,列為經典之一。收錄了從 到 時期的詩歌 篇, 合稱為“六義”。《詩》《詩三百》《五經》詩歌儒家西周春秋305風、雅、頌、賦、比、興式 微意思是天黑了。式:語氣助詞。微:昏暗。作品簡介選自《詩經·邶風》。《邶風》,邶國之風也,為邶地民歌,是《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共十九篇。“國風”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故事。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lù?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gōng,胡為乎/泥中?式 微《詩經·邶風》bèi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式 微《詩經·邶風》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因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了養活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1.這首詩主要敘寫了什么內容?詩人遭受統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傾吐心中的牢騷不平。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些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采用了反問、反復等多種修辭手法,以詠嘆的方式、質問的語氣、直抒胸臆,以重章疊句營造特別的氛圍。概括主題這是一首勞役者的悲歌,表達了對貧苦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封建統治者的憤恨之情。1.《式微》中運用設問的方式引出勞動人民在露水中勞作的艱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2.寫出勞役者對統治者不滿,天晚還在泥水中勞作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反復反問 同情勞動人民重章疊句 憤恨統治階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式微.pptx 課文朗讀-八語下-課外古詩詞誦讀(三單元)-式微.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